第五篇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1587
颗粒名称: 第五篇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分类号: E25
页数: 34
页码: 215-248
摘要: 国防后备力量,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在国防建设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国防政策 国防建设

内容

国防后备力量,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在国防建设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重要作用。50多年来,安西县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在上级军事机关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人武、专武干部的共同努力,已成为一支政治坚定、组织健全、军事过硬的新生力量,在剿匪平叛、巩固人民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安西县军事志第五篇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第一章领导体制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在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下,实行地方党委和军事系统双重领导体制。双重领导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我国民兵工作的传统领导体制。各级武装领导机构主要有人民武装委员会、国防动员委员会。
  第一节人民武装委员会1952年,为了加强对民兵工作的领导,中共中央下达了《关于建立各级人民武装委员会的决定》。1953年上半年,根据党中央决定精神,县、区、乡三级普遍建立人民武装委员会,县、区、乡党委书记兼任武委会主任。武委会由组织、民政、人武部门负责人组成。县武委会由7~10人组成,区武委会由7人组成,乡武委会由5人组成。
  武委会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解决人民武装工作的重大问题,组织和推动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支持人民武装力量建设,配合部队、民兵完成剿匪平叛、维护社会治安、急难险重等重大任务,指导民兵组织建设和参与地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
  “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后,武委会的体制遭到破坏,1978年恢复,主任由县委书记兼任,副主任由县长、县人武部一名领导兼任,成员由组织、民政、财政、教育、公安、宣传等15个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办公室设在县人武部军事科。
  此后,县武委会虽有多次变动,但组织机构一直未变。
  第一章领导体制第二节国防动员委员会1997年3月,根据国发(1994)63号文件及酒泉地委通知精神,经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研究决定,成立安西县国防动员委员会。
  人员组成设第一主任1名,主任1名,副主任3名,委员14名。
  办事机构县国防动员委员会下设四个办公室:国防动员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县人武部军事科,负责承办委员会日常事务和协调办公室工作。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
  国防动员委员会人民武装动员办公室设在县人武部军事科,设主任1名。
  国防动员委员会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设在县计划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
  国防动员委员会交通战备办公室设在县交通局,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
  国防动员委员会建立后,即制定了《委员会工作制度和各办公室工作职责》,从机构设置、业务分工、会议汇报、工作总结、请示报告、调整审批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修订完善了武装力量动员计划、国民经济动员计划以及相应的各种保障计划。
  安西县军事志第五篇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第二章民兵工作的发展变化第一节解放初期的民兵民兵体制是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进行变动的。1949年10月,为了尽快配合部队剿灭危害群众,危及新生政权的大小股匪,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遵照上级“县建立民兵自卫大队,乡建立民兵自卫中队,村建立民兵自卫分队”的指示要求,安西县5个区均建立了民兵组织,共有民兵700多人,并配备了步枪和手榴弹。
  1952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兵组织暂行条例》颁布。按照《条例》第二条规定:“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人民群众的武装组织,凡年满十八至四十岁的男性公民,身无残疾或精神病者,均有参加民兵之权利和义务。超过四十岁者,可退出民兵组织,但战斗英雄、民兵模范不愿退出者,仍酌情留队”。这样就建国初期实行自愿参加的民兵制度,改变为按照规定条件尽义务,普遍参加的民兵制度。年底,依据《条例》和酒泉军分区指示,安西县对全县民兵组织进行了整顿和调整,县建立了基干民兵团,区、乡、村编大队、中队、小队。凡年满18至25岁,政治纯洁、身体健康、家庭劳动力富裕的公民编为基干民兵;26岁至45岁的公民编为普通民兵。实行普遍民兵制,改变了自愿参加民兵的原则,把参加民兵组织变成了公民应尽的义务,使民兵组织成为国家动员的基础。
  从民兵组织组建时起,就在减租反霸、土地改革、剿匪肃特、维护社会治安、抗美援朝、保卫生产等活动中协同人民解放军和公安部队发挥了生力军作用。1950年冬,县武装科科长张维库,带领桥子、踏实两乡民兵30名,配合部队剿匪,在深山沟壑中查踪追击20多天,配合部队将土匪包围在石包城, 消灭数十名。桥子乡民兵从1949年10月至1951年底,先后同土匪作战5次, 配合部队作战6次,打死土匪8名,俘虏3名,夺回被抢骡马311匹、牛羊1000多头(只),民兵队长聂发刚被评为民兵英雄。同时,组成多个民兵帮工队, 帮烈军属、孤寡老人种田收割,被人民群众誉为“不穿军装的解放军”。
  •182•第二章民兵工作的发展变化第二节大办民兵师1958年前后,我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在国际上,美国在台湾海峡制造紧张局势,公然对我国进行军事挑衅和战争威胁;在国内,蒋介石集团阴谋“反攻大陆”,不断派遣武装特务,骚扰沿海和内地。在此形势下,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加强人民解放军战备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民兵建设,动员全民,保卫祖国。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民兵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我国需要拥有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这支武装力量,除了必须建设强大的正规部队和特种技术部队之外,还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把能拿武器的男女公民武装起来,以民兵组织的形式,实行全民皆兵”。9月29日,毛泽东主席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说:“帝国主义如此欺负我们,这是需要认真对付的。我们不但要有强大的正规军,我们还要大办民兵师。这样,在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时候,就会使他们寸步难行”。为了贯彻毛泽东主席“大办民兵师”的指示,安西县掀起了参加民兵组织的热潮。县建民兵师、公社建民兵团、大队建民兵营、小队建民兵连,从城市到农村,从厂矿企业到机关学校,普遍建立了民兵组织,并在当时的社会主义生产建设中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截止1965年,全县民兵有13408人。其中:基干民兵7545人,普通民兵5863人。编制基干团5个,营9个,连79个,排360个,排以上干部1031人,武装基干民兵212人。
