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城镇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渊泉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1380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城镇建设
分类号: TU984
页数: 26
页码: 47-72
摘要: 据考,最早的渊泉县城位于今三道沟镇四道沟屯庄处,遗址可见。清雍正元年建安西知府于布隆吉,雍正六年建安西城于大湾,即杜尔柏津地,位于现新城区北1.2公里处,俗称老城。
关键词: 渊泉县 城镇建设

内容

据考,最早的渊泉县城位于今三道沟镇四道沟屯庄处,遗址可见。清雍正元年(1723)建安西知府于布隆吉,雍正六年(1728)建安西城于大湾,即杜尔柏津地,位于现新城区北1.2公里处,俗称老城。
  据《安西县志》记载,老城长980米,宽980米,城围长7.08公里(俗称七里三),城墙高7.3米,垛高1.8米,总高9.1米,底宽8.7米,顶宽5.3米,总面积96.04万平方米,合1440亩,东、西、南、北城门4座,城楼4座,四面共建敌楼24座,城壕宽23米,深1.7米。
  老城建筑皆为土木结构平房,故城内曾建有城隍庙、三官庙、吴帝庙、财神庙、风神庙、火神庙、老君庙、清真寺、孔庙、大成殿、娘娘庙、北斗庙。城周围有龙王庙、药王庙、先农潭等众多古迹。房屋主要有县府、监狱、店铺、学校、民房等,在漫长的岁月里受到自然与人为破坏已荡然无存。
  解放初期,老城有居民2000余人,当时县人民政府设在西大街,旧政府遗址座北向南,有12幢房屋,1957年修建县委办公室,建筑面积2155平方米,均为土木结构平房。20211957年在城西北角新建县委礼堂,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1958年在南大街新建红旗剧院,建筑面积851平方米。
  1966年,国家投资29万元,在东大街座北向南修建面粉加工楼1座,这是镇区有史以来第一座三层砖混结构建筑。
  老城十字中心,原有鼓楼1座,1947年被国民党马仲英驻军因用烧柴拆毁,楼下中间有水井1处,水质甘甜。(民间传说此井与敦煌月牙泉相通,传说有一物掉此井,后从月牙泉捞出)。1958年7月,因保此井在旧址建四角亭一座,亭高约10米,砌砖台高2.5米,占地60平方米。
  解放初期至1970年,镇人民政府办公地址一直在老城小南街二道巷,有办公室5间,约700平方米,居民多住在连接小南街的头二、三道巷。
  老城因地势低洼,水位上升,地面潮湿路基松软,春季道路翻浆,多处已成沼泽,危房占30%,东城墙多处已成为大豁口,被流沙堆积埋压,居民讽曰“骑上毛驴可翻越城墙”。
  1968年,县上决定搬迁新址,1969年5月省革命委员会同意批准搬建新城。随至搬迁工程开始,几年后老城废弃,被垦为耕地。
  第二节旧“新城”旧“新城”位于老城南1.2公里处,建于乾隆三十九年 (1774),东西长482米,南北宽482米,城墙高6米,顶宽422米,底宽7米,取黄土夯实修筑,未筑垛墙和瓮城,时因此处风大沙多,且缺水,屡有危害,建城六年后,原搬回老城, 新城废弃。此后,当地居民称此城为“新城”,沿续至现在的新城搬迁。
  经过漫长的岁月,旧“新城”由于被风沙侵蚀南北走向的城墙如斧劈刀削,全是大豁口状态,东西走向的城墙尚还完好但在搬迁新城初期,由于此地无土,老城墙被用于修建取土,大部分被毁坏。此后县上发出保存老城墙遗址的通知,禁止损坏老城墙。由此旧“新城”城墙残存被保留下来,至今仅存新城巷居民住宅区一段东西走向老城墙尚完好可见。
