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片——《生命疏勒河》解说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第六辑》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846
颗粒名称: 电视专题片——《生命疏勒河》解说词
分类号: I053.5
页数: 11
页码: 17-27
摘要: 在中国的版图上,有一条把中国和世界连通起来的千里孔道,河西走廊,汉唐以降,因丝绸之路而成为一条充满诗意的长廊。而在这条走廊的西端,有一条向西流淌的内陆河,她就是充满神秘色彩的疏勒河。疏勒河发源于祁连山冰川,流经青海省天峻县、甘肃省肃北、玉门、瓜州、敦煌,向西流入罗布泊,干流全长670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0.31亿立方米,流域面积4.13万平方公里,为甘肃省第二大内陆河。
关键词: 电视专题片 解说词

内容

在中国的版图上,有一条把中国和世界连通起来的千里孔道,河西走廊,汉唐以降,因丝绸之路而成为一条充满诗意的长廊。而在这条走廊的西端,有一条向西流淌的内陆河,她就是充满神秘色彩的疏勒河。
  疏勒河发源于祁连山冰川,流经青海省天峻县、甘肃省肃北、玉门、瓜州、敦煌,向西流入罗布泊,干流全长670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0.31亿立方米,流域面积4.13万平方公里,为甘肃省第二大内陆河。
  “酒泉西望玉门道,千山万磧皆白草”,这是边塞诗人留给丝绸古道的绝唱。
  汉风唐韵润疏勒,红柳野茨任蹉砣。
  千百年来,这条古老的河流,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兴衰,默默地滋养着河西走廊一片片生命的绿洲,见证了中华民族历史的辉煌。
  拭去岁月的风尘,疏勒河诗性的历史就从汉唐时期的自流灌生命疏勒河溉农牧区开始谱写。世纪的风雨抹去辉煌的记忆,建国后,党和政府先后3次对疏勒河的开发进行了全面规划,让疏勒河随着开发建设步伐,而掀起诗意的波涛。
  这诗意,正是国家关注民生的大手笔。
  20世纪90年代,甘肃省政府提出“兴西济中、扶贫开发” 的战略部署,决定包括世界银行贷款1.5亿美元,共投资20亿元开发疏勒河流域水土资源,解决甘肃中部干旱地区和南部高寒阴湿山区11个县数十万人的贫困问题,发展灌溉面积106万亩。
  在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后,1996年3月,国务院批准疏勒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替审批立项。同年7月2日中国驻美大使李道豫代表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正式签署了《项目协定》、《开发信贷协定》和《贷款协定》三个法律文本。
  疏勒河开发建设项目是集水利灌排、移民安置、农经开发、生态保护综合开发项目,被国家列为甘肃“九五”重点建设项目,于1996年5月正式启动,载入了全国八届五次人代会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这是一项造福20万移民的工程,这是一项再造秀美走廊的工程,这是一项振兴丝绸古道的工程。
  10年光阴,弹指一挥间。疏勒河流域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如果荒漠还有记忆,这是怎样一种震古铄今的巨变!在昔日人迹罕至的茫茫戈壁上,建起了甘肃省超过百万亩的大型灌区。近10万移民抹去世代贫困的记忆,实现了诗意的生存!高峡出平湖“蓄祁连清流,筑大坝平湖,润戈壁绿洲,富数万百姓”这幅宏伟蓝图,在改革开放的雨露阳光中,于1996年拉开了大幕。
  1997年9月30日 ,昌马水库枢纽工程在礼炮声中开工,承建大坝主体工程的中国水电五局、承建大坝基础处理和防渗墙施工的中国水利水电基础工程局等各路建设大军和机械化队伍汇集昌马峡谷,大型挖掘机的马达声与疏勒河的涛涛洪流汇奏出雄壮的交响曲,使沉寂了千年的峡谷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
  建设管理、监理、设计、施工单位的数千名工程技术人员,在高山峡谷安营扎寨5个舂秋,克服高寒、风沙、酷暑等恶劣的自然环境,成功地解决排沙泄洪洞施工大塌方等技术难题,2000年9月17日,昌马大坝实现按期截流,2001年10月主体工程建成,12月17日按期下闸蓄水。
  一个个建设喜讯,接踵而至,疏勒河项目重点水利枢纽工程——总库容1.94亿立方米的大二型水库昌马水库,于2002年12月建成并投入运行。2003年9月8日,总装机1.425万千瓦的昌马水库电站三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
