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重要战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1542
颗粒名称: 第三篇 重要战事
分类号: E289
页数: 26
页码: 159-184
摘要: 安西,自古以来即是历朝历代经略河西、守卫疆土的交通要隘和战略重地。故云“瓜州实为重镇,故论边防要隘,尤以安西为最。……运输紧要,守防军队不可松懈”(录自《安西县新志•兵防卷》)。
关键词: 地方军事 重要战事

内容

安西,自古以来即是历朝历代经略河西、守卫疆土的交通要隘和战略重地。故云“瓜州实为重镇,故论边防要隘,尤以安西为最。……运输紧要,守防军队不可松懈”(录自《安西县新志•兵防卷》)。因之,自汉以来,历史上安西战事频繁,既有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也有抵御外侵的战争,又有扩土争疆、分裂割据的战争。不论何种类型的战争,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这些虽然都已成为历史,但其深刻的经验教训至今仍有意义。
  安西县军事志第三篇重要战事第一章古代重要战事第一节东晋安西战事
  一、吕光安西平叛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前秦西域都护吕光在凉州称帝后不久,即因统驭无方,政局出现动荡。西平太守康宁、张掖太守彭晃、酒泉太守王穆先后反叛,联合反抗吕光。吕光在平定彭晃之乱后,率步骑2万人进攻酒泉,得手后继续向敦煌进军,在凉兴(今安西县境内)与王穆大战。王穆兵败后,被部下所杀,部众四散。
  二、晋昌太守归顺北凉东晋安帝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南凉太初二年,后凉龙飞三年,北凉神玺二年)6月,北凉段业遣沮渠蒙逊攻西郡,生擒后凉太守吕纯(吕光侄)后继续攻张掖郡后,晋昌(今安西县锁阳城)太守王德投降北凉段业。北凉占有了河西走廊西部6郡。
  第二节唐代安西战事一、反唐军进攻瓜州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5月,唐军平定河西后,设置了瓜州(今安西县锁阳城),置官、驻军镇守。武德三年(620年)12月,瓜州(治今安西)刺史贺拔行威执骠骑将军达奚高举兵反唐。武德五年(622年)5月,瓜州土豪王干斩贺拔行威以降唐。武德六年(623年)6月,沙州(今敦煌)人张护、李通反唐,瓜州总管贺若怀广以数百人顽强抵抗,死保子城,凉州总第一章古代重要战事管杨恭仁遣兵援救,为张护等所败,7月张护、李通杀贺若怀广,接着东进攻打瓜州,被长史赵孝伦击退。
  二、唐朝与吐蕃安西之战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9月,吐蕃大将悉诺逻恭禄率军复入河西,攻占瓜州(今安西县)锁阳城,俘虏刺史田元献及河西节度使王君奂之父。接着围攻常乐县(今安西县南)和玉门军,常乐县令贾师顺顽强固守旬余,吐蕃力不能克,毁瓜州城退去。此战后,唐王朝派张守珪为瓜州刺史。张到任后,修筑城池,收集流散军民,积极准备反击吐蕃。开元十六年(728年)7月,吐蕃大将悉末郎再次袭击瓜州,被张守珪带兵击退。唐朝廷为嘉奖张之英勇,于瓜州设都督府,委任其为都督。开元十七年(729年)3月,瓜州都督张守珪和沙州刺史贾师顺又大破吐蕃军。
  三、张议潮瓜沙起义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10月,张议潮趁吐蕃赞普朗达磨遇刺身亡,河西地区混乱之际,率领瓜、沙二州汉人,联络居住在沙州的粟特人、退浑人举义反蕃。结束了吐蕃对瓜沙地区长达七、八十年的统治。接着以此为根据地,一方面扩充义军加以训练,储备粮草甲仗,准备迎接吐蕃反扑;一方面遣使长安,向唐王朝报捷。被封为沙州防御使。大中四年(850年),张议潮终于克复瓜、伊、甘、肃、兰、鄯、河、岷、廓等州,向唐朝廷献瓜、沙等11州图籍。11月,唐置归义军于沙州,以张议潮为节度使、11州观察使,总理11州军政事务。至此,安西辖属归义军。
  第三节回鹘侵犯瓜州唐哀帝天佑元年(公元904年),张承奉在归义军的基础上建立“西汉金山国”。当年秋天,甘州回鹘来犯,张承奉派遣兵将,击败回鹘。不久,回鹘联合吐蕃势力,对金山国发起又一次进攻。瓜、沙2州军民奋起迎战,打败了回鹘、吐蕃联军。从此,金山国“国基始固”。
  第三篇重要战事第四节西夏夺取瓜州宋仁宗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秋天,西夏王李元昊率兵占领肃州城后继续西进。据守瓜州、沙州地区的归义军曹氏政权,自忖不能抵抗,急向朝廷求援,但因路途遥远,中间又被西夏军阻隔,北宋军鞭长莫及,难以增援。西夏军未遇大的抵抗,相继夺取玉门关和瓜州(今安西)。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蒙古部铁木真遣骑兵初征西夏,掠瓜、沙二州。
  第五节元兵驻扎瓜州元成宗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6月,元朝廷决定瓜、沙二州为边镇重地,派出蒙古兵万余人长途跋涉,驻扎二州,分镇险隘,兼立屯田。
  第六节明代安西战事
  一、冯胜平定瓜州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命征西将军冯胜率兵15万远征朔漠。冯胜大军攻占亦集乃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后。部将傅友德率骁骑5000先趋西凉(今武威)。随后又平定了瓜、沙二州,获金银及马、驼、牛、羊2万。至此,明军定河西。
  二、关西诸卫战事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原元王朝吐蕃宣慰司所属将朵儿只巴叛明,率部众从青海西行,占领罕东(今安西县及敦煌南部)、阿端诸卫。河州指挥使宁正(即韦正)出击,朵儿只巴退走沙漠。洪武十二年(1379年),北元宗王脱古思帖木儿命亦怜真南下,重新占领赤金(今玉门市赤金镇)、布隆吉尔(今安西县东)、哈密力(今新疆哈密)等地。明太祖朱元璋任沐英为征西将军,总领陕西各卫明军,西出平定元军。
