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铁路建设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西县志柳园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1361
颗粒名称: 第五节 铁路建设运输
分类号: F530.3
页数: 7
页码: 190-196
摘要: 铁路是交通运输的大动脉,铁路通、百业兴。
关键词: 铁路建设 运输

内容

铁路是交通运输的大动脉,铁路通、百业兴。早在二十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就在建国大纲上提出了兴建铁路的长远规划设想,“横贯中国八千里,联接世界两洲”,确定修建陇海铁路和兰新铁路线的长远设想和宏伟目标,直到1949年甘肃无一寸铁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人民政府就开始规划这一功垂千秋的事业,提出支援大西北、建设大西北的口号。1950年兰新铁路测量完毕,1952年10月1日,陇海铁路通车兰州后,毛泽东主席亲手题词:“庆祝天兰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兰新铁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工程开始动工。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组织施工,当时施工机械少,全凭人拉肩运,但兰新铁路向西进展极快。
  1956年5月,西北铁路工程局兰新铁路安西境内的修建任务,分别由第四工程段和第五工程段担任,其中第五工程段进驻桥湾,负责兰新铁路868~1022公里的修建工程,这段铁路均为平原戈壁,全长153.069公里。第四工程段进驻小泉,负责兰新铁路1022~1144.5公里的修建工程,这段线路全是丘陵山地,全长122.813公里。1957年4月,柳园镇境内铁路线(自金泉车站978.426公里处至红柳河铁路大桥以东)建设工程全部结束。
  按当时的铁路设计方案,兰新铁路在桥湾向西跨过疏勒河后,应沿着北岸戈壁向安西修建,即现今兰新公路的走向。但由于当时国际形势复杂,国家的方针是要求兰新铁路尽快和苏联在阿拉山口接轨,打通国际线,以利于建立国际共产主义阵营,加之后来受国内大跃进的影响,兰新铁路相应提出“一年通天山,二年通国境,三年扫尾交运营”的任务,就此改变了原设计方案。按航测的最近距离,将兰新铁路修建在北山地区,在小泉东通过分水岭,沿丘岭山地,取道红柳河,进入新疆。构成了兰新铁路桥湾一烟墩间近300公里最大缺水区,将兰新铁路建在荒无人烟的大戈壁上。
  1957年,兰新铁路三道沟一峡东境内临时运营,1958年初通车柳园,5月份柳园建站,等级定为三等站,归属西北工程局乌鲁木齐铁路临时运输指挥部。1958年8月15日,三道沟工务段迁往柳园,1959年12月20日,第一列旅客列车通车红柳河,柳园境内铁路全部贯通。1958年大跃进时提出县县通铁路,敦煌县全国人大代表常书鸿先生提出敦煌县无铁路,随将20公里铁路(原照西1115公里至红柳河1135公里)地界划归敦煌县。
  1961年3月23日,根据运输生产安全的需要,将哈密电务段柳园驻在所改为柳园电务段。1965年,为解决缺水地区困难,在柳园成立了当时全国第一批内燃机务段,同时撤销疏勒河机务段。1980年又将原来哈密车务段管辖的东段部分划分出来,成立了柳园车务段和柳园车站,1989年两单位合并为柳园车务段。至此,柳园地区建立了铁路运输四大单位,即:机务、车务、工务、电务段。
  1978年,因管理需要,成立了哈密铁路分局驻柳园工作委员会,后改称为柳园铁路办事处,为哈密铁路分局派驻机构。1971年,第一铁路工程局将兰新铁路疏勒河一乌鲁木齐段交由国家验收后,正式交接,即成立了乌鲁木齐铁路局,柳园境内铁路由乌鲁木齐铁路局管理。
