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邮电金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西县志柳园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1363
颗粒名称: 第九章 邮电金融
分类号: F603;F83
页数: 12
页码: 203-214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甘新干线畜役邮路通过安西共有8站,自东向西为柳沟一布隆吉一小宛、安西一白墩子一红柳园一大泉一马莲井一猩猩峡,全长280公里,其中通过柳园境内有4站,总长160公里。
关键词: 邮电 金融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甘新干线畜役邮路通过安西共有8站,自东向西为柳沟一布隆吉一小宛、安西一白墩子一红柳园一大泉一马莲井一猩猩峡,全长280公里,其中通过柳园境内有4站,总长160公里。1947年,干线由畜役投递改为商运汽车和畜役并用邮路,1953年后改为省自办汽车邮运。1958年开通了红柳园至辉铜山矿邮路25公里。
  1959年1月,随着邮电管理体制的改革,基层业务机构不断扩大,根据需要成立了柳园邮电支局,隶属安西县邮电局管理,有职工两人,邮政业务由省邮电管理局流动组委派的付一先负责。主要开办有函件(信函、明信片、印刷品、盲人读物)、包裹(民用包裹、商品包裹)、报刊发行业务。
  1964年,随着邮政业务不断扩大,柳园邮电支局开办了邮政普通汇款业务。
  1987年开办了特快专递业务。由于当时此项业务还未被广大用户所接受,同时因网络运行速度慢,处理程序较为复杂等因素,在刚开办此项业务时,一年的业务量仅有80多件,随着网络运行速度的提高,处理程序的简单化,以及广大用户对此项业务的认可,特快专递业务量也逐年上升,到1998年上升到263件,截止2004年底,已达到6500件。
  1989年4月,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经营业务不断拓展,柳园邮电支局又新开办了邮政储蓄业务。1998年储蓄余额为800万元,1999年为2000万元,到2004年达到5000万元。
  1993年,因函件处理程序较慢,全程投递时限较长,柳园邮电支局开办了邮政快件业务,到2000年该项业务被取消。
  1998年9月,根据信息产业部关于邮电分营的通知精神,安西邮电局制定了分营实施细则,撤销柳园邮电支局,分设柳园邮政支局和柳园电信支局。同年10月,柳园邮政支局正式挂牌营业,主要负责辖区内邮政业务的发展和经营服务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境内邮政业务也不断扩大,经营收入逐年增加,从1998年的26万元,到2004年的145万元,增长119万元,增长比例达179.3%。
  第二节电信。
  建镇前,电信业务由安西县邮电局派来的李应民负责。当时因柳园火车站和铁路货运都还没有建成,柳园只有西藏物资转运站和青海石油器材转运站等几个单位,通信需求量很小,集镇线路还未建成,只有电话用户2家,(西藏物资转运站、青海石油器材转运站),邮电支局营业室电话1个。安西至柳园通信电路采用4.0型铁线传输。柳园邮电支局只有一台10门磁石交换机,建立之初电话是由人工转接,电报是通过话务员话传,业务量很少,平均每天打电话2次,话传电报1份。
  60年代初,峡东火车站迁至柳园,随之铁路货运、客运都相继在柳园建成,电话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1964年6月,柳园邮电支局将原设备淘汰,装备更换了一台50门磁石交换机,同年10月建成了柳园集镇线路,用户增加到30户。
  1965年,随着业务量的增加,电话用户增加到60户,电报每天达到60份,但长途通信电路仍然只有一对4.0型铁线。受通信电路陈旧的影响,在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用户可以通话,话传电报也只能由话务员在夜间传送。同时因线路通话质量低,杂音大,声音小,部分长途要通过酒泉或者兰州的话务员进行中转,使打电话的效率很低,话传电报也已无法按时完成。
  1966年12月,柳园邮电支局开通了幻线电报电路。安装了英国生产的摩尔斯电报机,电报业务也相应增加。1984年8月,传输线路进行了改造,将4.0型铁线改为2.5型铜包钢线,并安装了匈牙利生产的 BBO三路载波机,通信电路数量增加到了3条,电话用户也增加到了150户,电报数量增加到每天100份。1985年,更换安装了上海生产的国产三路载波机。1986年,更换安装了55型电传电报机,电话用户也增加到170,电报数量达到每天130份,业务收入占到了安西县邮电局全局收入的50%以上。
  1991年4月,柳园邮电支局开通D15模拟交换设备,使用特高频设备铁三路传输,并开通了6条通信电路,后来又更换为24路载波机,同时开通通信电路12条,交换容量达到512线,用户增加到384户。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到1994年该设备被淘汰。1994年8月,玉门镇一柳园的光缆铺设完成,柳园邮电局开通PDH数字传输设备和HJD-PM程控交换机,交换容量达到了1408线,电话用户增至512户,实现了国内长途直拨。同时,柳园邮电支局还担负着西一兰一乌国家一级干线光缆的维护工作。
  1996年12月,柳园邮电支局开通了DDN设备 (数字数据综合业务网)。该设备的开通为银行、税务、保险等单位提供了安全、可靠、快捷、方便的服务。
