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县图书馆
瓜州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瓜州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瓜州古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 第八辑》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958
颗粒名称:
瓜州古墓
分类号:
K878.8
页数:
8
页码:
74-81
摘要:
瓜州古墓文史委整理经四次全县文物普查,基本查明瓜州全境分布古墓葬、近代名人墓共计26处,8123座。其中春秋-秦乌孙氏族墓1处,汉、魏晋墓23处,唐墓1处,近代名人墓2处。现予分述。
关键词:
文化遗址
古墓
内容
瓜州古墓文史委整理经四次全县文物普查,基本查明瓜州全境分布古墓葬、近代名人墓共计26处,8123座。其中春秋-秦乌孙氏族墓1处,汉、魏晋墓23处,唐墓1处,近代名人墓2处。现予分述。
乌孙氏族墓地遗址位于南岔镇六工村西南悬泉峡谷南麓瓜州敦煌界,春秋秦,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地坐落在悬泉瓜州敦煌界塔尔泉墩西,西至今瓜州敦煌界碑西500米;南起自然冲沟;北至山坡,2.5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墓葬86处,不规则墓坑,人下葬后不起封土堆,顶部压风化花岗岩石块。一些墓葬外围用石块摆成不规则茔圈,直径12-18米不等。留宽1.20-1.40米莹口。
破城子墓群遗址位于锁阳城镇常乐村西南3公里戈壁,汉、魏晋,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平方公里范围内有墓葬封土56座。砂石洞墓,墓室为穹窿顶、覆斗顶两种形制,长1.90-2.40米、宽1.86-2.20米、高1.60-2.40米不等;葬式为仰身直肢、侧身曲肢两种。
踏实墓群遗址位于锁阳城镇农丰村南戈壁,汉、魏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起麻黄塘大沙梁与锁阳城墓群相望,西至双石公路,南起汉石峡石窟标杆子山北麓,北至农丰村耕地南缘,100平方公里范围内有墓葬封土425座,其中茔圈大墓9座,其余为中、小型墓,绝大部分为砂石洞墓。大墓封土分方锥形和圆锥形两种,方锥形封土长、宽16-22米不等,高3.20-4.5米不等;圆锥形封土直径12.00-18.00不等。
锁阳城东墓群遗址位于锁阳古城东南4公里戈壁,汉、魏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0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墓葬674座,封土多为圆锥形,均为砂石洞墓。大墓多集中墓群东南部,有茔圈大墓6座。1号墓规模最大,茔圈120平方米,省道向东,长186米、宽6米、土阙2座,残高3.60米,墓道封土梁南北长38.60米、宽6.60米、高1.00米,墓室顶封土圆锥形,直径26.60米,高3.60米。早期被盗,大揭顶。据考证,该墓群与汉冥安县直接关联。
锁阳城西墓群遗址位于锁阳古城西南6公里戈壁,汉、魏晋,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起测绘坐标,西至踏实墓群东缘大沙梁;南起长山子北坡,北至锁阳城南风蚀台地,110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墓葬512座,大墓多集中在墓群西北部。1号大墓茔圈112米见方,茔圈南开神道门,神道长126米,宽12米,门两侧立土坯门阙,残高3.20米,圭寸土圆形,周长68.30米、高2.85米,墓道封土梁长24.50米、宽2.65米、高90厘米。该墓群与汉冥安、广至二县直接关连。
冥水南墓群遗址位于锁阳城镇常乐村破城子遗址(冥安县城) 东南4公里,冥水南戈壁汉、魏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起长山子北坡,西至风蚀台地古水渠首双叉墩;南起冥安14号烽燧,北至冥水古道南岸,136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墓葬768座,其中大墓8座,封土堆周长40.5米,高2.50-2.20米,墓道长18-36米,宽1.50-2.20米、高1.00-1.20米,墓底至地面深8-12米,出砂石量350-1200立方米,约40-50人,2-5年完工。大墓多集中于墓群东部,以1号大墓为标志,早期被盗,大揭项。
冥水北墓群遗址位于锁阳城镇常乐村破城子遗址(冥安县城)北6公里冥水古道北戈壁,汉、魏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起冥安17号烽燧,西至冥安县城风蚀台地东边缘;南起冥水古道北岸,北至大沙梁,145平方公里范围分布基葬2460座,大墓22座,多集中在墓群中部,1号墓规模最大,座落在桥子东千佛洞便道北180米。莹圈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116米,南北长188米,21808平方米,砂砾梁宽2.60米、高60厘米。