  截止1985年底,柳园境内兰新铁路设置火车站及养路工区18个,生产及后勤单位有车站、车务段、电务段、工务段、机务段、公安所、列检所、水电工区、建筑工区、生活供应站及医院、学校商店、食堂等,共有职工3277人,家属10564人,日通上下客车6对,年发运旅客22.5万人(次),日通货车上行17对,下行16对,日均装车16辆,全年货物吞吐量104.6万吨。1993年,国家铁道部投资修建兰新铁路乌鲁木齐至武威南段铁路复线,经过两年的建设,1995年5月17日,复线建成通车,此后进行四次提速,铁路运行速度和运输量大幅度提高。1998年,乌鲁木齐铁路局投资新建柳园车站客运大楼,2000年9月1日,大楼及车站广场峻工使用。客运大楼占地3916平方米,设有普通候车室、软席候车室、贵宾候车室、售票大厅、卡拉OK厅、音乐茶座等,是一座集办公、候车、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营运大楼,成为柳园标志性建筑。2000年2月1日,柳园车站改名为敦煌车站,并升级为二级站。至2004年,敦煌车站日通客运列车15对,旅游旺季另增开1对旅游专列,年发运旅客35.2万人次,年货物吞吐量300万吨以上。
  二、铁路机构。
  柳园铁路办事处兰新铁路通车后,随着疏勒河至红柳河区段运量不断增长,1959年2月24日,哈密铁路办事处、中共哈密铁路地区工作委员会迁到柳园,改称为柳园办事处。铁路向西延伸后,1960年1月1日又将机构迁回哈密,在柳园设置工务、电务、机务段等基层站段。为便于管理,1966年以前,在柳园地区成立了党组中心组,由各段党委书记轮流担任组长, 协调地区工作。文革时期,在柳园地区派驻了军管会。1978年成立了柳园地区党委,为哈工委派驻机构。1980年哈密铁路分局成立后,成为分局派驻机构,改称柳园铁路办事处,下设安全生产科、综合科、基建科、团委、工会、武装、纪检、计划生育、综合财务组等机构。2002年铁路办事处机构撤销,办事处主任由车务段段长兼任,代管柳园铁路地区综合事务。
  柳园电务段成立于1961年3月23日,担负兰新线疏勒河一天湖以东的电务设备养护维修及电报、电话服务工作,段设10个通信信号领工区,9个股室。1989年增设无线列车电话和小站电气集中,2001年电务段撤消,分设信号领工区和铁通公司柳园基站。
  柳园机务段1956年,因兰新铁路铺轨的需要,西北铁路工程局运输指挥部成立了疏勒河机务段,先后从东北的杨河台、辽源等机务段,西北的狄家台、石嘴山、张掖、于塘、玉门等机务段调入大批干部、工人及蒸汽机车。1958年柳园铁路通车后,成立了机务折返段,划归疏勒河机务段领导。1965年,疏勒河机务段迁至柳园后,更名为柳园机务段,主要担负柳园一嘉峪关296公里区段的货运牵引任务和柳园一疏勒河142公里区段的客车牵引任务。此后,随着内燃机车不断更新,牵引范围、运程逐步扩大。2004年柳园机务段撤消,只保留运转车间,归哈密机务段管理。
  柳园车务段(含柳园车站) 始建于1980年11月1日,在此之前,柳园辖区各站运输业务均为哈密车务段管辖。车务段辖疏勒河站一石燕区间的运输生产,分管河东、布隆吉、桥湾、柳沟、安北、石板墩、峡东、小泉东、大泉、照东、红柳河、天湖十三个四等中间站;龙岗、金泉、峡东、向阳红、河西、石燕9个五等中间站的运输生产业务。1989年,疏勒河车站划归柳园车务段管理,1995年7月15日,撤消石燕、向阳红、布特、柳西、小泉东车站,1997年7月,撤消布隆吉、龙岗、金泉、峡东、柳东车站。2000年7月1日,柳园车务段改为敦煌车站,全站共有职工2860人,固定资产总值8097.1万元。
  柳园工务段成立于1958年5月1日,前身是西北铁路工程局河西堡工务段,后迁至玉门镇。铁路进入安西境内后,成立了柳园工务段,管辖区段为疏勒河至红柳河,即兰新铁路899.478公里〜1135公里。

知识出处

安西县志柳园镇志

《安西县志柳园镇志》

柳园镇建镇历史虽短,但其重要的军事要冲、交通枢纽和区位优势从未改变,途经柳园的甘新公路是运送援华物资的重要通道。兰新铁路、 国道312、215线相继贯通全境,是内地通往新疆、青 海、西藏的重要通道,成为欧亚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柳园镇因铁路开通而兴建,揭开了柳园镇建设发展的序幕。全镇人民依托优越的交通和矿产资源优势,经济、社会事业、城市建设快速发展。

阅读

相关地名

柳园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