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渊泉区设置成立市民委员会,内设主任一人,1950年3月成立三个街委员,1951年变为两个街委会(泉南街、泉北街),1966年8月成立两个居民委员会,内设政治指导员,主任、文书各一名,没有治保生活等委员。1976年2月,为适应形势,成立社会主义大院管理委员会,内设主任、副主任委员。1979年5月经县委批准增设一个居委会,共有三个居委会(即一居委、二居委、三居委)o1987年1月将三个居委会增设为五个,并以顺序命名,即一、二、三、四、五居民委员会。1987年4月,报请县政府批准, 全镇社区分划为七巷一街,即邮电巷、新城巷、县府街、卫生巷、交通巷、瓜州巷、团结巷、福利巷。1990年4月经县政府批准,将五个居委会划分为八个,分别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居民委员会。1996年经县政府批准将八个居民委员会分别以街巷命名,更命为: 邮电巷、新城巷、县府街、卫生巷、交通巷、瓜州巷、团结巷、福利巷居民委员会。2003年12月县政府批准八个居民委员会合并划分为四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即邮电巷社区、县府街社区、瓜州巷社区、福利巷社区居民委员会。123第二节社区界址2003年12月以前八个社区的界址。
邮电巷界址:渊泉街以北,南大街以东,县府街以南, 东至看守所。
新城巷界址:渊泉街以南、南大街以东,南市街以北, 东至棉花公司冷库。
县府街界址:南市街以北,安敦路以东,南大街以西, 另外包括县府街以北,九支渠以南,东止桥头,西止安敦路。
卫生巷界址:安敦路以西,南市街以北,北至彭家桥九支渠,西至化工厂。
交通巷界址:安敦路以西,南市街以南,祁连街以北。瓜州巷界址:安敦路以西,祁连街以南,南至北干渠。
团结巷界址:安敦路以东,南市街以南,南大街以西, 南至北干渠。
福利巷界址:南市街以南,南大街以东,南至北干渠, 东至东干渠。
2003年12月变更为:四个社区居委会的界址及所辖住户人数。
邮电巷社区界址:县府街以南,南大街以东,南市街以北的邮电巷、新城巷,所辖住户1755户、4874人。
县府街社区界址:安敦路以东,南市街以北,南大街以西,西大街以北的农机公司、农机局片区,县府街以北,九124支渠以南,东至桥头,西至原修造厂,所辖住户1873户,5317人。
福利巷社区界址:南市街以南,安敦路以东,南至北干渠,东至东干渠的福利巷、团结巷,所辖住户1563户,3963人。
瓜州巷社区界址:安敦路以西,西大街以南,南至北干渠的瓜州巷、交通巷、卫生巷所辖住户1909户,5191人。
第三节社区组织社区组织机构设置主要有:社区党支部委员会设书记1名(兼职),委员5名组成。
社区居民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委员5-7人。
2001年,实行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制度,2004年聘用社区专职工作人员2-3名,按居民人口比例选出的居民代表任期3年,每年举行2次以上会议,有居委会负责召集。
社区议事委员会,在居民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有驻社区单位领导、退休干部职工、驻社区企业老板、居民干部等组成。可以根据需要召开会议,议事委员会主任有居委会主任兼职。
社区居委会下设成立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环境卫生、治保、民调、妇联六个委员会。
社区居委会按50-100户编制居民小组,至2004年125底,有居民小组52个。
2001年起,社区居委会设置警务室,每个社区有定岗民警1名,保安2名。
社区分别建立起党支部、居委会、综治、禁毒、计划生育、司法、民调、卫生、民政、低保、残联、妇联、共青团等组织机构。每个社区均成立有8-10人组成的文艺骨干宣传队伍和中老年自乐班,有秧歌队、健身操、太极拳等文娱活动小组,并以坚持常年开展活动,社区建有居民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棋艺室、法律咨询服务室、警务室,实行支部书记、社区主任“一肩挑”。
