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县图书馆
瓜州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瓜州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科技史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834
颗粒名称:
科技史话
分类号:
D922.17
页数:
15
页码:
203-217
摘要:
瓜州的科技史话的详细介绍与说明。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科技管理
内容
安西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王曙安西因多风,素有“世界风库”之称。它的地理位置:北纬39°52'〜41。53',东经95。45'~97°00。海拔1060〜3547米,县城海拔高度1177.8米,年平均风速3.7米/秒。据安西《气象志》记载,20世纪80年代以前,每年大于等于3米/秒(日平均风速)的天数为191天,大于或等于5米/秒的天数年均为86.2天, 大于或等于8米/秒的天数年均为21.4天。以日平均风力大于或等于3米/秒计算,年均在百天以上。按国家风能中心资料显示: 风速在3〜20米/秒,有效风能密度229.7瓦/秒,有效风速累计在4948小时。由此可见,安西风力资源非常丰富。
瓜州风电•189•瓜州文史第5辑为变害为利有效地利用风能,在1959年将一台"胜利"型九叶蓬式风力发电机在环城北沟村安装使用,风轮直径8.5米,定额功率为4马力,风速为8米/秒。主要用来发电磨面。发电机用了一段时间,因安西风大,风叶无法控制,后来被风刮倒后拆除。这台风机的使用,使安西人民大开眼界,用风发电的小梦想实现了。
1974年,县科委依据外地风力发电机型,在地区科委的指导下,由安西修造厂仿制了一台10千瓦风力发电机,风轮直径6米,四叶铁片,风速为4〜6米/秒,装机试机两个月后,被大风刮坏了。1978年酒泉地区科委刘德安研制的D10KM型10千瓦风力发电机样机,安装在我县林业站抽水。一年后又搬到林场继续使用,直至1982年拆除。
1983年县科委主任张巨湘,根据我县地域辽阔、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的特点,积极向省能源办反映,对刘德安研制的风力电机在安西运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在全县边远地区分散农村推广小型风力发电机,解决照明和看电视用电。为了大力推广风力发电机,抽调懂机电的技术人员郑尔历专搞风能电机的安装维修工作。酒泉地区科委刘德安又改制的两台10千瓦风机,分别安装在河东猪场和小宛三队,分别承担抽水和磨面工作,试机一段,效果很好。后征得地区科委的同意,又将小宛三队的风机搬到环城城北大队示范抽水。1987年草原站戈壁植物园也装了一台,1997年拆除。这是中小型风机在安西示范运转的过程。
1983年,在省地能源办的支持下,酒泉地区水电局电力安装队,分别在北干沟、西湖33公里、敦煌闸、老师兔等地安装了1千瓦风力发电机26台。到1986年底又推广30台,共56台。县上对风力发电的推广和运用,引起上级的重视,1986年全国新能源示范鉴定会预备会在安西召开,县科委受到表彰。同年11月,县政府决定成立安西风能开发技术服务中心,任命郑尔历为副主任,并调配备职工4名,负责全县风力发电机的推广工作。从1983-1988年,全县共装各种风力发电机110多台。由于安西风大、沙多,风速大小不等,造成发电机磨损严重,维修任务特别繁重,加之推广多方厂家产品,型号不一致,配件也不相同,一台机子坏了就要等很长时间。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服务中心根据几年维修的经验,提出自己买配件,组装发电机的设想,得到省能源办的支持,拨专款1万元,进行组装试验,参照全国新能源鉴定会确定的22种机型中选择了五个型号60台发电机在全县推广,经过两年的研究和反复试验,终于在1987年11月研制组装成第一台120瓦定型产品,开始批量生产。1978〜1990年全县推广中小型风力发电机141台,其中本县生产120瓦发电机24台,还有12台销往新疆、玉门、张掖、敦煌。
在安西推广风力发电机,利用风能造福人民,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距县城较远的吴家沙窝、人口较少的老师兔、岳家口子(只有1户人家)、北干沟等地用大电网是十分困难的,而小型风力发电机就能解决这些地方的照明等日常生活用电问题,改变了农民“日岀而作,日落而息”,“点灯靠油,娱乐靠酒”的生活状态。
由于各地电网向周边地区延伸,风力发电机又超过了保修期失修而停转,至今使用的只有少数,军用和电信专用,大多数农户已停用。因当时架一台120瓦发电机1300元,国家补助500元,现在换一个电瓶就要600元,只能用2年,农户使用成本太高。
