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理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1493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地理概况
分类号: E993.2
页数: 10
页码: 77-86
摘要: 安西县最西端的边界坐标为东经95°26'10",界在敦煌、安西、肃北三县(市)交会点青山26.5公里处,边界线全长259公里,与敦煌市五墩乡、转渠口乡、黄渠乡、肃北县别盖乡连界;最东端的边界坐标为东经96。
关键词: 军事地理 地理概况

内容

安西县最西端的边界坐标为东经95°26'10",界在敦煌、安西、肃北三县(市)交会点青山26.5公里处,边界线全长259公里,与敦煌市五墩乡、转渠口乡、黄渠乡、肃北县别盖乡连界;最东端的边界坐标为东经96。58'23",界在距肃北县旧井37公里处,边界线全长124公里,同玉门市柳河乡、玉门镇、第一篇军事地理昌马乡、肃北县石包城乡连界;最南端的边界坐标为北纬40。41'23",界在肃北县石包城乡与安西县东巴兔乡交界的掉石沟口9公里处,边界线全长98公里,同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石包城乡连界;最北端的边界坐标为北纬40。50,57",界在安西县桥湾古城以北32.5公里处,同肃北县马鬃山镇、玉门市柳河乡连界。辖区东西宽185公里,南北长220公里,总面积2.41万平方公里。
  二、县界范围东与玉门市相连,其连界北起肃北、安西、玉门三县(市)连界线交汇点黄尖丘直线偏东南经1693、1686、1680等高程点,沿山脊向南偏西1635高程点,过甘新公路到蔡家井、双疙瘩(4米土堆)直线穿过疏勒河入蘑菇河口,沿河至干槽子与蘑菇滩河分岔处,再到三道沟河沿,穿越兰新铁路大桥,从河西岸接西干渠桥,经1401,1537.7高程点,沿河直抵柴坝庙,从河道中经1727、1748、1792、1867、2123、2370等高程点,沿山脊经3493、3574.1高程点,折南沿梁而下,转西沿山沟接3013、2926高程点,接肃北、安西、玉门三县青山与黄山交接口止。
  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毗邻,其边界西起敦煌、安西、肃北三县(市)交会点青山,向南直线经1808高程点,折向东南到2236高程点,偏东北沿山梁过2212、2135、2118、2096等高程点过榆林河,再向东过2140.6、2214高程点,偏南经2324高程点,转向东过2370、2441高程点后偏北过2416、2385、2282等高程点,折向东南过2345高程点沿青石峡沟向东南,抵土沟梁东部突出山头,再由东线到青山与黄山交会点与肃北县、玉门市临界。
  西与敦煌市为邻,其边界南起肃北、安西、敦煌三县(市)边界线交会点青山向西偏北至高程点1714与1728中间折向西北,沿地图界线过红沟,穿过70公里戈壁、乱山子进入吊干沟,经吊干沟下泉至烽火墩西,出沟先向北再向东偏北下山到芦草沟公路桥,沿公路向西南至甜水井,折向西北过芒硝矿人工分界沟,折向北偏东抵西沙窝与地图界线交会。再向西偏北过1103、1096、1078、1077等高程点过红当公路到1064高程点东三角点,折向北过青水坑三角点、界墩子到1146高程点,稍偏东沿地图界线经1178高程点,向北偏西经1364,1681直线到2010高程点,到1897高程点,沿直线到1951.5高程点,转向西沿山势约5公里转北出沟,抵兰新铁路与大车路交会处,过铁路向北接甘新边界线为止。
  安西县军事志第一章地理概况北与肃北县马鬃山镇相接,其边界东起玉门、安西、肃北三县(市)边界交会点黄尖丘向西偏北1744、1701等高程点,穿公路沿地图界线向西偏北到1695.1高程点,向西北约230米接地图界线,向西到1770高程点,经1771、1785等高程点,直线接地图界线进沙沟,到1853高程点,向北过大车路到南北大车路与乡村路交会处,沿地图界线过黄草滩,经1883、1879.1等高程点,直线到红泉东山,过马明公路到甘新边界线止。
  西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星星峡相连。
  第二节军事地理沿革安西县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要塞,地理位置重要,地形条件特殊,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西汉时,敦煌郡在安西县境内设置3县,唐置瓜州,清置安西直隶州,民国置安西县。行政建制建、撤、分、合频繁。
