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县第三中学发展纪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942
颗粒名称: 瓜州县第三中学发展纪实
分类号: G472.1
页数: 9
页码: 214-222
摘要: 在疏勒河南岸瓜州大道西侧,有一座宏伟建筑,状如翻开的书卷,形似欲飞的雄鹰,透过滑动开闭的大门,看到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群楼耸峙的环境,它就是美丽的瓜州县第三中学。
关键词: 学校发展 瓜州县第三中学

内容

在疏勒河南岸瓜州大道西侧,有一座宏伟建筑,状如翻开的书卷,形似欲飞的雄鹰,透过滑动开闭的大门,看到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群楼耸峙的环境,它就是美丽的瓜州县第三中学。
  瓜州县第三中学始建于1965年,现已有近50年的建校历史。建校以来,为适应瓜州县经济发展不同时期的需要,进行了多次改制与扩建,现在是瓜州县县直四所初级普通初中之一。学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初创期(1965年-1981年),二是发展期(1982年-2006年),三是崛起期(2007年-至今)。
  初创期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农村逐步实行土地改革、农业合作等一系列运动,广大人民实现了自力更生的愿望。在生活有了最基本保障之后,人民群众对上学识字、学文化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安西县委、县人民政府,适时提出了大力普及初等教育战略任务,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建设并发展普通教育。
  【东方红农业中学】1965年,安西县小学毕业生达到5千余人,现有中学已不能满足本县普及教育需求。再加上当时农业发展正处于农业技术人才极具缺乏的时期,因此安西县人民政府决定设立一个农业中学,一方面解决县内学生就学问题,更好地提高本县人民的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开设一些农业技术方面的课程,培养一批服务于本县农业发展的技术人员。于是在现在的瓜四路口西北处(当时是安西县园艺场),春季动工修建了3间教室,4间办公室,总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秋季面向全县进行招生。由于当时安西县各个农村集体单位还是以人民公社的形式存在,学校校址又设在东方红人民公社管辖区内,故学校最初被命名为“东方红农业中学”,第一年仅有1个教学班,3名教师,在校学生20人左右,岑恩隆同志任校长。开设的课程有语文、数学、体育和农业技术课。
  1968年,受文化大革命浪潮的袭击,东方红农业中学的学生纷纷走入社会,参加运动,东方红农业中学被迫停办,其校舍被安西县县委机关农场使用,被改为安西县“五七”干校。
  十年文革结束后,高考恢复,教育越来越被受到重视。人民公社也相继被村队替代,在东方红农中周边设置了北沟、四工、城北三个村,分别在这三个村内建成小规模的中学,均设立五年制小学部和两年制中学部。当时,当地老百姓或许是因为学校建设形式的特殊性,把它们称之为“戴帽子”中学。
  发展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之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教育的春天来了。【环城中学】乘着教育的大好形势,1981年到1982年,安西县教育委员会为调整中学布局开始在原“东方红农业中学”处扩修校舍。并在1982年秋天顺利将城北学校、北沟学校的初中部合并至“东方红农业中学”,正式定名为“环城中学”。
  1983年2月份又将四工学校的初中部合并。当时环城中学已建成四栋教室,一栋办公室,两栋宿舍(均为平房)。在校中学生达到300多名,9个教学班,20多名教职工,成志立同志任校长, 彭天寿同志任教导主任。
  【环城职业技术学校】1984年秋,上级教育部门要求各县市建立农业中学,更好地在本县内培养一批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人才,体现“短平快,出人才”教育原则,具体说就是指不出环城职业技术学校教室县,在极短的时间内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人才。环城中学再次进行教育结构改革,在学校原有初中部不变的基础上,增设高中部,更名为“环城职业技术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高中教育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和它相对应的是升学教育和就业教育。但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主要为国家输送专门人才,而后者则主要为国家培养各行各业的合格的劳动者。当时安西县“环城职业技术学校”的高中部除开设高中文化课程以外又增设一些农学专业技术课程。学校除原有教师外,县政府又专门从一3名农林院校毕业的在职人员到学校高中部担任农学专业技术课程教学,进一步充实学校教师队伍,为有针对性地培养农业人才做好师资保障。当时招收的第一批高中生不到20人。事实证明,安西县“环城职业技术学校”高中部的设立的确为安西县农业经济发展培养了一批专门人才和合格劳动者,为安西县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之后国家又发岀了一系列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指示。安西县人民政府、县教育委员会遵照指示,对“环城职业技术学校”的校舍进行再次拆旧建新。截止1986年已建成6栋教室,2栋办公室,4栋学生宿舍,1个礼堂,1个食堂。为了更好服务于全县经济发展,学校高中部增设了一些长期技术培训班和短期技术培训班,以下简称为“长班”和“短班”。长班有农学班、文秘班、乡镇企业管理班。1990年以前长班是三年制,1990年到1994年改为两年制。短班有缝纫班、果树修剪班、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班。当时教学班达到20个,在校学生800多名,教职工不到50名。吴孝礼同志任校长,彭天寿同志任副校长,负责管理职业部,崔永贵同志任副校长,负责管理初中部。
