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血战红柳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155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血战红柳园
分类号: E289
页数: 2
页码: 170-171
摘要: “晚上,红西路军重新编为3个分队:原三十军的一个分队,打前;原九军的是二分队,殿后;总部和直属队是三分队,走中间。11时,西路军撤出庄子(王家屯庄),向新疆方向撤退”(见董汉河《西路军沉浮录》)。
关键词: 地方军事 血战红柳园

内容

“晚上,红西路军重新编为3个分队:原三十军的一个分队,打前;原九军的是二分队,殿后;总部和直属队是三分队,走中间。11时,西路军撤出庄子(王家屯庄),向新疆方向撤退”(见董汉河《西路军沉浮录》)。
  1937年4月26日黎明时,西路军左支队800余人来到了距安西县城西北方向45公里、由甘入新的要隘白墩子准备休息,突然间,警戒部队发现马步芳的步骑兵2000余人向白墩子扑来。开始行军时,总部和直属队走在前面, 那里有总部直属队的电台和机关的勤杂人员。这时,为了掩护总部直属队,第三章红西路军在安西最后一战军部首长决定由二六八团一营负责阻击敌人,挡住敌人的进攻。
  就在红军准备反击的时候,敌人又从东南方向发起了进攻。军首长决定:不要反击,边打边走,集体行动,向总部直属队靠拢。于是红军边打边撤,一直到红柳园子东南的红土山和乱石山。可是不久,又遭到了敌人的分割包围,形势非常危险。程世才和李先念命令红军撤到白墩子外围,依托自然形成的灰褐色沙岭,构筑简易工事,对敌骑展开猛烈打击。敌人发现正面进攻不行,便从侧翼包抄过来。程世才跨上战马,握起“快慢机”指挥战斗,在红军战士步机枪、手榴弹狠狠打击下,敌人丢下200多具尸体,狼狈而逃。利用两路敌人被击退的间隙,程世才与李先念率领的掩护部队二六八团三营合为一处,迅速向西北方向转移。
  由于敌贯于骑射,对徒步而行的红军威胁很大,为保存实力,部队边战边退,天快黑时转移到距白墩子25公里的红柳园。
  红柳园虽小,却是西进新疆的必由之路。这里只有几家小泥房、客栈,供过往旅客休息。周围全是青沙石戈壁和历经多年风雨剥蚀、裸露着风化岩石的沙丘。甘新公路居中而过。
  红军利用起伏的沙丘阻击敌人,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红军战士的子弹基本打光了,仅有的一些手榴弹也投进了敌群,火力渐渐减弱。马部骑兵冲破红军防线,把一、二支队分割开来。程世才一面组织有子弹的战士向敌人反冲击,一面令饶子健带领一个连在侧沙包上组织排子枪射击。二六八团三营副营长饶子健带着九连在前面拼杀时,机枪被敌人夺去,他们用大刀砍杀了十多个敌人后,又把机枪夺了回来。直到黄昏时分,红军击退敌骑兵多次冲锋,击毙敌骑兵近百名,敌五九五团二营营长马如良等数名军官被击毙于沙山。我军二百多名将士血染沙场。这时敌人又改变了进攻方式,纠集大批骑兵和步兵向红军阵地上反复冲杀。当夜雾来临时,红军后卫部队在饶子健的带领下,掩护总部首长和其他同志向西北方向转移,后卫部队被马部骑兵冲散,按照总部指定的方向进入戈壁,沿着甘新公路边的电杆,加快向西北方向转移。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地处甘肃西北,东屏玉门,西邻敦煌,南望祁连,北依大漠,地扼甘新,物产丰阜。早在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西汉时就设有行政建置。南北有祁连山、马鬃山群山环绕,滔滔的疏勒河中流西去,潺潺的榆林河向北蜿蜒,众多绿洲东西分布,山蕴金银铜铁,地产粮棉瓜果,自古即为中央政府控扼甘新之锁钥,经略西域之基地,丝绸之路之重镇,故而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伴随着人类的涉足繁衍,军事活动贯穿古今,干戈频仍,烽火不息,少数民族豪强争草逐水,相互攻杀争斗;历代中央王朝拓土开边,大举征战,各族人民保家卫国,浴血疆场,乃至红军西路军悲歌西进,马家军横行暴虐,军事活动几成历史发展的主线,直至1949年和平解放,这里的人民才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