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西县志人民政府志》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1162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Z12
页数: 4
页码: 31-34
摘要: 《安西县人民政府志》(1986—2004年)共11章52节,约11万字。
关键词: 概述 概论

内容

《安西县人民政府志》(1986—2004年)共11章52节,约11万字。
  安西县现辖6乡5镇和七墩乡、双塔镇2个筹建指挥部,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255个。境内有小宛、西湖、七道沟3个国营农场。全县总面积2.41万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40万亩,总人口11.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67万人。
  安西县人民政府1986年下设37个委、局,90年代以来,精简机构,压编消肿,转变政府职能,先后三次调整行政事业单位机构和编制。1992年合并部分机构,1997年调整为22个委、局,2004年调整为20个局。
  1986年以来,政府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商品粮基地建设,粮食生产,中低产田改造,防风治沙等一直被政府列为中心工作。工业建设从无到有,花牛山铅锌矿、辉铜山矿逐步发展为支撑安西经济的骨干企业。乡镇企业迈开大步,产值不断攀升。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国退民进”,产权转让,非公有制经济崛起,成为安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安西县志《人民政府志》◎支柱。1986年非公经济1012户,注册资金642万元,2004年达到2944户,其中民营企业144户,注册资金2.9亿元,从业人员8272人。通过产权置换,企业焕发了活力。安西县面粉厂1998年改制为禾麟粮油工业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投资规模达到3500万元。
  五年计划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大大加快经济建设尤其是城镇化建设速度,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县级领导人人挂项包抓。老城区改造,瓜州新区开发建设,柳园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安西城市化水平。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银狐棉花加工厂、鼎鑫复合材料冶炼厂、圣华棉纺厂、50万只牛羊屠宰加工厂等一批投资千万元以上的企业落户安西。
  住房制度改革使城镇住房成套率由1994年的16%,提高到2004年的60%以上,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8.5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由1994年的46.8平方米,增长到2004年的55.9平方米。
  事业单位竞争上岗,评聘公开,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绩效挂钩,促进了人才交流,激发了职工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积极性,服务效率明显提高。
  原属事业单位的农林系统五场,通过置换产权,转换职工身份,妥善安置职工,实行民有民营,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发展。
  教育改革全面推进,1994年全县实现普及九年义务-2-概述教育,普及率100%。青壮年文盲基本扫除,农民业余技术学校成效显著,职业教育不断提高,成人教育有新突破。1986年至2004年通过函授、成人自学考试等渠道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641人。
  工商企业改革历程起伏跌宕。全县原有国营、集体企业16户(其中商流企业3户),在改革过程中有2户划转,3户企业整体岀售,3户企业依法破产,8户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1986年以来,商业企业由9户增加到14户,职工由360人增加到630人,销售收入每年保持在1000—2000万元。由于经营不善、亏损严重,1995年以后,有7户企业先后破产倒闭,4户解体,而安西县食品厂、县饮食服务公司、柳园饮食服务公司等企业,却在逆境中终能扭转危亡局面再谋发展。
  乡镇企业发展有起有落,1998年全县发展到262户,后由于经营不善,原材料缺乏,经整顿,2002年减少到117户,资产6607万元(不包括53户小农场),按县上相关政策除矿山开采、小农场继续采取租赁经营外,其它企业均采取产权变更、民有民营等形式进行了改革。
  生态治理,保护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政府认真落实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封滩育林措施,制止乱采植被、乱打井、乱开荒、乱移民行为,对保护安西极其脆弱的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石岗墩风沙口治理,由粗放型治理,到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高新技术综合治理,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于一体,是安西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开拓创新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 深入开展严打斗争,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十九年间,历届政府功过是非,任由百姓评说。
  愿全县人民团结奋斗,在新的历史时期续写更加灿烂辉煌的篇章。
  -4-

知识出处

安西县志人民政府志

《安西县志人民政府志》

1986-2004年是我国全面开放,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历史时期。中共十五大、十六大相继召开,为改革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县委、县政府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揽全局,高举改革发展的旗帜,切实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实施生态立县、项目强县、产业富县、民营活县、依法治县、科教兴县战略,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项目建设为龙头、工业经济为重点、深化改革为动力、富民强县为目标,优化发展环境,壮大县城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和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推动全县“三大文明”协调发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