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西”建设移民开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923
颗粒名称: “两西”建设移民开发
分类号: D632.4
页数: 15
页码: 83-97
摘要: 1983年,国家拨出专项资金,帮助甘肃在河西地区和以定西为代表的中部干旱地区进行农业建设(以下简称“两西”建设)。
关键词: 移民安置 移民开发

内容

1983年,国家拨出专项资金,帮助甘肃在河西地区和以定西为代表的中部干旱地区进行农业建设(以下简称“两西”建设)。安西列为“两西”建设的重点县,充分利用国家投资,坚持大搞农业基本建设;扩大耕地面积,发展商品粮生产;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政策性大规模接收安置移民,“兴河西之利,济中部之贫”。县上确定“加强水电,发展林牧,开发结合,强化基础,科技兴农,共同致富”的主导思想,以搞好移民安置、加快移民脱贫步伐为重点,组织实施了一批重点基本建设项目,如榆林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腰站子移民基地建设等项目,不仅开发建设安西,还有利帮助甘肃中部干旱地区进行扶贫开发建设。
  在“两西”建设过程中,把移民开发建设做为重要内容,采取移民基地建设与小型移民基地、移民点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全县先后建起腰站子移民基地1个,小型移民基地4个,移民点6个,安置甘肃中部贫困地区榆中、定西、庄浪、静宁、会宁等13个干旱县移民5446户2292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0.4%。
  腰站子移民基地建设。“两西”农业建设开始后,随着省上“兴河西之利、济中部之贫”战略措施的实施,省、地有关部门专家亲临安西对该区域实地勘察,层层论证。该区域以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被确定为移民安置基地。在此基础上,省、地利用国家专项投资扶持安西,对该区域进行重点开发建设。1986年,县政府从计委、水电局、农建办抽调人力组成调查规划队,对腰站子垦荒区土地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并将渠、路、林、田、电、井,居住点及乡、村站所、学校、邮电、医疗卫生、商业中心进行科学布局、综合规划。1987年,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腰站子移民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安政发字[1987]第056号),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基地建设和接收安置移民工作。
  昔日安置过度房今日安居住新房1987年,腰站子做为移民安置基地,拉开开发建设帷幕,当年省上列入“两西”建设计划投资100万元,批准衬砌支渠11.8公里。由于计划下达迟,当年只完成渠道衬砌任务5.8公里,其余转次年进行。在此后的17年中,先后开荒复垦耕地19294亩,架设农电线路44公里,修筑县乡道路26公里,七道沟至基地乡间道路9公里,新打机井23眼,修建水塔2座,衬砌渠道39.08公里,修建过水路面及山水河桥2座,新植防风林木2400亩。新建基地办公室房屋23间,面积1501平方米,中小学4所2420平方米,卫生院1所310平方米,农机站260平方米,农技农资服务中心100平方米,购置工作车、货用车各1辆。2000年完成村村通工程,积极兴办集体企业,开办铜矿1个,煤矿1个。累计安置移民2138户8970人,完成总投资3100万元。
  腰站子移民基地从1986年开始筹建,到1996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乡政府,隶属原安西县管理。2006年9月,由省疏建委建设并安置移民的扎花营移民点移交该乡管理。2008年5月23日更名为腰站子东乡族乡。
  腰站子移民基地从1986年开始筹建到解决温饱又到实现脱贫致富走过近30年的历程。在上下各级组织和各级领导及单位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国家投入专项资金3500万元,完成建设项目近40项,使移民群众生产得到很大发展,生活得到很大提高,实现了从温饱到脱贫又走向致富奔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到2015年,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17元,较2010年增加了10倍。
