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公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西县志柳园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1362
颗粒名称: 第六节 公路
分类号: F540.3
页数: 7
页码: 196-202
摘要: 道路不仅能运送物资,它还具有传递文化,传播文明的作用。
关键词: 公路建设 公路发展

内容

道路不仅能运送物资,它还具有传递文化,传播文明的作用。特别对穿过柳园通往新疆的丝绸之路右驿道而言,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通道。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时,河西走廊完全归属汉朝版图,通过红柳园到达西域的道路日渐形成,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分支线路。唐朝玄奘和尚取经经过酒泉,通过红柳园、马莲井一带至新疆哈密,直至天竺。公元589年,隋王朝统一中国后,十分重视丝绸之路畅通。公元605年,派吏部侍郎裴矩到河西掌管通商事务,派人考察柳园地区通往西域的道路,记载在《西域图记》一书中。唐贞观14年(公元640年),唐大将候君国征占高昌国(今吐鲁番)后设西州,后设安西都护府,随后唐王又先后设立北庭都护府等,使酒泉经柳园通往西域的道路畅通,沿途设有驿站,供行人食宿,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公元1279年,元灭宋统一中国后,元朝疆域的辽阔、交通的畅达都是空前的,人迹所至,皆置驿站,道路走向已基本固定,丝绸之路西北道经白墩子、红柳园、大泉、马莲井,由猩猩峡进入新疆,沿途设置驿站,配备驿马、驿员,明清两朝皆有发展。
  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初,中亚浩常国的军官阿古柏入侵我国新疆,1871年5月沙俄出兵强占伊犁地区。为抗击侵略,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清政府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平定了叛乱,收复了伊犁。左宗棠进疆前率有马、步兵100多营,计有七、八万人,出任钦差大臣第二年(1876年),把大本营由兰州迁往酒泉。为筹集军粮和器械,首先发动民众整修甘新驿道,加宽整平成大车道,为甘新公路的修建打下了基础。民国16年(1927年),甘肃省政府倡议修汽车路时,要求安西县政府发动民工整修安西至猩猩峡大车道,使之能通汽车。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决定推行驿道运输,整修以兰州为起点,经酒泉至猩猩峡(今星星峡)连接新疆的兰猩干线驿道,接受苏联的援华物资。整修的大车道由安西县城起、,经白墩子、红柳园、大泉、马莲井至猩猩峡,全长250公里。国民政府在武威成立了“甘新公路督办公署”,修建红城子至猩猩峡道路,动员军工和民工2万余人,姓原路基础上整修,维持通车,分期改善,至1940年12月结束,耗资达千万元,公路的技术等级和通车能力大大提高。民国34年(1945年),河西警备司令部主持修建了明水至马莲井长97公里、路基宽7.5米的战备公路,定名为马明公路。修路工程1945年8月动工,1946年6月完工通车。
  民国初年,沿途驿站全部撤消。抗日战争爆发后,为缓解汽车运输的紧张局面,驿道运输再度沿用。民国28年(1939年7月),省车辆管理局在猩猩峡设立办事处,民国32年(1943年),国民政府交通部筹建西北驿站工程,先后在白墩子、红柳园、大泉、马莲并设特种乙级驿站,1947年6月猩猩峡办事处撤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8月至11月,人民政府组织专门道班工人45人,配备汽车1辆,骆驼40峰,毛驴3头,蒙古包1顶,集中对安西至猩猩峡道路进行整修,随后在沿途设立了白墩子、红柳园、马莲井三个道班,安排专人养护。
  道路建设。
  安峡道路1956年底,兰新铁路通抵柳园境内峡东,峡东火车站成为临时西进新疆、南去青海、西藏和冷湖油田的主要物资集散地。在青藏公路管理局、青海石油勘探局等单位的支持下,1957年8月1日;由省交通厅公路局组建测绘施工队,进行勘察设计,8月20日动工修建。安峡公路北接峡东火车站,南起甘新公路1018公里处,全长52.8公里,按五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8.5米,路面为戈壁表面砂砾材料铺垫,土方工程5.7万立方米,共投资6.8万元。在300多人的努力下,1957年11月3日道路完工通车。
