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文祭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第六辑》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897
颗粒名称: 碑文祭文
分类号: K81
页数: 17
页码: 183-199
摘要: 由肃南石窝山进祁连山,经过艰苦卓绝地长途跋涉,余部八百多人于四月十六日岀祁连山,二十二日到达安西蘑菇台,稍事休整后,于二十四日开进十工村。为取得给养,是日午夜,向安西县城发起攻击。因敌增兵而未克,遂转战城西南五营村王家屯庄。
关键词: 碑文 祭文

内容

一九三七年三月,李卓然、李特、李先念、程世才等率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左支队千余指战员,奉命西进新疆。由肃南石窝山进祁连山,经过艰苦卓绝地长途跋涉,余部八百多人于四月十六日岀祁连山,二十二日到达安西蘑菇台,稍事休整后,于二十四日开进十工村。为取得给养,是日午夜,向安西县城发起攻击。因敌增兵而未克,遂转战城西南五营村王家屯庄。在激战中,二六三团政治处主任钟立彬、二六七团政治处主任江求浩等英勇牺牲。二十五日午夜,左支队从王家屯庄突围,向新疆方向急进。二十六日晨,部队在白墩子受敌人骑兵尾追。左支队节节阻击,且战且走,黄昏时分行至红柳园子,利用沙丘做掩体击退敌骑多次进攻,毙敌百余名。红三十军八十九师参谋长刘雄武、二六五团政治处主任鲁嘉焱、总部译电组长陈茂生等近百名指战员壮烈牺牲。月底,左支队余部四百多人到达星星峡,受到党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的迎接。五月四日转赴迪化(今乌鲁木齐),结束了悲壮的西征,为中国革命保存了一批精英。
  红军西征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战争史上一段悲壮历程。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碧血染疏勒,忠骨埋沙场,他们的浩然正气,高风亮节,光照后人!他们的英名, 将与奔腾的疏勒河,巍峨的祁连山并世永存!兹于西路军最后一战处建塔立碑,扬其精神,以垂永久。
  中共安西县委安西县人大常委会安西县人民政府政协安西县委员会 —年七月ー日•172•郭元亨先生纪念碑(碑文)郭元亨,字永科,1896年11月21日生于甘肃省高台县南华村。1926年为躲避国民党兵役,西逃安西县踏实乡做短工,后出家榆林窟,从师马荣贵。后马荣贵为保护传世文物象牙造像遭土匪惨害。郭元亨继任主持。1937年4月2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左支队李卓然、李特、李先念、程世才等率部西征抵达蘑菇台休整,郭元亨慷慨资助,使红军摆脱困境,西进新疆,同中共代表陈云、滕代远同志会师,结束西征战役。1926年至1949年9月,郭元亨先生为保护榆林窟和象牙造像历经劫难致残。1950年春郭元亨先生将造像捐献给安西县人民政府,使这件历经劫难,反映古代中印两国人民文化艺术交流的传世文物回归人民。同年春,郭元亨去主持号,任榆林窟保护员。1957年当选安西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1年当选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委员。1976年7月8日在踏实乡逝世,享年80岁。郭元亨先生的一生,是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奋斗的一生。表现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精神,因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时逢郭元亨先生诞辰百年之际,特勒石立碑,以永示纪念。