  1997年2月,开通了程控电话拨号上网业务,用户使用163、169接入码就可直接登陆国际互联网。
  1997年7月,开通了无线寻呼,同年9月,开通了900兆模拟移动通信。1998年3月,开通GSM数字移动通信。
  1998年9月,邮电实行分营后,柳园电信支局正式挂牌成立。按照业务划分,负责辖区内电信专业的发展建设、运行维护和经营服务工作。
  1999年6月,根据信息产业部《关于组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指导意见的通知》及《甘肃省移动通信业务与固定通信业务实施方案》,对移动通信业务与固定通信业务实施分营,各自按专业属性进行经营服务。
  2000年6月,由于业务发展的需要,电话交换机进行了扩容,新扩了1024线,扩容后电话交换容量达到2432线。当月,柳园建成了无线市话远端模块,开通了无线市话小灵通业务,建成基站4个。
  2001年8月,柳园无线市话网络扩容,新建基站8个。同年7月,柳园交换机更换为HJD04、DLE4000程控交换设备,柳园电信支局由独立的交换局变为了安西的远端模块局,设备运行状况由安西进行监控,数据操作由安西完成。2003年7月,柳园开通ADSL宽带通信网,同年12月,对柳园镇区至五公里的集镇线路进行了整治更换。至2004年12月,柳园电信支局的固定电话用户已达800多户,无线市话小灵通用户达到700部,ADSL宽带用户也达到160多户。无论从软件到硬件,现在的柳园电信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第三节移动联通铁通。
  一、安西县移动公司柳园经营部。
  1999年6月,移动通信业务与固定通信业务实施分营后,2000年成立了安西县移动通信公司柳园镇经营部。起初经营业务单一,只经营模拟移动通信电话业务和数字移动通信电话业务。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2001年初,模拟移动通信电话业务正式停运,并将已有的模拟电话用户通过赠机及话费补偿方式,整体转入数字移动用户。
  到2004年底,移动用户由组建之初的200多户,发展到3000多户。年业务收入由组建之初的9万多元, 发展到300多万元。业务种类也由单一的语音服务发展到了语音、无线数据传输业务及各项信息平台互联增值业务等,逐渐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通信支柱之一。
  二、联通公司柳园营业厅。
  2001年5月,联通公司柳园营业厅正式成立,地址在现建设银行柳园办事处北侧50米处,联通公司柳园营业厅主要为镇区群众提供移动通信、IP长话业务、语音、无线数据传输等项业务,入网用户逐年增加。联通公司的成立,打破了长期以来镇内只有一家电讯经营商的现状,为柳园的电讯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铁通公司柳园营业厅。
  2002年12月,中国铁通集团哈密分公司柳园营业厅正式挂牌成立,营业厅设在原铁路电务段东侧,主要开办固定电话、无线寻呼、语音等项业务。2004年1月,经中国铁通集团哈密分公司批准,在柳园开办 ADSL宽带业务。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铁通公司柳园营业厅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发展起来,至2004年12月,拥有固定电话用户1200户,宽带用户也达到80多户。
  第四节金融。
  一、工商银行柳园办事处。
  1956年,随着县境内银行业务的不断扩大,中国人民银行安西县支行,先后设立了小泉分理处、峡东办事处、花牛山、辉铜山、双塔、柳园、马鬃山、公婆泉分理处等基层业务机构。
  最初成立的人行安西县支行柳园办事处由容耀翔任主任,有职工3名,主要为铁路各单位提供储蓄和汇总业务。
  1985年,原人行柳园办事处正式挂牌更名为中国工商银行安西县支行柳园办事处,人事及业务均由县支行管理,有业务人员7名,采取手工记账方式。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至90年代初,业务人员增加到32人,经营网点也由1个增加到1个营业室,3个储蓄所。
  1994年10月,柳园办事处办公楼落成,办事处迁入新址,记账方式也由手工改为计算机处理。
  1998年,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根据改革的需要及柳园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办事处开始精简机构,撤并网点。1999年南街储蓄所被撤并,2002年东街储蓄所被撤并。2003年,综合业务系统投产,个人业务与对公业务整合,办事处只保留营业室一个网点。在多年的努力下,办事处经营业务不断扩大,员工素质不断提高。至2004年底,存款余额达到1亿元,贷款达6000多万元。
  二、中国农业银行柳园办事处。
  1987年4月,农行柳园办事处正式成立,地址在现铁路医院对面,以个人储蓄、小额信贷为主要经营范围。办事处建立之初有员工3名,存款金额仅有400多万元,以收付记帐为原则,手工记帐为主。存款种类以活期、定期为主。经过不断的努力,到1994年底,各项存款已达到3000万元以上,员工也增加到20多名。1994年,办事处搬迁到现址(现汽车站对面三层楼上),营业厅面积扩大到100多平方米。内部设施全部采用计算机,手工记帐被淘汰,改为微机操作。同时在原址上设立东街储蓄所,配备4名职工,主要办理储蓄业务。2000年,办事处投入30万元装修营业大厅,在大厅内安装防弹玻璃,铺设大理石地板,架设电脑监视系统和防盗系统。至2000年,存款余额已达4000多万元。2001年,为了实现集约化发展的需要,撤并了东街储蓄所。随着信贷业务的发展,业务对象已有原来的小额客户发展到千万元以上的大客户。