  安西境内多高山大漠,交通阻隔,自古为多民族杂居区。在中央王朝强盛时,境内各民族多归附朝廷;衰败时,则纷纷背离割据,所以安西县历史上行政建置变更频繁。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在春秋战国时,安西为西戎之地,秦被月氏人占据。
  汉初属匈奴属地。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打败匈奴贵族,在河西设武威、酒泉郡,安西地属酒泉郡。元鼎六年 (前111年),从武威、酒泉郡中分置张掖、敦煌二郡,敦煌郡辖敦煌、冥安、效谷、渊泉、广至、龙勒六县。其中冥安、渊泉、广至三县在今安西境内。据考证,冥安县治所在今桥子乡锁阳城东,渊泉县治所在今三道沟镇四道沟村,广至县治所在今踏实乡破城子村。
  三国时期(公元220-265年),设宜禾县(今安西县城)、渊泉县(今三道沟镇东湖村)、冥安县(今踏实乡常乐村)、广至县(今踏实乡常乐村)、效谷县(今西湖乡)。
  西晋置新乡县(今萧家地)。
  东晋设晋昌郡(今锁阳城)、凉兴郡,领八县,境内有宜安、宜禾、广至、渊泉四县。
  安西县军事志第一篇军事地理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北魏灭北凉,统一北方,安西属北魏。置晋昌、凉兴、常乐三郡于此地。
  北周时并凉兴、广至、宜安、渊泉为凉兴县。
  隋初,改凉兴县为常乐县。
  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置瓜州,辖晋昌、常乐二县。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张议潮献瓜、沙等11州归唐,张为归义军节度使,统领河西一带,宋初为回鹘所据。
  元初立瓜州,属沙州路,隶甘肃行中书省。
  明为赤斤蒙古、沙州二卫地。成化后,吐鲁番侵掠。嘉靖三年,闭嘉峪关,其地遂为吐鲁番所有。
  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置安西直隶厅,设安西卫、柳沟卫。《据重修肃州新志》记载,安西卫地理位置是:治所在布政使司西北1070公里,东至沙枣园45公里,接连柳沟卫交界;西至旧百齐堡60公里,接连沙州卫交界;南至踏实堡35公里,接连柳沟卫交界;北至马莲井150公里。柳沟卫地理位置是:治所在安西厅东80公里,东至三道沟河东岸45公里,南至踏实之红柳滩地70公里,西至双塔苏喇(即疏勒)河南岸17.5公里,北至桥湾戈壁20公里。六年(1728年)安西厅治所于大湾(今安西县老城),遂移旧安西文武,驻扎本城,屹为重镇。十一年(1733年),改为安西兵备道。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废道改安西卫为渊泉县,改安西厅为安西府,领渊泉、敦煌、玉门三县,次年废县。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裁渊泉县,改安西府为安西直隶州,领敦煌、玉门县。
  1911年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实行共和体制。1913年裁撤府、州、厅建制,一律改置为县,实行省、县二级制-改安西直隶州为安西县。民国16年(1927年),改县衙为县政府。1936年后,分甘肃全省为9个行政督察区,安西县为第七行政督察区(酒泉行政区)六县一局之一。县治东125公里的三道沟与玉门市明沟界,西140公里西草湖条湖子龙王庙与敦煌市北湖条湖子庙哈哈沙石墩界,南195公里南山宫皂河与青海大小柴旦木盐湾界,北330公里普城山镜儿泉与新疆哈密市星星峡东山界,东南150公里南山青石峡闸子沟与玉门市昌马界,东北210公里马鬃山梧桐井子与玉门市黄花营界,西南55公里芦草沟以西双墩子与敦煌市甜水井界,西北195公里马莲井北油神庙与新疆哈密市星星峡界。
  第一章地理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安西县境域也有几次大的调整。1972年,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公社划归安西县管辖,马鬃山地区属安西境域。1973年马鬃山公社仍归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管辖,安西境域北段与肃北自治县相连。1975年,甘肃省绘制的安西县图将西南段划为芦草沟与敦煌县为界。至1985年,安西县辖区东西宽185公里,南北长220公里,总面积24130平方公里。1991年,对境域重新进行了勘界,根据甘肃省酒泉地区行政公署酒署发(1991)168号文件《关于划定县、市行政区域界线的决定》勘定,始为现行地域。