  昌马水库如期建成,标志着疏勒河项目骨干水利工程基本建成。
  雄伟的大坝耸立在祁连山峡谷,拦截汹涌的河水,形成高山峡谷十多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泊,在宽阔清澈的湖光波影中倒映出•5•壮美的祁连雪峰,又似一幅美丽的油画。
  “高峡出平湖,明珠悬玉关”的美景已展现在疏勒河畔。
  千载寂寞过洪荒,而今着意谱华章。
  古老的疏勒河,从此改变了千万年自然流淌的方式,用科技的力量,按照人的意志,谱写时代的华章。
  疏勒河流域有了人为控制的调蓄水库,实现了上游的昌马水库与下游的双塔水库、赤金峡水库联合调度,改变了流域空间的用水不平衡,水资源实现了统一配置,统一调度和统一管理,发挥了调节天然径流、拦洪调蓄、农业灌溉、工业和城镇供水、生态调水、水产养殖、观光旅游等水电产业的综合功能,结束了疏勒河灌区春夏抗旱的历史;大地的律动,第一次按人的意志,唱出新时代最优美的歌。
  生存是需要智慧的,而智慧就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
  在广袤的疏勒河三大灌区,新建和改扩建输水干支渠641.59公里,一条条输水渠道,象纵横交错的大动脉,将祁连清流通过147条、1125公里的输水干支渠,源源不断的输送到昌马、双塔、花海三大灌区,浇灌106万亩良田,润泽疏勒河畔一片片生命的绿洲。
  我们用世纪的目光,在寻找智慧。疏勒河项目在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同时,引进了国内先进灌区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项目投资3600多万元,建成了三大水库联合调度、水资源预测分析、地下水监测、防洪仿真、灌区闸门监控、用水计量、办公信息管理的六大信息化调度工程,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对水资源优化调度,对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合理配置、对旱、洪、涝进行预报,对地下水、盐动态变化规律进行预测,对水利工程与地下水环境的影•6•响进行分析评价,对生态环境保护、灌区土壤盐渍化预防、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为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更好地发挥了项目的投资效益,提升灌区现代化管理水平。
  科学与诗意的完美结合,为疏勒河赢得朝阳般美好的未来。
  移民新家园穿过历史的苍茫,疏勒河在新的时代完成了一次生命的跨越。
  以开发扶贫为宗旨的疏勒河项目,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实现人与资源和环境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为了甘肃中南部贫困移民,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专门成立了移民工作协调委员会, 迁出县的各级政府,从迁出前的摸底调查、组织动员到组织搬迁,跟踪服务。项目区当地政府和农垦部门顾全大局,心系移民,精心安排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如此巨大的移民工程,有多少动人的故事,让南飞的归雁传遍四方。
  故乡的影子已经淡去,玉门关外荡起的乡音,让雪山颔首。
  1997年入春,来自甘肃中南部贫困山区的首批移民,打点行装,告别故土,浩浩荡荡,千里大迁徒,从我省的临夏、陇南、定西、疏勒河大移民•7•甘南4个市、州的11个县,风尘仆仆,来到疏勒河畔。从此,他们便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追逐幸福的梦想,让生活多一份阳光。
  在疏勒河流域四万平方公里的地平线上,新开发的6个移民基地,各民族移民积极投入改土造田,工程建设热火朝天,移民村庄星罗棋布,移民新居拔地而起,宽敞的街道,整齐的房屋,高耸的水塔,明亮的学校,还有村委会、卫生院及相配套的公路、农电、供水等社区管理服务设施,整体推进,为移民创造了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移民区小学第一次升起了五星红旗,千里荒原展现岀新的生机和活力。
  家的温暖,淡化了远去的记忆,有尊严的生活,升起无限美好的憧憬。
  疏勒河管理局按照统一规划,试点示范,实施了整建制安置的新模式,已安置甘肃中南部11各县的自愿移民7.5万人。安置昌马水库库区非自愿移民159户、580人。新建6个乡场、57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移民新灌区渠路林田配套,水电路等服务设施完善。疏勒河的涛声,已化为移民甜蜜的梦境。