  英宗正统六年(1441年),蒙古瓦刺南侵,数次掳掠关外诸卫。正统十二年(1447年),瓦刺进犯瓜、沙地区,沙州、罕东(今安西县及敦煌南部)2卫蒙古部落遭受浩劫。宪宗成化十五年(1479年),罕东左卫(今安西、敦煌)遭瓦刺袭击,部众流离,部落残破。武宗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罕东卫受蒙古亦不刺部袭击,部落残破,“其众益衰”。
  宪宗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吐鲁番人久据哈密。哈密都督罕慎又为吐鲁番阿力所袭,东移河西西部,退居苦峪滩(今安西县东南)。不久,罕慎又受到吐鲁番攻击,实力大衰,遂上奏朝廷请求保护。10月,朝廷令王玺重筑苦峪城(今安西县东南),并移哈密卫于该地。命哈商主事,给土地和牛具籽种。成化十八年(1482年),哈密卫都督罕慎集罕东、赤斤二卫兵1300余人,合哈密卫兵共万人,夜袭哈密城,吐鲁番人守将牙兰遁走,罕慎连破八城,由苦峪还居故土。孝宗弘治初,吐鲁番首领阿黑麻诱杀罕慎,陕巴继为忠顺王,其部又受吐鲁番袭击,陕巴被俘,部众穷困难守,尽焚房舍,东来河西,修复苦峪城以居之。朝廷命甘肃巡抚“赐”以田亩、耕牛、谷种,尽居苦裕一带,耕种放牧,以图复兴。
  武宗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到十年(1515年),吐鲁番首领满速儿率重兵连续东犯关西、沙州、赤金、苦裕诸城堡皆为其所破,群众被杀掠甚惨。正德十二年(1517年),朝廷命兵部尚书彭泽(兰州人)经略甘肃,偕中丞张永等率兵西征,至瓜州,击败吐鲁番兵,斩杀79人,余敌西遁。
  第七节清代安西战事一、布隆吉尔大捷康熙十七年(1678年),西域少数民族首领噶尔丹疯狂扩充势力,拥兵60万,割据西域及中亚,又北上侵占蒙古,并虎视耽耽欲进中原。康熙为歼灭噶尔丹,收复河西及西域,三次御驾亲征。在嘉峪关至哈密展开了征讨之战,安西为重点防御地区。噶尔丹自持兵多势重,频繁进入清军防区骚扰,安西境内时常发生战争。在安西布隆吉尔、桥湾一带战役中擒获噶军3000余人。五十四年(1715年),噶尔丹节节败退,从内蒙逃往哈密,西部地区重新归清军占据。
  第三篇重要战事
  二、清军在安西一带追击罗卜藏丹津罗卜藏丹津,是清初青海蒙古和硕特部首领顾实罕的孙子,顺治末年 (公元1662年),由于随其父达什巴图参加清军征服西藏有功,被清封为公爵,成为当时甘、青、新交界地带的最高地方统治者,实力强大。雍正元年 (公元1723年)冬,大将军、川陕总督年羹尧及四川总督岳钟琪,奉命率清军1.9万人,从西宁、松蕃、甘州、布隆吉尔(今安西布隆吉)四路出发,征讨罗卜藏丹津。又调集各地兵丁1.1万人,筹购军马7500匹、驼2000峰、军粮6000石,随军运输,以资荒漠地带作战。在清军的攻击下,罗军大败,残部退入河西西部。
  雍正二年(1724年)初,岳钟琪秘密伏兵于伊克道尔吉附近,岳部的黄喜林、宋可进安营于布隆吉尔东侧,副将王暠、纪成斌从西宁摇旗助威,逼近搜山。阿尔布旦温布、巴珠尔阿勒不旦在中途被截击俘获,其部众溃散, 起事盟军失去依靠,实力大减。但罗卜藏丹津所率嫡系部队仍为劲旅,经多次战斗终于到达布隆吉尔后,时值深夜,在部队尚未安营、休息的情况下,即遭四面袭击,局势突然变化,罗匆忙上马,令万余饥乏之士仓促应战,决心不惜损兵折将,冲出祁连,以解失败之命运,可是连战5日,死伤过半的将士终未能战胜以逸待劳的清军,被围陷于布隆吉尔。大战一场,罗不敌清军,率残部突围,沿山向乌兰木乎且战且退,途中吹拉克诺木齐被俘,部众伤亡残重,罗卜藏丹津败归于柴旦木最后一个据点。
  岳钟琪紧追不舍,罗卜藏丹津及其残兵败将到达柴达木后,稍事休整,守城死战。由于城内一贝子叛逃,据点被破。岳兵大肆杀掠,罗卜藏丹津之父母、妹妹和妹夫及参加起事的9位台吉全被俘虏,6000余众遇难,罗卜藏丹津率200余人,坚持巷战到夜幕,出阵潜逃,流亡于准葛尔部策忘阿勒布旦帐下。
  雍正十年(1732年)夏,罗卜藏丹津在准葛尔被俘。押解到北京后遇赦。
  三、回军占领安西清同治九年(1870年)10月,陕西回民军首领白彦虎率部撤往玉门、安西、敦煌一带,后清廷命曹克忠、徐占彪部追剿,经过激战,将白彦虎追赶到新疆伊犁。清同治十年(1873年)7月,白彦虎派马长顺一部出嘉峪关,顺利占领安西。
  第二章民国时期重要战事第二章民国时期重要战事民国时期,安西处于国民党军阀集团和“马家军”高压统治之下。主要的军事事件有吴廷璋兵变、桥湾兵祸。
  第一节吴廷璋兵变民国十八年(1929年)5月110,因酒泉城防司令周炳南拖欠军饷,驻防军怨声载道,第二混成旅三营排长吴廷璋乘甘、凉、河狄回族首领滋扰,裹胁团警猝然出关抢掠,在玉门集结2000余人,攻打安西县城。5月12日早7时,因安西城内少兵,吴廷璋破城而入,自称安国军总司令,整顿人马,编为6个营,计划西攻敦煌,北投新疆。在安西驻扎3月之久,杀人抢劫,无恶不作。是年8月,省政府令第一混成旅旅长雷中田出关征剿,在三道沟击溃吴部,吴西逃至马莲井,被新疆主席金树仁派员收编。
  第二节桥湾兵祸1924年,外蒙古独立,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部分居住在原外蒙的部落头人,因反对新政权,相继率其部众迁入马鬃山一带住牧,至1932年,迁来的外蒙蒙民约800余户。安西县政府委任新疆土尔扈特头人包布拉为团总, 外蒙勒哈罕头人伊里克为乡约,管理牧民,征收草头税。
  外逃来的蒙民因远离家乡,仇恨外蒙新政权,故屡至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抢劫边民财物,在边境地带挑衅,成为外蒙的边患。
  1932年9月,蒙古派300名骑兵,直奔马鬃山,在马鬃山和桥湾一带搜杀散居的蒙民400余人,并将其余能找到的牧民驱赶回蒙古人民共和国。未被蒙军找到的、稍精壮的蒙民全逃离了马鬃山,避入祁连山、阿拉善一带。