  第三节民兵工作“三落实”大办民兵师以来,全县民兵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民兵数量很大,组织工作没有跟上,因而有的地方未按上级要求进行编组,出现了民兵工作不落实的问题。1962年6月19日,毛泽东主席发出了“民兵工作要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的指示,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军区认真贯彻执行并要求把“三落实”作为全省民兵一年一度组织整顿工作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民兵建设。其后,以此为主要内容的整顿每年进行一次。
  安西县军事志第五篇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为了搞好民兵整组,酒泉军分区在试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全区民兵整组方案”。根据方案精神,安西县民兵编为一个师,公社编团、大队编营。师、团番号冠县名和社名。以后又规定,县民兵人数在3000人以上的编师,3000人以下的编团;公社民兵在千人以上的编团,不足千人的编营;生产大队一般编连,生产队一般编排。县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视民兵数量多少编为营或连,直属师(团)领导。民兵师、团不另设机构,县、公社人民武装部就是民兵师、团的办事机关。
  县民兵师的领导干部,按一正多副的原则选配。师长由县长或主管民兵工作的副县长担任,县委书记任政委,县武装部长、副部长任副师长兼正副参谋长,公安局长任副师长,县武装部政委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组织部长(或宣传部长)任副政委,县团委书记、妇联主任任政治部副主任。公社民兵团团长一般由公社主任或副主任兼任,公社书记任政委,公社专职武装干部为副团长兼参谋长,公社团委书记任政治处主任,妇联干部任副团长或政治处副主任。民兵连干部由副大队长兼任,或选配优秀复退军人担任,另配备副连长1至2人,大队党支部书记担任政治指导员,团支部书记任副政治指导员,大队妇女干部任副连长。民兵排以下干部,尽量配备复退军人担任。
  此后,根据人民公社划小的情况,调整了民兵组织,执行了县编民兵团、公社编民兵营、大队编民兵连,生产队编民兵排的编制。民兵组织基本做到了“三适应”、“两便于”。即民兵组织与生产、行政、学习组织相适应, 便于组织领导,便于开展活动。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中的民兵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年至1976年),安西的民兵工作受到了严重干扰。由于揪斗党政负责干部,开展夺权斗争,大部分党政一把手被迫停止工作,地方党委书记兼任武装部第一政委职务的制度废驰,武委会解体,从而破坏了党对民兵工作的领导。
  1967年1月起,全县民兵的一切活动奉命停止。25日,县武装部根据上级指示,成立了由政委刘保来任组长、部长杜占财为副组长的“三支两军”安西县军事志第二章民兵工作的发展变化(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领导小组,参加了安西的“文化大革命”。三支两军在当时的情况下,对稳定局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后果。
  1969年“珍宝岛事件”发生后,全国掀起了备战热潮,恢复了民兵工作的传统活动。是年8月,毛泽东做出指示:“小县一个营,中县两个营,大县一个团”。按照中央和军委的指示,省革委会和省军区发出了《关于组建武装基干民兵团的指示》,安西县组建了武装基干团。是年冬,安西开展民兵组织重建和整顿,恢复了县、公社、大队、小队建立民兵师、团、营、连、排建制。安西组建5个民兵团、9个民兵营、78个民兵连、355个民兵排,共13250人,其中,普通民兵4700人,基干民兵7300人,排以上干部1040人,武装基干民兵212人。
  从1974年开始,在“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组织下,开展了“学习上海城市民兵建设经验”的活动,建立了“民兵指挥部”,指挥民兵参加“社会阶级斗争”,损害了民兵形象。
  1975年,逐步恢复了党委对民兵工作的领导制度。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1976年解散民兵指挥部,民兵工作才走上正确发展的道路。在错综复杂的“十年动乱”中,人武工作系统和广大民兵不断排除干扰,尽最大可能做好民兵工作,使民兵工作在十分困难的环境中得到了坚持和发展。
  第五节民兵工作在拨乱反正中健康发展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民兵工作开始调整改革。调整改革大体分为三个步骤:1977年至1978年,一方面批判“江青反革命集团”破坏民兵建设,企图建立“第二武装”的罪行;另一方面继续进行“三落实”工作。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举行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新的工作方针,民兵工作开始摸索改革的路子。1981年中央11号文件下发后,全面调整民兵组织,减少民兵数量,改革民兵工作。
  一、全面恢复民兵工作领导制度1978年底,为了加强党管武装搞好民兵建设,县委第一书记被任命兼安西县军事志第五篇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任县人民武装部第一政委。1979年5月,县人民武装委员会全面恢复,并召开会议,协调各方面力量,开展民兵工作。1980年8月,安西县人武部第一政委郭振江被省军区评为“尽职尽责抓民兵工作的好政委”。
  1982年,安西县人民武装委员会认真贯彻甘肃省委民兵工作会议精神,协调各方面力量,及时解决民兵建设中的新问题,有力地促进了民兵建设。一是认真抓了民兵组织建设,解决了民兵建设上的一些实际问题;二是积极筹措建设资金,抓了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建设;三是加强了民兵武器装备的管理;四是认真解决了民兵活动中的误工补贴;五是加强了乡镇村级武装干部队伍建设,调整配备了一批年轻的复转军人。
  二、组织建设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民兵工作会议,批判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破坏民兵建设的罪行,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颁布了《民兵工作条例》。根据省军区的部署,系统地对全县民兵组织进行了整顿。县以下取消了师团建制,并将民兵组织同预备役制度、战时兵员动员紧密结合,使之更加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民兵数量上适当减缩,主要抓基干民兵队伍的建设。经过整顿,安西民兵组织更加健全,军事素质不断提高。截止1978年,全县民兵总数为25867人。其中:基干民兵15326人,普通民兵10541人,编制民兵师1个,基干团11个,营9个,连101个,排484个,排以上干部1882人, 武装基干民兵4064人。
  198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调整民兵组织问题的报告》(中发[1981]11号文件)。省军区根据中央文件精神部署了民兵组织调整工作。这次调整,一是缩小组建民兵的范围,取消党政机关、学校科研单位和街道办事处的民兵组织,解决民兵组织过于庞大的问题;二是压缩民兵年龄,由原来的16岁至45岁压缩为18岁至35岁,其中基干民兵的年龄为18至28岁,解决了民兵人数过多的问题;三是简化民兵组织层次,取消民兵师、团组织,武装基干民兵并入基干民兵之中,解决编组复杂的问题;四是严格民兵条件,提高民兵质量。是年,民兵组织调整后,全县编制民兵4个营、16个连、51个排,共有民兵6240人,其中,基干民兵2475人,普通民兵3467人,民兵干部298人。