  峡红公路峡东至红柳园全长40公里,路宽5.5米,砂石路面。1957年9月20日由省公路局施工队动工修建,投资5.1万元,完成土石方4.3万立方米,2个月后建成通车。
  红当公路柳园火车站至当金山口,全长254.2公里。1957年,西安公路规划设计院第二测量队勘测设计,1958年5月15日,由陕西省公路工程局第62工程队施工,1958年11月4日通车,道路按四级公路标准修建,路基设计宽度10米,路面为砂砾简易路面。1959年12月对道路进行全面整修。1960年5月,省交通厅投资完成了红当公路油路铺筑工程。1987年, 国家投资对红当公路按三级公路标准进行了二次整修, 铺筑了沥青路面。
  马明公路1970年出于双井子铁矿建设的需要,省上投资整修马明公路,由地区公路总段工程队和安西县战备油路指挥部组织施工,以“民工建勤”的形式修建了马莲井至双井子铁矿61.2公里的公路,1971年3月完成了路基整修及路面铺油工程,支援铁矿资源开采和酒泉“五小”工业发展。后因年久失修,道路损毁严重。2004年11月,柳园聚鑫矿业公司民营业主赵明自筹资金,对此道路进行了整修。
  312国道1974年国家投资,由酒泉公路总段工程队施工,对安西至猩猩峡的道路进行整修,部分地段改变了道路通行线路,铺筑了安西至柳园的焦油路面,1977年底工程完工。1991年国家交通部投资,对柳园至星星峡90公里砂石路段进行整修,由酒泉、武威、张掖三个公路总段及省公路局施工一队、交通部武警六支队等单位承包分段施工。工程于1991年1月开工建设,路基宽12米,路面净宽7米,路面铺筑沥青,按平原微二级公路设计要求修建,建成大中桥4座,共310米,小型桥涵106道,新建道班房3719平方米,配套完善了公路护桩、百米桩、里程碑和界碑,完成了安西至柳园段沥青路面造面和公路设施。工程于1993年10月竣工,历时两年半。1994年4月,国家投资对安西至星星峡国道进行二期工程建设,道路路面由7米增加到9米,改建部分路段,路面沥青油层由2.5厘米提高到7.5厘米,提高道路等级,1995年10月建成通车。2001年进一步扩建,路面加宽至12米。
  2003年,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开工后,为便于工程施工和管道的维护,国家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投资,由各管道建设方施工,修建了沿天然气输送管道走向的简易公路,路基宽9米,为砂石路面,柳园镇辖区内红柳园至安北全线贯通,2003年底建成使用。
  公路运输管理。
  1951年,地区公路局在白墩子、红柳园、马莲井分设公路养护道班,后增设小泉道班、红柳园道班,1977年312国道改建后,撤消小泉道班,红柳园道班改为柳园公路养护队。1995年312国道改造后,撤消了其它道班,只保留柳园公路养护队。1996年在柳园设立了路政股、国道收费站。
  为加强国道交通秩序管理,1965年4月1日,柳园设立了公路交通管理站,配备工作人员,主要任务是管理本辖区公路交通秩序、事故处理和养路费收缴。1979年7月5日,交通管理站改为交通监理站。1985年,养路费征收任务从交通监理站分设出来,成立了柳园养路费征稽所,1989年,交通监理站改设为柳园交警中队。自1958年铁路通至柳园后,西藏、青海等在柳园设立了转运站,从事物资装卸搬运人员逐步增多,为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县上在柳园设立了群众运输管理站。1985年,柳园成立了公路运输管理站,群运站业务划归运管站。
  柳园汽车站1957年,峡东铁路运输业务开始后,酒泉运输公司即在峡东设立了办事处,后迁至柳园,设立了酒泉运输公司柳园站,从事货运、客运业务。1983年3月投资修建了汽车站候车室、办公室及生活用房,12月10日工程竣工交付使用,主要承担柳园到安西、敦煌客货运输任务。1985年以后货运业务停止,主要从事客车运营。九十年代以来,私营运输业迅速发展,汽车站客运业务受到市场冲击,此后只出租房屋和管理客运线路,收取管理费,不再经营客车运输。

知识出处

安西县志柳园镇志

《安西县志柳园镇志》

柳园镇建镇历史虽短,但其重要的军事要冲、交通枢纽和区位优势从未改变,途经柳园的甘新公路是运送援华物资的重要通道。兰新铁路、 国道312、215线相继贯通全境,是内地通往新疆、青 海、西藏的重要通道,成为欧亚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柳园镇因铁路开通而兴建,揭开了柳园镇建设发展的序幕。全镇人民依托优越的交通和矿产资源优势,经济、社会事业、城市建设快速发展。

阅读

相关地名

柳园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