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宗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150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宗教
分类号: D635
页数: 2
页码: 104-105
摘要: 安西县宗教活动始于东汉。现有4种宗教:即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回、东乡、哈萨克等民族中信仰人数众多;佛教(汉传)和道教为汉族中的少部分人信仰;基督教是鸦片战争之后传入的,信仰者主要是汉族。
关键词: 宗教工作 宗教文化

内容

安西县宗教活动始于东汉。现有4种宗教:即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回、东乡、哈萨克等民族中信仰人数众多;佛教(汉传)和道教为汉族中的少部分人信仰;基督教是鸦片战争之后传入的,信仰者主要是汉族。伊斯兰教、基督教组织比较严密,宗教活动经常,佛教、道教组织松散,信教群众只在宗教节日参加活动。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政府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受到宗教团体的热烈拥护。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国家加快“两西”建设步伐,大量从甘肃东部贫困地区移民,其中许多是东乡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信教群众有所增加。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了全面贯彻落实,宗教活动逐步恢复,宗教管理日趋正常化、规范化,宗教人士爱国爱教, 使宗教事务从一个侧面确保了全县社会政治稳定。
  伊斯兰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七世纪初由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创立,在我国又称为“回教”。唐高宗时传入我国,并于同期传入我县。全县现有伊斯兰教教民4921人,宗教活动场所5处。分为4个教派:一是“格底目”,意为老教,属逊尼派;二是“伊赫瓦尼”,称新兴教,或直称“新教”;三是“赛来非耶”,因做礼拜时要抬三次手,故又称“三抬教”。本县境内有不同教派的大小“门宦”四个:一是“虎非耶”,意为“低声默念”,因此被称为“低念派”,实行教主集权承袭制。教众主要分布于三道沟镇、河东乡、小宛农场、腰站子乡和县城等地;二是“哲赫忍耶”:意为“高声赞颂”,俗称“高念派”,属苏非派,信徒主要分布在三道沟镇、腰站子乡、踏实乡、小宛、柳园和县城等地,三是“库不忍耶”:属苏非派,教徒在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四是“嘎地忍耶”:属苏非派,教徒在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
  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东汉时传入我县并盛行。从北魏到五代,县境内的永晖寺、阿育王寺、龙泉寺、瓜州开元寺、永兴禅寺、广化寺都是佛教集中活动的中心。在我县主要是汉传佛教,以显宗为主,分为净土宗、天台宗、律宗、禅宗、法相宗等支派,影响最大的是净土宗。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一一榆林窟都与净土宗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佛教教徒纷纷退出佛教协会,法师和尚也成为普通劳动者。“文化大革命”中,佛教活动在安西中止。现安西县有佛教教徒825人,活动场所在截山庙。
  道教我国古老的宗教。东汉顺帝时由张道陵创立,奉老子为教祖,以《道德经》、《正一经》、《太平洞极经》为主要经典。主要宗派为正一派和全真派。清雍正年间,道教传入安西。现有教徒64人。
  基督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创立于公元一世纪初期,流行于罗马帝国,后在欧洲各地传播。以《旧约全书》、《新约全书》为圣经。基督教于近年传入我县,现有教徒732人,活动场所3处。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地处甘肃西北,东屏玉门,西邻敦煌,南望祁连,北依大漠,地扼甘新,物产丰阜。早在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西汉时就设有行政建置。南北有祁连山、马鬃山群山环绕,滔滔的疏勒河中流西去,潺潺的榆林河向北蜿蜒,众多绿洲东西分布,山蕴金银铜铁,地产粮棉瓜果,自古即为中央政府控扼甘新之锁钥,经略西域之基地,丝绸之路之重镇,故而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伴随着人类的涉足繁衍,军事活动贯穿古今,干戈频仍,烽火不息,少数民族豪强争草逐水,相互攻杀争斗;历代中央王朝拓土开边,大举征战,各族人民保家卫国,浴血疆场,乃至红军西路军悲歌西进,马家军横行暴虐,军事活动几成历史发展的主线,直至1949年和平解放,这里的人民才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