  经过多次的不断调整,民兵工作的领导体系更加顺畅,民兵组织的编安西县军事志第二章民兵工作的发展变化制更加合理,民兵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第六节民兵工作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前进民兵工作的深化改革自1983年开始,主要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缩减民兵组织;二是发动和带领民兵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一、压缩民兵组织1985年6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后,民兵工作指导思想由原来的“立足于大打、早打、打核战争”转向服从、服务于四化建设。10月,总参谋部和总政治部发出通知,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兵工作的指导方针: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既要坚持民兵制度,搞好民兵与预备役的结合,又要充分发挥民兵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骨干带头作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贡献。
  “七五”期间,安西民兵编组的原则和方法,主要是稳定和控制现有数量,努力提高民兵质量,形成合理的编组结构。坚持以农村为主,编建民兵组织,每个乡编1个基干民兵连,行政村编1个基干民兵排或班,500人以上的国营或集体企业,均建立了民兵组织。
  1991年,中发(1991)22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民兵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长远目标和主要任务,将“十六字”方针中的“减少数量”改为“控制数量”,按要求组建民兵应急分队和专业技术分队。这种编组方法一直持续到1998年底。
  1999年,依据深化民兵工作调整改革的要求和《安西县“九五”期间民兵组织发展规划》,民兵调整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压缩民兵规模、调整民兵组织、加强政治建设、提高训练质量、调配武器装备、优化整体结构、搞好组训装协调发展。遵照上述精神,安西县民兵工作坚持以解决民兵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以加强“三队”(民兵应急分队、民兵专业技术分队、民兵对口专业分队)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民兵建设质量,民兵组织达到了总部提出的“规模适当、编组科学、结构优化、管理有序”的要求。
  安西县军事志第五篇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在民兵编组上,普通民兵编组以“三个便于”为基本原则。即: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做到与生产、行政组织相适应;与预备役制度和战时兵员动员工作相结合,以便于领导、便于活动、便于执行任务。基干民兵的编组要本着“五个有利于”的原则进行,即:有利于领导;有利于提高质量;有利于开展活动;有利于执行任务;有利于平衡负担。农村一般以行政村为单位编组民兵连或者民兵营,城市一般以企事业单位、街道为单位编组民兵排、连、营或者团。基干民兵单独编组。根据民兵人数分别编班、排、连、营或者团,根据战备需要和现有武器装备,可在基干民兵中组建民兵应急分队和专业技术分队,到“九五”末,民兵建设达到“五个一”目标。即:建设一支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的民兵应急分队;一支能整体遂行任务的专业技术分队;一支技术精湛的对口专业分队;一支具备相应军政素质和组织指挥能力的干部队伍;一个包括训练基地、民武器装备仓库、指挥自动化、政治教育场所齐备的强有力的保障体系。重点压缩基干民兵中的普通兵和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的人员,按照城市多编、富裕乡镇多编、重点地域多编和铁路公路沿线多编、贫困地区少编的原则,形成了以城镇和主要方向为重点的兵员储备新格局。基干民兵由“八五”末的1000多人压缩到600人。其中:应急分队1个连100人,医疗救护分队1个排30人,107火箭炮分队3个连315人,应急支边分队1个连100人,步兵分队1个连55人。普通民兵3853人,编制5个连,23个排64个班。
  二、民兵“三落实”示范点1990年,新的《民兵工作条例》颁发后,面对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城乡经济体制的调整变化,县人武部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精神,在酒泉军分区抓好南岔乡民兵营的基础上,选择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环城乡、柳园镇和花牛山民兵营作为示范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民兵工作的新情况、新途径和新思路。
  示范点建设中的主要做法:一是更新观念,增强抓示范点建设的自觉性。通过教育动员,使各级干部对抓示范点建设的认识不断提高,自觉性不断增强,始终把示范点建设作为每年民兵工作的主要内容,下大力抓落实。二是科学规划,跟踪检查,实施分类指导。县人武部组成2个工作组,由部长、政委分别带队,深入到全县14个基层武装部43个民兵连队,进行深入调•188•第二章民兵工作的发展变化研,科学分析论证。制定了《民兵“三落实”示范点建设规划》、《安西县“八五”期间民兵建设规划》。同年9月,酒泉军分区组织各县市分管武装工作的书记和人武部领导、部分乡镇专武干部参加,在安西县召开了“酒泉地区民兵示范点建设现场会”,推广了我县抓民兵基层建设示范点的经验和做法。1991年初,军分区和县人武部组成联合工作组,在南岔乡开展调查研究,制定了《县、乡、村三级民兵工作程序规范》。1994年冬,县人武部根据分区的指示要求,在花牛山集团公司,开展企业民兵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试点工作,研究探讨企业民兵组织开展活动的新路子。三是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真正把“示范点”建设的标准和要求落到实处。合理编组,依照人口分布情况,凡符合民兵条件的人员全部编入民兵组织,对外出民兵建立登记制度,在县工商个体户中组建个体民兵连。基干民兵按每个年龄组的10%梯次编组,做到进出有序。应急分队由地处城郊的环城乡基干民兵连担任。提高了基干民兵中党团员、退伍军人和经过军事训练人员的比例。四是坚持党、政、武三结合,强化民兵政治素质。严格民兵政审条件,每年对应急分队民兵进行政治审查,确保民兵队伍纯洁可靠。坚持基干民兵“四课”教育和普通民兵“两课”教育制度,注重发挥乡、村“青年民兵之家”的作用,广泛开展“学雷锋、学科学、学致富技能”的活动,增强民兵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开展以劳养武活动,解决民兵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1992年至1997年,县以劳养武年收入达到10万元,乡镇达到1万元,村民兵连达到1000元。环城乡武装部被地委、行署、军分区评为以劳养武工作先进单位。
  三、地方与军事专业对口技术人员预备役登记统计地方与军事专业对口技术人员预备役登记,是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扩大专业技术人员储备,适应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依法建立和完善战时快速动员机制的一项基础工程。
  1994年,根据分区通知精神,在全县开展此项工作。登记统计工作以《兵役法》为依据,坚持民兵工作与战时兵员动员工作相结合的原则,采取自上而下逐级登记统计的方法,分组织准备、登记实施、总结验收三个阶段进行,历时40天。通过登记比较准确地掌握了全县对口技术人员的数质量和分布情况,建立了相应的档案资料和管理制度,为持续做好此项工作打安西县军事志第五篇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下了基础。
