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剪纸、刺绣、香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县志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1128
颗粒名称: 第六节 剪纸、刺绣、香包
分类号: TS938.2;J523.6
页数: 3
页码: 106-108
摘要: 安西剪纸、刺绣、香包在八十年代后期,随着疏勒河流域移民的不断增加,甘肃东部剪纸、刺绣、香包艺术在安西腰站子、河东、三道沟、踏实等乡镇民间流传,延续。
关键词: 剪纸 刺绣 香包

内容

安西剪纸、刺绣、香包在八十年代后期,随着疏勒河流域移民的不断增加,甘肃东部剪纸、刺绣、香包艺术在安西腰站子、河东、三道沟、踏实等乡镇民间流传,延续。
  安西剪纸以剪人、剪花草、剪马等动物家禽等为题材对象,画面构图多为组合,手法上粗犷旷达。
  民间刺绣和布制品又称妇女艺术,是广大农村妇女聪明才智的具体体现和妇女们寄托情思的神圣领地。安西刺绣的枕头、门帘、床单、花幅、童用肚兜、绣衣边为主,编、挽、结、织相结合,绣上十二生肖等动物图案,花卉及刺绣等,寓存着美好的企盼意念。
  香包,又称荷包,由甘肃东部庆阳、天水、定西农民传入安西,安西农村流传,荷包以针为笔,以布为纸,来调配色彩的。大多数荷包的装饰多是拼缝六七种颜色的布快,再配上各种颜色的丝线。一个小小的荷包,至少也有八九种颜色,多的达到20多种。针工技法上有明排暗走,对针顶眼,间斜错配,结心流水等。绣出的荷包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主要是挂在桌前或炕墙供人观赏。
  八十年代后,安西剪纸、绣制香包民间艺人常以其作为室内装饰和馈赠亲友之礼物及青年男女之间爱情信物。1981年县乡文化部门对民间艺术积极搜集,并分门别类进行建档整理,组织艺人进行交流及培训辅导。1987年县文化馆在河东乡上泉村举办了全县首届妇女剪纸、刺绣创作培训班,举办了作品展览,展出作品1300余件,酒泉地区电视台还拍摄了专题电视片。河东乡剪纸,刺绣骨干达368人,1999年乡文化站、乡妇联收集到530多件作品,在文化馆举办了专题展览。河东乡以杨兰英的刺绣、李菊梅的剪纸、韩宗的书画、罗梅香的手工制作等代表安西县参加过省地展览,部分作品被有关部门收藏及出售给国内外游客。

知识出处

瓜州县志文化志

《瓜州县志文化志》

《瓜州县志•文化志》4000多年的案宗,无处不透射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遗韵,无处不闪现着社会发展的文化睿智。在这神奇的土地上,一代一代瓜州人在战乱不断、兽畜迁徙、河流改道、朝代更替的历史长河中,繁衍生息,生产劳动,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历史文化遗产。古道辙迹,关隘要塞,长城烽燧,陡崖石刻,青灯画影,洞窟题记,地下古墓,瀚海景观,乡风民俗,传说故事,红色遗踪等一大批享誉世界的文化遗存与独特的自然景观相映衬,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岁序更替,斗转星移,而今14万新时代的瓜州儿女正在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创造着多民族,个性化,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时代文化。

阅读

相关地名

安西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