总之,安西风能开发利用在当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了尽风库新姿快开发利用安西风能资源优势,历届党委政府积极寻求开发途径,上省城、跑北京、多方寻觅投资渠道,并从1996年开始,在今瓜州火车站正北1.5公里处设置了风力测试塔,取得了第一手技术资料。经过艰苦的努力,2003年2月,投资2.4亿元的3万千瓦风力发电站建设立项成功。2005年瓜州100万千瓦风电场由国家发改委、能源办等部门批准立项。2006年4月,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投资建设的瓜州风电厂一期工程10万千瓦项目已建成,且并网发电,至此,瓜州人民盼望已久的风能资源利用梦想真正变为现实。
注:本文撰写得到原科委的老同志和郑尔历同志提供资料。
野马“落户”安西杨永伟普氏野马是家马的祖先,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留着6000万年前基因的珍稀物种,同大熊猫一样,被视为国际遗产物种而加以保护。20世纪50年代末,野马灭绝于中国和蒙古国。据《甘肃脊椎动物志》(王香亭著)记载,最后一匹野马是1957年在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镇的野马泉和明水一带捕获的,这里也是安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片边缘,野生动物、植被分布、地形地貌都一致,充分说明了这里曾是野马生活繁衍地带。19世纪普氏野马•193•瓜州文史第5辑60年代蒙古人民共和国和我国都先后组织过考察,两国境内均未见到过野马踪迹。作为一个珍稀物种,虽然在野外灭绝了,但却在欧洲以栏养驯化的方式存续下来。1879年俄国军官普热瓦尔斯基在新疆准葛尔地区收集到野马标本,1881年在列宁格勒展出后,引起生物学界关注,被正式定名为“普氏野马”。
据史料记载,更新世我国有数种野马,到更新世晚期除普氏野马外,相继灭绝。随其他野马的灭绝,普氏野马在更新世晚期相当繁盛,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中部和南部欧洲。普氏野马有4个亚种,其他亚种在18〜19世纪均已灭绝,中国马亚种是晚更新世生活在辽东半岛的化石亚种。现今国内外圈养的是指名亚种,产于新疆东部、河西走廊西部及与蒙古国相交区域野马的后裔。可见,我国是普氏野马的故乡,如今该亚种除圈养种群外,野外种群也已经绝灭。
目前普氏野马在全球的圈养数量仅发展到1000多匹,分别放养在美国、德国、英国、荷兰、波兰等国。这些野马都是普氏野马的后裔。根据国际野马保护会议的建议,我国承担了挽救野马的重大试验。1985年,在我国林业部主持下,新疆和甘肃武威先后建立了野马繁育中心,开始了野马重新引进繁育。1997年4月,在国家环保局和甘肃省环保局的全力支持下,作为野马曾经生活过的故乡——安西自然保护区也正式启动了野马回归自然项目。现在国内引进繁育总计也不过300匹左右。
安西自然保护区引进驯化的野马是英国豪勒特•波特林姆基金会资助、英国约翰阿斯匹诺野生动物公园1992年无偿赠送、经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栏养的10匹及它们在北京产的第一代。1997年6月,在国家环保局和甘肃省环保局的斡旋下,安西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处长宁瑞栋、办公室主任刘元新带领杨永伟、石存海等技术人员一同前往北京接洽运送野马事宜。1997年经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杨戎生副研究员与原铁道部吕正操部长的全力协调,调用一节旧式行李车箱挂在北京开往乌鲁木齐的69次列车上,于]997年6月13日下午将第一批10匹野马装箱,因为当时有2匹母马产驹不久,马驹还在吃奶,不便于运输,所以决定作为第二批运输。在做好了路上饮水、饲喂及安全准备后,于第二天下午用卡车运送至北京西站装上列车。一路上由杨永伟、石存海和列车员押运和饲喂,历经坎坷,终于在6月15日晚运至安西柳园火车站,除97#公马因斗殴伤势未愈,在运输至三门峡一一宝鸡途中倒卧卡在箱内死亡外,其余全部装上卡车,连夜运送到保护区野马驯养场。通过总结第一批运输过程的经验,我们确定第二批改用卡车直接运输。由管理处副处长宁瑞栋带领石存海,于1997年11月14日从安西出发赴北京,11月20日到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几经周折、多方协调,将2匹母马装箱,用卡车运往安西,2匹马驹仍留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圈养。时值数九寒天,因装箱时追逐,使马出汗较多,一路上寒风刺骨,当车行至宁夏石嘴山时36#马后肢已经卧地不起,虽经当地兽医诊治后,至12月2日早7时到达安西,但36#母马已于12月6日早9时左右死亡(经兽医诊断证明)。后请兽医解剖诊断为出汗脱水,导致心力衰竭肌体缺氧,虚脱而死。这样实际运到安西自然保护区野马驯养场内的野马是10匹。经过一段时间的正常饲喂和观察,这10匹野马基本能够适应变化了的饲草和生活环境,也就是说至此这10匹野马真正“落户”到了安西。今后它们将在自己的故乡生活繁衍,直至回归大自然。