  以后每年结合民兵整组工作进行。
  1994年专业对口人员预备役登记情况四、民兵应急分队建设民兵应急分队是民兵组织的一支骨干队伍,是应付突发事件、遂行紧急任务的拳头。进入20世纪90年代,安西县人武部把应急分队作为军事工作的重点来抓,按照队伍精干、政治合格、训练有素、装备良好、预案完善、反应快速的建设标准,按照“四个便于,五个统一”的要求进行。即:便于集结、便于机动、便于训练、便于执行任务,统一组织编制、统一组建范围、统一编组方法、统一教育训练、统一武器装备的原则,实行单独编组,主要在县政府所在地渊泉镇和城郊环城乡组建。民兵应急分队人员的选编,从基干民兵中严格按照征集新兵的政治条件和参照应征青年体格条件的要求,安西县军事志第二章民兵工作的发展变化优先从转业退伍军人和党团员中选编。民兵应急连连长、指导员,分别由县人民武装部军事科长、政工科长兼任;应急排排长由专职人民武装干部兼任。
  民兵应急分队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上,用得上、拉得出。1993年围剿“10·・18事件”案犯中,安西县应急分队快速集结,行程200多公里,按军分区要求准时赶到现场参加围捕战斗。
  五、民兵护路分队建设1995年起,随着西部经济的不断发展,铁路运输工作任务加重,为了保卫铁路运输的畅通,打击偷盗铁路运输物资的车匪路霸,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安全,安西县人武部与新疆铁路局哈密分局协商,在河东车站、疏勒河车站、敦煌车站,先后组建了三支民兵护路分队。其中,河东车站9人,组建于1995年11月29日;疏勒河车站17人,组建于1997年12月12日;敦煌车站19人,组建于2001年9月1日。组建以来,在酒泉军分区、哈密铁路护路办公室的正确领导下,护路分队认真贯彻各级关于维护稳定、确保大动脉安全畅通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结合我县辖区疏勒河、河东、敦煌铁路护路联防的工作实际,以保障铁路运输安全为重点,坚持一手抓队伍建设,一手抓执勤巡逻,加强守护工作,积极开展爱路护路宣传、综合治理铁路治安活动,加强护路民兵分队正规化、规范化建设和“以劳养护”活动,在协助公安部门维护社会稳定,参加西部大开发等大项活动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六、民兵干部民兵干部的条件 《民兵工作条例》规定:“民兵干部由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年纪较轻,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军事素质,热爱民兵工作的人员担任。民兵干部应当优先从复转军人中选拔。民兵连(营)干部的年龄一般不超过35岁,授予荣誉称号或有突出贡献的民兵干部和兼职干部的年龄可适当放宽。
  民兵干部的配备原则营(连)干部一般配一正一副,女民兵较多的单位,可增配一名女干部。其中农村民兵营(连)长应配专职,并参加村支委或村民委,享受副村干部待遇,指(教)导员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城市安西县军事志第五篇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厂矿企事业单位的民兵干部可正兼副专,民兵营(连)长可由企事业负责人兼任,教(指)导员由同级党委(支部)书记兼任。基干民兵营(连)长,由专武干部或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兼任。民兵应急营(连)长的军政主官,分别由军分区和县(市、区)人武部指派相应职务的干部兼任,政工干部可由地方党政干部兼任,排长由专武干部兼任。我县民兵应急连连长、政治指导员由人武部军事、政工科长兼任,排长由专武干部兼任。民兵连以上干部由本单位党委(支部)提名,征求民兵和群众意见后,报上一级党委批准,军事机关任免。
  第七节历届民兵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了充分展示各个时期民兵的风貌,促进民兵工作发展,安西县先后召开了四次民兵代表大会:
  一、第一届民兵代表大会大会于1960年2月20日至22日在县城召开。会期3天,参加会议的党、政、军领导及民兵代表共87人。会议进行了两项议程:一是八个单位介绍了典型经验。其中,祁连公社介绍了老民兵英雄的事迹;瓜州公社介绍了结合生产进行民兵整组的做法;西湖公社介绍了民兵剿匪肃特的情况;桥湾公社介绍了民兵大搞植树造林的情况;五爱公社介绍了办党校进行民兵干部训练和组织民兵团结作战(大搞生产)的经验;十工农场介绍了模范残疾军人的先进事迹;柳园镇介绍了民兵训练工作的典型事迹。二是推选出席省民兵代表大会的代表,并从中产生了出席全国民兵代表大会的代表。桥子乡民兵队长聂发刚、西湖乡民兵队长刘洪生被推荐参加省、全国民兵英模代表大会,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授予他们“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各一支。
  二、第二届民兵代表大会大会于1966年10月27日至10月30日在县城召开。会期3天,参加会议的党、政、军领导及民兵代表170多人。会议的主要议题是:高举毛泽东主席的变化伟大旗帜,指导全县民兵组织办成毛泽东思想大学校;深入开展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引,加强民兵建设。
  三、第三届民兵代表大会大会于1978年9月6日至9月10日在县城召开。参加会议的党、政、军领导及民兵代表178人。会议由县武装部副政委径中广致开幕词,县武装部副部长刘仲英致闭幕词。县人武部政委张文作了工作报告,县委书记、县人武部第一政委郭振江作了重要讲话。
  四、第四届民兵代表大会大会于1991年6月17日至18日在县委党校召开。县委、人大、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民兵代表共1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以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总结了改革开放十年来我县民兵预备役工作的基本经验,表彰了民兵工作的先进典型。南岔乡、三道沟镇、河东乡3个党委和河东乡、西湖乡、踏实乡、布隆吉乡、环城乡5个武装部作了典型发言。县长王柏元致开幕词,县人武部政委马树林作工作报告,县人大主任马福俊致闭幕词。
  第五篇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第三章民兵军事训练建国初,民兵军事训练是结合执勤、分散进行的,重在政治教育。1958年,“全民皆兵”渐为国家大政。至1981年始得调整。
  1949年10月,安西县人民政府成立后,县武装部负责全县人武干部和民兵军事训练工作,并由武装部组织实施。机关的训练也不断加强。1949年冬季在人民战争思想指引下,由张维库、刘兆军组织机关8名干部进行了为期半月的手中武器训练,进行实弹射击,总评优秀。以后每年进行为期半月以上的机关训练,并形成制度,坚持不懈,逐年提高。
  1960年,民兵组织健全后,县人武部及时地抓了民兵的军事训练。广大民兵坚持劳武结合,因陋就简开展练武活动。全县分期分批进行了以“五大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民兵军事训练。
  1962年,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大办民兵师和民兵工作“三落实”的指示精神,机关训练着重学习毛泽东同志人民战争思想,探讨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怎样实行人民战争,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开展游击战等问题, 辅以一般的战术训练。这年参加训练的16名干部,理论考核均在九十分以上,实弹射击都在良好以上,受到上级机关的好评。
  1963年至1965年,根据分区指示精神,机关完成了15个训练日,参加人数13人,通过理论考核都达到良好以上的成绩。实弹射击取得了优秀成绩。
  1966年,“四清”运动开始,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军队参加支左,人武部和民兵的训练都受到极为严重的破坏,在“突出政治” 口号的影响下,机关训练极不正常,甚至到了停止状态,各项工作也受到了不应有的损失。这种情况持续到1971年。