  万古疏勒穿史海,劲抒诗笔绘桃源。
  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在疏勒河新灌区,广大移民依靠种植、养殖和劳务输出,移民人均纯收入由当时的不足300元提高到1260元,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基本实现了 “一年搬迁、两年定居、三年摆脱贫困、四至五年稳定解决温饱,走向小康” 的目标。
  .疏勒河,母亲般地无私宽容,将乳汁奉献给荒漠,养育来自11个县的各族移民,滋润充满生机的新绿洲。
  一条诗意流淌的河,从此改变了近10万人的命运,成为河西•8•走廊最壮美的风景。
  戈壁新绿洲一条河的命运,和中华民族的民运如此血脉相连。
  进入新世纪以后,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疏勒河水土资源开发与流域生态保护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引起中外各方面专家的高度关注。
  2002年6月19日,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正英率中国工程院西北水资源项目组的12位院士,考察了疏勒河流域水资源,从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生态环境保护等6个方面为疏勒河实现可持续发展把脉。
  科学发展的理念,为疏勒河注入强劲的生命力。在项目的开发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考虑,甘肃省政府与世行达成共识,对项目进行了中期调整移民、新建乡(场)、行政村、新开耕地等作了调减,而林草覆盖率调高,水资源总利用率由91.6%降为64.5%,以增加生态用水和城市工业用水。这表面看是退,实际上是以诗意生存为目标的进,这是疏勒河之幸,也是我们民族之幸。
  在移民新灌区实施大规模防风治沙,在“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七墩回族移民乡,连片治沙7000亩,实现了人进沙退,建设绿洲的梦想,绿色在新思维的吹拂中,不断在扩大,在延伸。
  疏勒河新开发的42万亩土地中,有一半以上是典型的风蚀沙源地,10年来已营造防护林8.3万亩,风沙口治理7000亩,林地面积达到5.7万亩,草地面积达到9990亩,林木覆盖度达到15%以上。富于诗意的创造,让昔日的戈壁荒原变为绿洲。
  •9•全面监测评价项目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断研究和掌握项目区水质、土壤、地下水、生态等方面情况,为有效保护和修复疏勒河流域脆弱的生态环境提供依据。疏勒河在时代的精心呵护中,欢腾不息。
  “科学管理、安全运行、强化服务、和谐发展”的治水思路,让疏勒河充满生机,通过昌马、双塔、赤金峡三库联合调度,连续3年向玉门市干海子自然保护区跨流域调水、干涸了10年的玉门干海子,已形成了1000多亩的水面,输水沿线及干海子周边近百万亩的天然植被得到恢复,干枯的红柳发芽,植被焕发生机,千亩水域引来久违的迁徙候鸟飞翔。诗情画意为古老的荒原描绘出我们时代最优美的图画。
  同时,还向瓜州县桥子生态保护区和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灌区防风固沙林带输送生态水1.8亿立方米,疏勒河下游大片的胡杨林等天然植被得以修复,两岸湿地重现昔日水草丰美、碧波荡漾、候鸟飞翔的美景。
  秋风阵马立大志,敢教春风度玉关。
  这是科学发展创造的奇迹,这是疏勒河回报社会、走向生态文明的美景,这是我们为子孙万代谋幸福的至爱深情。
  和谐新灌区美梦在这里成真。十年风雨,十年耕耘,项目建设者和广大移民,在戈壁荒原披星戴月,冒酷暑,抗严寒,用勤劳的双手,使昔日风沙、旱魃和盐碱肆虐的领地,变成富饶的桑田和美好的家园。
  在共和国的西部版图上,诞生了一片片阡陌纵横的绿洲,伴•10.之而来的是一片片新风扑面的移民新村。
  情牵万里林渠路,百代勋业耀天光。
  同时,疏勒河项目建设,也为玉门和瓜州两县市的27个乡镇、饮马、黄花、小宛3个国营农场,建成了以拦蓄、供水、灌溉、排水、防洪、发电等功能为一体的水利系统工程,大大提高了农业基础设施的功能和作用,改善了农村文教、卫生、交通、电力、农、林、牧等基础设施条件。一业之举,百业俱兴。
  通过平田整地,田间配套,盐碱改良,已形成106万亩粮丰林茂的新绿洲,有效灌溉面积达130万亩,成为甘肃省百万亩以上自流大型灌区。
