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社会保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西县志柳园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132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社会保障
分类号: D632.1
页数: 2
摘要: 柳园镇每年下发一定数量的救济金、救济粮票、布证等救济困难群众。组织单位捐款开展救助和自救,解放军和干部职工群众灭火时发生重大伤亡,柳园镇全力组织抢救、救助,镇内五大商业公司相继破产,每年镇上都给予救济。全镇干部职工捐款4000余元寄往灾区“用筹集的资金救助困难群众,柳园镇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正式启动,实行差额补助:1、由民政办、财税所对全镇生活困难家庭进行摸底、登记,由最低生活保障审查小组审查确定报批对象。收容工作即已开始,机构是制止人口流动收容站,工资由柳园镇调配管理。遣送经费由地区收容站报销。
关键词: 柳园镇 社会保障

内容

社会救济计划经济时期,柳园镇每年下发一定数量的救济金、救济粮票、布证等救济困难群众,组织单位捐款开展救助和自救。1971年8月1日,安西县城南油车失火,解放军和干部职工群众灭火时发生重大伤亡,柳园镇组织医疗队一个,调用汽车40多辆次,医疗器械多台,捐送贵重药品、罐头、糖类食品多件,组织捐款300余元,慰问伤残人员。之后双井子铁矿、照东白灰石厂发生矿难事故,柳园镇全力组织抢救、救助。进入90年代以后,企业改制裁减员工,镇内五大商业公司相继破产,许多职工下岗,生活陷于贫困,每年镇上都给予救济,为困难户解决用水、用电和取暖问题。1998年我国南方发生特大水灾,全镇干部职工捐款4000余元寄往灾区,2003年防治“非典”期间,镇区群众捐款1.2万元。此后,每年开展一次 “慈善一日捐”活动,用筹集的资金救助困难群众。
  最低生活保障2001年,柳园镇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正式启动,以人均120元为标准,实行差额补助。具体步骤是:1、由民政办、财税所对全镇生活困难家庭进行摸底、登记;2、按照程序报批,程序是个人申请,组织调查,由最低生活保障审查小组审查确定报批对象;3、报县民政局审批备案。第一批报批17户,最高每户240元,最低120元,人均最高120元,最低60元。至2004年底,全镇共参保30户,68人。
  收容遣送1958年铁路通车后,收容工作即已开始,机构是制止人口流动收容站,建于峡东火车站,1960年迁至柳园。1965年撤消该站,设立柳园收容组,编制3~4人,工资由柳园镇调配管理,遣送经费由地区收容站报销。1981年后,2名遣送干部开始享受岗位津贴、夜间值班费,由地区收容站供给,收容对象是流浪乞讨和盲目流动人员。到1987年,收容组设有供应食堂,火车站设有办公室,编制减为2人。1965年〜1985年,共收容迁送40000多人次,最多年份3000多人次。1994年,收容业务交付民政司法助理员办理,业务繁忙时抽调机关工作人员配合。2003年《城市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出台,该办法规定设县级救助站,负责办理收容遣送业务,随后地区收容站终止了柳园收容组经费供给,但业务并未中断,如2004年收容62人次,其中购票自行返回5人,强制遣送2人,花费2000多元。1994年至2004年十年间,共收容10000多人次,最多年份1700多人。

知识出处

安西县志柳园镇志

《安西县志柳园镇志》

柳园镇建镇历史虽短,但其重要的军事要冲、交通枢纽和区位优势从未改变,途经柳园的甘新公路是运送援华物资的重要通道。兰新铁路、 国道312、215线相继贯通全境,是内地通往新疆、青 海、西藏的重要通道,成为欧亚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柳园镇因铁路开通而兴建,揭开了柳园镇建设发展的序幕。全镇人民依托优越的交通和矿产资源优势,经济、社会事业、城市建设快速发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