  1969年,“珍宝岛事件”发生后,中苏、中蒙关系急骤恶化,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安西成了 “反修前线”。民兵工作恢复后,广大民兵立即投入大规模的战备工作,广泛开展战备训练。按照劳武结合的原则,采取小型、就地、分散的方法,广泛开展射击、投弹、布雷、爆破和单兵战术等基础训练;还组织武装基干民兵进行了野营拉练,训练行军、野外生存等技第三章民兵军事训练能。
  1972年,着重在民兵干部和武装基干民兵中进行“三打”(打坦克、打飞机、打伞兵)、“三防”(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武器)和基本战术训练。在训练中还结合作战预案,进行了战术演练。
  从1972年始,人武部干部分期分批进省军区教导队受训。每期三个月, 到1974年冬,机关干部全部轮训一遍,军事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1973年至1975年,认真贯彻执行总参制定的《民兵军事训练纲要》和省军区党委提出的《民兵军事训练三年规划》,全县民兵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训练,重点是加强了武装基干民兵的军事训练和民兵干部(包括县、公社武装干部)组织指挥能力的训练。为了贯彻落实总参关于民兵三年军事训练纲要和纲要补充意见,根据上级军事机关1975年军事训练安排,1975年8月21日至9月1日,县人武部部举办了一期机关干部、战士、职工和民兵连长共226人参加的集训。这次集训,用4天时间进行了打坦克训练,用6天时间学习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毛泽东军事著作、上海民兵工作“经验”。用5天时间组织进行班以上进攻战术训练,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射击、刺杀、队列训练。经过训练,机关干部达到会讲、会做、会教,能指挥大的训练工作。民兵连长达到会讲、会做、会教,能组织训练。实弹射击总评为优秀。通过军事训练,使参训民兵、干部学会了打仗的一些基本知识,锻炼了思想,增强了战备观念,提高了军事素质,培养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作风,基本落实了两级军区赋予我县的战备工作任务。
  1976年,遵照毛主席关于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准备打仗的教导,根据军分区《七六年战备计划》和机关实际情况,着眼于未来反侵略战争的需要,重点抓了领导的组织指挥,干部业务和军事技术训练,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共计完成训练时间130小时。其中毛主席军事思想学习36小时,敌军研究20小时,参谋业务16小时,战时司令部工作24小时,共同课目34小时。为进一步掌握手中武器和民兵装备,进行了手枪、冲锋枪和班用轻机枪实弹射击,总评成绩优秀。
  1977年,举办了一期机关干部、民兵连、营长训练班,参加人数112名,机关干部14名,民兵连、营长98名。训练自始至终,以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为指针,用20小时认真学习了毛泽东主席十大军事原则;用56小时进行了班进攻、班防御和班组打坦克训练;用8小时进行了射击、刺杀、投弹、队列第五篇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等课目的训练,并进行了炸药包、实爆和步枪第二练习实弹射击。通过训练树立了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敢打必胜的信心。基本上学会了利用地形地物、敌火线下运动、冲击的动作要领和用各种爆破器材打坦克的方法及动作。经考核评定干部训练都达到预期的目的,百分之七十的学员达到了会讲、会做、会教,能组织民兵训练,能带领民兵执行战斗任务。基本上达到 “三会两能”。参加实弹射击,机关干部平均优秀,民兵连、营长平均良好。
  1978年,依照《民兵军事训练大纲》,针对民兵的特点,因地制宜,科学安排,组织广大民兵在农闲多练,农忙少练,培训骨干和分散训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军事科目的训练。9月份,参加分区组织的民兵军事比赛大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981年,民兵主要突出教学法、游击战、破袭战、伏击战的训练。酒泉军分区在安西进行训练试点后,全县民兵的训练按照试点经验,采取以公社为单位集中训练为主,由专职武装干部组织进行。县武装部派人结合训练内容进行考核验收。在训练时间安排上,技术课目和战术课目各半。
  1982年,民兵军事训练严格按照“两严”方针,继续贯彻总参《关于调整改革民兵军事训练试行意见》,以干部、专业技术兵训练为重点,突出抓了干部的教学法、组织指挥和分队的技术、战术基础训练,所训课目均按兰州军区司令部下发的《民兵军事训练考核成绩评定标准》试行本进行考核,总评成绩达到优秀。基本做到了训练一个,合格一个,储备一个。
  1983年,县人武部党委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1977]65号文件精神,机关干部每年落实35个军事训练日,重点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进行敌军研究,学习军兵种知识、后方勤务以及民兵政治工作。机关训练逐步由单一型向综合性发展,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进行,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1984年至1986年,根据分区人武部机关干部军事训练指示精神和三年规划纲目安排,主要学习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的积极防御,游击战的战术,研究苏军的作战思想,苏军的编制装备和主要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苏军进攻战役战斗,空降战斗和我军空军、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等诸兵种知识。同时进行了军事地形学、参谋业务、指挥机构的组织和转移、民兵业务等内容的学习。通过学习,掌握了陆军师(步兵团)作战理论,学习了组织指挥、识图、用图、标图、调制地图的方法、要领,提高了民兵工第三章民兵军事训练作业务能力。
  1987年至1989年,民兵工作逐渐走向正规,机关训练和民兵训练严格按照分区训练指示要求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时间实施规范化训练。训练本着立足现有条件,着眼未来作战需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在训练内容上,突出军事理论学习和战术训练;在训练对象上,突出基干民兵和人武干部的训练;在训练时间上,严格按照分区的训练指示抓好时间的落实;在组训的方法上,加强领导,规范训练秩序,做到授课教案化、管理科学化、考核标准化。在民兵训练中,利用冬、春农闲时间全县创造性地开展了民兵义务训练,普及国防教育,提高全县民兵的军事素质。这一做法受到总参谋部的高度重视并给予充分肯定。
  1990年以后,全县民兵军事训练,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训练指示精神和《民兵军事训练大纲》,坚持以提高战斗力为标准,立足现有条件,着眼实战需要,从严组训,提高训练质量。在训练方法上,严格按纲施训,推动科技练兵向深层次发展,进一步规范训练秩序,加强科学指导;在训练对象上,突出机关干部、专武干部和民兵“三队”训练;在训练内容上,以高科技知识、现代军事理论、指挥自动化和民兵武器装备操作使用为主要内容,加强 “三队”训练,把民兵快速动员、快速集结,提高民兵支前保障作为训练的重点。1990年,在南岔乡组织了党政干部、民兵干部和民兵参加的义务军政训练,通过学习政治理论、进行队列、射击、战术等军事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了民兵的军政素质。此做法经《西北民兵》、《中国民兵》报刊推广后,受到了总参谋部的充分肯定。此后,民兵义务军政训练的做法在全县推广。至1999年,共训民兵23180人次。
