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年(1913年)国民政府改安西直隶州成为安西县,设立渊泉镇。
民国18年(1929年)国民安西县政府县长曹馥在全县设立4个区,第一区(渊泉镇)辖县城4隅(327户,1530人),设正副街长8人,闾长(25户为一闾)13人,邻长(5户为一邻)68人,临城五营,头工、二工、三工、四工、六工、七工、八工、九工、小宛10个村,(1220户,4673人)。
民国24年(1935年),实行保甲制度。国民政府县长谢壁文在全县设1镇4乡。一镇为渊泉镇。
民国30年(1941年),改区公署为乡镇,仍设1镇4乡,渊泉镇辖4闾五营,小宛3个村。沿至1949年10月28日安西和平解放。
1949年10月成立渊泉区公所,辖4乡(环城、西南、四工、小宛)二街(泉南街、泉北街)。
1955年撤区并乡。撤销渊泉区公署,成立渊泉镇人民政府。
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全县建立桥湾、祁连、五爱三个人民公社,撤销渊泉镇人民政府,并入五爱人民公95社。
1962年实行体制调整,成立渊泉人民公社。
1964年撤销渊泉人民公社,将原辖三个城郊生产队划归环城公社,成立渊泉镇人民政府。
1966年10月11日,渊泉镇人民政府易名为永红镇人民政府。
1968年4月23日,成立永红镇革命委员会,取代了镇人民政府。
1969年,永红镇革命委员会更名为渊泉镇革命委员会。
1980年12月,撤销渊泉镇革命委员会,恢复成立渊泉镇人民政府。
从1980年12月15日至2004年12月,渊泉镇人民政府建置未有变更。
第二节镇(区)政府历任镇(区)长、副镇长96971986年1月至1989年12月,镇长王积功、副镇长王广录、叶开有(1989年4月任)1990年1月至1992年12月,镇长叶开有、副镇长李玉兰。
1992年12月至1995年12月,镇长叶开有、副镇长李玉兰。
1995年12月至1998年11月,镇长叶开有、副镇长范荣(1994年12月)、张跃社。
1998年12月至1999年10月,镇长叶开有、副镇长范荣、张跃社。
1999年12月至2001年11月,镇长刘红伟、副镇长范荣、张跃社、李旗升。
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镇长郭小荣、副镇长石金龙、刘辉。
2004年12月,县委下文通知,拟任赵江为镇长(候选人),刘辉、柴斌为副镇长(候选人)。
第三节镇人民政府下设机构党政综合办公室1999年设立,设主任一名,秘书1名。
财税所1996年12月成立,设所长1名,干事3名。
计划生育办公室1993年设立,设主任1名,干事3名。
城区环境卫生管理站1995年5月成立,设站长1名,98干事3名。
司法所1993年设立,设所长1名。
统计站2001年设立,设站长1名。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1992年设立,设主任1名,干事1名。
民政办公室2001年设立,设干事1人(兼职)。
北大桥街道办事处1997年设立,设主任一名(兼职), 干事1名。
城南开发区管理委员会1999年11月29日成立,设主任1名,干事2名。
第四节渊泉镇人民政府辖区单位渊泉镇人民政府辖区的下属单位有邮电巷、县府街、新城巷、福利巷、团结巷、瓜州巷、交通巷、卫生巷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04年合并为4个)北大桥街道办事处、城南开发区。
渊泉镇人民政府辖区的行政隶属单位有良种场、城郊林场、园艺场、城郊猪场、原种场5个城郊农林场站。
渊泉镇人民政府辖区的驻地单位有82个。99辖区的驻地单位第五节镇办企业镇办街道企业先前主要以安排就业为目的,1976年以前有7个街道手工业小组。有被服组(1971年办)、压面组(1972年办)、表糊组(1975年办)、修理组(1975年办)、修鞋组(1976年办)、饮食组(1976年办)、理发组(1976年办)。
1986年镇办企业有缝纫厂、修建队、小吃部、修理组等10014个厂、组、门点。均属集体性质,向镇上交纳管理费,1985的4月至1986年4月,完成收入76375.42元,实现利润6898.74元。
同年办渊泉镇针织厂,招工23名,购买织毛衣编织机6台,当年生产各种毛衣8596件,产值88000元。1989年6月,建渊泉福利地毯厂,第一批招工30人,购买手工编织地毯机架6副。
至1992年12月,镇办企业有两矿(娘娃山铁矿、硭硝矿)四厂(地毯厂、针织厂、玻璃纤维厂、缝纫厂)、二队(柳园搬运队、建筑队),商业修理饮食服务等共19个项目,有从业人员302人,其中正式集体职工279人,固定资产金额37万元,完成工业产值86.7万元,经济总收入56万元,实现利润12.54万元。上缴镇上各种提留3.8万元。
1995年8月,经审计,地毯厂历年累计亏损151598.20元,外欠应收款145672.70元,1996年底针织厂、玻璃纤维厂、地毯厂相继停产。
1996年10月3日,开办的金沟井36号金矿,有兰州开发商刘超承包开发,承包期3年,第一年(1997年)交承包费12万元,镇办企业在1996年至1998年三年中累计实现利润38万元。