  第三节现行军事行政区划一、行政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省、地、县三级政权体制。安西县乡镇区划变更较为频繁。1949年10月,废除原保甲制度,全县设立5个区,区下设29个乡,2个街政府。
  城关区辖西南、四工、环城、小宛4个乡,泉北、泉南2个街。
  柳沟区辖四五夹滩、山水梁、三道沟、四道沟、东湖、泉子、河东、河西8个乡。
  双隆区辖布隆吉、七道沟、九道沟、双隆4个乡。
  桥踏区辖桥子、南渠、西渠、东巴兔4个乡。
  瓜州区辖瓜州、头工、三工、六工、八工、九工、十工、南岔、西湖9个乡。
  1955年12月,根据上级指示,实行撤区并乡,将原来的29个乡、2个街政府并为14个乡和1个镇,即渊泉镇和三道沟、四道沟、河东、布隆吉、双塔、环城、小宛、九工、南岔、头工、西湖、踏实、东巴兔、桥子乡。
  1958年9月,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化,将原来的乡镇人民政府撤销,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将三道沟、四道沟、河东、布隆吉4个乡合并组成桥湾人民公社;将踏实、桥子、东巴兔合并组成祁连人民公社;将环城、小宛、九工、南岔、瓜州、西湖6个乡和渊泉镇合并组成五爱人民公社;将国营四工农场改为向前人民公社;将国营小宛农场改为疏勒河人民公社。
  1959年7月,将原来的5个公社划为7个公社。五爱公社分为环城公社、瓜州公社;桥湾公社分为桥湾公社、布隆吉公社;祁连公社更名为踏实公社。
  1960年,成立柳园镇。
  1962年,实行体制调整,将人民公社进一步划小,将原来的7个公社划为14个公社。即三道沟、四道沟、河东、布隆吉、环城、西湖、小宛、瓜州、南岔、九工、东巴兔、踏实、桥子、渊泉人民公社。
  1964年,将小公社又并为大公社,裁四道沟公社并入三道沟和河东公•46•安西县军事志第一章地理概况社;裁东巴兔、桥子公社并入踏实公社;裁小宛公社并入环城公社;裁九工公社并入南岔公社;裁渊泉公社并将该公社管辖的生产队并入环城公社, 成立渊泉镇。调整后,全县设8个公社2个镇。
  1965年,将环城公社的小宛大队划归小宛农场代管。
  1968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将环城公社改为东方红公社;瓜州公社改为红卫公社;南岔公社改为红旗公社;踏实公社改为红征公社;布隆吉公社改为红星公社;河东公社改为红河公社;三道沟公社改为红光公社;西湖公社改为红湖公社;渊泉镇改为永红镇。
  1972年,恢复桥子公社建制。同年,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公社划归安西管辖。
  1973年9月,仍归肃北管辖。
  1983年,将人民公社易名为乡人民政府。同年成立东巴兔乡人民政府。
  1985年,三道沟乡改为三道沟镇。全县设9个乡、3个镇。即河东乡、布隆吉乡、桥子乡、踏实乡、东巴兔乡、西湖乡、瓜州乡、环城乡、南岔乡和渊泉镇、柳园镇、三道沟镇。辖41个行政村272个生产队。
  1997年2月,成立腰站子乡。辖4个村。
  2003年4月,南岔乡更名为南岔镇。
  2004年,桥子乡、踏实乡、东巴兔乡三乡合并为锁阳城镇。
  渊泉镇其意为深水泉潭,是西汉渊泉县和清代渊泉镇名的沿用。今安西县城所在地,是安西县政治、文化、经济、交通的中心。东西宽2公里,南北长2.5公里,面积5平方公里。
  柳园镇因地处丛生红柳而得名。位于安西县城西北77公里。是新、西、青的物资集散地。1960年建镇,镇区东西宽2.5公里,南北长3.7公里,面积8.9平方公里。
  三道沟镇以境内疏勒河支流三道沟而得名。位于县城东136公里,南北长54公里,东西宽21公里,面积1130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56个村民小组。以种植小麦、玉米、蚕豆、胡麻为主,是安西粮、油、甜菜、黑瓜籽产区。
  河东乡位于县城东112公里,南北长36公里,东西宽24公里,面积860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38个村民小组。以种植小麦、玉米、蚕豆、胡麻为主, 是安西粮、油、甜菜、黑瓜籽产区。工业有煤矿、石棉矿、芒硝矿等。设有河东火车站。
  布隆吉乡原称布隆吉尔,初为突厥语,后演变为蒙古语,意为露头泉水多的地方。位于县城东75公里,南北长63公里,东西宽27公里,面积1700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24个村民小组。以种植小麦、玉米、蚕豆、胡麻为主, 是安西粮、油、甜菜、黑瓜籽产区和畜牧业基地。工业有铁矿、芒硝矿、砖厂等。桥湾火车站设置在该乡辖区。