野马风土驯化《汉书•武帝纪》记载元鼎四年(前113年),“秋,马生渥洼水”(今敦煌南湖)确切的记录了野马在西北干旱区临水而栖的习性。1997年,国家环保总局“野马回归项目”工作组的领导和专家在安西实地考察后一致认为,作为国家唯一以保护极旱荒漠生物多样性为主的安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自然条件非常适合野马的生存和繁衍。整个项目分圈养风土重驯化、半放养驯化和回归自然三个阶段实施。同年,按照项目实施要求,前期建设经费投资208万元,依靠保护区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在戈壁植物园建设了157公顷的野马圈养场,配备了管护和生活基础设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于2001年6月顺利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的专项验收。此外,专家们和保护区野马管理组成员还对人工保护圈养的野马多年从环境的适应性、采食习性、抗病能力、疾病防治、繁殖性能等行为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观察研究和训练,建立了野马档案,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普遍认为虽然是背井离乡了近百年的野马的后代,但这10匹野马回到故乡后,对故乡的生态环境就表现出了很强的适应性。在圈养期间顺利度过了回归后的适应关、饲草关、繁殖关,到目前已成功繁育了三代, 其繁殖率、受孕率、成活率平均达到了90%以上,不但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而且已经完全适应了安西保护区的自然条件,野性得到了恢复,使成功实现半放归、最后完全回归大自然成为可能。
野马回归“自然”让野马回到故乡,并不是人们的最终目的;让野马回归自然,释放野性,实现“野化”才是真正的目标。要挽救这一物种,最紧迫的行动就是使其回归自然,经受自然选择的压力,逐渐恢复野生物种的活力和遗传多样性。普氏野马在安西保护区从1997〜2005年已圈养了近9年,按项目要求,第一期圈养阶段已经完成,实施第二阶段半放养势在必行。况且随着野马数量的不断增加,使保护区喂养野马的经费严重不足,难以为继。加之,野马种群小,长期圈养,对人的依赖性太大,还存在近亲繁殖,基因丧失等因素。所以,2003〜2004年,通过有关专家的考察论证,认为在安西保护区北片的黄草滩一带实施野马半放养最为适宜。于是在2004年,安西自然保护区多方筹资在野马原产地之一的黄草滩地区建设了半放养场和辅助设施,2005年4月和9月分两次将圈养的16匹野马运到半放养场实施了半放归。除4月份放归的8匹野马中一匹小马驹被狼咬死、一匹老马因年老体衰自然死亡外,其它野马经过野化训练正在逐渐恢复野性,对人的依赖程度也逐步减弱,适应野外自然环境的能力显著增强。
野马半放养场位于安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片,属山前冲击平原地带,地形开阔坦荡,旷野一望无际,占地45000多亩;场内既有坚硬粗糙的戈壁荒漠植物,又有绿草如茵的禾本科植物;泉水涌动,四野人烟稀少。这里过去曾是野马生活的故土,消失的地方,如今又成为野马半放养的理想场所,回归自然的新起点。为了达到重新野化的目的,保护区管理人员采用栏养和大面积半放养相结合、天然采食和人工补喂相结合的方法,增强它们的粗野性格,激发其感官的快速反映,敏捷迅跑、强悍善斗的自卫能力,基本恢复了原有的“妻群制”、“社会序列”和雄性领群等野生本能,原有的野性获得了极大的释放。使已经放归的野马种群建立了2个群体,每一群体中均有1匹雄性野马领群,其余的都是雌马和幼仔。通过观察,2005年冬天,尽管天上刮着凛冽的寒风, 地上覆盖着皑皑白雪,野马却仍然自由自在地在枯黄的荆棘里寻觅食物。看来,普氏野马在半放养的自然环境中得到了新的生机,顺利地度过了适应关、觅食关。然而,由于引进的野马数量少,性比不平衡,自然繁殖率比较低,要完全放归大自然,重建自然种群,最终达到在野外生存繁衍,使这个珍稀物种能在自然界继续延续下去,永生不灭,还需要更多的人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
2006年8月戈壁雄风王曙瀚海戈壁气象新,电机森立展雄风。
铁叶飞旋电流涌,风魔俯首为人民。