  【环城乡初级中学】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教育人才要求的不断变化,国家教育结构也不断地进行调整。尤其体现在高中教育调整与改革上。高中教育逐步由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存形式发展为单一的普通教育。为了更好地利用高中教师资源,提高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安西县教育委员会于1995年3月将安西县环城职业技术学校高中部与县教师进修学校合并,安西县环城职业技术学校随之更名为“环城乡初级中学”。李风成同志担任校长,当时学校只招收环城乡城北村、北沟、向阳、四工、中沟五个村组的小学毕业生,教学班9个,教职员工30多个。1996年,李徳山同志任校长,袁永红、吴红军同志任副校长。瓜州县第三中学励志楼在此期间学校不断根据需要增建校舍、硬化校园。2003年,校长李德山同志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校发展需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危房改造项目资金55万,当年9月份开始动工修建第一栋教学楼,2004年又向疏勒河流域水管处争取资金40万,2005年11月学校第一栋教学大楼(现瓜州县第三中学的励志楼)落成并举行剪彩仪式。2006年完成教学楼前广场铺设硬化、旗台和小花园建设。
  【瓜州县西湖中学】2006年安西县复名为瓜州县,县政府把原西湖乡与环城乡合并,环城乡改为西湖乡,安西县环城中学也改名为“瓜州县西湖中学”,原西湖的学生自此在瓜州县西湖中学就读初中。当年,县教育局又将原来义务教育阶段五四学制调整为六三学制,新增六年级学段,西湖乡六年级学生也在西湖中学就读,七年级学段轮空,学校仅有六、八、九三个年级,每个年级设5个教学班,共有1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65人,教职工34人,王东同志任西湖中学校长,袁永红同志任副校长。 崛起期为了更好利用教育资源,实现瓜州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目标,2007年7月2日,瓜州县委书记戴超、政府副县长朱建军及人事、财政、教育局等领导来学校调研教育结构布局调整的相关事宜。进行了实地察看、经过讨论,决定将瓜州县西湖中学更名为“瓜州县第三中学”。中层领导及教师在全县教育系统所有在职教师中进行考试竞聘。2007年7月,县委、县政府正式决定撤消西湖乡初级中学,定名为“瓜州县第三中学”。任命吴兴国同志为校长,谢正新同志为副校长。从此瓜州县第三中学正式踏上了瓜州县教育的舞台,开启了瓜州教育的新篇章。
  2007年7月18日,县委、县政府组织开展对瓜州县第三中学中层领导竞聘工作。最终韩俊龙、黄志鹏、潘竞军、张宏林同志分别被聘为:办公室主任、政教主任、教导主任、总务主任,自此瓜州县第三中学校委会领导班子建立,正式开展工作。8月10日县人事局、教育局等部门组织对全县报名进入瓜州县第三中学的教师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考试。择优录用43人,当时学校只有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因为在2005年小学由五年制改为六年制,2007年初三年级轮空),共14个教学班,45名教职工,606名学生,寄宿学生456人,占全校人数的75.3%。9月12日县教育局任命王东同志为瓜州县第三中学党支部副书记兼西湖学区区长。
  为不断满足学生在校学习生活需求,学校在合理利用空闲房屋,基本保障学生学习生活需要的同时,正式开始了瓜州县第三中学大规模建设历程。
  2008年秋季,县委、县教育局第二次组织瓜州县第三中学教师考调工作,又调入12名教师,教职工达到57人。学校设3个年级组,5个学科组(语文、数学、英语、文综(政、史、地、信息)、理综(理、化、生、音、体、美),21个教学班,学生850名,住宿学生655人,占全校人数的77%。
  2010年秋季,瓜州县第三中学按照县委、县政府教育布局调整计划,顺利将河东、布隆吉、梁湖、小宛四所中学完全合并。新教学楼、新学生公寓楼开始启用;原副校长谢正新同志调出,李徳山同志任党支部书记、刘建军同志任副校长,主管教育教学工作,徐军同志任副校长,主管政教管理工作。2013年选拔学校原总务主任张宏林为副校长,主管总务后勤工作。瓜州县第三中学在校学生约1500名,教职工95名,教学班由原来的21个增加到33个,寄宿生1400名,寄宿生比例达到96%以上,成为瓜州县最大的一所寄宿制学校。使全县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得到了平稳过渡。
  学校自成立以来,立足现实,科学发展,长远规划。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明礼、勤奋、俭朴、自强”为校训;以“文明守纪、团结协作、求实创新、和谐友爱”为校风;以“严谨治学、爱生善教、敬业奉献、学习立身”为教风;以“好学乐学、善思善疑、刻苦钻研、奋发向上”为学风,在县政府、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领导多方筹措资金,逐步完善办学条件和美化校园。