  小型移民基地建设。在以腰站子基地为主进行开发建设大规模安置移民的同时,为确保省上下达移民安置任务完成,根据土地资源和水利灌溉条件状况,经报请省、地“两西”农业建设指挥部考察批准,从1992年开始,县上又选择河东乡南滩、布隆吉乡林场、瓜州乡农场、县城东石岗墩、城南等5处小型移民安置基地,列项上报省、地进行投资开发建设。至2004年,4个小型移民基地(石岗墩和城南为一个基地)累计修渠59.3公里,修路12.2公里,架设农电线路8.6公里,打井23眼,铺设人饮管道6公里,新开荒地1151亩,复垦耕地6105亩,调整耕地3617亩,栽植防风林带1100亩。在城郊、瓜州农场、河东南滩、布隆吉林场移民基地各建小学1所。移民点建设。在“两西”农业建设移民开发过程中,除新建腰站子基地和4个小型基地外,全县还在各乡镇相继开发建设,其中西湖乡农场、南岔乡九南村、环城乡向阳村、瓜州乡三工村、三道沟镇北滩村、踏实乡西渠村6个小规模移民点,争取省、地“两西”建设资金,进行移民安置。这些点规模小,投资少,耕地现成,多为弃耕地,复垦容易,灌溉方便,易于开发建设。至2004年,6个点架设农电线路21公里,修渠45.7公里,修建桥涵闸74座,栽植防风林700亩,修路11公里,建水塔1座,打井7眼,铺设人饮管道10公里。零星移民安置。1983年以前,全县各乡镇通过投亲靠友零星接收甘肃中部干旱地区榆中、会宁、临洮、定西等县移民149户522人。这些移民分散落户居住在南岔、瓜州、西湖、踏实、布隆吉、河东、三道沟等乡镇,其中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的有122户476人,未办理户口手续的27户76人。1984年11月10日,安西县农业建设指挥部根据省上的审查批复文件,将这些移民纳入“两西”移民计划数内,发给每人200元安家补助费,有429人享受补助政策,共发放补助费85800元。自1983年全省“两西”建设开始后,安西被省上确定为接收安置甘肃中部干旱地区移民的重点县之一,依托“两西”建设投资项目,进行开发性农业建设,创造条件进行移民安置,分年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政策性大规模移民。1984年10月21日,“两西”建设计划内迁移的第一批榆中县移民55户117人来到安西,被分散安置到南岔乡28户50人,瓜州乡18户41人,西湖乡9户26人,三乡为新到移民借销口粮5850公斤。
  “两西”建设移民安置布局结构。随着“两西”建设的不断发展,移民安置任务越来越重,安置方法由投亲靠友零星安置改为主要以集体组织迁移集中安置和与开发性建设项目挂钩带移民指标迁移安置,少部分继续采取分散插队和在农林场站安置。接收安置范围从开始确定的甘肃中部13个干旱县,1993年以后又增加宕昌、积石山2个高寒阴湿山区贫困县。1983年至2003年,安西县累计接收安置本省移民5446户22925人。
  在安置总数中,按原籍县区分:定西县125户478人,庄浪县218户990人,静宁县92户344人,秦安县93户381人,永靖县3808户15833人,东乡县180户839人,宕昌县131户570人,榆中县231户1013人,积石山县133户552人,古浪县59户306人,陇西县99户510人,会宁县101户416人,通渭县110户414人,临洮县66户279人。其中永靖县迁移人数最多,所占比例高达69%。
  按安置形式区分:移民基地集中安置3108户12978人,占移民安置总数的56.6%,具体为腰站子移民基地2138户8970人,从永靖县迁来的移民大部分安置在该基地;河东乡南滩移民基地236户993人;布隆吉乡林场移民基地117户506人;城郊移民基地(石岗墩、城南、城北)401户1614人;瓜州乡农场移民基地209户883人。各移民点小规模集中安置484户2564人,具体为:西湖乡农场移民点117户600人,南岔乡九南移民点108户568人,环城乡向阳移民点82户435人,瓜州乡三工移民点32户160人,三道沟镇北滩移民点78户417人,踏实乡西渠移民点69户364人。分散安置在各乡镇及农林场站2338户9947人。“两西”建设移民开发安置管理政策。从1983年起,安西县委、县政府相继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加强移民安置和管理。
