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历代诗歌选》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1011
颗粒名称: 编后记
页数: 3
页码: 245-247

内容

谢冕说:“中国有着丰富的诗歌传统,几千年来的古典诗歌创造了中国文化史上最光辉灿烂的一页。”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是一个诗化的伟大的文明古国。中国诗歌的完美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饱含生命潜质的真情实感和隽永哲理,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心灵宝藏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生活在数千年历史的天空下的历代文人骚客,在中国这片神奇、古老、多灾多难的土地上,留下了无数壮丽、雄奇、悲伤和幽怨的诗篇。中国边塞诗的波涛就是中华诗歌长河里的不朽的浪花。我们在编选《瓜州历代诗歌选》的过程中,为历代诗人们对中国西部和古瓜州敞开的情感世界和心灵世界而感动和震惊:从“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到“梦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煞人。”思乡之苦与相思之苦交替表达的意绪。从“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其豁达、剽悍与深沉的情感,都是这片土地上迸发出的响彻古今的名篇佳作。
  只要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就会有中华诗歌的回响,就会有中国西部这片诗歌沃土上的声音,古今瓜州就是这片诗歌沃土上的重要关隘。据不完全统计,自西汉以来,仅围绕“玉门关”的诗歌,就多达300余篇,尤其是在唐代,“唐玉门关”不仅是地理上的边关要塞,更重要的是它变成了西部边关的代称,唐玉门关位置历来有三说,据向达、阎文儒先生考证认为: 在今瓜州县双塔堡一带。李正宇先生考证认为在瓜州县马圈故城,瓜州县博物馆李宏伟先生认为,唐玉门关的位置在今瓜州县锁阳城镇的破城子遗195址。自隋唐以来,伊吾大道畅通,玉门关移至今瓜州县境内,它是通往西域交通要道上的一处著名关隘,也成为古今诗人笔下的名关和边关的代称。成了边关将士和诗人心目中立功报国和一展平生志愿的建功立业之处,出现了一个奇特的以“玉门关”为主的诗歌文化现象,围绕“玉门关”的诗作,名家辈出,高手云集,诗歌的意象与意境之美,流传之广,影响之大, 古今罕见。一直到今天,这种“玉门关”诗歌文化现象仍在继续,从闻捷到林染,凡是从这片土地上走过的诗人们,无不从这里的山川地貌和名关要塞上得到灵感,留下了一页页不朽的诗篇。
  我们在编选本书时,经过12年的收集和整理,从十多种诗选当中,从无数的诗作当中捡起了一颗颗珍珠般的佳作,但肯定会有疏漏和遗憾之处。我们主要的参考的书目有:《全唐诗》《唐诗选》上、下(人民文学出版社)《唐人绝句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唐宋词选》《岑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河西历代诗选》《林染抒情诗选》《敦煌边塞诗歌校注》(甘肃人民岀版社)等。
  本诗选的入选标准与以往的地方诗选不同,主要是以反映古今瓜州的山川名胜、历史掌故、当地风物为主,许多抒发个人情感意绪的诗作,并未过多选编。由于资料所限,对历代歌咏瓜州的诗歌佳作定然有遗珍之憾。初审时,许多关心本书选编的同志建议增选一些现当代本地作者的诗词和新体诗,以反映瓜州新时期的风貌,我们认为非常好。通过广泛征集和认真筛选,经多次增补入选的诗作为270余首。经反复审定删减的诗作30余首,最后定稿的诗作243首。
  在本书的编选过程中,著名敦煌学家李正宇先生为本书做了审定,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编者在编选的过程中采纳了李先生的意见,前辈的提携之意,令人感动。瓜州县委副书记王玉福先生是一位酷爱文化、擅长诗词歌赋的多才多艺者,他在繁忙的公务之余,为本书撰写了序言。同道196者的关注厚爱之情,令人难忘。原瓜州县人大副主任宁瑞栋先生作为本诗选的编审,不顾年老多病,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地为本诗选的诗歌筛选、作者简介、注释、校对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经他的手笔五校其稿,在书稿交印刷厂后还又校了四稿。其认真负责之精神,令人感佩! 在本书出版之际,向三位先生致以衷心的感谢!在本书的印刷过程中得到了三秦出版社、汇丰印刷厂的大力支持。许多知名的、不知名的作者,热情为本诗选推荐和赐予佳作、许多朋友和同道为本书的选编寄予了支持和关心。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本书若能为看到它的读者带来助益,编者将深感欣慰!书中若有错误之处,敬请各位方家提出宝贵的意见。
  李宏伟于瓜州2006年10月8日197

知识出处

瓜州历代诗歌选

《瓜州历代诗歌选》

丝路重镇瓜州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汇聚成了一条源远流长、奇丽壮观的艺术长河。最为世人所熟知的就是散发着浓郁民族气息和富有地域特色的边塞诗文化,堪称艺术瑰宝。收集整理并传承古代优秀文学遗产,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宏伟同志是瓜州的文化人,喜好文史,擅长考古,对瓜州的历史颇有研究。他利用大量业余时间,付出了12年的心血,整理选编了《瓜州历代诗歌选》,收录了270余首古今诗人的力作佳篇,基本囊括了歌咏瓜州的诗歌精华,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瓜州的历史风貌和诗歌成就,填补了我县在文学领域内诗歌资料严重缺失的空白,为系统发掘边塞诗文化的研究者提供了丰富而又翔实的珍贵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