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县图书馆
瓜州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瓜州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冥安县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791
颗粒名称:
冥安县城
分类号:
P942
页数:
3
页码:
121-123
摘要:
冥安县城位于桥子乡南坝村东南8公里南岔大坑。
关键词:
自然地理
渊泉县城
内容
冥安县城位于桥子乡南坝村东南8公里南岔大坑。大坑在汉冥水古道南,周围1平方公里,应是当时筑城取土挖的大坑,有水道直通城内,作为当时居民用水线。久而久之,当地人惯称“南岔大坑”,但不知坑内有座古城遗址。1965年,国家测绘总局测绘1:10000地形图时亦沿用旧地名称“南岔大坑”,并标明城周围烽遂,东南戈壁大型汉、魏晋墓葬莹圈方位,水系、风蚀地貌。1985年,甘肃省测绘局航空勘测拍摄的地貌照片清晰反映出南岔大坑古城轮廓。但因城墙风蚀倒塌严重,同周围风蚀地貌相同。故19X7年10月15日,笔者率安西县文物普查队勘察时,只找到城西北角小方城,未见大城踪迹。后依据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宁瑞栋副处长提供的航拍照片,经多次现场勘察,方于1995年4月24日找到大城遗址。城东北、西、西北有夯土烽燧各1座,城墙夯土版筑,四面城墙夯层均匀,结构紧密,平方夯窝,25厘米见方,夯层厚11.5〜13厘米,因地势四面高中间低,周围有23条水沟直通大坑内,每逢雨季,洪水倒灌,浸蚀严重,全部倒塌,地面呈现出规则而规模宏大的黄土梁,平面略呈方形。东城墙长560米,南城墙长525米,西城墙长535米,北城墙长550米,总长2170米,面积308000平方米。城墙底宽8.7米,顶宽6.5米;东城墙南段残高2.0〜2.8米,北段残高1.2~2.2米。南城墙东南角墩尚存,底宽11.5米,顶宽6.5米,残高2.2米。城墙被洪水切割成四段,残高1.2一2.4米,西南角墩风蚀呈高3.5米、直径2.8米,上下大、中间细的圆土柱,岌岌可危。西城墙被洪水切割成五段,南部残高1.2一1.6米,北部残高1.5〜1.6米;西北角套一座小方城,门向东开,门宽3.2米,东西宽60米,南北长75米,面积4500平方米。据考证似为县衙署。小方城东城墙全部倒塌,南、西、北城墙保存较好,底宽8.5米,顶宽3.5米,残高2.5〜4米。因西北角地势较高,水淹程度小,保存较好,底宽12米,顶宽4.5米,高4米,是该城4个角墩中保存最好的1个。角墩外25米处,残存圆锥形夯土堆,直径4.5米,残高2.5米,乃当时守城的瞭望台。北城墙东北角墩底宽11.5米,顶宽6.5米,残高2.2米,城墙东段保存238米,残高1.5一2.2米,中段125米被洪水冲为平地。西段保存187米,残高1.4一1.8米。西城墙正中有城门遗迹,宽6.5米,原非这么宽,是城废弃后城墙倒塌,洪水冲刷渐次扩宽而致。城周围黄土台地连绵起伏,顶部遗存着丰厚的汉唐农耕土层;水渠、道路成网,地面散落大量绳纹、旋纹、水波纹、垂幢纹、附加堆纹灰陶片、夹砂红陶片、黑砂陶片,器形有碗、罐、瓮、钵以及铁、铜器残片,少量铜器箭头、“五铢"钱等,均系汉制,“开元通宝”、“乾元重宝”钱、黄釉瓷片、塑面灰陶片、炉渣等,均系唐制,文化内涵丰富。城东北14公里风蚀台地中的草城(半个城),周围亦是此种文化内涵,乃是冥安县农牧区;城外围且筑有22座烽燧(编号冥安1~22号),以确保交通畅通和这片农牧业经济区之安全。由于汉唐时期着力开发经营此地,因而遗留下如此丰富的汉唐文化。唐开元十五年(728),吐蕃陷瓜州屠城,至五代宋初(907一960),有文献可考瓜州失陷吐蕃者多达七次。由于战争掠夺,汉冥水改道北流,使汉冥安县唐瓜州这片发达的农牧业经济文化区失去相沿800余年之辉煌,先民们不得已向十工山北迁徙,开辟新的农牧业经济文化区。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冥安,已是风蚀台地,沙丘起伏、满目荒凉不毛之地。
建置沿革:据唐《元和郡县图志》瓜州条记:“本汉冥安县,属敦煌郡,因县界冥水为名也”。清《重修肃州新志•安西卫》记:“在汉为敦煌郡冥安县,晋曰宜安,属敦煌郡,又分晋昌郡”。南岔大坑故城北依冥水,东望冥水墓群,南望祁连山,西南望唐瓜州城, 西北望汉广至县城,北望冥泽,本汉冥安县城无疑。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瓜州文史》第五辑详细记录了古州地区人物春秋、文化撷萃、文教史踪、世纪回眸、经济纵横等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冥安县
相关地名
瓜州
相关地名
敦煌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