  第三节搬建新城新城从1969年6月15日开工修建,第一年修建县革命委员会办公室、县武装部、县招待所和几处商业门点,后各单位陆续修建搬迁,1971年镇政府搬进。1973年,搬迁基本结束。新城区建设规划以安墩公路为依托,在清代旧新城(旧称新城戈壁)遗址布局。搬迁初期以快易简,全是土木结构房屋,新城址就地表层无土,修建需从别处拉土进来,由于地面平坦,建设用地宽松,一般用地,只要经过申请,符合总体规划,可以随时划拨地皮。因此城区建筑结构松散,铺的摊子大,房屋建筑少,占地面积多,各单位为长远着想,纷纷圈占地皮,留有空地多,随即建土围墙,按上大门,各据一方,时有“酒泉城里建楼房,安西城里打2324围墙”、“进了安西城,只建围墙不见人”之说。
  这些土围墙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到1990年,基本上陆续被全部拆除,建起了铁栅栏围墙。2004年,城市街道路面进行大规模改造,各种围墙全部被拆除,建筑物直通街面,形成全开放式,宽阔优美平整的人行道。经过搬迁后35年的建设,新城区已成为一座现代新型城镇。
  第四节街巷布局新城建设从开始建设就做了认真规划布局,至今保持始建时规划格局。道路呈方格布置,骨架整齐,城区南北长1.927公里,东西宽2.275公里,占地4.383925平方公里,1999年建城南农业开发区,南北5公里,东西5.5公里,占地约27.5平方公里。2002年建瓜州新区,南北4.387公里,东西1.81公里,占地7.94公里。城区原有一路、八街、九巷。安墩路、县府街、东大街、南大街、北大街、渊泉街、南市街、祁连街、邮电巷、新城巷、福利巷、瓜州巷、建设巷、榆林巷、团结巷、卫生巷、交通巷。2004年8月4日,县民政局将城区路、街、巷名称重新明确,定名为东西横向街道6条,纵向南北一道二路一街七巷,总为一道二路七街七巷。
  一道为瓜州大道:是安西通往敦煌的313国道(原名为安敦路),2003年与新建瓜州大道连接,南至干渠桥南彩门,北至彭家桥九支渠,全长5713米,原宽7米,1972年铺设沥青路面,1984年此段扩建宽为14米,1991年又扩建2526宽为17米。新建瓜州大道从九支渠至安墩路火车站,全长4387米,宽54米,其中行车路面宽24米,南段两侧建筑多数是三层楼,主要单位有交警大队、丝路饭店、水利局、农机局、瓜州市场、鑫利达商场、榆林饭店、汽车站、面粉厂、锁阳精厂、佛庙等。修理市场,两侧密布个体门点及摊位,是商贸活动中心,瓜州新区内有农业科技示范园、工业园区、小康住宅示范园、北大桥街道办事处、瓜州迎宾湖等新型建筑及单位。
  七街:县府街:因县政府机关在这条街而得名,东起东环路, 西至63612部队后大门,全长1160米,路宽10米,1973年筑沥青路面,后又进行过二次重铺,沿街主要有县党政机关、瓜州宾馆、县博物馆等建筑。
  南北大街(原从镇风亭分南大街,北大街):2004年定名为南北大街,因位于城区中心十字而得名,北起县政府大门,南至公园大门,全长1073米,宽11米。主要建筑及单位有影剧院、新华书店、邮政局、电信局、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土地局、城建局、广播电视局、水管所等。
  文化街:2004年因位于文化教育单位集中区而得名,把原东西大街合称更名。东起东环路,沿街分布有职业中学、县中学、渊泉第一小学、东幼儿园、文化馆、图书馆及供水公司,西至西环路,全长2225米,宽12米。西段多为商业门点通瓜州市场北门。
  渊泉街:因渊泉镇人民政府设在这条街而得名,东起东环路,西至西外环路,全长2275米,宽12米,沿街多为27居民住宅区。单位有看守所、县武警中队、电力公司、交通局、人民银行,西端有发展银行、农委、第二渊泉小学、西幼儿园,63612部队南门。