  郭元亨先生永垂不朽!安西县博物馆1996年11月21日敬立布隆吉尔大捷(碑文)据《清史》记载:康熙十七年,噶尔丹叛乱,拥兵六十余万,割据西域,侵占蒙古,意欲南下中原。河西一带屡遭劫掠,战事频繁。康熙帝立誓剿灭噶尔丹,收复西域失地,曾三次御驾亲征至宁夏、肃州。安西桥湾、布隆吉尔一带乃清军储备粮草、饲养军马、结集兵力、剿灭叛军的要地。康熙帝统领清军,在布隆吉尔战役中,擒获噶尔丹叛军部属三千余名,收复失地,大获其胜,为安定西方, 庆贺、纪念布隆吉尔大捷,遂将明末之“罕东卫”更名为“安西卫”。
  安西县人民政府二〇〇四年六月立•174•康熙夜梦桥湾城(碑文)据《安西县志》记载:康熙夜梦桥湾,有佛导引,见一湾河水, 观音柳上挂皇冠玉带,意为祥瑞。遂派大臣在西部寻访至安西疏勒河桥湾,见景相似。康熙三十年遂下诏拨巨款派程金山父子到此督修一座九里九的城池。程金山父子领命来此,以为山高皇帝远, 贪财忘义,建小城一座交差。后事发,康熙降旨怒斩程金山父子,制成人皮鼓、人头碗。
  康熙三十年,敕建“永宁寺”,内塑佛像,悬挂幡幛,案置人皮鼓、人头碗,番僧日夜诵经,以警后人。
  安西县人民政府二OO四年六月立•175•重修双塔碑文记双塔始建于唐初(公元六一八一六二五年),位于安西县城东葫芦河岀口乱山之巅,南北相距二百公尺,系上圆下方土坯塔,高五公尺。双塔与汉长城、唐玉门关、苜蓿烽、月牙墩、北大墩、七星烽、清双塔堡等交相辉映,乃古代安西八景之一也,曰“双塔凌霄”。清诗人汪漋西行赋《双塔堡》赞曰:“塔影参差旧迹荒, 营屯卒伍启新疆。雪峰南耸当山阁,红日东来照女墙。草色满郊千骑壮,河流双汇一川长。幽情更爱禽鱼盛,闲向溪林钓猎忙。”一九九三年九月,安西县水利局重修双塔,高十公尺,为宝葫芦顶六角三重飞檐式龙凤塔,以承前启后。
  安西县水利局一九九三年九月三十日立•176•榆林亭(碑文)榆林宝库乃踏实之象征。
  为了弘扬榆林文化,再造踏实辉煌,值闻名中外的榆林窟开放之际,在踏实经济快速发展之时,取榆林之名建亭咏志。
  榆林亭呈两层,八角龙凤呈祥式,钢混结构,琉璃瓦顶,水磨石地面,花岗岩十级台阶。直径六点六米,高度十点六米,于一九九五年六月动工,九月底落成,向国庆献礼。
  工程总投资十二万元,由县乡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和在外工作的踏实人士、好友捐款资助。
  热忱欢迎社会各界及踏实籍仁人志士关心支持家乡建设。为早日实现小康作贡献!榆林窟万世流芳。
  榆林亭与窟同辉。
  捐款单位:安西县人民政府踏实乡人民政府玉门油建公司县直部门:文化局党校农机局农牧局电力局林业局国税局农委民政局地税局城建局交通局面粉厂教委修造厂建材厂质量局渊泉镇石油公司百货商场人民银行种子公司粮油运销公司柳园石材公司乡直部门:供销社粮油公司农机站邮电支局营业所法庭农丰村新沟村破城子村派出所农丰五组水管所中学中渠村财税所中心小学信用社中渠二组卫生院畜牧站乡林场农丰二组农丰六组新沟四组新沟五组捐款个人:300元以上的:李国栋李长录赵林马安生张跃武张跃社刘国详陆树林范国栋殷利民张跃辉刘世忠300元以下的312人(有姓名)亭外围东南西北正中分别写有:锁阳世珍祁连雪峰莫高宝藏疏勒绿洲建筑单位湖北省黄石市港区园林古建工程公司一九九五年九月•178•疏勒亭记疏勒河是世界上有名的内流河之一,源于祁连山北脉,流经此地,在上游形成了十道柳沟的自然风景。疏勒河的十道柳沟第三道沟口居此,三道沟也因此而得名。涓涓疏勒河水纵横一千一百三十公里,孕育了三道沟这片绿洲、滋润了这片土地,养育了这里的子孙后代,疏勒河因此而成为三道沟文化的摇篮,经济的发祥地。