为2007年8月26日瓜州10万千瓦风电通电作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第四周期合作项目--安西青少年科技示范县简述孙建忠1988年8月15日,应安西县委、县政府的申请,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向国家经贸部、中国科协申报安西县为青少年科技示范县,申报背景和理由是:安西县位于甘肃省西陲,县域土地面积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万,其中农业人口4.6万,属全省较贫困县之一,历史上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为甘肃极端干旱区和风害区,群众文盲率较高,妇女儿童普遍缺乏科学知识,人民迫切需要改善环境和卫生条件,广大青少年和妇女迫切需要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生产技能。为了得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援助,甘肃省科协提出了安西示范县的长期目标和具体目标,长期目标是抓好县、乡、村三级青少年科普教育网络,治贫治愚,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农村农业实用技术,为使安西县十年内县财政收入盈余和解决人民生活温饱作出贡献。具体目标是在1990〜1994年间,全县科普宣传的受益人数达到5万人,培训科技辅导员和义务宣传员250人,发放各类文字音像资料1万份。为实现目标,完成任务,甘肃省科协向中国科协申请援助项目,计有大屏幕放映设备、宣传车、电视机、录像机、投影仪、幻灯机等。在申报文件中承诺,安西县设立“青少年科技示范中心”统一筹划人、财、物和各项工作,乡设立科普协会,村设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形成科普三级网络。申报文件对项目监察、评估做了承诺,即明确目的任务,由中国科协委托定期检查,工作完成后由省内外专家实地考察验收。
在县委书记盛维德、县长他维新和省派科技副县长张顺英(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研究员)等领导的争取下,到1989年12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科协“加强贫困地区在基础科技领域里的教育合作项目”计划下达,确定安西县为全国26个示范县之一(1990〜1994年为项目周期),是甘肃省唯一的一个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的示范县。5年间共得到了儿童基金会的无偿援助2万美元,主要是设备和器材,计有日本海狮面包车1辆, 松下录放机、电话机、复印机、照像机、录像带等。援助设备器材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当时条件下,援助车辆为深入农村开展青少年活动发挥了很大作用。县上为科技活动中心调剂文化馆办公室4间,指定文化馆西厅为活动场所。1992年,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修建砖土木结构职工住房6户。
在项目合作周期中,县委政府高度重视,1990年3月派作者赴云南昆明参加了中国科协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第四周期合作项目分项目主任会议。在会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亚太地区项目官员阮昌君(印度人)、邵伯栋先生和国家经贸委、中国科协负责人详细了解了项目背景,并听取了示范县意见要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孙建忠汇报了安西地区位置、气候特点、社会经济等情况,即:地域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村居住条件简陋,卫生习惯不良,地方“风尘肺病”长期危害人们;群众缺乏环境意识,生态环境尤遭破坏;义务教育有许多困难,儿童得不到应有全面教育;青少年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活动农村学校基本没有开展;财政困难,农村校舍改造不力,学校缺乏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新建青少年活动中心中国科协提岀了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宗旨和坚持的原则,明确阐述了对外合作项目关系国家形象,要求各分项目单位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工作。