黑水河墓群遗址位于锁阳城镇常乐村破城子遗址(冥安县城)东2公里黑水河(冥水)古道南口两边,汉、魏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起冥水南墓群西缘测绘座标,西至黑水河(冥水)西口风蚀台地,南起冥安14号烽燧,北至冥水北墓群西南缘。86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墓葬518座,大墓多集中墓群东南部,8座,占0.4%,1号墓规模最大,茔圈136米见方,18496平方米,砂砾梁宽2.60米、高90厘米,四角稍高。基室封土方锥形,底边16.50米见方、高3.25米。中墓80座,占11%,小墓430座,占88.6%,早期被盗92%。
长沙岭墓群遗址位于锁阳城镇北桥子村东北10公里长沙岭,汉、魏晋时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起冥安12号烽燧,西至长沙岭冥安9号烽燧,南起冥水北墓群北缘大沙梁,北至长沙岭大沙丘测绘座标,126平方公里范围分布墓葬781座,大墓4座、小墓779座,封土全为圆形,大墓封土底边周长46-56米、高1.20-2.50米,墓道封土梁长16一22米,宽1.20一1.60米、高60一80厘米。早期被盗65%。地面散落被盗出土的绳纹、水波纹灰陶片。墓群北缘风蚀台地,乃汉冥安县东北部农业区,农田水利遗迹尚存。上述诸墓群与冥安县直接关连。
旱湖脑墓群遗址位于布隆吉乡政府南8公里,汉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东起萧家地晋昌郡城址西3公里风蚀台地,西至冥安19号烽燧,南起长山子北麓测绘座标,北至早湖脑城南戈壁。分布砂石洞小墓258座,城周围黄土台地分布砖室墓28座,绝大部分早期被盗,风蚀塌落严重,形制不明。2003年6月,为配合疏勒河流域移民工程项目,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抢救发掘,墓葬14座,出土器物66件。
晋昌郡墓群遗址位于沙河乡南戈壁,汉、魏晋,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东起七道沟农场,西至城西4公里草滩,南起戈壁,北至城北古道,120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砂石洞、土穴墓687座。1995年7月上旬,七道沟农场移民,在城西北4公里草滩采挖白刺根(可入药,销售医药部门),无意发现两座墓葬,系土穴墓,无葬具,人骨架腐烂。墓坑长2.10米、深90厘米,土坯封门。出土绳纹陶瓮、水波纹陶罐、旋纹陶瓶、盘、钵17件,桥钮铜镜, 铜顶针、铜簪各一件,收缴县博物馆。
六工城墓群遗址位于南岔镇六工村六工城(汉宜禾都尉昆仑障)西10公里风蚀台地,汉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墓葬45座。风蚀严重,地面仅存圆形封土堆,底边直径6.00-12.00米,高1.20-3.00米。乃宜禾都尉昆仑障墓葬区。
十工山墓群遗址位于十工山北麓国道214线南侧,汉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东起十工村南戈壁,西至小火焰山北麓,南起十工山、南截山北麓,北至省道214线北戈壁北缘,东西长26公里, 南北宽3-5公里狭长地带分布砂石洞墓、砖室墓134座。封土圆形,直径3.50-4.80米,高0.60-1.20米,墓道封土长6.80-22.60米,宽1.20米一2.00米,高0.60一1.20米,乃昆仓障墓葬区。2007年,为配合九旬峡移民工程修筑干渠项目,县博物馆抢救发掘墓葬38座,其中砂石洞墓36座、砖室墓2座。出土器物180件(铜器4件、钱币19枚、铁器1件、泥器14件、画像砖6件、雕砖构件8件)。
十工北墓群遗址位于南岔镇十工村北荒地,汉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东起十工3号烽燧,西至国道214线,南起十工村十工农场耕地北缘,北至自然沟洼地,30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砖室、土穴墓44座。地处风沙口,风蚀严重墓道封土不见,仅存圆形封土堆,其中十工1号烽燧东南150米处1号墓规模最大。1996年5月被盗,出土铜鞍马,绳纹灰陶瓮、水波纹陶罐等。地面散落绳纹、水波纹灰陶片。国家“九五““十五“计划,将该地列为农业开发区。县博物馆已同有关部门协商,划定保护范围30平方公里,立标保护。
安西墓群遗址位于瓜州县城东南3.5公里戈壁,汉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在长城南北两侧长1.5公里,宽300米狭长地带内,砂石洞墓56座,圆形封土,底径6.80一9.00米,高0.80一1.00米,墓道封土梁长7.50一13.50米,宽1.40-1.80米,高40-60厘米。地面散落绳纹、水波纹陶片。
北沟墓群遗址位于西湖镇北沟村东南4公里戈壁,汉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砂石洞墓43座,分布在汉长城南北两侧。封土圆形,底径8.50-13.00米,高0.80-1.45米,墓道封土梁长7.50-13.50米,宽1.40-1.80米,高0.60-1.00米。
小宛墓群遗址位于小宛农场何家庄南双塔水库总干渠18一33公里之间狭长地带,共51座。汉、魏晋时期,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北距汉长城51号烽燧、小宛破城子3.5公里。1986年10月18日一1987年元月,小宛农场职工、小宛村四队农民,盗掘墓葬15座,出土随葬品37件。其中陶盘直径33厘米,乃瓜州境内汉、魏晋墓岀土陶器所仅见。案发后,文物全部收缴县博物馆。14、15号墓出土沙枣木葬具均回填,只采集横档头标本。
