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期的安西农村复式教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793
颗粒名称: 解放初期的安西农村复式教学
分类号: G424.2
页数: 3
页码: 126-128
摘要: 1949年9月,安西县有26000多人,只有1所中学,6所完全小学,31所初级小学,有教员60多人,在册学生1170多人, 但实际到校的不多。那时有一句顺口溜春满堂,夏一半,秋凋零, 冬不见,学生流动性很大。
关键词: 教学组织 复式教学

内容

1949年9月,安西县有26000多人,只有1所中学(简易师范),6所完全小学,31所初级小学,有教员60多人,在册学生1170多人, 但实际到校的不多。那时有一句顺口溜“春满堂,夏一半,秋凋零, 冬不见”,学生流动性很大。
  笔者1953年安西简师毕业,考入酒泉师范学习一段,因家父过世,无人供给,回家后就在双隆区(布隆吉)小学当教员。
  双隆区东到七道沟,西到双塔堡,东西长40里。有完小1所,初小4所,小学生一至四年级在初小学习,五、六年级到区完小读书。区完小有70多名学生,有一半住校,4名教师,设3个复式班。各年级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悬殊很大。一年级有十二三岁的儿童,五、六年级有十七八岁的青年。当年我17岁,该校六年级共7名学生中,有两名还比我大1岁。
  1955年,县上撤区并乡,四道沟成立乡政府,辖东湖、泉子(今河东乡双泉村)、河西、四道沟村,人口较多,四道沟初小也改建成了完全小学,学生数比布隆吉完小多。我从布隆吉学区调往四道沟小学担任教导主任。五、六道沟高年级学生也就近在四道沟读书。学校有7名教师,5个教学班,其中设1个复式班,各村初小学额比较充足。泉子初小当时有60多名学生,是全县人数最多的初小,却只有1名教员,只能进行复式教学。至1958年时该校一至四年级学生达到113人,一年级39人,二年级24人,三年级32人,四年级18人,教员仍然是1名。教学上只能搞二部制复式教学,上午三四年级上学,一二年级在家自学,下午一二年级上学,三四年级在家做作业。
  安西县解放前后各个学校教学设施设备都很缺乏,大多数学校都利用民间所建庙宇作为学堂。有的学校用的是泥桌子,有的把木长檩子担在泥墩上就是凳子,有的学生自带凳子,还有的学生站着上课,七高八低,很不整齐。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县文教科要求各学区(农村)加强教师政治业务学习。每两周集中学习一次,时间6小时(政治学习2小时,业务学习4小时);完全小学每周学习两个晚上,各2小时,由县文教科分东、西、南三片,各配备1名辅导员,辅导学习,并定期进行教师政治业务学习考试。政治上主要学习《社会发展简史》、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宪法草案和经济建设读本。业务上主要学习曹孚教授《小学教育讲座》和《小学教学大纲》、《小学教师》月刊杂志上的有关文章。1956年,我们学习了苏联的教育理论,学习并推行了苏联五记分制。学习中还开展了积极的讨论、辩论,使大家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每个教师都按照要求,以苏联的教学方法备课,编写教案,并进行公开教学,让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各学区每学期都有目的的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进行二至三次观摩教学。
  然而,一个教员承担几个班的教学任务确实有不少困难。如何既要巩固和增加在校学生人数,防止学生流失,又要保证教学质量,成了当时各学区业务学习主要研究讨论的问题。农村初小如何编班?怎样排课?怎样合理利用时间去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任务?只能在搞好课堂教学,尤其是复式教学上下功夫。
  1956年,泉子初小举行了一次四级复式观摩教学。该校当时有60多名学生,四级混合编班,同一个教室,分东西两个讲台,一二年级在教室的左侧,学生面向西坐,三四年级在教室的右侧,学生面向东坐,中间过道供教师分别在两个讲台授课。这次观摩教学由四道沟学区组织,县上派东片辅导员张经明和南片辅导员李科参加,四道沟学区全体教师和三道沟、河东学区部分教师代表30多人观摩了这次公开课。这次公开教学,为我县农村小学复式教学提供了一个好的经验。
  1958年,安西农村教育发展较快,仅初小就增加了40所,达到71所,学生总数达到3872人,而全县教职员工却增加不多,有142人,其中民办教师49人,农村初小共设69个复式教学班。复式教学这种形式,在解决全县当时办学中存在的学额不不足、师 资紧缺、设施匮乏等问题,培养农村文化人才方面起到了积极的 作用。
  2007年3月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瓜州文史》

《瓜州文史》第五辑详细记录了古州地区人物春秋、文化撷萃、文教史踪、世纪回眸、经济纵横等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曙
责任者
付东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曹孚
相关人物
安西县
相关地名
东湖村
相关地名
泉子村
相关地名
河西村
相关地名
四道沟村
相关地名
苏联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