  南市街:因位于原规划的南市场而得名,东起东外环路,西至西环路,全长2260米,宽10米,主要单位有棉花公司、人寿保险公司、财险、法院、检察院、林业局、市政公司、公路段、极旱荒漠保护处,分布有居民住宅区及商业个体门点。
  祁连街:因位于城南端与祁连山相望而得名,东起东环路、西至西环路,全长2250米,宽12米,主要分布为八十年代所建平房居民区,建有县第二中学。单位有双塔灌溉管理处、小宛修理厂、烟草公司、加油站等。
  公园街:因城南公园位于这条街而得名。东起外环路,西至西环路(城郊林场居民点),全长2225米,宽12米,至今是沙石路面。主要分布有居民平房。
  二路:东环路:南起公园街,过县府街向北。
  西环路:南起公园街,北至县府街。
  七巷:邮电巷:因位于邮政局东侧而得名,北起文化街。南至渊泉街,为居民住宅区。
  新城巷:因系迁城最早的居民住宅区而得名。北起渊泉街,南至南市街,为居民住宅区。
  福利巷:因是新城最早建设的公产房区,解决了职工家属的住宿困难得以国家福利政策而得名,北起南市街,28南至公园街。
  团结巷:因居住的有好几个居民家属院,期望和睦相处而得名,北起南市街沿林业局西侧向南至公园街。
  瓜州巷:因位于城区西南与瓜州乡相望而得名,以祁连街以南为界,区内有南北走向小巷4条,是八十年代私人所建平房居民区。
  交通巷:因位于安墩公路西侧,以交通方便而得名。以祁连街以北,渊泉街以南为界。区内有南北小巷4条, 均系八十年代私人所建平房住宅。
  卫生巷:因位于卫生防疫单位集中区而得名,北起文化街,南至渊泉街原为公产房居民住宅区。
  另外,曾在1986年设有建设巷,位于草原站西侧现与交通巷合并。在公园街设有榆林巷,1998年钉门牌号,今属福利巷。
  县民政局在2004年8月4日《关于明确城区路、街、巷名称的通知》中,设花园巷,因在此之前,无此巷名称,实际地段至今仍为卫生巷地段。
  第五节房屋建筑从1969年开始,搬建新城到1984年的15年时间,城区房屋建筑绝大多数是土木结构或少数砖木结构,在此期间,于1977年,国家投资25万元,新建安西县面粉厂。该建筑为三层楼,建筑面积736平方米,是新城区最早建筑的一座楼房,用于生产车间,1985年对城区房屋建筑进行29一次普查,至1985年底,城区共有房屋面积211898平方米,三层以下楼房153667平方米,四层楼房1600平方米, 私人建房29377平方米,居民住宅建筑面积84527平方米。使用面积65712平方米,人均11.47平方米。
  至2004年底,城区有各种房屋建筑面积77.99万平方米。
  居民住宅面积人均34.84平方米,其中有居民住宅楼139幢,建筑面积43.66万平方米,住户4347户。
  居民住宅楼建筑相对比较集中,形成楼群小区的,主要有县府街住宅小区、邮电巷住宅小区、金屋住宅小区、花牛山小区、公路段住宅小区。其余住宅楼一般都在单位办公楼院内,插花分布。
  平房住宅区相对集中的有瓜州巷、交通巷、福利巷、卫生巷、建设巷,全是八十年代的私人建房。
  卫生巷、新城巷、福利巷、团结巷其中一部分是公产房,房改后全部转为私人所有。从1995年起,停止建筑平房,除平房区原留下的个别空地和特殊情况,再不允许划拨给居民住宅房基地。上世纪八十年代所建的单位职工家属院在九十年代已大部拆迁,做为住宅楼建设用地。
  城区的商业门点。在建城初期的相当一段时间,集中分布于安敦路两侧和现文化街西端,至今,商贸楼、商业门点遍布城区大街小巷,尤其是面向街面的房屋,基本上大都开设为商业门点。全城区临街有583个商业门点。30第六节基础设施供水城区市民用水供应设施先后进行四次建设改造。1973年以前,居民就地掘井用水桶提吊,井深者6米,浅者4米。地下水源充足。但浅层地下水质较差,居民盼望用上自来水。第一次供水建设是在1973年,省地投资7.33万元,在今供水所院内打95米深井1眼,建18米高,容积50吨水塔一座。1974年7月建成水泵房,同时,铺设输水管道,8月投入使用,文化街、县府街市民从此喝上了自来水。31第二次建设是在1981年,随着城市人口增加,用水量相应增大,原先一个水塔已满足不了用户需求,县上又投资5万元在今市政公司地址上打100米深井一眼,建22米高容积80吨水塔一座,南市街、祁连街市民全用上了自来水。另外有部队等五个单位建了单位自用井和水塔。除居住在城区边缘地带的少数居民,基本上解决了自来水供应。