  【补助政策】1984年,县委、县政府制定政策,明确规定:凡是甘肃中部地区十八个干旱县农民自愿到安西安家落户的,按每户五口人,每人三亩(每户十五亩)基本农田规划,补助范围和标准一般为:开荒,每亩补助50元,每户750元;田间配套每亩补助22元,每户330元;有打井移民群众农家书屋学习忙条件的,每十户打一眼井,保灌150亩,户均补助1000元;临时住房,每户补助材料费300元;生产工具每户补助120元。
  1986年1月,庄浪县下拨移民口粮补助款15541元,重点补助由庄浪迁居安西的移民户,全家迁入的人均补助28元,只迁来劳动力的户,按实际人数人均补助19元。
  [扶持政策】1985年7月25日,县政府安政发〔1985〕第152号文件对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制定如下政策:县农建办设立移民安置股,各乡镇由一名副乡长主管并抽调专人具体负责;每个村民小组要新修两户过渡性移民住房(国家不给投资),以备移民初来临时居住,对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处理住房的,优先处理给移民。县上对完成过渡性住房修建好、按组平均安置移民多,并提前完成移民住房修建的前三个乡镇分别给予200元、150元、100元的奖励,对村组的奖励原则上每组100元,完成多的多奖,完成少的少奖,完不成的不奖;移民承包地从村民小组大包干时所留的机动地中解决,没有机动地的从当地农户所退土地或“农转非”户移交地中解决,不准调换好地留次地。原大包干时随地投放的牲畜、农具、籽种、饲料价款随地转移给移民,承包面积一般不能少于当地村民人均占有面积,并划给同等数量的宅基地和自留地;移民新建住房所需木材,除国家按计划分配给部分外,不足部分由村、组平价优惠解决;移民当年的籽种、口粮,不足部分村、组可动员当地村民调剂暂借,秋后偿还;对意外灾害造成生活困难的,一年以内由农建办视其困难程度,从移民经费中予以适当补助,一年以后民政部门和乡村应按困难户给予救济照顾。
  1986年4月9日,县企业局、农建办联合下文,从全县移民中经过审查、体检,吸收17名符合条件的移民青年到安西新建的化工厂做长期合同工,这是县上确定的一项从根本上扶持移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措施。
  【减免政策】1985年10月6日,县政府安政发字〔1985〕第201号文件批转县农建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对移民安置工作中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通知中规定:对于凡经过县农建指挥部办公室办理了正式移民手续,从规定的中部地区16个干旱县迁移来安西,第一年耕种承包地的移民户,减免当年应上交的集体提留资金和农业税,从开展劳动生产的第二年起,应完成各项集体提留和农业税的计征数额;对于当年迁移来的移民,一年之内可免参加集体公益事业的集资和集体活动,从开展生产的第二年起,履行和当地村民相同的公益义务;吊庄点移民的口粮、籽种,通过当地粮食部门暂借解决,口粮每人每月借给原粮25公斤,籽种每亩承包地借给25公斤,到次年秋收后由移民如数归还;给移民划给和当地村民同等标准的自留地、宅基地。1985年,县财政局为全县159户移民减免公粮26184公斤,折合农业税金额11594.89元。
  【救济政策】主要有民政部门救济和社会捐助救济两种形式。民政部门将移民特困户纳入全县社会救济范围,与当地困难群众一样对待,利用民政专项救济资金进行救济。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约有1000户移民享受过民政救济,救济金额达5万多元。社会捐助救济主要是单位职工、当地群众捐衣、捐物、捐款、捐粮油等, 全县多次大规模发起过捐助活动。据统计,1983年至1992年期间,全县累计为移民捐助衣物1.8万件,油、肉、蔬菜1000多公斤,现金5000多元,借送口粮38万公斤,籽种19.23万公斤,赊销化肥2048.7吨,捐助柴禾37万公斤,木料377立方米,南岔乡曾动员全乡群众为移民建房捐献檩条20根,椽子100根,红砖4000块,水泥3吨,建起九南九组移民点文化室。
  【专项经费补助政策】1983年,“两西”建设开始初期,省上规定零星分散安置移民每人补助200元,吊庄点和移民基地集中安置移民每人补助250元。补助经费由各移民安置单位填报《移民安置补助经费发放登记卡》,县农建办审核上报省上,下拨资金到县上,由县农建办具体发放。1986年5月,根据省“两西”建设指挥部文件通知精神,从当年起,移民安置补助经费由过去农建办直接审核发放改为农建办负责审核《移民安置补助经费发放登记卡》,县财政局承办拨款业务。