  2001年,按照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的要求,进行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升级,使用新的ABIS操作系统,开办了金穗借记卡,银行业务由单纯的储蓄发展到存款、贷款、电汇、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跨中心电子汇总、实时汇总、漫游汇款等。中间业务还开通了联通、移动代缴话费,代理保险,代收水费,代理兑付买卖国债,代理基金,代办国库等。至2004年底,各项存款余额超过6000万元,实现盈利过百万元。
  三、中国建设银行安西县支行柳园办事处。
  1957年,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在安西花牛山矿设立办事处,由甘肃省分行直接领导,办理地质队在花牛山的地质勘探拨款业务。1958年地质队撤离, 建行办事处移交安西县,不久并入县财政局。安西县建行成立后,于1990年3月12日经人民银行批准设立了建行柳园办事处,地址在现敦煌棉花公司转运站北侧, 由纪文昌担任办事处主任,时有工作人员6人。主要职能是:管理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管理和监督基本建设财务,办理基本建设拨款、贷款、存款和办理基本建设结算。同时试办银行结算和储蓄业务。
  1992年,建行柳园办事处使用286、386计算机,在全部会计柜台采用单用户记账,人机并行。
  1994年7月,办事处迁至新建办公楼营业(现派出所北侧),使用286、386、486计算机,会计、储蓄柜台采用多用户程序记帐,脱离手工记账。
  1995年,建行柳园办事处实现全区计算机联网通存通兑。
  1996年3月26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正式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办事处随之更名并启用了新行徽。
  1997年7月,实现全省计算机联网通存通兑,同年8月开始办理龙卡信用卡业务。
  1998年6月,办事处实现全国计算机联网通存通兑,次年开始办理储蓄卡、生肖卡业务。
  2003年6月,储蓄、会计事后稽核上机联网系统开始运行。
  2004年6月10日,公布了股份制改造分立公告。同年7月,办事处企业网正式开通,实现了系统内的办公自动化。
  2004年9月21日,建行柳园办事处成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分支机构。
  1991~1994年、1996年、2003年,建行柳园办事处被评为全区建行系统先进集体;1998被建行甘肃省分行授予文明服务示范窗口荣誉称号;1998年被共青团安西县委、人民银行安西县支行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2004年,办事处副主任闫晓东被建行甘肃省分行授予建行系统服务明星荣誉称号。
  四、保险。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安西县支公司柳园代办所是镇内唯一一家国有控股专业性财产保险机构,成立于1986年,地址在现柳园国税分局楼下。
  1996年5月,保险公司安西县支公司分设为财险与人寿两家公司。柳园代办所也随之分离,设中保财险和中保人寿两个办事处。
  1998年,县公司更名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后,柳园的办事处又相继进行更名。
  财险安西县支公司柳园营业部自成立至2004年12月底,先后开办财产保险、运输工具保险、货物运输保险、保证保险4大类保险业务,主要承办个体企事业单位财产保险、机动车保险、家庭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和各种责任保险。经过多年的努力,营业收入由建立之初的60万元增长到了130万元。
  人寿安西县支公司柳园办事处成立后,主要为广大居民开办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各类人身保险、咨询、代理业务、人身保险的再保险业务,以及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至2004年底,营业收入达到260万元。

知识出处

安西县志柳园镇志

《安西县志柳园镇志》

柳园镇建镇历史虽短,但其重要的军事要冲、交通枢纽和区位优势从未改变,途经柳园的甘新公路是运送援华物资的重要通道。兰新铁路、 国道312、215线相继贯通全境,是内地通往新疆、青 海、西藏的重要通道,成为欧亚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柳园镇因铁路开通而兴建,揭开了柳园镇建设发展的序幕。全镇人民依托优越的交通和矿产资源优势,经济、社会事业、城市建设快速发展。

阅读

相关地名

柳园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