第四节社区干部2002年,按照社区干部要年轻化、知识化的要求,实行面向社会自愿报名,群众推荐,竞争上岗,民主选举的办法,选拔配备社区干部。选聘的主要条件是文化程度高, 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经过笔试、面试、公示,镇党委确定候选人名单,召开社区选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同年4月,8个社区按居民人口2%的比例选出居民代表,各社区召开了第一届一次居民代表大会,居委会主任作工作报告,民主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主任16名,2003年底,对社区干部进行了调整,进一步提高了年轻化、知识化层次和水平。126第五节办公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逐年增大,社区面貌日益改观,1271995年以前,各居委会均没有固定的办公场地,办公设施非常简陋,硬件设施缺乏。1996年投资购买一院平房做为交通巷居委会办公室,面积250平方米。1997年县上划拨二院公产房做为卫生巷、福利巷办公室,面积各136平方米,1997年投资1.6万元,镇上购买一院私人住房做为团结巷办公室,面积150平方米,2001年投资1.5万元建县府街居委会办公室,面积130平方米。2002年投资36万元,对八个社区居委会办公室全部进行了新建改建,按照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原则,调动社区内78个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捐资18.3万元,捐办公桌椅80多件,使社区办公条件明显改善,办公设施更新,有两个社区建起了2000平方米以上的居民户外活动广场,每个社区的占地面积均在150平方米以上,社区内建起了图书阅览室、棋艺室、文娱活动室、警务室等,集办公、居民活动为一体。2003年12月,根据市县要求,对八个社区进行了全面改制,重新划分合并为四个社区居委会,投资45万元,扩建和新修了邮电巷、瓜州巷两个社区居委会办公室,四个社区全部达到“八个一”的创建标准,有较好的办公场所,有电话、有电脑、有音响、VCD、电视、社区图书阅览室藏书8500册,社区内建有四处居民户外活动广场,面积均在600平方米以上,配置健身器材四套48件。
第六节工作成果社区居委会中,县府街、邮电巷、福利巷达到了市级示128范社区标准。建成地级文明居委会2个(县府街、邮电巷),建成安全文明小区12个,建成安全文明楼院32个。各社区均保持“无毒社区”称号,在计划生育工作上实现了居民自治合格居委会。
第七节社区经费社区干部工资待遇1966年-1969年,每个居委会设有3名干部,即居委会主任、副主任、文书每人每月20.50元工资。
1970年-1974年4月,每个居委会设有2名干部,即主任、副主任,每月工资20.50元。
1974年-1997年5月,每个居委会只设1名干部,即居委会主任、每月工资20.50元,至1979年11月,居委干部工资每月加发2.50元,副食补贴平均分配。工资额23元/月。1989年1月,工资增加至45元/月,1994年8月,居委会主任人均增资55元/月,平均达100元/月,开始实行基础工资、工龄工资、效益工资相结合的工资制度,每增加一年工龄月工资每月增加2元。最高工资110元/月,最低工资91元/月。1997年3月,镇财政建立后,工资人均增资50元,平均达150元/月。1999年1月,重新调整居委会干部工资,主任200元/月,副主任160元/月,并计发工龄工资,最高工资258元/月。2000年7月工资基数不变,每个社区干部补助电话费15元/月,并享受避署费105元/三个月。2001年4月,社区干部人均增资30元,129基本工资主任230元/月,副主任190元/月。2002年7月重新调整工资,工资基数主任300元,副主任260元,并计发工龄工资2元/年和电话补助费15元/月。2004年1月,调整增加工资,工资基数主任450元,副主任400元, 工作人员300元/月,主任、副主任每月补助电话费50元/月,从社区经费中解决。
社区干部退职待遇2002年4月,全部实行竞聘上岗制,镇政府对年龄较大的社区干部实行退职安抚,对退职的任兴兰、吴秀花、王秀珍、刘菊香、段秀英五位社区干部,按工作年限每年计发120元退职费,共发退职费9860元。
2003年12月,社区合并改制后,社区干部重新竞聘上岗,对退职的罗丰莲、潘进清、吕秀玲、胡艳霞等10名同志,也进行了安置。
社区办公活动经费1966年居委会建立至1997年镇财政建立期间,居委会的办公活动经费全部由县财政供给,镇政府统一管理。1989年至1997年,县财政每年拨付每个居委会办公活动经费100元,1997年至2000年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经费增至500元。2001年增至1000元,2004年增至1500元,社区财务开支由镇上统一管理,镇长审批,经费由镇财政供给。130社区党支部书记名册131居委会主任、委员名册132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花名册133134社区组织建设一览表2004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