  1992年,县民兵训练基地建立。民兵军事训练走上规范化训练的路子。基本特点有:一是从实际出发,实行基地驻训,分批施训。二是严格标准,按纲施训。训练中严格按照《大纲》规定的时间和内容完成各课目的训练。在训练方法上,遵循因人施教,科学练兵的原则,做到精讲多练,分步细训,较好地提高了训练质量。三是循序渐进,分段实施。按照组织准备、训练实施、考核总结三个阶段组织训练,保证了训练效果。全县共13个乡镇100多名民兵和15名民兵干部参加了训练。训练从3月15日开始,4月5日结束,历时20天。主要学习了射击、队列、投弹、爆破、战术和军事理论知识,并在全县进行了汇报表演,受到党政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此后,民兵训练基本安西县军事志第五篇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集中在民兵训练基地进行。同年,选派4名民兵干部参加分区组织的“四会教练员”比赛,取得了总评第三名的成绩。
  1993年,根据兰州军区对西北五省区人武、专武干部军事训练进行考核的通知精神,县人武部组织11名人武干部、14名专武干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军事训练。训练的主要内容为半自动步枪100米精度射击、手枪25米精度射击、投弹、队列及教学法、军事理论等6个课目。8月份,经兰州军区组织所属五个省军区组成的联合工作考核,被评为“兰州军区人武、专武干部军事训练先进单位”。
  1998年以来,围绕适应“两场”(战场和市场),以提高民兵预备役战斗力、生产力为根本目的,以高科技知识学习和运用科技手段为中心,突出抓了首长机关带民兵和教练员队伍建设。每年结合民兵整组和民兵任务训练,进行一至两次的应急维稳演练。
  2001年4月,以学习军事高科技知识为重点,为全面提高人武、专武干部和民兵干部的军政业务素质,县人武部集中10天时间,对人武部8名现役干部、14名基层专职武装干部和15名民兵干部进行了政治理论、军事指挥、民兵工作业务和军事高科技知识等6门课目内容的学习。通过组织考核、理论测评、实践操作等方法的考评,取得了总评优秀的成绩。
  此后,民兵军事训练根据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变化,在抓好民兵军事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始终把高科技知识放在重要位置,立足本地实际,结合民兵特点,有针对性地抓了专业技术分队、对口专业分队和应急分队的训练,每年坚持对新入队民兵进行20-30天的入队训练,对其他民兵进行10-15天的巩固训练,使民兵的军政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在2001年、2003年,县人武部结合军事训练,组织县民兵医疗救护分队30名民兵开展野外战地救护演练,通过模拟训练、实地演习,为搞好新形势下民兵参战中的医疗保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参加分区组织的军事训练成果汇报表演中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
  •198•安西县军事志第四章民兵政治教育第四章民兵政治教育1950年到1954年,针对民兵组织发展初期出现的问题,结合民兵整组工作,在民兵中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了阶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兵的性质任务教育,使广大民兵明确建立和巩固武装的重要性,教育民兵带头搞好生产,积极参加维护社会治安、支前、参军、参战。期间,开展了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宣传动员。
  1962年,广泛进行了以控诉美蒋罪行为主的战备形势教育。
  1963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等领导赞扬雷锋同志精神的题词,全县民兵热烈响应“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学习雷锋活动。
  从1964年开始,开展创造“四好”民兵连队和“五好”民兵的活动,促进了民兵思想革命化。大部分民兵连队陆续建立了政治、文化学习制度,开始定期或不定期的政治、文化学习,主要学习地、县编印的社会主义教育小册子和有关阶级斗争的常识;多数连队利用生产大队的办公场所和小学校开办夜校,组织学习毛泽东选集(甲、乙本)。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根据本县、社的特点,以民兵为主体广泛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活跃精神生活,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农村民兵定期用广播筒(铁皮卷成喇叭状)向民众读报;成立文艺演出队,自编文艺节目;成立毛泽东著作学习小组。通过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激发了广大民兵的爱国热情,振奋了民族精神,对全县民兵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65年,美国在印度支那的侵略战争,从越南发展到越北,并不断对我国进行直接的军事挑衅,国际国内阶段斗争尖锐、复杂。在这种形势下,全县突出抓了民兵政治教育和经常性的阶级教育。主要内容:一是大抓毛主席著作的学习。二是抓好社会主义教育和经常性的阶级教育。组织民兵反复学习“二十三条”,进行忆苦思甜教育,利用各种时机请“三老”讲“三史”的阶级教育。三是加强战备教育。四是继续抓好民兵工作条例和学习解放军光荣传统两本书教育。
  第五篇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文化大革命”期间,领导机关受到冲击,地方党委陷于瘫痪。民兵政治教育受到很大影响。珍宝岛事件发生和林彪反党集团被粉碎后,民兵的政治教育逐步加强。这一时期的教育,主要是学习毛主席著作,批判林彪反党集团及其推行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同时,结合珍宝岛事件,进行战备形势教育。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结合民兵整组和训练,广大干部和民兵学习中央15、16号文件精神,开展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活动。同时进行“人民战争思想”和形势战备教育。
  1978年,在民兵中广泛开展了“六个必须坚持”教育。即:一是必须坚持地方党委和军事系统对民兵的双重领导制度;二是必须坚持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制度;三是必须坚持民兵工作“三落实”的方向;四是必须坚持党在民兵建设上的“阶级路线”;五是必须坚持劳武结合的原则;六是必须坚持民兵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的职能。教育中,传达学习了五届人大、军委全会、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民兵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民兵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澄清被“江青反革命集团”搞乱的思想路线是非,突出了思想整顿。
  1982年6月,按照省军区召开的民兵政治工作调查研究座谈会要求,坚决贯彻中央办公厅(1981)8号文件精神,落实了基干民兵每月一堂政治课制度,建立了民兵政治教育三级责任制。基干民兵政治教育的时间不少于训练时间的10%,普通民兵的政治教育结合重大节日,全年实施了五次大的教育。
  1983年,贯彻《关于加强民兵政治工作的措施》,以“青年民兵之家”为中心,进行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共产主义教育;开展了“五讲、四美、三热爱”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教育;开展了“学雷锋、学张海迪、树新风”活动。