  【移民接收安置政策】1983年,根据省上确定范围,安西接收安置移民的对象范围是定西、榆中、庄浪、秦安、静宁、永靖、陇西、通渭、临洮、会宁、靖远、古浪、永登等13个干旱县。1986年6月,省上进行安置对象调整,安西接收安置的对象,在原范围中取消靖远、古浪、永登三县,增加东乡、皋兰、华池、环县等4个县。凡不在上述范围的,一律不算移民,不按移民对待落实政策。在接收条件方面,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上级移民接收安置政策,规定在移民安置工作中,不论采取哪种方式接收安置,都要注重人口素质,呆、傻、聋、盲等残疾人不接收,超计划生育不接收,孤寡无劳力五保户不接收,不是自愿迁移的不接收。
  “两西”建设移民扶贫开发项目及成效。“两西”建设30年来,安西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国家专项资金,围绕商品粮基地建设,大力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培育产业发展,不断提高移民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
  【农、林、牧、水、电基本建设】以“两西”建设资金为支撑,自筹资金580万元,组织群众投工1000万个,采用混凝土衬砌办法,改建、新建干渠5条28公里,支渠63条274.96公里,斗渠14条33公里,修建桥、闸、函等建筑物2264座,田间配套22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8万亩,新增保灌面积4.5万亩,渠系水利用率由1982年的20%提高到60%。2001年,安西积极争取到榆林河除险加固暨移民安置工程项目,于2002年动工修建,总投资1528万元,新建240米泄洪排沙洞1条,改建长170米输水洞和232米溢洪道各1条,新建跨河公路桥1座,永久性管理房屋300平方米,生活用水蓄水池1座,并对大坝进行加固衬砌,挂钩安置移民3550人。双塔水库总干渠、北干渠、南干渠等重点水利设施在“两西”建设中得到有效改建,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起到决定性作用。
  “两西”建设时期,全县采取国家扶持和集体补助、群众自筹相结合的办法,以防风治沙、增加植被、减少灾害、绿化家园为目标,完成人工造林8.595万亩,相当于1982年底以前全县人工造林面积的2.8倍。完成种草16.584万亩,戈壁围栏5.2万亩,在布隆吉、踏实等乡镇建立黄牛冻精点7个,在各乡镇建立饲草加工点35个,引进和选育西门达尔肉牛、小尾寒羊等良种畜禽4700头(只),对全县畜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983年以前,全县电力供应主要靠县城1000千伏安供电所、踏实630千伏安供电所及三道沟、桥湾、榆林河等小型水电站供给,自“两西”农业建设开始后,安西加快电力建设步伐,一手抓大电联网建设,一手抓县内输电线路配套建设。1985年立项进行玉门803厂至安西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于1986年全面建成通电运行,架设110千伏输电线路1条,全长158.14公里,在县城西南侧修建110千伏变电所一座,与各小型水电站并网,装机总容量3万千瓦,实现了与大电网的联网,结束全县长期供电不足的历史,成为全县电力建设史上一大成就。此后,陆续进行电网配套建设,先后建成玉门镇至三道沟至布隆吉、县城至柳园、县城至西湖、踏实至桥子35千伏输电线路5条,全长232.5公里,架设6、10千伏农电线路9条,全长119.6公里。全县11个乡镇(按2004年机构改革撤乡建镇、合村并组后数计算)、42个村全部通电,通电户32104户。
  【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建设】1985年1月2日,甘肃省农业厅甘农〔1985〕19号文批复投资37万元,县农技服务中心组织实施, 建起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主楼一幢,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锅炉房、餐厅等附属工程210平方米。
  [农技培训中心建设】1984年6月4日,酒泉地区农业建设指挥部、农牧业处酒地农字[1984〕第60号文件批复投资5万元,县农业局组织实施,工程于1984年7月动工,1985年8月完工,建起二层楼办公室及学员宿舍387平方米。
