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小宛林场的建立与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808
颗粒名称: 安西小宛林场的建立与发展
分类号: S757
页数: 5
页码: 164-168
摘要: 安西,河西走廊西端的一个小县城,地域广阔而贫瘠。长期以来,安西就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说法,被人戏称为世界风库,大风带来的大量流沙,吞没良田,逼走住户。
关键词: 林场发展 林场建立

内容

安西,河西走廊西端的一个小县城,地域广阔而贫瘠。长期以来,安西就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说法,被人戏称为“世界风库”,大风带来的大量流沙,吞没良田,逼走住户。旧社会,群众流传着:“无风满地沙,有风不见家,小风填渠路,大风埋了家,带着孩子去讨饭,饿死戈壁喂狼鸦”的辛酸歌谣,真实反映了风沙肆虐下安西百姓痛苦生活的情景。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安西人民始终不渝地开展埋压沙丘、封滩育草、保护天然林、人工造林等改变安西自然面貌的群众绿化治沙运动。至今天,安西已成为荒漠戈壁上的一片绿洲,风沙口由原来的42个,减少到现在的8个,耕地面积由1949年的&3万余亩扩大到2003年的23万多亩,并且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如果你看到了它的今天,再了解它的昨天,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变迁,在这变迁中,我们不该忘记那些曾为安西防风治沙做出过贡献的小宛林场人。
  小宛林场的前身叫疏勒河机械化林场,于1957年省农业厅拨款、在张掖专区直接领导下筹建的,场址即现在的北干沟,位于安西县城东12公里处,又下辖西湖、桥湾、北干沟、石岗墩4个分场,建场时配备了拖拉机、植树机、开沟机等进行机械造林,主要任务是:管护1.6万多亩天然胡杨林和5000多亩人工沙枣林。1962年,疏勒河机械化林场迁到今北大桥以东3公里处(即兰新公路1014公里处南侧),1965年以前各分场相继撤并,即: 桥湾林场和石岗墩经济林场于1960年与疏勒河机械化林场合并,1962年撤销;西湖林场于1965年7月撤销,移交给敦煌南湖林场;北干沟林场于1965年撤销;疏勒河机械化林场也于1965年8月移交给农建十一师,归小宛农场管理,更名为小宛林场。小宛林场人除精心管护胡杨林和沙枣林外,还种植些粮食作物,以供自给。管护工作坚持做到“五年三防”,即:每五年防三次。在全场职工的辛勤努力和汗水浇灌下,使这片沙漠之洲迎来了绿色的希望。数年后,由于人为因素的破坏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胡杨林和沙枣林都所剩无几,加上大量林场人外迁,林场基本名存实亡。由于这段历史没有档案记载,只能根据知情者口述简单整理而成。
  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甘肃省从上到下积极行动起来,开展防风固沙、植树造林等工作。1957年,在“世界风库”安西筹备修建了疏勒河机械化林场,任命郑林为场长,场内职工112人,另外,还配备了拖拉机、植树机、播种机等农业机械,因农林业生产基本实行了机械化作业,所以起名叫疏勒河机械化林场。
  首先,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场长带领一班人马对本场情况进行认真考察分析,制定了周密的造林、管护规划,规划造林面积5万多亩,主要管护双塔以西至安敦公路以东天然胡杨林1.6万多亩。1958年省农业厅拨款在北干沟林场创建了安西林业学校,也叫北干沟林业学校,校长由场长郑林兼任,学校培养了一批具有实践经验又掌握林业科技知识的中等林业人才,首届41名毕业生全分配到各国营农场或社办林场工作,为安西林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60年由于国家经济岀现暂时困难,这个学校也于1961年初停办,1959年中国科学院治沙队又在北干沟林场设立了治沙研究中心,派来的治沙专家进行实地勘察分析研究,有力地指导了防风治沙工作的开展。