  1986年,结合全民教育,对广大民兵进行了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教育,重点抓了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六中全会和中央(1985)22号文件精神的学习贯彻。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兵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当地社会发展的实际,主要抓了六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重点进行了《邓小平文选》一、二、三卷、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200•安西县军事志第四章民兵政治教育思想的学习教育;二是时事政治和战备教育;三是民兵的性质、任务和职能教育;四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五是革命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六是法制和纪律教育。在教育方法上,针对新形势下民兵流动性大、人员居住分散、思想活跃等特点,坚持以集中教育为主线,充分利用农闲、节假日等人员相对集中的时机,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主要有:一是结合民兵整组、征兵、训练和农村教育进行集中教育;二是利用重大节日和本地区重大活动开展渗透教育;三是利用国防教育基地和典型事例进行形象教育;四是运用电化教学和开展知识竞赛、排演文艺节目、播放影视片等形式进行直观教育。
  第五篇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第五章民兵武器装备解放初期,民兵组织相继建立,大多数民兵持刀、矛,个别有剿匪任务的配有旧杂式武器。经过剿匪、反霸、土改、社会主义经济改造,民兵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基干民兵都配备了步兵轻武器(旧式冲锋枪、半自动步枪)。
  自1969年战备后,民兵武器数量有所增加,质量也有了提高。武器配发后,基本上都由民兵个人保管,在安全管理方面带来了许多问题。
  1972年后,省军区在靖远和景泰抓了民兵武器管理试点,决定民兵武器集中到基层武装部或县人武部统一保管。
  1980年,为了改善保管条件,根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指示,省委、省政府决定由地方筹集资金,修建民兵武器库。县上自筹资金在县城西南,距县人武部约1公里处修建了民兵武器装备仓库。民兵武器全部集中到县民兵武器装备仓库保管。并且经过1997年、2002年两次不断增建完善,已达到了省军区规定的标准。现仓库总面积8826.3平方米,库区占地面积3750平方米,其中,生活区面积2674.3平方米,技术区面积1075.7平方米。库区内有库房5间223.6平方米,值班室2间141.1平方米,器材室2间140平方米,日光温室1座294.95平方米。仓库围墙高3米,墙上架有高1米的铁丝网及脉冲电网。2003年,县人武部从兰州军区争取经费5万元,修建了缓冲间,安装了防盗门,硬化生活区地面200多平方米。民兵武器库建成并经过多次加固维修后,大大改善了保管条件,为做好经常性战备工作打下了基础。
  人武部编制有军械员和部分修械设备,负责定期检查、维修各类武器。基本上做到小修就地解决。
  在民兵装备安全管理上,安西县人武部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主要抓了软件建设。一是加强看管队伍。认真贯彻兰州军区《民兵武器装备仓库管理实施细则》,严格选拔配备警管人员,每季度会同公安部门对警卫人员进行一次严格的政治审查。按规定配备警管人员6人。二是加强动态武器管理。针对每年民兵训练执勤和学生军训动用武器多、使用时间长的特点,严把武器动用审批关、出入库关,做到动用前有请示、动用时提要求、入库时查数质量,实行全程监控。民兵训练、执勤武器一律做到早出库、晚入库,保证了安全。三是每年对民兵武器弹药进行清查、普查,做到帐、物、卡相符,数量、种类、批次清楚。四是加强检查指导。部领导坚持每周深入武器装备仓库检查落实制度、仓库值班、安全设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997年,县民兵武器装备仓库被分区评为达标仓库。
  第五篇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第六章基层武装部基层武装部,是同级党委的军事部,是同级人民政府的兵役机关,也是民兵组织的直接领导者和指挥者。在组织和领导民兵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机构设置1949年10月,安西解放后,在五个区各组建了民兵队。主要任务是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参加减租反霸,保卫土地改革运动,配合部队剿匪肃特。
  1960年9月,将原来的的乡改为人民公社,在公社设立武装部。全县有三道沟公社、四道沟公社、河东公社、布隆吉公社、桥子公社、踏实公社、南岔公社、瓜州公社、西湖公社、渊泉镇、柳园镇武装部。
  此后,随着公社名称的变更和公社的裁合,武装部也发生了变化,直至1985年将三道沟乡改为三道沟镇后,全县设环城、瓜州、南岔、桥子、踏实、河东、布隆吉、东巴兔、西湖9个乡武装部,渊泉、柳园、三道沟3个镇武装部和小宛农场1个企业武装部。
  1996年9月26日,腰站子乡设立武装部。同年,根据中共酒泉地委文件精神,在花牛山工业集团公司设立武装部。
  2003年5月,南岔乡改为南岔镇,乡武装部改为镇武装部。
  2004年8月,县上撤乡并镇工作开始,将桥子乡、踏实乡、东巴兔三乡合并为锁阳城镇,随之将三乡武装部合并为锁阳城镇武装部。
  第二节专武干部队伍管理1960年4月,甘肃省委批转省民兵工作组《关于加强公社及基层武装部建设的意见》,决定在人民公社和大型厂矿配备专职武装干部。
  ・204・第六章基层武装部1965年,根据省军区党委《关于对专职人民武装干部在1965年内调整配备好的通知精神》,县人武部对全县11名专武干部进行了全面审查考核, 新配专武干部1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推行“第二武装”,使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受到极大影响。
  中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地方党委和人武部认真贯彻中央调整改革的精神,注重专武干部队伍建设,解决了选拔配备、教育训练、管理使用、生活待遇等方面的许多实际问题,先后调配5名武装部长担任乡镇领导职务,又选拔配备5名武装部长。专武干部的数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对加强民兵建设起了很大作用。
  1983年,公社人民武装部改为乡人民武装部,按照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确定大乡配备武装部长、干事各1人,小乡配备干事1人。
  1995年,地委组织部、军分区政治部联合下发了《基层武装部机构设置和加强人民武装部建设的通知》,对专武干部的选拔任用、管理权限、教育训练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乡镇武装部长由县人武部、县委组织部共同考察,报县委常委会审批任命,武装部副部长及干事,由县人武部、县人事局共同考察,由县人武部任命。
  1999年2月,中共中央制定下发了《关于基层人民武装部机构设置、干部配备等原则问题的通知》(中办发[1999]24号文件),明确了基层武装部的职能、任务、机构设置和干部配备等问题。规定:基层武装部长的配备,由县人武部、县委组织部共同考察,报县委常委会审批后,由县人武部以部长、政委的名义任命;副部长及干事由县人武部和县人事局考核,由县人武部以部长、政委的名义任命。同年底,根据省上通知,我县8名以工代干的专武干部,经过培训考试、组织考核,过渡为国家公务员。
  2000年,省委下发[2000]47号文件、甘机编发([2000]8号)文件,进一步重申了中央关于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关指示精神,并明确我县西湖乡、东巴兔乡各配备部长1人,其它乡镇配备部长、干事各1人。
  2002年5月,根据省委有关文件精神,经县政府研究,配备专职武装干事11人。
  2004年10月,由于踏实乡、桥子乡、东巴兔乡合并,县人武部对原有三名专职武装干部进行了调整。
  安西县军事志・205・第五篇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乡镇武装部历任专职人民武装干部名录(表一)•206•安西县军事志第六章基层武装部乡镇武装部历任专职人民武装干部名录(表二)第五篇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乡镇武装部历任专职人民武装干部名录(表三)•208•第六章基层武装部乡镇武装部历任专职人民武装干部名录(表四)安西县军事志第五篇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第三节正规化建设基层人武部在县人武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一手抓民兵组织建设和军政训练;一手抓民兵活动阵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受当时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民兵基层基础设施比较简陋,大多采取与乡镇(公社)干部合署办公,民兵活动阵地与党团、妇联等组织共用。