  【种子“四化一供”体系】1984年,甘肃省农业厅〔1984〕90号文件批复同意扩建县种子公司和三道沟、踏实两个供种站。工程于1984年6月23日开工,因批复晚、开工迟,所需材料供货不足,工程跨年度修建,于1985年9月完工。完成房屋建筑面积2455平方米,其中种子仓库1302平方米(县公司种子仓库959平方米,三道沟供种站库房239.5平方米,踏实供种站库房103.5平方米);办公室、营业室、检验室、陈列室、机械库、品种小库、职工宿舍等1085平方米(县公司建楼一栋,面积733平方米;三道沟供种站建办公室、营业室100平方米,踏实供种站建办公室、营业室95平方米),机械库157平方米(县公司103平方米,三道沟供种站54平方米),县公司、三道沟供种站、踏实供种站共建围墙、晒场、厕所2206平方米,县公司购置精选机一台、东风牌汽车一辆,工程完成总投资40.01万元。
  【畜牧服务中心建设】1986年、1991年,先后在县城、三道沟、河东、布隆吉、环城、瓜州、南岔、踏实、桥子等地建起畜牧服务中心9个,建筑规模大小不等,县城畜牧服务中心为楼房结构,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担负全县畜牧业发展规划、畜牧工作技术指导、培训,畜禽疫病诊治防疫、良种推广等任务。各乡镇畜牧服务中心均为砖土木结构平房,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重点进行畜禽疫病诊治和防疫服务。
  【促进乡镇企业发展】“两西”建设期间,全县扶持兴办的乡镇企业主要有布隆吉砖厂、瓜州纸箱厂、桥子皮革厂、南岔金选厂等一批企业。这些企业,除布隆吉砖厂、南岔金选厂建成投产,收到较好效益外,其他企业均因原料不足,管理不善或工艺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差而停办。
  【柳园小商品市场建设】1985年8月9日,省“两西”农业建设指挥部甘指发〔1985〕14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甘工商〔1985〕073号文件批复,同意在安西县柳园镇建立小商品市场,省“两西”补助投资10万元,省工商局予以适当扶持。1985年年底按期建成,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科技推广、培训初见成效】“两西”建设期间,全县先后完成地方病防治2.8万人(次),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81台,在河东、南岔等乡镇建沼气池59个,改节柴省煤灶8775台。在全县开展农业科技推广80.14万亩次,科技培训人数78.01万人次,培训农民技术人员7.148万人次,专项培训县乡村三级领导干部389人次,修建移民接待站楼一座,建筑面积784平方米。
  “两西”建设移民开发安置及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年搬迁,两年定居,三年解决温饱,四年脱贫,五年迈上致富步伐”奋斗目标,全县靠政策、靠科技、靠投入,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本,既“输血”,又“造血”。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发扬“动感情、动脑筋、动真的、做奉献”的“三动一奉献”精神,帮助移民群众开展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产业培育,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扶贫工作,使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巨大变化。到2013年,“两西”建设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其中分散安置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21元,95%移民稳定脱贫,25%成为富裕户,为2018年提前同步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瓜州文史》

《瓜州文史》第七辑详细纪录了古洲地区地区建设纪实、移民纪实、事件追忆、文化撷萃、教育史综等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甘肃
相关地名
安西
相关地名
河北
相关地名
吉林
相关地名
榆中
相关地名
会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