1990年9月16日,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安西县成立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县委发[1990]70号)和安西县青少年科技活动领导小组,县委副书记阎生茂任组长,副县长许德礼、科协主席杨克礼任副组长,姜荣治、张耀仁、张自义、吉万祥、戴桂英、汤志炜,赵占春、孙建忠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201•瓜州文史第5辑主任由孙建忠担任。10月26日,县上召开全县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会,倡导和推动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青少年科技活动,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12月21日,调整了县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会由24人组成,许德礼担任名誉理事长,汤志炜担任理事长,王安平任秘书长,孙建忠担任副秘书长;在全县范围内聘请校内科技辅导员60人,校外科技辅导员7人。
1991〜1992两年,县上派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孙建忠跟随省科学宫马云芳主任分别去参加了中国科协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贵州会议和内蒙古会议,对合作情况进行了汇报。1992年6月29日中国科协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安西召开青少年科技示范县合作项目终期评审会议,中国科协青少部主任牛灵江、联合国基金项目林彬、程卫敏和甘肃省科学宫主任高文科参加了会议并观看了安西青少年科技活动3000余件作品,项目顺利通过评估。
随着改革放的不断深入,青少年科技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先后开展了“三小”(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活动、生物百项、知识竞赛、航模比赛、环境征文绘画、科技夏令营、消除碘缺乏宣传、拓扑展览、电脑培训、告别迷信愚昧漫画展、科普展教、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一些活动得到国家、省、市表彰奖励,如:1992年,渊泉第二小学马敏获全国青少年航模比赛二等奖,环城学区王建军等30名同学获全国青少年航模比赛三等奖。1993年,孙建忠、杨克礼同志辅导的安西县中小学生物科技活动项目,在全国青少年生物百项活动第二届评选中获得优秀活动奖,受到中国科协、国家教委、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表彰。1994年渊泉小学黄菊梅“昆虫标本制作”获全省青少年生物百项活动优秀奖,安西中学王玉平“一个偶然的发现”小论文获全省青少年生物百项二等奖。安西中学教师王宏伟、渊泉小学教师张秀峰、黄桂香获优秀教师奖。1995年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荣获全国生物百项活动优秀组织奖;“美国供给者荚豆制种培训”获全国优秀活动奖;消除碘缺乏病获中国科协青少部和联合国儿基会北京办事处表彰奖励。三道沟中学生物组“果树嫁接”获全国鼓励奖。1996年渊泉小学“黑板画格器”、“田椒贮藏保鲜”两件作品获全省三等奖,辅导教师牛玉香获全省优秀辅导教师奖。1997年,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孙建忠被甘肃省外经贸厅授予对外合作“多双边无偿援助项目”先进工作者。1998〜2005年,获省、市表彰奖励的青少年科技活动作品达30多件。
2005年县上在事业单位改制中,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撤销,部分职能划归教育局,部分留科技局,原科技活动中心财产全部移交教育局。
2007年4月双塔行李宏伟
(一)截山横卧大漠边,碧水东来润玉关。极乐世界何处是,双塔千载蒙魂牵。
(二)玄奘西行渡玉关,赢得美名解脱天。纵是东溟海水枯,精神不灭在人间。
(三)岑参戍边佩金剑,啸声万里愁连天。苜蓿峰墩今犹在,边塞诗情万口传。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瓜州文史》第五辑详细记录了古州地区人物春秋、文化撷萃、文教史踪、世纪回眸、经济纵横等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宁瑞栋
相关人物
刘元新
相关人物
杨永伟
相关人物
石存海
相关人物
姜荣治
相关人物
张耀仁
相关人物
张自义
相关人物
吉万祥
相关人物
戴桂英
相关人物
汤志炜
相关人物
赵占春
相关人物
孙建忠
相关人物
杨克礼
相关人物
许德礼
相关人物
阎生茂
相关人物
瓜州
相关地名
敦煌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
玉门
相关地名
张掖
相关地名
安西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