  第三篇重要战事第三章红西路军在安西最后一战1936年10月10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后,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在河西建立革命根据地,打通国际线路。由红四方面军的九军、五军、三十军共2.1万余人组成西路军,奉命抢渡黄河,于11月12日开始向河西进发。西路军在狭长的河西走廊,与国民党马步芳、马步青10万多国民党军队和大批地方武装顽强拼搏、浴血奋战。西路红军经高台、临泽、倪家营子战役之后,于1937年3月11日突围,由甘浚保西进梨园口转入祁连山。此时西路军已不足3000人。3月14日傍晚,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石窝山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决定由陈昌浩、徐向前离开部队回陕北,向党中央汇报西征情况,接着决定了保存力量,分散活动的方针。将余部二千多人编为三个支队,由李卓然、王树声、李先念、李特等七同志组成西路军工作委员会,李卓然任书记。以三十军余部和总部组成左支队,由李卓然、李先念、李特、程世才率领,由石窝山向南移动,深入祁连山向西打游击,工委大部分成员随左支队行动;以九军余部二百多步兵和百余骑兵组成右支队,由王树声、孙玉清、牛良才同志率领,从石窝山向北移动行动,依托祁连山向东打游击,牵制敌人,并设法与四方面军取得联系;以特务团、妇女团余部和部分干部组成的另一支队,由毕占荣率领随右支队行动。
  由李先念率领的左支队向南行动,经过3天急行军,摆脱了尾追的敌人,深入祁连山中。西路军左支队,在冰天雪地的祁连山中,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在连续的激战撤退中,部队已四十多天未见到一粒粮食,只有从依靠挖草根,杀战马和偶然猎到的野牛野羊充饥。又在雪中跋涉20余天,于4月中旬翻过乌兰达坂,进入疏勒河的考克塞。购买了蒙牧民诺尔布藏木的200多只羊,并请其做向导。沿疏勒河支流查干布尔嘎斯跨过野马河,翻大雪山,越野马滩,出公岔山口,经过石包城(现在的肃北蒙古自治县石包城乡),稍事修整后,又继续向西北进发。
  ・安西县军事志第三章红西路军在安西最后一战第一节休整蘑菇台4月22日早,左支队先遣部队100余人,经一夜紧张行军,经上水峡口,横穿巴浪沟,翻越楼楼山,上下路口湾,沿着踏实河,来到蘑菇台。
  蘑菇台离安西县城140里,邻近敦煌艺术石窟之一的榆林窟。这里是一道戈壁中的峡谷,南北两边是高耸的危岩峭壁,中间形成一条狭窄的走廊,发源于大雪山野马滩的榆林河,由东向西蜿蜒流过,岸边有座古庙,名叫榆林窟(俗称万佛峡)。当时主持道士郭元亨师徒三人在这里居住,一边接待过往香客,一面种着这里的土地。西路军西进新疆,必须在此休息。
  到了庙前,先遣部队就地休息。侦察连长带着两名战士上前叩门。他们叫了数声,无人答应,便又从原路折回,恰遇在树后忐忑不安、来回度步的主持道人郭元亨。
  几经兵荒马乱、颠沛流离之苦的郭元亨,此时身不由己已抖个不停,语无伦次地说:“官长驾……请,请到寒舍用茶”。说着挽起袍袖又打躬又作揖。侦察连长赶前一步,双手扶起郭道长,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和气地解释说:“道长,天还没有大亮就打扰你了,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行军路过这里,请道长放心吧”。听着这似懂非懂的话语,看着他们真挚的笑脸,郭元亨紧张的心情才有点放松。他急忙上前说:“早晨,山里风硬,看我只顾说话,忘了招呼你们,快请到房内暖和暖和身子”,说着拉着侦察连长的手便向庙内走去。
  上午10时许,后续部队来到万佛峡。郭道长连忙随同侦察连长前去迎接。郭道长说:“贵军远征到此,含辛茹苦,历经艰险,如有困难之处,请直言相告,贫道必将竭力帮助,义不容辞”。程世才军长紧握着郭道长的双手说: “感谢道长的好意,我们转战祁连山中40多天,现在已经到了兵困马乏的地步了”。他指着不远处空旷的沙滩上休息的战士说:“现在,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没有盐巴,没有粮食,处境非常严重,既然道长提到这个问题,我便直言不讳地请您给予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郭元亨忙说:“贫道等三人深居山中,依靠庙产度日,承过往香客接济,生活也还过得去,虽然稼穡艰难,种有薄田几十亩,粮食牲畜也还有余,红军远涉祁连,爬冰卧血,食不果腹,挨冻受饿,但贵军军纪严明,以礼待人,虽穷极受困,但对神佛毫不相欺,对庙产毫不相侵,真乃天降义军,贫道见之甚感钦佩!贫道虽山野道人,也日诵经文,晓义道理,扶助义军乃我道门责无旁贷的义务,望长官不必客第三篇重要战事气,贫道愿奉献粮食、牲畜,以解红军燃眉之急”。不一会儿,郭道长就送来了小麦2石4斗、黄米6斗、胡麻油15公斤。随后,郭元亨和另外两个道士赶来2头黄牛、20只羊,还用马驮来4口袋硝盐。最后,郭元亨牵过一匹棕红色马说:“这匹马虽体单毛长,但脚力颇佳,长官此次西征,任重而道远,安西过后是一望无际的大戈壁滩,贫道愿将此马相赠,以供长官长途驱使,万望长官笑纳”。程军长坚辞不受,郭道长定要相赠,程军长遂致谢意后将马收下。这时,参谋将郭道长送给红军的粮油、牲畜列成清单递交给程军长,程世才看过,在后面签名后,对郭道长说:“我代表我军全体将士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不久的将来,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这张便条请您妥为保存,所送粮油、牲畜,革命胜利后如数奉还”。说着,他郑重地将便条送到郭道长手中。程世才写给郭元亨的这张收条,由郭元亨一直保存到解放后,是一份珍贵的革命史料。
  左支队在蘑茹台稍事修整后,于当夜集合起程,由熟悉道路的当地青年毛牛娃做向导,出水峡口,过下洞子。于4月23日清晨,终于走出了祁连山区,来到了踏实乡南面的戈壁平川地带。在榆林河滩上,左支队集合清点人数,这时的左支队,尚余903人(见程世才《悲壮的历程》,又说700多人(见吕黎平《星光照西陲》。
  经过两个多小时行军,左支队来到踏实城。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情支援,他们分别住在吕家庄子、财神庙和老爷庙。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公买公卖的严明纪律,使当地群众加深了对红军的了解。于是纷纷从少得可怜的吃食中拿出面、盐等支援红军。
  第二节攻打安西城西路军左支队在踏实休整后,于1937年4月24日下午开始行军。过破城子、八隆墩、出十工山口,日刚偏西到距安西县城南12公里的十工村。总部驻刘家庄子和马家庄子,部队就地休息。为了补充给养,尽快进疆,经研究决定攻打安西县城。