五道沟墓群遗址位于河东镇五道沟村八组,兰新铁路南北两侧,汉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东起疏勒河支流五道沟西岸,西至村南铁路岔道口,南起水沟,北至铁路北水渠,2公里范围内分布砖室墓78座。东北距汉渊泉县城12公里,西南距晋昌郡城8公里。大部分墓葬集中在铁路路基下和南北两侧边沟外沿,计44座;其余分布在河西岸台地,水沟两侧、铁路北水渠两侧,计34座。为配合兰新铁路复线修建工程和改弯道提速工程,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安西县(今瓜州县)博物馆先后两次对48座墓群进行了抢救挖掘,出土器物267件,为揭示安西(今瓜州县) 在汉、魏晋时期墓葬制度、文化内涵、文化编年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六道沟墓群遗址位于河东镇六道沟村四组北三棵树沙丘,汉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北距渊泉县城14公里。3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墓葬62座,其中砖室墓8座,土穴墓54座,其中六道沟北岸1号砖室墓风蚀裸漏地表,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4米,南北宽1.80米,高2.45米,条砖平砌16层墓墙,17层收顶,墓道向东,长10.20米,宽1.10米,深3.36米,拱券门,宽95厘米,高1.00米,条砖封门,青条砖铺地,人骨、葬具腐烂,岀土绳纹陶瓮、旋纹陶罐6件。
布隆吉墓群遗址位于布隆吉乡北疏勒河汉长城南北两侧,汉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东起九墩湾西风蚀台地,西至国道312线3164公里转变处南北向冲沟,南起疏勒河北岸,北至兰新铁路旧路基,14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砂石洞墓47座,封土圆形,直径2.20-4.50-7.00米,宽1.20-1.70米,高20-60-70厘米。
桥湾城东墓群遗址位于桥湾古城,清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城东、南两面、疏勒河两岸分布墓葬84座,其中砖室墓12座,土坑墓72座。其中3座砖室墓1970年扩建国道312线时,由于当时政治历史背景,筑路民工不知文物保护价值,将其挖开,拖出保存完整、身着马蹄袖绣花红袍、脚穿黑色高筒靴、镇守桥湾城的官员尸体,将其放在公路边上的沙堆上取乐,后遗失。因该地干燥,且清墓埋葬地层浅,尸体下葬后很快脱水,细菌未及感染腐蚀,故保存完整。该墓群与清雍正十年修建桥湾城驻防官兵死亡下葬直接关连。
桥湾城西墓群遗址桥湾古城东疏勒河南岸,汉、魏晋,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东起桥湾城疏勒河南岸、西至电站大坝南端,南起疏勒河古河道北岸,北至砖厂,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400一600米狭长地带内分布土穴墓26座,北距长城400米。1985年5月初,河东镇政府建砖厂时,将1号墓压塌。墓为夫妻合葬墓,穹窿顶土穴墓,墓顶距地表1.50米,墓穴正方形,2.20x2.20米,深90厘米,墓道向南,长3.60米,宽1.40米,墓门底距地表深1.50米。5月6日,县文化馆文物赴现场进行抢救清理,共出土器物106件(枚),遗体掩埋,部分器物现陈列于桥湾文管站。
蘑菇滩墓群遗址位于河东镇桥湾东蘑菇滩,汉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东起国道312线3130米,西至3144米,南起疏勒河北岸汉长城,北至国道北1.5公里,东西长14公里,南北宽1.5一3公里狭长地带内分布砂石洞墓58座。封土圆形,直径2.20一4.50一6.50米,高0.30一0.60一1.10米,墓道封土梁长4.50一7.50一13.50米,宽1.40一1.80一2.60米,高0.30一0.60一1.20米,30%早期被盗,地面散落绳纹、水波纹灰陶片。该墓群乃安西(瓜州)长城沿线最东端之墓群,与长城军事防线直接关连。
锁阳城古墓遗址位于锁阳城遗址,唐代,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起城东4.5公里风蚀台地,西至城西风蚀台地测绘座标,南起长山子北麓锁阳城东、西汉墓群北缘戈壁,北至城北古渠道保护标志,120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砖室墓、砂石洞墓224座、大型坑葬8处70万平方米,砖室墓、砂石洞墓多分布在长山子北麓戈壁,计174座;土穴墓分布在城南风蚀台地,计50座;大型坑葬分布在城北古渠以南至东南风蚀台地。
吴氏家族墓遗址位于锁阳城镇北桥子村六组(吴家沙窝),清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墓葬座落在居民点东北300米水塘南侧, 占地100平方米,按其家族辈份由西向东排列土坑墓18座。
谢进士家族墓遗址位于三道沟镇山水梁村一组耕地,清,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4000平方米,原有茔墙,呈南北长方形,开南门,南北中轴线立主碑、墓碑、神道碑三通,神道两侧由南向北排列谢进士砖墓1座,土坑墓15座。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第八辑》
《瓜州文史》一书中对瓜州文物古迹、产业发展等进行详细的描述。
阅读
相关地名
瓜州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