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古长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 第八辑》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955
颗粒名称: 瓜州古长城
分类号: K878.
页数: 6
页码: 61-66
摘要: 瓜州县古长城遗址主要以河西汉长城为主,河西汉长城的修筑,是随着河西郡县的设置和对河西的开发分阶段进行的。在西汉初至中期,占据河西地区的匈奴经常侵扰边塞,但由于西汉国力虚弱,无力抗击匈奴、只能采取和亲政策。调查队员战酷暑、斗风沙,经过一个多月艰苦紧张的工作,野外调查记录工作于7月15日结束。1987年12月长城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5月25日瓜州县汉长城及沿线烽燧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词: 文化遗址 古长城

内容

瓜州县古长城遗址主要以河西汉长城为主,河西汉长城的修筑,是随着河西郡县的设置和对河西的开发分阶段进行的。
  在西汉初至中期,占据河西地区的匈奴经常侵扰边塞,但由于西汉国力虚弱,无力抗击匈奴、只能采取和亲政策。经过休养生息而国力渐强的西汉政权在汉武帝(前140—前87)时期,决心统治河西,朝廷派霍去病率重兵西征,于元鼎六年(前111),败匈奴,先后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迁中原兵民垦荒屯田,并开始大规模在河西北部边境修筑长城防御体系以固边防,由今居(永登)筑塞至酒泉,把河西走廊的东、中部地区首先置于长城的保护之内。元封四年(前107)西汉政权由酒泉继续向西筑塞,直至敦煌玉门关,将河西西部地区括于其中,瓜州境内长城即为此时所建。
  一、瓜州文物及汉长城调查简述2010年5月,瓜州县文物局按照省文物局《关于做好早期长城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正式成立“甘肃省长城资源调查第六工作组”,启动了汉长城的调查工作。
  为了调查数据的完整、精确、野外采取航拍、卫星地图与长城有关资料和现场对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调查队员战酷暑、斗风沙,经过一个多月艰苦紧张的工作,野外调查记录工作于7月15日结束。总行程5800多公里(车行5420公里、步行380公里),共调查辖区内长城段落总长183.5公里(分为71个段区,现实存60段,消失11段,实存长度69.36公里,消失长度113.99公里),墙体71处、关堡7处;单体建筑57个;相关遗存12处,采集标本46组共计132件。新发现长城沿线文物点23处,其中墙体7处(桥湾东支线长城1、2段,双塔长城1、2、3段,东沙窝支线长城1、2段);烽火台2处(南沙窝8号烽火台、南沙窝9号烽火台);关堡2处(桥湾东2号堡、望杆子1号堡);其它相关遗存12处。通过此次长城调查,摸清了我县汉长城分布情况、走向脉络、更为全面、科学地掌握了长城的规模、分布、构成、自然与人文环境、保护与管理现状等基础数据,查明了双塔长城段走向不清的问题,纠正了以往长城调查对该地区段长城分布,走向认识上的偏差。
  1987年12月长城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5月25日瓜州县汉长城及沿线烽燧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瓜州汉长城分布及其走向划分2010年,甘肃省早期长城资源调查数据记录,瓜州汉长城从县城中部横穿而过,大体呈由东向西走向。
  瓜州境内汉长城由主线长城、四段支线长城和一段双线长城组成。主线长城由东向西,从玉门市境内饮马农场西北蘑菇滩地区(连霍高速公路北侧)进入瓜州县境内,沿疏勒河北岸(连霍高速公路南侧)经桥湾、布隆吉、双塔水库西侧跨过疏勒河向西,经小宛、梁湖、县城南侧、西湖镇四工村、望杆子、东沙窝、南沙窝至豁壁墩峰火台与敦煌境内汉长城相连。
  桥湾东支线长城1段位于桥湾东疏勒河北岸的沙丘、砾石戈壁相间地带。起于桥湾东长城2段起点南9米处,由东南向西北与桥湾东长城2段平行延伸至桥湾东2号烽火台东南158米处,长674米。
  桥湾东支线长城2段位于桥湾东疏勒河北岸的沙丘、砾石戈壁相间地带。起于桥湾东长城4段起点南9米处,东南ー西北向与桥湾东长城4段平行延伸,长959米。
  东沙窝支线长城1段位于西湖镇西湖村东20公里处的砾石戈壁当中。与东沙窝长城〜段南ー西向平行延伸至东沙窝长城9段起点北侧,进而拐为东北ー西南向与东沙窝长城9段平行延伸至东沙窝支线长城2段起点,长2597米。