  1937年3月,马步芳通电河西各地驻军:“剩余红军约一千四、五百人,潜入祁连山,经过陶功勒地区,将从嘉峪关外奔入安西、敦煌,西入新疆” 。又命驻西宁团长李增荫团尾随追击,命马忠义骑兵团取道嘉峪关前往堵截,并电令驻防肃州第一百师二九八旅马步康尽快派兵防守安西。马步康在安西最后一战接到电话后,即派五九六团团长刘呈德率两个步兵营和旅直属骑兵手枪连于1937年4月20日从肃州起行,星夜兼程赶往安西。
  时任安西县县长尹尚谦,得悉红军已出祁连山的消息,非常恐慌,找到了当时驻军通讯排长和警察局长商量对策。一面在城内抓人,强迫居民守城,一面给马步康打电话敦促援兵。随后,令城内一位湖北红安人刘永超前往十工村等候,和红军联络谈判。
  肃州马步康增援安西的部队在刘呈德带领下,以三日二夜的急行军于23日中午到达安西。此时,县长殷尚谦及各机关人员都已弃城逃匿,只有骑兵通信排20多人留守。刘呈德听通信排长说:“红军从祁连山北进,已抵距安西七十里的踏实,即将到达安西”。刘遂将所属部队分为两队,在城头轮流防守,接着派骑兵通信排前往打探消息,并命令在城周围加强警戒,接着派骑兵通讯排前往十工山口打探消息。
  刘永超23日晚骑毛驴到达十工,当晚借宿在一农民家中,24日晨来到十工红军驻地刘家庄子与红军谈判代表见面。正在此时,被刘呈德派往十工窥探红军行动的马军骑兵出现在远外的大车道上,警戒部队发现后立即开枪迎击,敌骑见势不妙,飞奔而逃。
  在左支队总部驻地,李先念亲自接见了刘永超。此时刘尚不知敌人援兵已到安西城。因此,当左支队首长询问守城部队时,刘永超回答说“安西城内只有一个通讯排”。这就使左支队首长更加下定了攻打安西城的决心, 遂令部队做好一切攻城准备。
  左支队组成两个梯队,由三十军二六八团三营周纯麟担任主攻,向安西城运动。
  在夜幕降临时,部队集结于安西县城西南1.5公里的梧桐树窝和彭家庄子(今安西县园艺场所在地)一带。
  安西县城用板土筑成,除南门和西门外,东城墙和北城墙有很长一段被流沙掩埋,特别是东段城墙外围天长日久被风沙吹成一个斜坡。攻城的战士几次快到城墙顶上,就又从上面滑落下来。很快,先头部队就与守城敌军接上火,顿时枪声大作,攻城部队还未接近西门,敌人便打起炮来,紧接着机枪吐着火舌,压得攻城部队抬不起头来。红军攻打西关受挫,后又转攻东门。三营在团长杨秀坤、营长赵正洪、教导员周纯麟同志指挥下,几次都快到城墙顶上,就又从沙坡上滑落下来。在东门外的战斗刚一打响,敌人就进行猛烈的还击,机关枪猛烈的扫射,迫击炮弹一颗接一颗地落下来。三营又连续发起几次冲锋,终因守城敌军火力太强,攻城不下。这时,他们估计第三篇重要战事敌人至少有一个旅以上的兵力。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敌人分成几队,冲出城门,猛烈反扑。红军则依靠大刀、钢叉、手榴弹,与敌人作战,阻击着敌人的反扑。至此,红军才知道敌情已发生了变化,敌增援部队已据守安西城中。由于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红军虽然奋战了一夜,反复进攻了几次,都未能打下安西城。天将拂晓,西路军左支队决定,弃城不攻,在二六八团的掩护下进行转移。
  25日凌晨,左支队停止攻城,向通往新疆的必经之路王家屯庄转移。部队撤到城西南焉营村王家屯庄、康家楼庄一带。左支队在王家屯庄召开紧急会议。李先念、陈世才同志认为:安西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偏僻荒凉,群众对红军不了解,没有党的工作基础,加之地形不熟,拖时太久,敌援军一到,不但不能按即定方针进疆,反而有招致全军覆没的危险,必须尽快摆脱敌人,抢时间向新疆前进。
  是日上午,马匪骑兵二千余人相继出城对红军发起进攻。担任掩护任务的二六八团且战且走,刚刚撤到离城东南一公里多的时候,敌人就追了上来。二六八团住在靠城最近的一个圩子,其他部队住在另外两上圩子里。敌人依仗人多势重,发起攻击。红军则以土坎、围墙、房屋作屏障,充分运用大刀、钢叉、手榴弹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战斗间隙,红军一边修筑工事,一边随时准备打击敌人。虽然连续四次击退敌人进攻,但至晚,王家屯陷入敌包围之中。在阻击战中,红二六八团政治处主任钟立彬不幸中弹牺牲。半夜,左支队首长发出命令,待机突围。一声令下,战士们豁开围墙,摆脱包围敌军,向西北方向急进。
  第三节血战红柳园“晚上,红西路军重新编为3个分队:原三十军的一个分队,打前;原九军的是二分队,殿后;总部和直属队是三分队,走中间。11时,西路军撤出庄子(王家屯庄),向新疆方向撤退”(见董汉河《西路军沉浮录》)。
  1937年4月26日黎明时,西路军左支队800余人来到了距安西县城西北方向45公里、由甘入新的要隘白墩子准备休息,突然间,警戒部队发现马步芳的步骑兵2000余人向白墩子扑来。开始行军时,总部和直属队走在前面, 那里有总部直属队的电台和机关的勤杂人员。这时,为了掩护总部直属队,在安西最后一战军部首长决定由二六八团一营负责阻击敌人,挡住敌人的进攻。
  就在红军准备反击的时候,敌人又从东南方向发起了进攻。军首长决定:不要反击,边打边走,集体行动,向总部直属队靠拢。于是红军边打边撤,一直到红柳园子东南的红土山和乱石山。可是不久,又遭到了敌人的分割包围,形势非常危险。程世才和李先念命令红军撤到白墩子外围,依托自然形成的灰褐色沙岭,构筑简易工事,对敌骑展开猛烈打击。敌人发现正面进攻不行,便从侧翼包抄过来。程世才跨上战马,握起“快慢机”指挥战斗,在红军战士步机枪、手榴弹狠狠打击下,敌人丢下200多具尸体,狼狈而逃。利用两路敌人被击退的间隙,程世才与李先念率领的掩护部队二六八团三营合为一处,迅速向西北方向转移。
  由于敌贯于骑射,对徒步而行的红军威胁很大,为保存实力,部队边战边退,天快黑时转移到距白墩子25公里的红柳园。
  红柳园虽小,却是西进新疆的必由之路。这里只有几家小泥房、客栈,供过往旅客休息。周围全是青沙石戈壁和历经多年风雨剥蚀、裸露着风化岩石的沙丘。甘新公路居中而过。
