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919
颗粒名称: 瓜州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综述
分类号: X171.4
页数: 10
页码: 58-67
摘要: 为从根本上改善全国生态急剧恶化的状况,1998年特大洪灾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将“封山植树,退耕还林”作为灾后重建、整治江湖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生态重建 生态工程

内容

为从根本上改善全国生态急剧恶化的状况,1998年特大洪灾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将“封山植树,退耕还林”作为灾后重建、整治江湖的重要措施。为了摸索经验,完善政策,从1999年开始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退耕还林试点。将四川、陕西、甘肃3省按照“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政策措施,率先开展退耕还林试点,由此揭开全国退耕还林的序幕。到2001年底,全国先后有2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试点。2002年,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启动。
  200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退耕还林试点在中西部地区17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88个县(市、区、旗)正式展开。9月10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0]24号)。2001年,国家将中西部风沙区等水土流失、风沙危害严重的部分地区纳入试点范围,退耕还林试点扩大至2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24个县(市、区、旗)。2002年1月10日,召开全国退耕还林工作电视电话会,宣布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启动。4月1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国发 [2002]10号)。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范围达到25个省(区、市)。
  2003年前,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政策,国家无偿向退耕农户提供粮食、生活费补助。粮食和生活费补助标准为: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每公顷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1500公斤。从2004年起,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新形势对退耕还林工程年度任务进行结构性、适应性调整,退耕还林工作重心由大规模推进转移到成果巩固上来。4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完善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04]34号),原则上将向退耕农户补助的粮食实物改为补助现金。中央按每公斤粮食(原粮)1.40元计算,每公顷退耕地每年补助生活费300元,包干给各省(区、市)。具体补助标准和兑现办法,由省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粮食和生活费补助年限,2002年以后还草补助按2年计算;还经济林补助按5年计算;还生态林补助暂按8年计算。尚未承包到户和休耕的坡耕地退耕还林的,只享受种苗造林费补助。退耕还林者在享受资金和粮食补助期间,应当按照作业设计和合同要求在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国家还向退耕农户提供种苗造林补助费每公顷750元。
  安西俗称“世界风库”,风大沙多、干旱少雨、植被稀少、土地沙化,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状况没有改变。肆掠的风沙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无尽灾害。因此,安西发展史就是一部植树造林、防风治沙的历史。在建国后连续50年植树造林、防风治沙基础上,自2003年开始,安西县实施长达10年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
  退耕还林利在当代、功在千秋。退耕还林工程作为生态富民工程,从工程开始就得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2003年2月,县政府成立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发改局、林业局、政府办公室负责人任副组长,县财政、计划、林业、粮食、监察、审计、国土、水务、农建办、农发行等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安西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林业局,具体负责办理工程建设日常事务。当年3月,县政府和工程实施各乡镇签订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责任状。各乡镇与村组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由县、乡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上下联动、统一协调、划分职责、明确责任。县委、县政府抽调11名县级领导、50个部门60名科级干部进村入户,包抓任务落实。同年5月,成立由林业局下属副科级事业单位“安西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办公室”,核定人员编制5名。林业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包乡、驻村,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当年落实完成退耕还林面积3.9万亩,占计划任务2.8万亩的139%,超额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
  2003年,省、市分解下达安西县退耕还林指标2.8万亩。针对2003年春季落实并超额完成退耕还林建设任务,为确保超额完成面积的农户得到国家补助政策支持,保障农户的利益不受损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向省、市汇报,与省、市主管部门和周边县、市协调,争取到由敦煌市调入退耕还林指标1万亩,有效解决了全县超出原有计划任务1.1万亩的问题,使种植速生杨的2256亩农户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2005年,针对全县退耕还林地种植的速生杨不适宜生长的状况和退耕还草政策补助已经到期,县委主要领导及时向省、市主管部门汇报协调,将14456.96亩部分速生杨和还草面积进行了变更,树种由原有的速生杨和草变为沙枣、红柳,使全县3.8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得以巩固,2866户农户的利益得以保障。
  2008年,针对全县完成的5.7万亩荒滩造林缺水干旱、枯死退耕还林树木旺严重、保存难度大的实际,县上申请上报省、市主管部门进行变更。