  第三次建设是在1992年,随着城市规模快速发展,为了解决原建水塔不抗地震和设备陈旧,供水不足等问题, 在省、地、县的支持下,投资400多万元,建成容积为400立方米水塔一座,水源井4眼,350-100#输水主管网12公里,100#以下配水管网22.8公里,月供水能力达到4500立方米。
  第四次建设工程从2002年起勘测设计,论证。2004年5月获上级批准,8月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863.49万元,完成打取水深井3眼,建成1000立方米蓄水池2座,此项工程,全部完工后,可供6万以上人口用水,供水设施固定资产达到1050多万元,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发挥了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排水新城区建设初期,由于结构松散,平房多,地层为戈壁,面积大,比较干燥,污水随地排放,不足为患,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城市人口剧增,建设加快,致使居民区域狭小密集起来,污水排放受到地域限制,污水排放集中于居住32巷道内,冬季结冰,春季消融,有许多巷道积水如池,车人不能行走,已建起的楼房,只能用污水车拉运化粪池内污水,鉴于上述问题,建设排水设施,亟待解决。
  1995年4月,经多方筹集,其中:县级干部每人集资200元,科级干部每人集资150-200元,一般干部职工每人集资100元,个体工商户每户集资150元,居民每人集资20元。污水排放管网工程开工。当年9月完工投入使用,总投资500余万元,架设5条街道排水管道8.075公里,架设平房区管道排水管道2.6公里。建排输明水渠2.7公里,安装铁井盖、砖砌检查井258座,在平房巷道建40X60厘米见方倒水井130座,日排污量为2030吨。
  针对原排水管道被污水腐蚀的问题,2003年8月动工,对县府街东段、文化街西段、渊泉街东段、南市街东段进行了改造建设。这次改造采用了新材料双壁波纹管材, 改造排水管道3.85公里,其中:D500#0.04公里,改建工程于2004年9月完工投入运行,总投资200万元,工程有市政公司负责施工完成。通过排水设施改建,城区污水排放功能增强,运行正常。排出的污水灌溉农田530亩,污水处理利用率为70%。
  供电自1958年,居民开始用电照明,老城有一台180马力的柴油发电机。1973年搬迁到新城,1979年榆林河电站建成,装机两台1000千瓦,架设输变线路52.3公里,向县城送电,解决了居民生活用电不足的问题。1986年从803电厂架设11万伏输电线路一条,实现了南北连接,水、火33并输的电网。至今,城区供电量9046千瓦,其中,居民生活用电量4201千瓦,城区生产供电量5641千瓦。
  供暖从新城搬迁至1993年以前,城市居民取暖,有县煤碳公司供应平价煤1-1.5吨,凭供应证购买。1994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居民取暖用煤和生活用煤价格实行市场价格,每个国家职工发给取暖补贴30元,1999年每人每年调整为170元。