  红军利用起伏的沙丘阻击敌人,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红军战士的子弹基本打光了,仅有的一些手榴弹也投进了敌群,火力渐渐减弱。马部骑兵冲破红军防线,把一、二支队分割开来。程世才一面组织有子弹的战士向敌人反冲击,一面令饶子健带领一个连在侧沙包上组织排子枪射击。二六八团三营副营长饶子健带着九连在前面拼杀时,机枪被敌人夺去,他们用大刀砍杀了十多个敌人后,又把机枪夺了回来。直到黄昏时分,红军击退敌骑兵多次冲锋,击毙敌骑兵近百名,敌五九五团二营营长马如良等数名军官被击毙于沙山。我军二百多名将士血染沙场。这时敌人又改变了进攻方式,纠集大批骑兵和步兵向红军阵地上反复冲杀。当夜雾来临时,红军后卫部队在饶子健的带领下,掩护总部首长和其他同志向西北方向转移,后卫部队被马部骑兵冲散,按照总部指定的方向进入戈壁,沿着甘新公路边的电杆,加快向西北方向转移。
  第三篇重要战事第四节进入星星峡李先念、李卓然、程世才等从红柳园突围后,在戈壁滩上走了二天三夜,行至马莲井东,被新疆盛世才(时统治新疆与中共友好)派来的汽车接入星星峡。二六八团团长杨秀坤等50余人于26日下午到达星星峡,其余人员零散行动,陆续于4月底抵达星星峡。
  星星峡是继玉门关、阳关冷落之后,座落在古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要关口,甘新公路从群山中穿过,为由甘入疆之要隘。当时,新疆盛世才的部队驻守在这里,由于受我党政策影响,和我党建立了统一战线。西路军左支队到星星峡时,受到了盛世才驻星星峡办事处主任王孝典的热情接待。并为左支队安排住房,以丰盛饭菜款待战士。
  5月1日下午3时许,党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来到星星峡,向经历了悲壮历程,经过艰苦卓绝战斗,终于回到党的怀抱的西路军左支队的同志表示亲切慰问。
  5月4日,西路军左支队三百余人乘汽车出发,于5月7日到达乌鲁木齐。在李先念、陈云同志的带领下,组成了新兵营进行政治、军事学习。李先念、程世才等同志于12月返回延安,其余同志以后也陆续回到陕北。
  李先念等总部领导抵星星峡后,即派王国梁、王明朝等返回柳园一带收容失散战友,在安西一家赵姓农民的帮助下,有13名失散战士被护送过红柳园。在安西战斗中100多名红军战士被俘,被解往青海修公路。有18名红军战士流落到安西,在当地群众和各界人士的营救掩护下,分别在安西、敦煌安家落户。三十军王大奎、潘明珍、李文华、李树觉、吴在起、张玉明等11名指战员,在掩护部队撤离王家屯后,掩埋了牺牲战士的遗体,追赶大部队到了红柳园,又在红柳园战斗中被冲散,迷失了方向,折回安西近郊,后转到六工村,躲在庞德祥老先生家中。其后,他们为了缩小敌人搜捕目标,便分为3组,分散在六工村、七工村、八工村。同年7月,经庞德祥老先生多次探听,得悉马步芳已撤走安西一带驻军,星星峡也有我党收容离散红军的工作组。这11名同志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涉过疏勒河,经星星峡到了迪化 (乌鲁木齐),回到了党的怀抱。
  •136•第三章红西路军在安西最后一战第五节缅怀西路军红军西征中,除先后进入新疆和返回陕北的人员外,尚有部分同志因伤重和失散在西征路上。解放后,酒泉地区和各县政府专门组织力量,深入农村、牧区,寻找这些革命有功之人。经详细调查,全部找到了尚在人世的同志,分别给予了优厚的安置。对曾帮助过红军的群众,分别给予褒奖;对曾参与围剿的民团首恶分子坚决作了镇压。
  为了缅怀西路军的丰功伟绩,教育安西人民继承先烈遗志,1984年春天,共青团安西县委发出了《致全县青少年和干部的公开信》,首倡在安西境内红军战斗过的地方修建一座纪念碑。同年10月,安西县委、县政府根据在张掖召开的三省区“西路军有关史料协作座谈会议”要求,决定在安西县建立纪念碑,经过多次会议研究,定名为“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碑”。为了严肃认真地建好纪念碑,时任县长张世雄亲自带领县委、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勘察地形设计规划,初步确定在县城辟地二十亩,修建纪念园。
  1984年12月21日,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应安西县的请求,为修建的纪念碑作了“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的题词。
  1985年6月6日,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安西县西路红军最后一战纪念碑筹建委员会”,张学礼任主任,安明哲、他维新、许德礼、范国斌、李志明任副主任,下设办公室。委员会由45人组成。
  1987年4月27日,安西县组织全县各界群众和驻安部队共1500余人,在县城影剧院隆重集会,纪念红西路军安西最后一战50周年,并举行了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碑奠基仪式。
  1987年10月6日,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开工典礼在县城南郊公园举行。
  1987年11月,县委、县政府根据纪念塔的设计,给徐向前元帅发出请求题写“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塔名的信件。
  1987年12月29日,老红军、离休将军陈靖率重走长征路小组来到安西, 为正在建设中的纪念塔题写《清平乐•安西》词一首。
  1988年1月,徐向前元帅题写了 “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塔名。
  1988年5月,程世才在北京西郊装甲兵司令部接见安西县代表姜荣治、第三篇重要战事张长江、秦安平,在听取姜荣治等人的汇报后,挥笔为安西红西路军纪念陵园写下“安西之战,击退敌人进攻,我军胜利西进,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同志功绩长存”和“浩气贯祁连,高风亮后人”两幅题词。
  1988年10月18日,安西县5000多人聚会,庆祝“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揭幕落成。
  红军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成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军英勇悲壮的战斗历程,成了革命传统教育的最好教材。