  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上酒泉,跑兰州,向省、市林业主管部门领导汇报,并邀请省、市领导前来瓜州实地检查。经过核查,省上同意将53381.4亩荒滩造林变更为封滩育林,为巩固全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打下了良好基础。
  从全县退耕还林效益看,由于部分农户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后,种植林木效益不高,仅靠国家政策补助也不能达到增收致富目标,针对这一问题,县上积极探索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路子,经多次外出考察学习,发现宁夏枸杞适宜在瓜州种植,经过引进种植试验,获得成功。从2007年到2010年在退耕还林地中发展枸杞为主的后续产业面积达到13417亩,占到全县退耕还林面积的35%。由于退耕还林中树种改变,按照退耕还林政策规定,还需要上报省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县上多次向省、市主管部门衔接汇报,批准瓜州县退耕还林树种变更,并将退耕还林地中种植的13417亩枸杞纳入退耕还林生态林建设中,给予政策补助。
  到2014年,全县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面积14.4万亩,其中,退耕还林3.8万亩(枸杞2.4万亩),荒滩造林0.56万亩,封滩育林10.04万亩。项目实施覆盖全县10乡4镇、73个行政村、446个村民小组749户2895人。退耕还林面积保存率达到100%,保存合格率达到95%以上。
  退耕还林工程是惠民工程,为确保全县退耕还林补助资金按时、足额、准确到位,瓜州县在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兑付中,严格按照惠农政策一册明、一折统形式兑现政策。由县林业部门根据省、市核查和县乡联合普查结果,由乡镇和县林业部门分别向县政府写出年度退耕还林政策补助专题报告,经县政府审查批准后,由县林业部门向县财政局提供统一汇总后的载有退耕农户的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汇总表。在县财政局审核后,按照惠农政策资金一册明、一折统程序和步骤进行发放,确保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兑付按时、足额、准确到位。对于当年检查验收成活率达不到国家验收兑付标准和次年保存不合格的退耕还林农户,不予兑现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待督促退耕农户次年完成补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经验收合格后,才能兑现当年和上年度政策补助。全县分两轮期兑付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292.55万元,按照国家、省、市退耕还林有关政策规定,将2013年度以前的粮款补助全部兑现到退耕还林农户。
  退耕还林助推特色产业发展。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过程中,为了解决农户退耕还林后,种植林木没有效益的问题,积极探索退耕还林可持续增收的路子,县上在充分考虑既能达到退耕还林工程保存率验收合格,又能增加退耕农户土地收益和长期巩固成果基础上,开发培育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县上经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发现宁夏枸杞适宜在瓜州种植。2006年从宁夏中宁县引进试种枸杞。并选择在全县东、西、南三片分别建立引种试验点,对引进的中宁枸杞宁杞1号、2号、3号和5号进行试种。在退耕户的沙化耕地上,在保持退耕还林地树种不变的情况下,按照生态经济型兼用林的生态林定植标准,栽植枸杞100亩进行试验,枸杞造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根据枸杞成活率高、生长正常的情况,2007年,县林业部门又在土地沙化和盐碱化具有代表性区域建立示范基地1000亩,取得成功。随后,县上将枸杞作为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主导树种在全县进行推广。面对新的一个树种和一项新的栽培技术,大部分退耕还林者裹足不前。为破解先期发展难题,2008年初,在认真分析和充分调查基础上,县林业局确定首先从宁夏中宁县引进懂技术、会管理的枸杞种植户来瓜州栽培枸杞。组织专门人员到宁夏中宁县以多种方式进行招商引户,当年引进17户农户来瓜州进行实地考察,其中有5户在退耕大户土地上承包近400亩土地,种植枸杞。由于他们有技术、懂管理,当年栽植苗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枸杞种植获得成功。从2009年开始,广大退耕农户纷纷转变思想认识,将自有土地或自己种植、或承包外来户种植,积极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取得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全县3.8万亩退耕还林面积, 已有2.96万亩种植了枸杞,占退耕还林面积的78%。在退耕农户带动下,止2014年,全县枸杞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新型产业。
  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培育发展过程中,瓜州县坚持“一特四化”“三品两化”特色产业发展思路,以发展林业特色产业作为促进农民稳定持续增收的主攻方向,通过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技能化培训,大力发展枸杞特色产业,增加了退耕农户收入,加快了农村特别是移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推动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组织推动促发展】在引进种植枸杞获得成功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进产业化发展,提岀以退耕还林发展后续产业为基础,新建移民乡一次性导入新型产业为主导方向,把退耕地种植枸杞确定为全县特色农业主导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发展,每年确定为县上重点项目加以推进,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进行项目谋划立项、组织实施和检查验收,跟踪督查抓落实,推行项目承包责任制,主管部门承包任务落实,科技人员承包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在此基础上,成立瓜州县枸杞产业协会、瓜州县枸杞研究所,并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9个主要乡镇建立以退耕大户为主要成员的瓜州县枸杞产业协会乡镇分会,建立统一的技术指导服务平台。在13个农村乡镇普遍建立起退耕还林特色枸杞产业技术服务为主导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千亩村配备专职林果技术员,形成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专职林果技术人员的枸杞产业技术指导包抓体系。全县各级采取“县领导包抓、部门包挂、乡镇实施、技术人员服务到户”的措施,狠抓县、乡、村三级示范点建设,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助推、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枸杞产业规模化发展。