  1997年之前,城区所建楼房,均在建楼时,建小型锅炉自行供热,城区各处都有烟囱高耸,黑烟升天,1998年县永盛水利机械公司投资建成集中供热锅炉,架设供暖输送管道,全城实行集中供暖,小型锅炉陆续拆除。2000年10月,成立供暖公司,至今全城架通输暖管道,供热能量57.4万兆瓦,供暖面积53万平方米。
  第七节城市绿化从1970年起,每年春季,全城区居民群众机关职工全部动员,参加植树造林防风治沙绿化城市,经过多年的辛勤努力,城镇绿化面积逐年增加,但新城地处戈壁,地层全是沙砾石,无土层,由于土地条件相当差,前期种植的树木,树种不好,生长参差不齐,几年后,树头就干枯,1980年起,对街道树木进行逐年更新,街道两边,开挖2.5米一3.5米宽,1.2米一1.5米深的树沟,挖去石子,挖来田间熟土,栽种树木。树种主要有二白杨、垂柳、优胜杨、榆树、杏34树、新疆杨等,至1985年街道更新全部完成。1993年对安墩路树木进行了更新,道路两侧树沟,挖石填土,全部栽种银白杨。1995年南北大街、文化街、渊泉街的树木进行第二次更新,重新开挖树沟,宽2-3米,深1.9米,换上新土、好土。树种选择为国槐和侧柏、云杉间种,每隔2米一棵,至今长势良好。
  在居民平房住宅区,每户院内有花池,大部分住户栽种有一两棵以上树木,部分户门前也种有树木。有的在院内种有梨、枣、葡萄、杏、核桃、栗子等果树。
  2000年,全城区大搞绿地建设,大面积种植草坪,当年共种草坪5万多平方米,栽种风景树3000多棵。至今全城绿化面积有4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13.6%,人均绿化面积21.34平方米。经评选,渊泉西校、89791驻军基地、西幼儿院、电力公司等8个单位达到花园式单位标准。35第八节城建十景镇风亭一景为镇风亭。位于南北和东西大街什字中心,亦为什字亭。因希望风天减少而得名。建于1983年,钢混建筑,四周有八根钢筋混凝土立柱,顶盖为予制板,上铺予制块做假琉璃瓦,亭高9米,环周布置人行道,宽2米,2004年街道改造时,全用白色花岗岩铺设,造人行石桥4座,亭壁和横额画有张骞西域得密瓜、唐僧取经度胡芦河、薛仁贵兵困锁阳城、康熙夜梦桥湾城等幅图案画面,四周栽种有侧柏。成为一街心小公园。36仙女献瓜二景为仙女献瓜。是用汉白玉雕刻的一座石像,座落在南市街与南大街交汇的什字中心,建于1985年11月11日,雕像基座是正方形。边长1.6米,基座高4米,雕像人体高3.5米,石像座基正北,有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题写的“仙女献瓜”四个大字,基座正西刻有“仙女献瓜”故事。基座正南,凹刻中国环境报副总编辑杨北三题写的“瓜果飘香”四个大字。传说:“周穆王西巡,西王母设宴招待,遣一仙女选瓜,不慎将瓜跌落在安西大地,因此安西的瓜果甘甜如蜜,古人称安西为瓜州。基座正东,刻张骞通西域在瓜州得蜜瓜治病全愈的故事。雕像坪台四周栽种垂柳、花草。37广播电视发射塔三景为广播电视发射塔。位于南北大街与祁连街交汇十字路口。1997年5月建成,由广播电视部广电设计院设计,县广播电视局组织施工。塔高123.87米,基础跨度18.8米,铁塔重100吨,最大抗风能力12级,抗震6级,设计使用寿命为100年,铁塔安装发射调频广播2套,1000瓦、30瓦各一套,广播电视可覆盖西半县、柳园、踏实、桥子。塔身从上到下安装各色彩灯800盏,每逢节日,塔灯开放,光景诱人,方圆十公里内都能看到它的夜景。38西路红军最后一战纪念塔四景为西路红军最后一战纪念塔。塔址位于南大街垂直线公园中心道路中段,建于1984年,塔共9层,高28米,呈6边形,全用钢铁焊造。塔的南面,镶有大理石碑,刻有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的“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塔的北面底层设有塔门,塔门上方有西路红军总指挥徐向前元帅题写的塔名“西路红军最后一战纪念塔”。