  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于1988年10月18日建成,该塔采用碑塔结合的形式,背立面为15.54米的汉白玉大理石碑,上刻有李先念的题词,正面横楣装设有徐向前元帅题定的塔名。塔体为正六边形几何体的九层建筑,塔心设置转梯立柱,可供参观者登塔眺望。纪念塔自下而上,由大渐小,斜率1.5%,塔顶指示灯高程为25米,塔顶五角星高程26.5米,抗震按8度设计,抗风按12级强风设计。
  解放后寻找到在安西失散的红军人员统计(表一)第三章红西路军在安西最后一战(表二)第三篇重要战事第四章安西解放1949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兰州、西宁相继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二兵团沿兰新公路和宁(西宁)张(张掖)公路,以钳形攻势,追击败退河西的国民党军队,解放河西大地。此时,国民党在兰州以西的机构大多解体,军队溃不成军。在解放军大军压境的形势下,以新疆警备总部司令、河西警备总部司令陶峙岳为首的甘、新国民党军政要员,开始准备起义。1949年9月21日,陶峙岳派第八补给区中将曾震五为代表到张掖,晋见解放军一兵团司令员王震,汇报陶峙岳起义的意向,并商谈起义事宜。9月25日,陶峙岳等率部3.8万余人起义,酒泉宣告和平解放。
  酒泉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部本着一面打仗,一面建立地方政权的原则,积极从野战军三军七师、八师、九师和二军十二团抽调部分同志,组成了起义部队改编工作队和地方接收工作队。安西工作队由20多人组成,大多数同志是从三军八师各团营抽调的,队长是八师卫生部副政委贾悦西,副队长是八师政治部协理员傅仁杰。工作队随先头部队二军十二团进军安西,同行的还有二军十二团团长刘亚民和康焉吾带领的70余名干部战士组成的起义整编工作队。
  为领导安西和平解放,支持人民解放军进疆。解放军派科长薛益、荆指导员作为联络官,秘密来到安西,与国民党驻安西警备团团长毛熙舆、国民党政府县长吴文清接头,商谈和平解放安西事宜。毛、吴二人决心弃暗投明,共同促成安西的和平解放。25日,毛、吴接到部队和平起义的命令。
  28日,部队到达安西县北大桥。进步学生、群众、起义部队和县长吴文清等到北大桥欢迎,吴文清亲自组织接待。部队进驻安西后,按照和平起义双方谈判条约,刘亚民和康焉吾带领70多名整编工作队进驻安西警备团,整编工作队广泛宣传我党政策,讲解全国形势,稳定起义官兵情绪,并正式宣布原陶峙岳驻安西警备团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六军四师独立四团,配备了我方政委、政治部主任、后勤处长和各连指导员。地方接收工作队的22名干部接管了安西县政府和自卫队。八师卫生部副政委贾悦西担任县委书记,司令部协理员傅仁杰担任县长,严风鸣接管公安局和自卫队,兼任自卫队长。10月,自卫队改编为保安队,1950年2月,保安队改编为独立营三连。是年7月,又改编为三军骑兵团特务连,驻守民乐县。
  安西县政府领导班子成立后,国民党政府县长吴文清带领13名革委会人员,向新的人民政府移交了一切财产、粮食、档案和少量的金银、鸦片等,国民党政府移交于10月6日结束,10月7日中国共产党安西县委、安西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办公,从这一天起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人民翻身当家作主了。
  安西县军事志第三篇重要战事第五章新中国成立后安西县剿匪肃特记安西县位于甘、青、新三省(区)交界,是内地通往新疆的要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解放前国民党在这里设军事要隘,不仅派驻军队,而且密布中统、军统特务组织,反动势力有较深的根基。
  安西县南邻肃北县,北邻马鬃山区,为蒙古簇游牧地,西南的阿克塞为哈萨克族自治县,西端紧靠多民族的哈密地区。解放前和解放初,本县有多种民族杂居,民族关系历来比较复杂。
  解放初期,被人民解放军打散的国民党军队残兵游勇、国民党政府中的一些顽固分子、政治特务、当地的部分土豪劣绅、少数民族中的一些反动头人和民族分裂分子,纷纷逃来安西、肃北、敦煌三县交汇的深山大漠中,前后共集结了数千人大肆抢劫,制造骚乱,企图背靠尚未解放的西藏建立基地,与人民抗衡。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地方政府,为了解放大西北,巩固人民政权,于1949年到1950年底开展了剿匪肃特斗争。这场斗争发生在甘青新三省(区)边沿,由三省(区)共同会剿。甘肃方面主要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和酒泉专署、酒泉军分区指挥,由酒泉地区各县(市)人民政府和民兵协助正规部队完成进剿任务。
  安西县地处斗争前沿,是匪特活动和抢劫的重点地区,受害极为严重。因此,剿匪肃特成为当时的中心任务。全县人民在各级党政组织的领导下, 与匪特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付出了重大的代价,取得卓著战果。
  第一节主要股匪及危害据1950年9月侦察得悉,安西县境内及邻近地带活动着大小10余股土匪,约6000余人,千余支枪,另有数百散兵游勇。其中成股的有:国民党残余部队新疆和平解放后,吐鲁番专员乌斯满、哈密专员尧乐博斯和马步芳骑马兵在新疆叛乱,在解放军进剿下溃不成军,无处立足,・142・第五章新中国成立后安西县剿匪肃特记200多名散兵流窜出疆,在安西一带形成匪患。
  被反动头人胁迫的少数民族部落尕斯地区有胡赛英、胡思曼1800多人,轻机枪2挺、步枪300余支,活动于安西、敦煌等地;长草沟、博罗转井、鄂博图、毛坝地区有楷板、莫里莫克汗、沙哈都拉依、马霍杜巴依胁迫的男女1300余人,拥有步枪90余支,常侵扰安西;毕善录、解维贞、韩进录及骑五军散兵共100人,机枪2挺、步枪20多支,在安西、敦煌两县抢劫;马鬃山区有德五沙格拉,人枪170余,出没安西、玉门一带抢劫;盐池湾有原肃北设置局民团团长、伪国大代表包布拉和尕布增及包的弟弟火台、女婿旦大苏龙、党九等400余人,各种枪80余支,出没安西、敦煌、玉门等地。
