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进入星星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1558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进入星星峡
分类号: E289
页数: 1
页码: 172-172
摘要: 李先念、李卓然、程世才等从红柳园突围后,在戈壁滩上走了二天三夜,行至马莲井东,被新疆盛世才(时统治新疆与中共友好)派来的汽车接入星星峡。二六八团团长杨秀坤等50余人于26日下午到达星星峡,其余人员零散行动,陆续于4月底抵达星星峡。
关键词: 地方军事 星星峡

内容

李先念、李卓然、程世才等从红柳园突围后,在戈壁滩上走了二天三夜,行至马莲井东,被新疆盛世才(时统治新疆与中共友好)派来的汽车接入星星峡。二六八团团长杨秀坤等50余人于26日下午到达星星峡,其余人员零散行动,陆续于4月底抵达星星峡。
  星星峡是继玉门关、阳关冷落之后,座落在古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要关口,甘新公路从群山中穿过,为由甘入疆之要隘。当时,新疆盛世才的部队驻守在这里,由于受我党政策影响,和我党建立了统一战线。西路军左支队到星星峡时,受到了盛世才驻星星峡办事处主任王孝典的热情接待。并为左支队安排住房,以丰盛饭菜款待战士。
  5月1日下午3时许,党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来到星星峡,向经历了悲壮历程,经过艰苦卓绝战斗,终于回到党的怀抱的西路军左支队的同志表示亲切慰问。
  5月4日,西路军左支队三百余人乘汽车出发,于5月7日到达乌鲁木齐。在李先念、陈云同志的带领下,组成了新兵营进行政治、军事学习。李先念、程世才等同志于12月返回延安,其余同志以后也陆续回到陕北。
  李先念等总部领导抵星星峡后,即派王国梁、王明朝等返回柳园一带收容失散战友,在安西一家赵姓农民的帮助下,有13名失散战士被护送过红柳园。在安西战斗中100多名红军战士被俘,被解往青海修公路。有18名红军战士流落到安西,在当地群众和各界人士的营救掩护下,分别在安西、敦煌安家落户。三十军王大奎、潘明珍、李文华、李树觉、吴在起、张玉明等11名指战员,在掩护部队撤离王家屯后,掩埋了牺牲战士的遗体,追赶大部队到了红柳园,又在红柳园战斗中被冲散,迷失了方向,折回安西近郊,后转到六工村,躲在庞德祥老先生家中。其后,他们为了缩小敌人搜捕目标,便分为3组,分散在六工村、七工村、八工村。同年7月,经庞德祥老先生多次探听,得悉马步芳已撤走安西一带驻军,星星峡也有我党收容离散红军的工作组。这11名同志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涉过疏勒河,经星星峡到了迪化 (乌鲁木齐),回到了党的怀抱。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地处甘肃西北,东屏玉门,西邻敦煌,南望祁连,北依大漠,地扼甘新,物产丰阜。早在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西汉时就设有行政建置。南北有祁连山、马鬃山群山环绕,滔滔的疏勒河中流西去,潺潺的榆林河向北蜿蜒,众多绿洲东西分布,山蕴金银铜铁,地产粮棉瓜果,自古即为中央政府控扼甘新之锁钥,经略西域之基地,丝绸之路之重镇,故而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伴随着人类的涉足繁衍,军事活动贯穿古今,干戈频仍,烽火不息,少数民族豪强争草逐水,相互攻杀争斗;历代中央王朝拓土开边,大举征战,各族人民保家卫国,浴血疆场,乃至红军西路军悲歌西进,马家军横行暴虐,军事活动几成历史发展的主线,直至1949年和平解放,这里的人民才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