  全灌区农业人口由1996年项目评估时的12.43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34万人;粮经比例由8:2变为目前的2:8;农业产值由2.34亿元增加到14.5亿元,十年翻了六番。项目建设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强大的牵动和辐射效应,经纶巨手解倒悬,为有昆仑花雨落。
  疏勒河项目的全面建成和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使水资源得到了充分的调蓄和利用,同时减轻了防洪压力,确保了中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项目建设整体拉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了农、林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项目区剩余劳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使新灌区广大农民增产增收,为新农村建设和灌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春风杨柳即为家,疏勒醇水润天涯。
  .创新和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以法管理新机制,使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益大为提高。新组建水政监察大队, 履行水政水资源的监察管理职责,依法管理水能水电开发,有效•11•保护地下水资源。三大灌区还形成了专管与群管有机结合的三级管理网络,组建了农民用水户协会87个,使灌区实现了民主管理的局面,形成了科学发展催春柳,社会和谐燕鸣园的繁荣景象。
  疏勒河像母亲的乳汁,日夜辛勤哺育一片片新生的绿洲。
  10年来,世界银行督导团先后21次督导检查,在《项目实施完成情况和结果报告》中,世界银行回顾和评价了疏勒河项目的实施和取得的成绩,认为:疏勒河项目经过十年的开发建设,已经全面实现项目计划目标。水利工程发挥效益,移民收入逐年增加,农业结构更趋合理,生态环境得到恢复。
  世行认为甘肃省政府在13年前的项目目标仍然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要求,对项目总体评价为“较满意”;对项目执行机构评价为“满意”。
  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的成立,使千百年来放任不羁的疏勒河终于有了自己的归宿。建设管理者和近千名水电职工用智慧和汗水见证疏勒河历史的变迁,不断地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10年来,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世行贷款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被国家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利文明单位”。
  疏勒河的波涛,回荡着新世纪新时期时代文明的曙光。
  尾声喜看疏勒挥椽笔,写就华夏不世功!甘肃省疏勒河建设管理局、酒泉市、县政府和农垦建设指挥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同心协力,着眼大局,艰苦奋斗,共谋发展。
  以打造“五项工程”、创建“四个一流”为目标,建立科学管理,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新理念,提高项目开发的质量与效益, 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全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灌区又好又快发展的美好蓝图。
  疏勒河喧腾的浪花,啣着雪山的流云,飘过寂寞的玉门关,把满腔诗情,化作花团锦簇,回应历史的呼声,洒向一片片绿洲。数十万中南部山区父老乡亲告别贫困,用他们灿烂的微笑,向全世界展示新中国向贫困宣战的决心、意志和美好前景。
  疏勒河呦,流淌诗情的歌!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六辑

《瓜州文史第六辑》

人民创造历史,历史教育人民。历史不能割断,昨天、今天和明天是分不开的。今日的安西是前天的安西、昨天的安西演变发展而来的,只有深刻的了解昨天,才能正确的认识今天,科学的预测明天。当前,全县人民团结一致为建设繁荣富强文明的新安西而努力奋斗。

阅读

相关人物

胥廷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