  地主武装以国民党安西伪参议长马应蛟,伪乡长陈培才、党其昌、赵存江及反动地主李耀、李茂为骨干的地主武装30余人,有机枪1挺、步枪20余支,盘踞盐池湾,与潜伏在安西城的国民党特务黄狱麓勾结成立“西北剿共纵队第一军”,黄充军长、马任师长、陈、党任旅长,后又与包布拉纠合成立“反共救国第四军”,包任军长、马任师长、党任旅长,陈任团长。以后又改成“混成旅” 。
  散兵游勇原国民党驻安西警备团机炮四连和步兵二连在反动军官王纪国的煽惑下,于1949年10月6日拖枪叛变,事态很快被平息,叛变士兵大部归队,部分逃跑回家,一部分流窜为匪;吐鲁番专员乌斯满、哈密专员尧乐博斯及骑五军南窜时被打散不能归队的散兵。
  惯匪惯匪有2股20人,一股以高木坎为首的匪徒9人(均系安西居民),解放前在安西境内抢劫商贾和群众;一股系张才初、杨占魁等11名无业游民。
  特务组织主要有军统、中统及“安西通讯小组”、“保防情报所”、“冬防小组”。操纵土匪组织和反动武装,与新生的人民政权对抗。
  安西县属半农半牧区,牲畜众多,因而受害殊深。据不完全史料记载,自1949年10月至1952年底,安西境内发生匪特破坏和抢劫事件45次。
  1949年10月至1952年底,抢劫42次,政治性破坏3次,出现土匪1370人次。抢去骡马450头(匹)、牛(驴)287头、骆驼482峰、羊230多只、银元677块、面粉数千斤以及黄金、白银、衣物等财物,烧毁公路桥涵2座,打死打伤群众35人,抢去民兵步枪3支,策反民兵干部向土匪交枪12支,在进剿和阻击战中,我方牺牲连指导员2名、战士5名、民兵4名。较大的事件有:安西县军事志第三篇重要战事1950年1月9日,惯匪高木坎等9人在南干沟抢劫张掖、高台商车9辆,抢去骡马15匹及财物一批。
  1950年3月2日,土匪5人,持步枪5支,在布隆吉公路路北抢劫打柴牛车5辆,抢去牛10头,将打柴人绑带北山(一人半路逃回)。
  1950年3月10日,土匪4人,持枪4支,在北桥子北湖抢去骡马131匹。
  1950年3月13日,土匪7人,携手枪2支,步枪4支,抢去桥子群众大畜100多头(匹)。
  1950年3月,南山蒙匪数人,抢去桥子群众大畜30多头(匹)。
  1950年6月,匪首党其昌纠合散兵抢去桥踏区群众骡马60多头(匹)、牛20多头。马应蛟、陈培才匪帮袭击东巴兔乡,该乡地主李耀胁迫,策反民兵队长先后向土匪交出步枪12支。
  1950年6月19日,尧乐博斯和骑五军叛兵南窜,途经安西大肆抢劫,打死瓜州群众2名,在干河口抢群众羊两群。
  1950年6月21日,新疆叛兵130多人袭击东巴兔乡,打死民兵3人(其中村干部2人)、群众4人,抢去步枪3支,马11匹,驴10头,羊120只,面粉数百斤,烧毁民房6间,草棚2间。
  1950年7月,马应蛟匪徒抢去桥子乡马、骡60余头匹,粮食数千斤。
  1951年春,蒙匪10余人抢去渊泉区西南乡农会没收待分的胜利果实及一批牲畜。3月,土匪在柳沟区抢骆驼数十匹,向昌马逃跑,途经二家台煤窑打死民工1人。
  1952年9月,土匪8人,在布隆吉草原抢去大畜200多头。
  土匪猖獗期间,特务和各类反动人物紧密配合,遥相呼应,在群众中大肆散布谣言,进行反动宣传,吹嘘侵朝战争,散布战争恐怖,并为土匪提供窝点,装神弄鬼,暗杀革命干部。特务黄狱麓更为嚣张,在当地发展特务骨干,为土匪招募匪徒,给土匪输送驼马39峰(匹),粮食1600多斤,步枪6支,子弹数百发。特务黄文义策反我公安干部拖枪投匪被挫。小宛反革命分子曾篡夺该乡政权两天。特务的疯狂,曾一度使安西的社会秩序不稳,人心不安。
  •144•第五章新中国成立后安西县剿匪肃特记第二节剿匪主要战斗安西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酒泉专区、酒泉军分区的统一部署和酒泉专区剿匪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自1949年10月起,县、区成立了剿匪肃特指挥部、治安工作委员会,由县长、区长,县、区武装部长担任正副指挥和人民解放军驼兵一营密切配合,开展声势浩大的剿匪斗争。1952年8月,为协调军地行动,便于统一指挥,由县委、政府、驼兵一团一营、县武装部、县公安局组成联合剿匪指挥部,县长张文阁、县武装部长张维库、驼兵一营营长分别担任正副指挥,由武装部分管剿匪工作,公安局分管肃特工作,驻军承担军事任务。还成立了一些群众性的组织,开展了群众性的剿匪肃特活动: 一是组建民兵武装。区成立民兵大队,乡成立民兵中队,行政村建立民兵分队,自然村建立民兵小队。二是以民兵为基础,建立群众性的敌情监测站,情报传递网。三是从县至村建立治安委员会和治保小组,发展农会中的积极分子担任治安员。四是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各种临时机构。女如1951年8月成立了以县长为首的战勤支前领导小组,各区成立了5至7人的战勤支前动员工作队、慰问团等。五是广泛发动群众,积极检举、揭发、斗争各类反革命分子,使剿匪肃特斗争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剿匪斗争开展以后,经过多次战斗,在安西境内全歼国民党残匪1股,击溃成建制的土匪5股,共消灭各类匪徒541人。其中击毙16人,击伤36人,俘虏489人。活捉敌副师长1名,缴获六0迫击炮1门,轻机枪6挺,各种枪支226支,子弹数千发,手榴弹数百枚,骡马132匹(头),骆驼105峰及一批物资;破获特务案5起,捕获特工人员38名。在安西境内主要剿匪战斗有:一、碱泉子歼灭战1950年1月9日,安西惯匪高木坎、黄胡子、拉卡等9人,于南干沟抢劫张掖、高台商车9辆,劫得骡马15匹及一批商品向南山逃窜。驻桥子保安队一个班和该乡民兵4人,奉命追剿。民兵副队长聂发岗率民兵周长录为尖兵,跟踪前导,至碱泉子发现土匪在红柳沟里做饭,二人隐蔽爬上东岸,被匪发觉并先开枪,子弹落于周的跨下,二人被迫还击,4枪击倒4匪并饭锅,后续部队将匪包围,打死6人,击伤后俘虏1人,东眼睛等2匪逃脱,其中1匪逃至第三篇重要战事瓜州乡被捕。
  二、截山子围歼战1950年6月19日(阴历端午),尧乐博斯等部叛兵数百人,经安西的环城、瓜州、南岔乡向南山逃窜,沿路大肆抢劫,杀害百姓,围攻民兵。人民解放军驻安骑兵大队和驼二连尾随追击,并分兵乘汽车过十工山口堵截。当晚,将匪徒夹击于截山口之南。战斗至拂晓,马树森部170余人被歼,副师长马树森化装逃至酒泉被降兵揭发抓获。其余沿五个泉、东巴兔逃入南山,此战俘匪140人,缴步枪66支、手枪9支、冲锋枪5支、机枪5挺、弹药一批,马77匹、骆驼57峰、骡子21头、驴12头。当地民兵配合作战,打死土匪1名,缴步枪1支,马1匹。县中队战士秦智业(共青团员)为部队带路光荣牺牲。战斗结束后,城乡军民在西龙王庙召开万人祝捷大会。