  东沙窝支线长城2段位于西湖镇西湖村东17.5公里处的砾石戈壁当中。起于东沙窝长城9段起点北侧,东北一西南向与东沙窝长城9段平行延伸至东沙窝支线长城1段起点,长1472米。
  望杆子双线长城位于西湖镇四工村四工农场西11公里处的砾石戈壁当中。处于望杆子长城2段、3段墙体北侧,北一西南向与望杆子长城2段、3段平行延伸至望杆子3号烽火台北45米处, 长2779米。
  三、瓜州境内汉长城沿线自然与人文环境瓜州境内的汉长城大多都修建于疏勒河谷两岸,距疏勒河流域近至十几米,远至2千多米。疏勒河是位于甘肃省西部的一条内陆河流,古代又称苏澈河,发源于祁连山,沿祁连山北麓经玉门、瓜州、敦煌北与党河交汇注入哈拉湖,西入榆树泉两段,全长400多公里。据记载:疏勒河源在靖逆城(位于今玉门市赤金堡西北)东南,其发源处距靖逆520里,西北流,与昌马河会,又北入昌马河口旧道,直趋四道沟,过桥湾而西,汇诸沟以达当河之尾,归于哈拉脑儿。远古时期的疏勒河是汇入古罗布泊湖的河流之一,疏勒河古道即展现在眼前:平坦宽阔的河道,繁衍着繁茂的胡杨、红柳芦苇等多种野生植被,成为沙漠中的绿色屏障。
  瓜州汉长城修筑于疏勒河两岸,期间经过绿洲、风蚀台地、山塬带、砾石戈壁等地貌。部分长城段落在人类发展、村镇建设、耕地开垦和道路建设等活动中被摧毁。气温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土壤主要为沙砾岩、沙岩、亚沙土、亚黏土。地貌为洪积、冲积扇平原、灌丛沙丘、风蚀台地、砾石戈壁分布较多。长城沿线主要是农业人口,以农业生产和畜牧业为主,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蜜瓜、枸杞、甘草等。312国道、214省道、连霍高速公路、兰新高铁、敦煌铁路等道路穿越长城、或在长城两侧与之并行。
  四、瓜州汉长城的构筑和保护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地理优势,戈壁沙漠缺少水源、土、石,更没有砖、瓦等修筑长城的基本材料,所以修筑长城大都选择在离疏勒河流域比较近的地方修筑。工匠们巧妙地利用大漠绿洲特有的植被红柳、胡杨、芦苇和芨芨草会同沙土层层铺压。
  1997年4月,由县文物局组成的工作人员抢险加固维修小组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用土坯、泥草对北干沟4号烽燧底部基础和中部台体进行了抢险维修。2012年一2014年瓜州县文物局积极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项目,由敦煌研究院和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共同勘察设计《甘肃省瓜州境内长城墙体、烽燧遗址维修加固方案》,2013年11月由敦煌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直属第一项目部中标,由甘肃经纬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工程与2014年4月开工,2015年9月竣工验收。此次,“汉长城(烽燧)遗址抢险加固工程”,共涉及单位遗址58个。实际抢险加固单体60个。维修加固工程东西横跨180多公里,主要针对遗址存在严重的表面风化、基础掏蚀、裂隙、崩塌和坍塌、酥碱剥落、植被破坏、人为破坏等病害。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文化遗产,以其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的时空跨度,成为人类历史上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和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景观,瓜州汉长城是瓜州汉代防御工事之实体。在古代它具有拓疆扩土之功用,汉长城的修建对阻止匈奴进犯,开发西域,发展与西亚各国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今汉长城虽然已不再发挥原有功能,但其作为长城文化,长城精神的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对它的保护和旅游开发也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部分,做好长城保护对于展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第八辑

《瓜州文史 第八辑》

《瓜州文史》一书中对瓜州文物古迹、产业发展等进行详细的描述。

阅读

相关人物

吴万军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