随着企业改制的深化,至1998年底,除金沟井36号金矿继续对外承包,其余镇办企业全部停产或改制为民营。101第六节镇财政1996年12月31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镇财税所。从1997年1月1日开始运行。编制工作人员4名,闫顺民任所长,开办时在瓜州市场投资5万元购买办公室两间(40平方米)。2000年又在安墩路西购买办公室100平方米。县上给镇财政划定的收入范围主要是北大桥区域内的所有城镇企业、个体工商户零散税收,农林特产税、镇办企业税、房屋出租个体工商税。
镇财政的固定收入税种有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农林特产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土地增值税、股份制企业所得税。
增值税以1997年上划数为基数,以后历年度基数内全部返还,超基数部分按30%返还,共享收入除省市部分外,留下部分全部归渊泉镇财税所收入,镇财政的支出范围主要有镇行政经费、居委会经费、医疗费、城区环境卫生管理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费、精神文明建设、计划生育、财税事业费等。
固定收入有地税、国税局统一征收,划拨镇财政全部零散税有镇财政征收,镇财税所分年度向镇人民代表大会做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镇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审议,并做出镇财政收支预算和执行的决议,镇财政执行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并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检查。
1997年,是镇财政开启的第一年,县财政核定镇财政102本年度收入为28万元,当年完成收入89万元,可支配财力预算28万元,实际完成可支配财力94万元,预算支出89万元,2004年度,镇财政完成各项收入173万元,比1997年增加84万元,8年来,增长了94.3%,年平均增长率11.52%。
渊泉镇财政收支情况统计103第七节城区环境卫生管理(镇区环境)(80年代公厕)105城区环境卫生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设置:从1970年新城建设开始至1982年。这一时期,城市建设规模快速扩大,镇区环境卫生主要动员城区各单位职工和居民群众,大搞爱国卫生运动。定期不定期的开展卫生大扫除。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就近就地堆放处理,随着城区外围逐渐扩展,城周围陈年垃圾随被埋压处理。1983年至1992年,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实行分工负责办法。既县城建局负责城市生活垃圾清运,渊泉镇负责管理居民区33个公共厕所的清扫和粪便清运,督促检查居民住宅门前巷道的清扫,县卫生局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负责督促检查城区各单位门前街道路面、人行道及单位内部的清扫。实行门前三包(包扫街面中心一侧,包扫树沟及绿化,包门前人行道干净整洁)。平房区的厕所有环城乡和城效林场的农户承包积肥,拉来垫土,拉走粪便,不付报酬,公厕的打扫实行居民住户轮流值日,每户一周,挨户传送。镇政府设环境卫生专干一名,组织各居委会定期检查,对各户院内门前、巷道是否干净,分别用红、绿、黄三种颜色纸条在街门贴上干净、较干净、不干净字样的条子,以便教育动员居民维护卫生。
从1993年起,县上明确规定城区环境卫生统一有渊泉镇人民政府负责。包括街道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清运、公共厕所管理。1995年5月16日,县政府批准成立城区环境卫生管理站。设站长一名,工作人员3名。从此城区环境卫生管理有了专门机构。
城区环境卫生管理依据的法规条例106镇人民政府在城区环境卫生实行统一管理后,依据国务院颁发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实行依法管理。为了方便管理,服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根据镇区实际,镇人民政府先后制定了《渊泉镇居民卫生公约》 《渊泉镇城市环境卫生工作条例》(1994年12月)、《关于制止严惩危害环境卫生有关问题的通告》(1994年)、《渊泉镇卫生管理办法》(1994年4月),1997年1月,经镇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制定发布了《安西县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实施细则》。
2000年8月24日,制定《渊泉镇关于县城垃圾处理实施办法》。2003年9月20日,镇人民政府制定发布《安西县城区实行生活垃圾袋装化管理的实施办法》。
城区环境卫生工人队伍1995年以前,城区没有专业环卫工人,当时,有“两个清洁工”的说法,既讽曰“安西县城有两个清洁工,一个是东风,一个是西风”。1996年有两名清洁工,1997年1月,有10名清洁工人,至2004年12月,有22名清洁工人。