  学校以高标准、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为起点。教育教学设备先进,设施齐全。千兆光纤接入校园,多媒体教室和微机室前沿开放,展示现代教育的风范。课堂教学全方位推行多媒体教学和电子白板教学,以计算机网络为环绕的现代信息教育已打开了学校教育新天地,资源共享,视野开阔,沟通无限。学校还比较重视学生实践、注重创新与发现能力培养,高标准理化生实验室,成为师生学习、探究、发现、科研的乐园,穷源探究的教学理念,实践出真知的务实态度,教学相长的和谐气氛,都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了标准高,环境好的图书阅览室,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教室,校园之声广播室,开设了舞蹈、美术、信息、体育等兴趣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了平台,创设了优越的条件。为解决寄宿学生在校期间生理、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学校于2009年先后设置了规范的校医室和心理辅导室,并配备了专业的医务人员和心理辅导教师。
  学校认真落实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设立“宿舍管理处”,配备专职的生活辅导教师,对在校学生实行全封闭管理,实行“大小周制”(大周即从星期一开始至星期天,其中星期六下午学生在校休息半天,小周星期一到星期四中午上课,下午开始放假,学生回家休息三天半)。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同时,学校重视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编辑出版了瓜州三中校本教材一《伟哉瓜州魅力三中》制度篇、历史篇、现代篇、民俗文化篇。
  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推行层级管理制度(处室下设年级组,年级组下设班级;处室下设学科组,学科组下设备课组),管理细化,分工具体、责任明确。并注重“名师工程”建设,紧抓教师成长和培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学校现有教职工103人,中级职称40人,高级9人,获得各类名师称号40人。精细化管理,特色化建设,求实创新的教风,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13年学校高中录取率66.67%,居全县第二;2014年高中录取率为53.75%,居全县第三;2015年高中录取率为59.80%,居全县第一。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经过校领导及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瓜州县第三中学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学校于2011年被命名为酒泉市标准化初级中学,2012年被甘肃省委、政府授予“两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3年被酒泉市委、市政府授予“教育质量管理奖”,2014年被酒泉市授予“全市零犯罪学校”、“酒泉市信息技术示范校”、“酒泉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瓜州县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县级文明单位”、“瓜州县绿色学校”、“瓜州县交通安全文明示范校”、“瓜州县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瓜州县先进职工之家”,瓜州县“优化学校管理稳步提高质量”先进单位。2015年被评为“甘肃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瓜州县交通安全文明示范校”、“甘肃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学校团委被授予市级“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前进中,崛起的瓜州县第三中学来势不凡,厚积而蓬勃。相信,在教育改革春光的沐浴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瓜州县第三中学这坛教园奇葩定将绚烂夺目,光耀瓜州!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瓜州文史》

《瓜州文史》第七辑详细纪录了古洲地区地区建设纪实、移民纪实、事件追忆、文化撷萃、教育史综等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吴兴国
相关人物
贺小燕
相关人物
岑恩隆
相关人物
彭天寿
相关人物
吴孝礼
相关人物
崔永贵
相关人物
李风成
相关人物
袁永红
相关人物
吴红军
相关人物
李德山
相关人物
瓜州县第三中学
相关机构
东方红农业中学
相关机构
安西县小学
相关机构
安西县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东方红人民公社
相关机构
西县教育委员会
相关机构
瓜州县
相关地名
安西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