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经济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西县志人民政府志》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1200
颗粒名称: 第七章 经济建设
分类号: F127
页数: 8
页码: 212-219
摘要: 1986年后安西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充分发挥领导经济建设职能,制定正确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采取目标管理、政策激励等行政手段,依靠科技进步,狠抓经济发展措施落实,二十年中全县城乡经济保持稳步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地方经济 经济建设

内容

1986年后安西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充分发挥领导经济建设职能,制定正确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采取目标管理、政策激励等行政手段,依靠科技进步,狠抓经济发展措施落实,二十年中全县城乡经济保持稳步健康快速发展。
  第一节“七五”计划
  1986至1990年是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期间安西全县上下坚持以改革求发展,在效益上打硬仗,提高农业商品率,增强企业新活力,增产节约搞建设,财贸工作开新局的指导思想。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粮食总产;大力发展畜牧业和乡镇企业;鼓励农民经商办企业,工商企业挖潜增效,着力实施财政扭补工程,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达到6446.11万元,年均递增7.05%;农村经济总收入10989.07万元,年均递增16%;农民人均纯收入917元,年均净增49.8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304万元,年均递增14.2%;财政收入735.17万元,年均递增15.1%。
  第二节“八五”计划
  1991至1995年是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全县贯彻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方针,农村攻“双千”,财政抓“扭补”,突破传统经济格局发展商品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大办地方工业,发展第三产业,健全流通机制,保障社会供给,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93亿元,完成计划的119.4%,年均递增10.65%;农村经济总收入4.09亿元,完成计划的277.4%,年均递增30%;农民人均纯收入1960元,完成计划的168%,年均增加209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由1990年的1480元增加到2050元;财政收入2862万元,完成计划的220.2%,年均递增31.24%;南岔、环城、瓜州、西湖4乡基本实现小康目标。
  第三节“九五”计划
  1996至2000年第九个五年计划时期,安西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以小康工程为目标,全力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科技兴县”战略,突出发展支柱产业和县乡工业,大力发展棉花产业,深化工商企业改革,强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200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54亿元,完成计划的158%,年均递增11.9%,按可比价计算比1995年增长82.2%;工农业总产值4.8亿元,年均递增10.7%。其中农业产值1.97亿元,完成计划的116%;乡镇企业总产值3.54亿元,实现利润2300万元,年均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3360元,年均增长1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25元,年均增长20.1%;财政收入5300万元,完成计划的106%,年均递增13.1%。全县33户工商企业完成改制31户。
  第四节“十五”计划
  2001至2005年第十个五年计划时期,全县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教育,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200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5亿元,完成计划的171.6%,年均递增13.2%。大口径财政收入6538万元,年均递增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年均递增4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亿元,年均递增10.6%;城镇化率达到34%。全县个体私营户3000户,从业人员8700人;私营企业发展到160户;农民人均纯收入4445元,年均递增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7773元,年均递增10.3%。
  1986-2004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统计表
  1986-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对比表
  1986-2004年全县财政收入对比表
  1986-2004年全县个人收入对比表

知识出处

安西县志人民政府志

《安西县志人民政府志》

1986-2004年是我国全面开放,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历史时期。中共十五大、十六大相继召开,为改革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县委、县政府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揽全局,高举改革发展的旗帜,切实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实施生态立县、项目强县、产业富县、民营活县、依法治县、科教兴县战略,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项目建设为龙头、工业经济为重点、深化改革为动力、富民强县为目标,优化发展环境,壮大县城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和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推动全县“三大文明”协调发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