城区环境卫生设施1986年,在城区有19个公厕,1996年有公厕36个。1997年7月在街道安装果皮箱106个,购置自卸垃圾拉运车2辆,人力三轮车7辆。至2004年12月,有水冲厕所12个,公厕48个。设临时垃圾堆放点32个,街道设塑钢果皮箱111个。
城市垃圾清运1999年以前,无专设垃圾场,城内垃圾四处乱倒,造成107环境污染,1999年4月,经镇人民政府提出方案,县政府县长马树林带领县上四大班子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在实地考察后研究确定,在城郊林场西一公里处利用一块洼地作为固定垃圾堆放场。计划使用年限为10年。当年投资2万元,围铁丝网,建看护房,配制看护人员。此后城区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一律运往垃圾场堆放封存,实行统一管理,专车运送,及时埋压的措施办法。自2000年至2004年,垃圾场堆放各种垃圾10万立方米。
环境卫生经费收费。1992年以前,居民卫生费由县城建局收取。1993年,由镇人民政府收取。收费标准为:居民住户,每人每年交纳卫生费6元,1997年起收费增加,平房居民每户每人每年收取卫生费12元,楼房自理,不收卫生费。2003年10月起,实行垃圾袋装化,楼房户每户每人每年交公共卫生费30元。商业门点每年交60元,餐饮户每年交200元。1995年,环卫站收取卫生费3.2万元。2000年收取卫生费6.0845万元,2004年收费19.8743万元。
财政拨款:1995年财政拨给环卫站环卫经费4万元,2001年镇财政拨给环卫站环卫经费6.65万元。2004年度财政未拨款。108卫生经费情况表环境卫生责任制从1993年起,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实行承包责任制。居民住户谁的地盘谁负责,谁的责任区谁管理,谁的场所谁清扫,责任到点,责任到人,垃圾粪便承包清运,街道清扫,分段承包。1997年开展环境卫生“达标”活动,经镇人民政府验收评选,给“达标”单位颁发“环境卫生达标”单位的铁制牌子,钉在单位门前,每年年度验收评选一次,2001年有68个单位达标。2002年在公开场所设置环境卫生评比公示栏,按月公布各单位评比结果。促使单位和居民树立卫生光荣,不卫生可耻的意识,不断提高维护环境卫生的自觉性和重视程度。
奖励与处罚109从1995年起,有镇环卫站组织评选,镇人民政府决定,按年度对城区环境卫生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在日常管理上要求严查重罚,对违犯环境卫生有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实行经济处罚。
第八节城南农业开发区城南农业开发区位于县城南彩门、安敦公路313线6公里处开始至11公里处,沿公路两侧,东西约5.5公里,南北长5公里,区域面积约27.5平方公里。区域内现有七个土地开发单位,至2004年底已开垦耕地面积21489亩,实际耕种面积20509亩,总人口1090户,4552人。其中:金洲土地开发中心(属县土地局),有耕地面积900亩,移民22户,84人。兰州鸿丰农业开发公司开垦耕地面积2480亩,实际耕种的面积1500亩,移民98户,397人。绿洲土地开发公司(两个场属花牛山公司)现有耕地面积2356亩,有移民59户,214人。青海化隆移民分场(属小宛农场出让)有耕地6180亩,移民330户,1765人。青海民和移民分场(属小宛农场出让),有耕地387亩,移民97户,383人。双塔灌区水管处农业开发区有耕地1950亩,北干水管段开发耕地136亩,城郊林场现有耕地7100亩,1587人,移民(暂住户)35户,133人。这些农工除城郊林场来自本县农村乡镇农民以外,其它大部分移民来自甘肃东部的定西、秦安、通渭、永靖、渭远、陇西、会宁及河西地区的武威、古浪、天祝、临泽等十七个县、市,青海化隆、民110和、大同、黄远迁居人员集中在小宛农场出让地和各个分场。
1999年11月29日,县委、县政府批准成立安西县渊泉镇城南农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第九节北大桥街道办事处北大桥街道办事处,位于312国道3229.785公里一3230.70公里段沿线,距县城3.8公里,靠疏勒河故道200米,因建有疏勒河大桥而故名。1971年时,有住户30户,130人,1997年有环城乡代管,变为直属渊泉镇辖区。经县政府批准,1998年5月20日成立渊泉镇北大桥街道办事处。
至2004年底,有住户49户,162人,全部是个体工商户,其中:餐饮业30户,修理7户,零售5户,有驻地单位7个,工商业年上交各种税金38万元。
2003年,开发建设瓜州新区,安墩铁路始建,北大桥区域建设纳入瓜州新区建设总体规划。
第十节北大桥公墓区规划建设随着瓜州新区开发和安墩铁路建设,2003年县政府决定对原北大桥公墓区进行搬迁。经多方协调投入资金42.03万元。在312国道3281公里处西北方500米处,建成公墓区两处,汉墓区6平方公里,回民墓区1平方公里。111其中墓区大门投资24万元(题名为:瓜州故园),墓区投资18.03万元,于2003年5月16日完工投入使用。
北大桥汉民墓区共分7个小区,8条主干道,31条次干道,路长113公里,规划葬埋8000座坟墓,现已迁入3360座。规划建成的公墓区布局合理,结构科学,地势平坦,道路畅通,总体整齐,公墓区的建成使用,结束了北大桥以北区域乱埋、乱葬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