三道沟也因此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商埠重镇。一九八五年撤乡建镇。它南望祁连巍峨,北瞩戈壁瀚海,东可进长城雄关,西可达新疆伊吾,历史上曾冠有“小上海”美誉之称;元代马祖常的诗句:波斯老贾渡流河,夜停驼铃识途奈,采玉河边青石子,将来东国易桑麻。和三十年范长江所观,骆驼队毛驴驮,东运西送缠商多,山西商人多气派,三道沟繁荣盛安玉。这正是对其历史的真实写照。三道沟现有七个行政村,56个村民小组,一个街道办,四个居委会,三十六个驻镇单位,八所学校,总人口一万一千六百三十四人,其中农业人口八千八百五十人,耕地面积约五万亩,兰新铁路疏勒河车站设在本镇,西兰乌通讯光缆已经开通,国道312线在镇北横贯东西,工业、商业、市场、文教、卫生已具规模,这里是兰新铁路复线的旱码头,又是疏勒•179•河流域开发的中心集镇,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为此,家乡的子孙后代继承和发扬三道沟人民的光荣传统,再现“小上海”的繁荣景象,共建疏勒河畔的现代化文明小镇。镇党委、政府遂建此亭,取名疏勒亭。
  疏勒亭由县城建局设计,镇建筑公司第一施工队建筑,始建于九六年八月,竣工于九七年十月,建筑面积六十八平方米,总投资十八万元。疏勒亭地处镇中,四方照应是三层八角小亭,绿色琉璃瓦盖顶,亭内绘有八仙八卦彩图,外绘三道沟古今八景,三级台阶拾级而上。亭高十三点八米,寓意三道沟兴旺发达。
  疏勒亭建造期间,得到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县直有关部门领导的极大关心,得到了镇区各村组、各单位、铁路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工商个体户、职工家属的大力支持,得到曾经在三道沟镇学习、生活、工作过的领导的热情帮助,为了铭记他们的功绩。我们将其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镌刻于此,以慕千秋,万世敬仰。
  中共三道沟镇委员会三道沟镇人民政府一、 捐款单位:县交通局县种子公司县水利局疏勒河火车站县良种场县国税局县农技中心县林业局县矿管局县城建局县医药公司县棉花公司县农业银行县粮食局县农机公司县草原管理处县土地管理局县总工会县防疫站疏勒河铁路小学疏勒铁路领工区三道沟供种站疏勒河工商所三道沟信用社疏勒河汽车站哈密矿管局疏勒河转运站二、 捐款300元的个人:王殿成丑维信孙治安孙治伟赵池远康付明•180•三、捐款200元的34人。
  四、 捐款100元的43人。
  五、 捐款80-40元的9人。
  六、 捐款30元的154人。
  亭外围一层东南西北依次写有:丝路柳沟、古道小街、祁连瑞雪、巨龙腾飞、河畔新镇、大漠绿洲、一水纵贯、东湖秋色,绘制相应图案。二层檐下东南西北正方写有东进雄关南望祁连西达边陲北通瀚海行书大字。
  一九九七年七月•181•李卓然墓碑文李卓然(一八九九——九八九),湖南湘乡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一九三四年参加长征,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西路军政治部主任、工委书记等职。一九三六年十月奉命随军渡黄河西征,转战河西走廊。一九三七年四月,在岀祁连山西进新疆途中,为筹措给养,与李先念、李特、程世才共同指挥了攻打安西县城的战斗。自此,安西在他心目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李卓然在北京临终仍怀念着西征最后战斗过的地方,遗嘱将其部分骨灰安葬于安西大地。安西人民以崇敬的心情恭迎他的骨灰抵安西,并于一九九零年八月十二日安厝于此。此志。