  环城乡以环绕安西县城而得名。紧依县城北侧。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36公里,面积2590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29个村民小组。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蔬菜、瓜果,为安西粮、棉、瓜菜主产区。
  瓜州乡因境内有清代建筑瓜州城堡而得名。位于县城西南13公里,东西长36公里,南北宽12公里,面积430平方公里。辖3个行政村21个村民小组。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瓜果,为安西粮、棉、瓜菜主产区。
  南岔镇以地处八工渠分水岔之南而得名。位于县城西南22公里,原名南岔乡,2003年3月改为南岔镇。东西长54公里,南北宽33公里,面积1780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54个村民小组。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瓜果,为安西粮、棉、瓜菜主产区。
  西湖乡以地处县城西部,疏勒河下游鱼泽之地而得名。位于县城西•48•安西县军事志第一章地理概况93公里,东西长54公里,南北宽42公里,面积2280平方公里。辖3个行政村7个村民小组。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蔬菜、胡麻,为安西粮、棉、瓜产区。
  踏实乡又名踏喜,系突厥语。位于县城南43公里。东西宽24.5公里,南北长52公里,面积2610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24个村民小组。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为安西粮、棉产区。
  桥子乡以境内南、北两河之桥而得名。位于县城东南67公里,南北长51公里,东西宽24公里,面积1220平方公里。辖3个行政村15个村民小组。主要种植小麦、蚕豆、胡麻,为安西粮油产区和畜牧业基地。
  东巴兔乡原名奔巴兔,其意语种不清。位于县城西南75公里,东西长40.5公里,南北宽27公里,面积770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主要种植小麦、胡麻,为安西粮油产区和畜牧业基地。
  腰站子乡始建于1997年,位于县城东84公里,为移民乡。乡境暂无划分。辖4个行政村7个村民小组。
  二、军事区划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设立地方军事机构建制的规定,安西县人武部隶属甘肃省酒泉军分区,实行军地双重领导,负责全县军事工作。是同级地方党委的军事指挥部和同级人民政府的兵役机关。下辖13个乡镇武装部和2个场矿武装部。根据中办(1999)24号文件和甘肃省委2000(47号)文件规定:河东乡、布隆吉乡、桥子乡、踏实乡、瓜州乡、环城乡、南岔乡、腰站子乡和渊泉镇、柳园镇、三道沟镇11个武装部配备部长1人,干事1人,东巴兔乡、西湖乡和小宛农场、花牛山集团公司4个武装部配备部长1人。2004年,县撤乡并镇后,县人武部辖6乡5镇11个基层武装部,编配部长11人,干事10人。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地处甘肃西北,东屏玉门,西邻敦煌,南望祁连,北依大漠,地扼甘新,物产丰阜。早在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西汉时就设有行政建置。南北有祁连山、马鬃山群山环绕,滔滔的疏勒河中流西去,潺潺的榆林河向北蜿蜒,众多绿洲东西分布,山蕴金银铜铁,地产粮棉瓜果,自古即为中央政府控扼甘新之锁钥,经略西域之基地,丝绸之路之重镇,故而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伴随着人类的涉足繁衍,军事活动贯穿古今,干戈频仍,烽火不息,少数民族豪强争草逐水,相互攻杀争斗;历代中央王朝拓土开边,大举征战,各族人民保家卫国,浴血疆场,乃至红军西路军悲歌西进,马家军横行暴虐,军事活动几成历史发展的主线,直至1949年和平解放,这里的人民才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