  从1981年开始,民兵工作的重点向基层转移,民兵基层建设摆上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的重要日程。县人武部根据上级的指示和要求,积极联系共青团、妇联,在乡、村民兵组织中建立“青年民兵之家”,使乡村两级“青年民兵之家”建成率达到了85%以上。据统计,在“青年民兵之家”建设中,购买、捐赠各种书刊12057册,部分“青年民兵之家”购买了音响、电器等活动器材,经常组织民兵、群众举办舞会、排演文艺节目,举办科技知识培训班等。把“青年民兵之家”建成了青年民兵学习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的园地,传播精神文明的窗口和开展文体活动的主要场所。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当地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完善和建立民兵工作板牌,配备和更换了资料柜、办公桌椅等设施,民兵营(连)部、“青年民兵之家”初具规模。
  1990年,为了进一步总结和推广民兵基层建设成果,加快基层建设步伐。县人武部在南岔乡召开了全县民兵基层建设现场会,组织全县基层专职武装干部和部分民兵干部参观学习,交流经验。1992年,根据酒泉军分区 《民兵基层建设标准》和《民兵基层建设实施细则》,县人武部专门下发了《安西县民兵基层建设实施细则》,明确全县基层武装部和民兵“三落实”示范点的建设标准、要求和方法、步骤。并统一制作了规范的工作资料,配备了资料盒。在经费筹措上,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即乡镇、村财政出一点;民兵集资出劳筹一点;以劳养武经费挤一点。解决了经费不足的问题。
  1995年后,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民兵工作调整改革步伐的加快,原有的基础设施已不能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民兵基层建设质量。年底,县人武部召开了全县武装工作会议,对民兵基层建设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各乡镇武装部及每个乡镇的一个民兵连部要达到上级标准。经过两年的艰苦工作,全县14个基层武装部、19个民兵连队的营(连)建设达到了“七有”标准,“青年民兵之家”建设达到了 “五有”标准。
  2000年,甘肃省在平凉召开了“全省民兵基层建设工作会议”(简称平凉会议),对全省民兵基层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同年,酒泉军分区下发了《酒泉地区民兵基层建设三年规划》。为了保障《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得到落实,县人武部组织人武、专武干部到酒泉、金塔等地参观学习,结合我县乡镇发展的实际,提出了 “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全面提高,力争2002年民兵基层建设整体达标”的建设思路。具体任务是,地处城郊、经济条件相对较好、重点组建民兵“三队”的乡镇武装部和民兵连队,办公室、民兵营(连)部和“青年民兵之家”单独建设;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地处偏远、民兵工作任务较轻的单位,办公室、民兵营(连)部合建,“青年民兵之家”与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合建。2000年,15个基层武装部、29个民兵连队及“青年民兵之家”全面达标。2001年,其它30个民兵连部及“青年民兵之家”全面达标,并抓好2000年基层武装部和民兵连的巩固、完善工作。2002年,抓好2001年达标的民兵连及“青年民兵之家”的巩固、完善工作。在具体实施中,重点抓了三个环节:一是科学规划,统一组织。县人武部抽调人员,根据上级的指示要求,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织制作,保证了工作质量。二是合理筹措经费。各乡镇针对本地实际,多方筹措经费近10万元。三是软件硬件齐抓。先后组织制作各种工作板牌17块。其中,武装部3块,民兵营(连)部9块,“青年民兵之家”5块,资料本(册)15本,资料盒30个(民兵连15个),使民兵基层建设达到了 “平凉会议”提出的建设要求。
  安西县军事志第五篇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第七章民兵训练基地建设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世界军事形势发生变化,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地位更加重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民兵建设质量,兰州军区、甘肃省军区先后发出通知,要求各县(市、区)人武部建立民兵军事训练基地,对民兵进行集中驻训,统一施训,并提出了民兵训练基地建设“四能八有”的建设标准。即能吃、能住、能训练、能自养;有食堂、有教室、有宿舍、有教学器材库、有射击场、有战术场、有操场、有经营项目。
  按照上述要求,1991年,县人武部将原有的22间平房进行改造维修,采取各乡镇集资的办法,购置床铺、桌椅、被褥等生活设施,建成了民兵训练基地。
  1993年,县人武部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集中利用一个月时间,组织干部职工自力更生,在县城西侧修建了战术场、投弹场、射击场、器械场,占地面积达40000平方米。1999年,根据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此训练场废弃。
  1996年,由于原民兵训练基地房屋破旧,县上将位于镇风亭西北角的原县属五交化大楼无偿划拨为民兵训练基地。
  1997年,民兵训练基地再次发生变化,将位于彭家桥西的县地税征收大厅调整为民兵训练基地,并投入20万元,在原有二层的基础上,新建一层。
  2000年,针对民兵训练基地缺乏训练场地,不便于管理,在县人武部积极建议下,县委、县政府对档案局、企业局办公楼进行调整,将档案局办公楼建成民兵训练基地。
  2000年以后,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把民兵训练基地设施配套建设作为重点,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逐年更新和添置教学、生活和训练设施。先后购置课桌20套、床100张、被褥100套,配备了投影仪、音响、电视、“VCD”等教学设施。在人武部办公楼后修建了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投弹场、训练场、器械场,在十工山下修建了占地20000万平方米的射击场、战术场,使民兵训练基地在组织民兵军事训练、学生军训和开展国防教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地处甘肃西北,东屏玉门,西邻敦煌,南望祁连,北依大漠,地扼甘新,物产丰阜。早在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西汉时就设有行政建置。南北有祁连山、马鬃山群山环绕,滔滔的疏勒河中流西去,潺潺的榆林河向北蜿蜒,众多绿洲东西分布,山蕴金银铜铁,地产粮棉瓜果,自古即为中央政府控扼甘新之锁钥,经略西域之基地,丝绸之路之重镇,故而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伴随着人类的涉足繁衍,军事活动贯穿古今,干戈频仍,烽火不息,少数民族豪强争草逐水,相互攻杀争斗;历代中央王朝拓土开边,大举征战,各族人民保家卫国,浴血疆场,乃至红军西路军悲歌西进,马家军横行暴虐,军事活动几成历史发展的主线,直至1949年和平解放,这里的人民才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