  中共安西县委安西县人大常委会安西县人民政府政协安西县委员会一九九四年七月一日立•182•瓜州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碑记书法之盛,兰亭有曲水流觞;草圣之出,瓜州称张芝故里。敦煌汉郡,张氏门第;渊泉古邑,翰墨伯英。
  张芝,东汉敦煌郡渊泉县(今瓜州)人也,华夏书法首位巨人。父张奂,后汉名臣;弟张昶,章草亚圣;姊孙索靖,书亦名世。一门书香,四海清誉。芝少持高操,文为儒宗,武乃将表。学崔杜之法,衣帛皆书;临墨池之畔,潭水尽染。下笔楷则,号 “匆匆不暇草书”;寸纸不遗,韦诞首称“草圣”。一笔飞贯,创为今草。春蚓秋蛇,飞瀑惊电。羲之献之仰首,张旭怀素倾心。遂尔光照书史,圣雄千古。
  己丑仲秋,瓜州县应民所愿,引疏勒河水入城,改善城市生态,建设人文景观。咨询贤达,访求民意,考订史迹,追索文脉。遂以为仰望先贤懿范,今日要旨;追慕圣人事迹,我辈使命。芝索芳泽,瓜沙荣光;祖辈衣钵,后世典章。政协献策,人大决议,县委政府顺民心,承民意,遂决策建设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以纪念中华文化名人张芝,使天下书家,皆有朝圣之所。于是延聘专家,规划蓝图。造园林,筑堂馆,塑雕像,镌碑刻。重现草圣事迹,展示书艺流变,蕴蓄翰墨芬芳,传承中华文明。瓜州父老•183•群策群力,倾情挥汗;省市领导关怀备至,促成建设。而中国书法家协会及省市各级书协视为己任,引领指导,襄助盛举。历时三载,兹园落成。
  汉阙与曲水相映,杨花共翰墨同芳。九支渠长,流韵不尽;五帖桥幽,游兴无穷。国祚正盛,华夏昌明,适值首届张芝奖全国书法大展于此开幕,盛事并举,佳话同造,何其壮哉!故铭曰:芝索故里,草圣煌煌。一笔法书,龙腾凤翔。芝兰成苑,荟萃墨香。淳化五帖,神迹堂堂。冠军月仪,二美并扬。后学沾露,折节造像。名师国手,缘来八方。墨池雅聚,临摹仰望。祁连玉润, 渊泉芬芳。盛世论文,山高水长。
  公元二零一二年九月二十日,瓜州县委县政府谨立。霍军撰文。
  公祭草圣张芝祭文维公元二零一三年八月十二日,癸巳之秋,八月之(七月初六), 瓜州县委县政府及全县十五万民众,邀四海翰墨圣手,延天下慕圣嘉宾,效前贤之雅聚,怀衷心之虔敬,恭具珍馐,高奉玉觞,萃集此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公祭瓜州先贤、草圣张芝造像之下:华夏文化,世界之光;仓颉汉字,炎黄之象。伏羲八卦,大千万状。甲骨卜辞,雕镂吉祥。钟鼎堂堂,篆籀煌煌。峰山石刻,妙手秦相。巨碑简牍,汉隶开张。锦帛飘逸,章草飞扬。天生张芝,法度新创。书史英发,圣人气象。公车征召,“有道”乃张。痴情草书,衣帛成行。临池苦学,墨泽晃漾。下笔楷则,妙腕华章。匆匆不暇,凤翥龙翔。一笔流贯,百态琳琅。冠绝海内,蜚声洛阳。寸纸不遗,五帖华章。草圣遂岀,四海敬仰。羲献心,旭素仰望。翰墨永存,开来继往。享誉中华,施惠故乡!念我瓜州,沃土独享。哺养大师,孕育书香。锁阳古城,榆林佛光。地不惮僻,适成苍茫;风不惧大,巧变电光。
  文明之兴,俊才星驰于乡邑;国运昌盛,巨匠光照于神州。张芝翰墨,瓜州宝藏。敬祈英灵,护佑此乡。赐福后学,代代富强,瓜州大地,万世墨香!大礼告成,伏惟尚飨!•185•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六辑

《瓜州文史第六辑》

人民创造历史,历史教育人民。历史不能割断,昨天、今天和明天是分不开的。今日的安西是前天的安西、昨天的安西演变发展而来的,只有深刻的了解昨天,才能正确的认识今天,科学的预测明天。当前,全县人民团结一致为建设繁荣富强文明的新安西而努力奋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