  【政策扶持抓发展】在助推退耕还林特色产业发展上,县委、县政府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引导农户发展枸杞特色产业,自2008年开始至2014年,县上坚持每年新植枸杞每亩地均由县财政补助种苗费200元的扶持政策,对发展规模大、成效好的示范乡、村,优先配套和扶持渠道衬砌、管灌滴灌节水项目。连续6年来,由县财政补助到包括退耕地种植枸杞的产业扶持资金达到2890万元。2015年,县上又加大枸杞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对新植枸杞每亩地由县财政补助600元。同时还利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资金对退耕农户进行扶持,6年中投入项目扶持资金510万元,建成石岗墩节水高效特色林业生态综合示范园区和布隆吉海隆农场、双塔乡古城村、梁湖乡双州村、沙河乡河洲村等千亩示范基地11个,发挥了较强的示范引领作用。
  【示范带动引发展】从2006年引进宁夏中宁枸杞试种以来,历经两年试种、示范,先在县石岗墩退耕还林区建立千亩枸杞产业示范基地,试验示范取得成功。2008年,县上提出将新建移民乡一次性导入新型产业的思路。通过政府引导、项目扶持、公司带动、技术服务、农户参与等措施,到2014年,在全县3.8万亩退耕地上发展枸杞产业2.96万亩,建成千亩枸杞示范基地4个,百亩连片示范点16个。带动全县枸杞种植总面积达到9.6万亩,建成千亩枸杞示范基地11个,百亩连片示范点41个,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个,枸杞种植受益农户达到8777户、30720人。
  【加强管理保发展】随着枸杞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县上在组织县乡技术人员、种植大户多次前往宁夏参观学习,汲取先进的栽培管理经验,结合瓜州县实际,制定《瓜州县枸杞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积极探索枸杞栽培生态经济模式,在具体生产实践中,示范推广枸杞规范化栽培、整形修剪、土壤深松、节水灌溉、肥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适时采摘、晾晒制干等技术措施,通过加强培训指导,实现枸杞当年栽植,当年结果,亩产由10公斤干果,第二年就能达到100公斤干果,第三年达到盛果初期,亩产干果达到200公斤以上,并获得较好收入,五年就能达到产量高峰期且能稳定的效果。
  【龙头支撑带发展】在枸杞产业展中,如何挖潜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成为摆在各级面前一大课题,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县上通过政策上重点倾斜、资金上重点扶持、项目上优先安排,先后投入扶持资金300万元,对市场前景好、规模集约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龙头企业中心苗圃有限责任公司、立林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海隆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枸杞种植、加工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建成3个千亩良种栽培示范基地,同时,积极引导枸杞种植企业和种植大户挖掘枸杞产业潜力,县上通过项目资金支持、财政资金扶持,由枸杞种植大户多方筹资建设枸杞制干企业8家、加工企业1家,建成枸杞烘干棚(道)42个、枸杞加工包装生产线7条、枸杞茶生产线3条、枸杞咖啡、枸杞酒生产线2条,年加工处理枸杞干果2500吨。扶持引进枸杞分级、包装生产龙头企业20家,研发枸杞干(鲜)果、枸杞茶叶、枸杞咖啡、枸杞花蜜、枸杞提取物等6大类20余种枸杞系列产品。目前,新开发的枸杞咖啡、枸杞叶茶成为馈赠亲友的保健礼品全面推向市场,使枸杞产业链进一步延伸,有效提高产品附加值。
  【创建品牌兴发展】在扩大枸杞产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加工企业发展的同时,县上高度重视枸杞品牌的创建和市场销售体系建设。通过项目资金支持,加大“瓜州枸杞”品牌化建设,结合全县枸杞产业发展实际,大力推广应用枸杞产前、产中、产后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青林生态科技开发、立林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昊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亿得生物科技等4家枸杞加工生产龙头企业取得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瓜州县天元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有机枸杞,农药残留指标符合欧盟农产品进出口标准,顺利打入欧盟市场。2014年出口枸杞干果5吨, 实现销售收入40万元,其枸杞干果岀口价格是现有国内市场价格4倍左右,首次打开瓜州农副产品向欧盟出口创汇先河。“瓜州枸杞”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A级认证和全国绿色食品(构杞)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瓜州县立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心苗圃有限公司、青林科技有限公司、海隆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天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红绿宝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等多个省、市和县级龙头企业分别自主注册“东霸兔”、“红宝原”、“戈壁红”、“吉福星”、“红绿宝”、“游神果”商标,在绿博会、森博会纷纷亮相,并取得很好的宣传效应。目前,以“瓜州枸杞”地理商标认证、枸杞系列产品生产企业各自注册商标认证的枸杞各类产品,在北京、上海、广州、兰州等国内大中城市和东南亚、欧盟等建立良好的市场销售体系,为瓜州枸杞产业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瓜州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培育枸杞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宽了退耕农户增收渠道,特别是有力破解了移民群众脱贫致富难题,闯出了一条高效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新路子。到2015年,全县枸杞干果年产量达到6380吨以上,年产值达到3.5亿元。瓜州枸杞已逐步打入国内、国际市场,特别是在全国枸杞交易额最大的中宁枸杞交易市场,瓜州枸杞已出现市场销售无积压存货现象。瓜州人民已把枸杞小果果做成了大产业,使瓜州枸杞树变成了摇钱树。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瓜州文史》

《瓜州文史》第七辑详细纪录了古洲地区地区建设纪实、移民纪实、事件追忆、文化撷萃、教育史综等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甘作强
相关人物
马玉林
相关人物
国务院办公厅
相关机构
四川
相关地名
陕西
相关地名
甘肃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
安西
相关地名
兰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