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形及特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149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地形及特点
分类号: P942
页数: 2
页码: 87-88
摘要: 安西县地处祁连山褶皱北翼与天山——内蒙古褶皱系北山皱带褶南带之间的一个中新生代盆地,喇叭口状的走廊地形。南北高起,逐渐向盆地中央疏勒河谷地倾斜。
关键词: 自然地理 地形

内容

安西县地处祁连山褶皱北翼与天山——内蒙古褶皱系北山皱带褶南带之间的一个中新生代盆地,喇叭口状的走廊地形。南北高起,逐渐向盆地中央疏勒河谷地倾斜。北部最高处的芨芨台子山,海拔2452米;南部为祁连山北麓山前地带,最高处的朱家大山,海拔3547米;北部为疏勒河中下游干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由东北向西南微倾斜,海拔1060米至1300米。县城所在地渊泉镇,海拔1177.8米。巍峨的祁连山映照县境,榆林河水向北浇灌踏实盆地,疏勒河蜿蜒西去,形成三角绿洲,浩瀚的戈壁一望无际,构成了现在的地貌景观。境内裸露山地552.4万亩,占总面积的15.23%;荒漠53.33万亩,占总面积的1-47%;戈壁2151.93万亩,占总面积的59.32%;流动沙丘0.67万亩,占总面积的0.02%。由此可知安西是个戈壁沙漠之县。
  全县有山区、戈壁、走廊平原三种基本地貌形态。其成因类型、形态特征如下:戈壁倾斜平原:北部山区(指马鬃山区西部和疏勒河以北的广阔戈壁地带)为一系列平行断续的中低山老年残丘,山体多呈东西走向,海拔2000米左右,相对高差30至300米。该区的山体强烈剥蚀,山顶多成浑圆状,山脊多呈猪背状,已准平原化。山前为广阔的洪积倾斜平原,海拔1150至1600米。地势平坦,被许多南北走向的冲沟所切断,局部地区呈波浪形起伏,向西南方向倾斜。整个倾斜平原覆盖着中上更新统洪积、坡积沙砾碎石,植被稀少。南部山区戈壁平原包括南北截山山地和膺咀山以北的广阔戈壁地带,窄条形的南北截山分别呈近东西向、北东东向延伸,宽4至10公里,低山丘陵地形被强烈风剥蚀,处于夷平阶段,海拔1259至1750米,相对高差50至150米,山体北陡南缓,山脊平圆。只有北截山西端的火焰山和南截山东的沙山山势仍然陡峭,山脊呈峰尖状,沟谷呈“V”形。榆林河两岸因水的冲刷・51・第一篇军事地理切割较深,形成多级侵蚀阶地,除小片绿洲外呈岩漠戈壁地貌。
  走廊平原:包括县境内疏勒河、榆林河绿洲,为安西农牧业区。依其成因和形态又划分为三个次一级的地貌单元。即:昌马洪积冲积扇扇沿平原。该区位于疏勒河以南,青山子以东,昌马洪积扇戈壁以北,包括三道沟、河东、布隆吉至桥子的广阔地带。海拔1060至1300米,由东南向西北微倾斜。在七道沟、布隆吉、双塔至桥子扇缘泉水溢出带,有众多的泉眼溢出。踏实洪积冲积扇平原。地处南北截山之间,踏实槽地的中下部,由榆林河洪积物构成,海拔1259至1750米,南高北低,中上部被许多大小不一的冲沟切割成零乱不规则的板块,扇沿溢出的泉水汇集于黄水沟,沿北截山南侧西流,通过芦草沟泄入安西冲积平原,地下水较高的地方有不同程度的盐渍化,局部低洼地沼泽化。疏勒河中下游干三角洲平原。包括疏勒河以南,截山子以北,双塔水库以西至西湖的三角洲地带。由疏勒河洪积冲积物和沉积物组成。平原自东向西南方向微倾斜,地形比较平缓,由于疏勒河多次改道以及人工引水灌溉的结果,形成分枝状散流,致使该区成为典型的干三角地貌。
  风蚀地貌:主要分布在百齐堡以西,锁阳城至唐墩湖沿戈壁一线以及桥子至布隆吉疏勒河沿岸,安西县城东南和老师兔也有少量分布。在长期强劲的风蚀作用下,东西向的风蚀残迹呈现典型的雅丹地貌。
  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兔葫芦以南,吴家沙窝至锁阳城、西沙窝和东湖以北泉子以东一带。东巴兔、老师兔以及农区内三工至四工一带也有少量分布,除部分为流动的新月形沙丘、龙岗状沙梁外,其它多为固定、半固定沙丘,高度一般为1至5米,最高的约10米。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地处甘肃西北,东屏玉门,西邻敦煌,南望祁连,北依大漠,地扼甘新,物产丰阜。早在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西汉时就设有行政建置。南北有祁连山、马鬃山群山环绕,滔滔的疏勒河中流西去,潺潺的榆林河向北蜿蜒,众多绿洲东西分布,山蕴金银铜铁,地产粮棉瓜果,自古即为中央政府控扼甘新之锁钥,经略西域之基地,丝绸之路之重镇,故而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伴随着人类的涉足繁衍,军事活动贯穿古今,干戈频仍,烽火不息,少数民族豪强争草逐水,相互攻杀争斗;历代中央王朝拓土开边,大举征战,各族人民保家卫国,浴血疆场,乃至红军西路军悲歌西进,马家军横行暴虐,军事活动几成历史发展的主线,直至1949年和平解放,这里的人民才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