  其次,全场职工积极开展了埋压沙丘、封滩育草、保护天然林、人工造林等工作。林场职工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冒着风沙、顶着烈日经过艰苦努力在石岗墩(雁脖子湖)栽植了5000多亩沙枣林,另外还栽植了梭梭、花棒、红柳等沙生灌木固沙林,营造了一道道绿色屏障,有效地保护了农田,促进了安西农牧业的发展。由于 治沙有方,成绩卓著,1960年2月场长郑林被提拔为安西县副县长,由后任场长李凤林、副场长俞连生接替郑林的工作,新一届领导班子继续带领职工开展保护天然林、人工造林工作。1979年秋天,针对胡杨树虫害异常严重,又无机场进行防虫(县城搬迁,占用了旧机场)这一情况,林场领导及时向上级部门作了汇报,省农垦局领导非常重视,经过多方联系和协调,同意在小宛林场修建机场,并由省农业厅拨款5000多元修建。场部一班人在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多方论证、精心规划,决定在小宛林场北700多米处(兰新公路北边)修建。1980年3月,机场修建正式开工,这在我们一个小小的林场甚至安西县城来说都是一件大事,也是我们期盼以久的能够解决生态保护的大问题。职工们在场部一班人的带领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历经一个半月,建成占地面积15亩左右, 长2000多米、宽500多米的简易机场。
  简易机场通过正式验收投入使用后,省农垦局与兰州民航公司签订了一年合同,兰州民航公司调遣来一驾农用飞机,还有飞行员、地勤、报务员等十几人,其中:飞行员3人。当农用飞机终于降落到我们林场人亲自修建的机场时,职工们都激动不已,小孩们欢呼雀跃,像庆祝重大节日一样热闹非凡,我们几辈人想见到飞机的愿望终于能实现了,虽然它是农用飞机,但我们把它看得像国际机场的航班一样高贵。指挥部就设在场部,设施齐全,人员到位,伙食标准很高,场部专门抽调几位女同志帮助搞后勤服务,当时我母亲也在其中。据母亲回忆,虽然机场规模小,人员也少,但非常正规。为了工作需要,组成由场部职工十几人参加的信号队(给飞机指示信号)。我那时正上小学,现在回想起来记忆很模糊,我们小孩与飞行员叔叔们混得很熟。听父母亲说,场里一部分职工还坐飞机兜了一圈过了把飞机瘾,但不让小孩座,我们只能眼巴巴仰望飞机自由地在天空翱翔,羡慕不已。
  农药撒播是从1980年5月10日开始,范围是东至双塔(小宛一队)、西至二分场(安敦公路以东),面积达1.6万多亩,凡是有胡杨树的地带,信号队发信号,飞机必须喷洒一遍,绝不遗漏一处。喷洒的农药是六六粉、乐果、敌敌畏。一般4级以上的风力飞机不能喷洒农药,没风时一天能飞7〜8个架次。此次飞机防虫持续半个月,到5月25日结束。经过这次大面积空中农药喷洒,有效地抑制了虫害的蔓延,胡杨树虫害大大减轻。
  农药撒播任务完成后,机组人员全部撤走,从此以后,机场再无使用,常年遭风沙侵蚀,现已变成一片废墟。数年后,由于河流改道:人为砍伐等因素,当年生长茂盛的5000多亩沙枣林已变成枯木干柴,胡杨树也所剩无几。后来,由于场里许多人调回及搬迁等因素,慢慢地林场只剩下几户人家。虽时过境迁,我们安西的子孙后代们不能忘记当年奋斗在风沙线上,积极防风固沙、营造人工林、保护天然林、建造一道道绿色屏障、为安西的林业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老农垦战士一一小宛林场人。经过几十年全县人民的艰苦努力,如今的安西已是绿树成荫,到处瓜果飘香,风景这边独好。
  2006年5月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瓜州文史》

《瓜州文史》第五辑详细记录了古州地区人物春秋、文化撷萃、文教史踪、世纪回眸、经济纵横等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孔祥迪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李凤林
相关人物
俞连生
相关人物
安西县
相关地名
甘肃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