  三、东巴兔阻击战1950年6月19日,新疆叛兵拟假道东巴兔进南山,该乡民兵日夜戒备,随时准备配合部队歼敌。
  6月21日,民兵陈占军等二人奉命到距乡政府10公里外的浪柴沟侦察,行至中途,见红柳墩上拴着一匹马,疑是敌人,便隐蔽接近,果然发现一人头枕步枪沉沉昏睡,经审问是匪兵侦探,匪兵招供:叛匪尖兵一个班昨夜进驻浪柴沟孟家庄,大股匪徒将随后通过东巴兔。两民兵缴了匪徒枪马,决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击土匪。于是,将匪哨绑蔽于红柳墩内,急驰浪柴沟, 利用熟悉地形地物的优势,迅速占领了孟家庄门前沙丘。一阵乱枪把土匪打了个懵头转向,趁机喊话:“你们被包围了,我们来了一个连,赶快投降吧! ”匪徒摸不着头脑,央求庄主孟老汉把枪送出去。民兵将枪栓卸下挂于腰上,冲入院内搜索,又从一个小头目身上搜出手枪1支,匕首1把,将土匪押解送回乡。路上,土匪发现仅有2个民兵,气得跺脚。
  根据土匪招供,民兵分析认为,股匪可能由上口子进村,便将主力部署于上口子、岳家口子、下口子(三口子相距几十公里)放监视哨。21日晚,在截山口被击溃的130余匪徒,急急如漏网之鱼直向岳家口子窜来,在岳家口子烧了农民刘学礼兄弟的两个草棚。民兵从火光中看清了匪兵,便开枪射击,匪徒跟着枪声向山内突窜,半路被民兵炸死一人。拂晓冲过山口,进入•146•第五章新中国成立后安西县剿匪肃特记村寨烧杀抢掠,大发淫威,打死民兵3人(其中村长、村主任各一人),群众4人,烧毁房屋6间,抢去步枪3支,马11匹,驴10头,羊120只以及粮食、实物等,被俘土匪随之逃去。
  四、桥子反击战1950年7月,包布拉和马应蛟联合成立“混成旅”,有200多人,他们和桥子乡反动地主张德才父子串通,决定袭击桥子乡。7月中旬从盐池湾出发,经石包城时,纠合该处散兵200多人,共约500人于7月25日夜抵达桥子南面的锁阳城,扬言血洗桥子,杀尽民兵。
  桥子乡民兵早有戒备,日夜巡逻放哨,每夜几次转移宿营地,以防偷袭。26日拂晓,副队长聂发刚率队南巡,刚到大泉湾便见大队土匪朝北涌来,他估量了自己的力量只有30余人枪,每枪仅5发子弹,不可正面对抗,便下令北撤,掩护群众转移。匪首包布拉女婿党九率一队骑兵咬着民兵尾追, 民兵指挥部决定由聂发刚率8个民兵诱敌,其他分散隐蔽,避其锋芒。民兵坐骑全是役马,速度远不如常喂肉干、惯于驰骋的匪骑,眼看要追上了,在跨越北桥子河时,民兵的马得乡土之利,一冲而过,匪徒的马临水趑趄,民兵争得了这宝贵的一刻,使双方的距离拉大。诱敌至乱山子,人骑均十分疲惫,聂决定利用有利地形阻击敌人,派2人控马,6人上山。当敌人进入射程后,聂下令以排枪射击匪首,每人两枪过后,敌匪被击伤,堕落马下,挫其锐气,遏止追赶,聂等得以赶赴小宛,借长途电话向县武装部报告。驻安骑兵连在县武装部长张维库配合下,急驰60公里,当日傍晚赶到桥子马圈滩,距匪集结地平头树五公里,午夜发起攻击,匪徒措手不及,人慌马乱,仓惶应战,边打边撤,丢下两具尸体,一门六0迫击炮,一挺轻机枪,狼狈逃跑,被抢财物大部分夺回。
  这伙匪徒,系一群乌合之众,以流动抢劫为目的,因而一击即溃,以一个连的兵力打败了三倍于我的敌人。但因地形不熟,骑兵连指导员张宝生同志英勇牺牲。后来,平头树初级合作社成立,命名为“宝生社”,纪念这位人民功臣。
  五、进头沟追击战1950年8月,乌斯满股匪从马鬃山窜出,在安西抢马50余匹、牛20多头第三篇重要战事回逃,驼二连根据群众报告追至白墩子——土墩子,匪退路被截,改逃南山,部队尾追,经踏实一一五个泉——东巴兔——进头沟追击,连续两昼夜,行程300多公里,战士们不顾疲劳,连续作战。凌晨,趁匪徒熟睡之机,采用摸索、活捉战术,捕获了七、八人。由于一副班长夺取土匪枪支时走火,惊醒了群匪,匪徒慌忙逃进山沟,依托屏障,阻我追击。随后,向深山逃遁。此战,俘匪4名,缴枪4支,望远镜3具,夺回马50多匹,牛12头,原被俘4匪在混乱中逃脱。
  曾荣立三次大功、五次小功的驼兵二连指导员刘谢明同志,在攻击敌火力点时英勇献身,时年24岁。先葬于东巴兔,1984年迁厝于安西烈士陵园。
  六、黑山口截击战1950年冬,10余匪徒沿疏勒河头道湾等地抢得一批牲畜经西南乡时, 又抢了张万录的庄院,并在该院抢去了农会一批胜利果实。骑兵连闻报出击,急追60公里,于黑山口接敌,双方展开了激战,土匪弃物潜逃,战士张志爱、杨元吉牺牲。两战士遗体葬于安西城西门外,几年后迁回金塔故乡。
  七、平定小宛反革命事件1949年12月10日,小宛乡人民政府成立后,实行征集公粮、支援前线。对大户赵存元、张根虎(土改时均被定为地主)分配公粮100石至150石。赵、张二人串通纠集原任的保长刘安太,国民党员“一贯道”道首王元青迷惑群众,发动农民抗粮。经过一个月的私下活动,10日,在小宛庙内召开群众大会,将民兵的枪支收缴,切断电话线路,发表反动讲话。并宣布王元青为乡农会主任,刘安太为乡长。并将乡人民政府的两名领导轰出会场。夺权后,驻乡政府就职办公。后经县、区派人调查,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揭露敌人的阴谋,粉碎了反革命事件。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地处甘肃西北,东屏玉门,西邻敦煌,南望祁连,北依大漠,地扼甘新,物产丰阜。早在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西汉时就设有行政建置。南北有祁连山、马鬃山群山环绕,滔滔的疏勒河中流西去,潺潺的榆林河向北蜿蜒,众多绿洲东西分布,山蕴金银铜铁,地产粮棉瓜果,自古即为中央政府控扼甘新之锁钥,经略西域之基地,丝绸之路之重镇,故而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伴随着人类的涉足繁衍,军事活动贯穿古今,干戈频仍,烽火不息,少数民族豪强争草逐水,相互攻杀争斗;历代中央王朝拓土开边,大举征战,各族人民保家卫国,浴血疆场,乃至红军西路军悲歌西进,马家军横行暴虐,军事活动几成历史发展的主线,直至1949年和平解放,这里的人民才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