塔形雄伟壮观,傲然挺拔。39戈壁公园五景为戈壁公园。地址在公园街以南,北干渠以北,安墩路以东,新城东南角。东西长400米,南北宽330米,总面积198亩,这里北通市区,游人方便,南界干渠供水充分,1985年开始逐步建设,栽树万余株,堆填人工山1处,开挖环山人工湖25亩,打井2眼,修建九曲桥1座,其它建设正在逐步进行。40城标六景为“城标”。位于313国道4公里826米处,地处县城繁华地带,名称为“仙女献瓜”,不锈钢雕塑,本体基座长2.6米,宽1.58米,高8米,周围布置环形花坛,花坛直径10米,占地78.5平方米,钢塑仙女双手过头捧有一圆盘瓜七颗,串有葡萄,仰面向西腾空飞天献瓜,总投资20万元,于1996年8月底完成。41渊泉广场七景为渊泉广场。因地处古渊泉而得名,广场占地总面积4万平方米,建设工程于2003年4月动工,至2004年8月底共完成投资近1000万元,建成旱式声控彩色音乐喷泉一座,大型广场宣传牌一块,修建了现代柱廊,欧式柱廊等装饰建筑,架设高杆灯、多头灯、礼花灯、庭院灯、路灯、射灯、草坪灯、地光带,构成了配套完善的灯光设施;在改造原有草坪的基础上,建成完善的喷灌系统,并铺筑石径小道与各装饰建筑相连,栽种有长青树木,采用滴灌技术,使道路和人行道、广场成为一体,用广场砖对广场进行全面铺筑,安装有雕塑8组,架设有大型户外电子彩屏电视。夜幕降临时,人们汇集在一起散步、扭秧歌,广场文化活动格外丰富。42瓜州大道八景为瓜州大道。始建于2001年,2003年11月完工,因地处古瓜州而故名。南从九支渠(彭家桥)起,北连312国道(北大桥处),通瓜州火车站,南北走向,大道全长4.387公里,其中312国道以南段至彭家桥长3.8公里,道宽54米,三板六车道宽24米,大道宽敞,一线贯通,基础稳固,路面平整。大道两侧架设双肩双挑路灯148杆,296盏。栽种垂柳、国槐、风景树4行,水、电、电信、闭路电视管道线路随路架通,成为瓜州新区建设的中心大街。大道两侧,规划建设有小康住宅示范小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工业园区,文化标志园区,大道建成后因于原安敦路贯通,则将安敦路通称为瓜州大道。全程6.314公里。43瓜州大桥九景为瓜州大桥。位于312国道南,横跨疏勒河古道。于2001年7月1日开工,同年10月30日完工,以钢筋砼预应力空心桥,放大基础,轻型墩台,四氯板式橡胶支座造成。大桥全长85.4米,全宽17米,行车道宽14米。44瓜州迎宾湖十景为瓜州迎宾湖,位于城区北3公里处,南邻农业园区,北接工业园区。沿疏勒河建不规则园形人工湖,面积6.61万平方米,湖底采用一布一膜防渗处理,边坡为砼砖衬砌,岸高2.5米,水深1.5米——1.8米,蓄水量8.5万立方米,绕湖安装砼栏杆并进行文化包装,湖中建一座1800平方米的小岛,岛上建六角亭、四角亭及长廊各一处,九曲桥与湖心相连,湖周围修建环湖路980米,修建人行道2200米,西侧造假山一座,设两层瀑布,东侧建厦门一处,湖四周建围墙1620米,架设供电线路1条,安装变压器1台,打深井一眼,安装压力罐2个,湖内植各类树木1.2万株,草坪约4万平方米。湖内架设路灯43盏,修建了管理房、厕所、井房等配套设施,湖内草坪、树沟内架设高新节水喷灌设施。于2003年6月16日开工建设,2004年7月16日正式开园,工程总投资931万元。

知识出处

渊泉镇志

《渊泉镇志》

《渊泉镇志》一书对渊泉镇史志的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渊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