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泉县城(城壕湾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790
颗粒名称: 渊泉县城(城壕湾子)
分类号: P942
页数: 3
页码: 119-121
摘要: 渊泉县城位于今三道沟镇四道沟村,当地人惯称城壕湾子。
关键词: 自然地理 渊泉县城

内容

渊泉县城位于今三道沟镇四道沟村,当地人惯称“城壕湾子”。城东、西、北三面临耕地;南临疏勒河支流四道沟;城南部贯穿东西向公路、水渠、林带;城南沿河岸多泉津,汇流于四道沟。依据其地理环境与唐史地学家颜师古在《汉书•地理志》卷二十八敦煌郡渊泉县条注:阚駰云:“地多泉水,故以为名”、相吻合,西汉渊泉县城即此。破坏严重,南起河北岸,北至村庄350米耕地,村庄坐落在城南部。城四周高中间低,由于盐碱返潮腐蚀严重,城墙多倒塌;城南部被村庄、公路、水渠、林带占据;东、西城墙被辟为水渠、田埂;南城墙没于河底,说明历史上疏勒河支流四道沟曾改道北流,造成渊泉县城被淹。唯北城断续残痕,夯土层清晰可见,东西宽240米,南北长320米,总面积76800平方米,夯土版筑,夯土层厚13〜15厘米,城墙底宽4.2米, 顶宽1.8-2.8米,残高2.0一3.5米。地面散落绳纹、水波纹、垂嶂纹,附加堆纹陶片;西城墙东40米有覆盖层,厚90〜170厘米,内含物同前。该城为瓜州古代历史上最早建立县级行政区之首,具有重要的历史考古价值。1990年8月290,安西县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2月入载《中国文物地图集•甘肃分册》。2008年元月编入《安西文物考古总录》修订稿,编文物顺序号90,古遗址分类号A90。
  建置沿革:据《重修肃州新志•柳沟卫》载:“按柳沟,在汉为敦煌郡渊泉县地。晋曰深泉,属敦煌郡,又分置晋昌郡。北周并入凉兴县。唐属瓜州,后陷于吐蕃。宋入西夏。元时为瓜州地,属沙州路。明为赤金(斤)蒙古卫地……”渊泉县自北周(577一581)并入凉兴县即废,旋降为农牧区。后唐陷于吐蕃,沦为空城。清康熙五十七年(1720),在西汉渊泉县废城建柳沟卫(相当县建制),而“柳沟”地名者,因该地四道沟岸多生毛柳、柳树,故当地人历来贯称“四道柳沟”。“柳沟卫”借地而名也。自此,人们只知柳沟在四道沟;只知西汉渊泉地名而不知县城在何地。清雍正五年(1727),于大湾地方(今瓜州县城北1.5公里旧城)置安西府,沿用渊泉县名,在城中心什字建“渊泉鼓楼”。柳沟卫在清康熙五十七年,设柳沟千户所,其建制低于县建制,本在四道沟,升卫时迁到布隆吉尔,所以柳沟卫在布隆吉尔。“布隆吉尔”本属汉渊泉县辖区,元代译为蒙古地名,始称“布隆吉尔”,汉语“泉水众多”之意。雍正五年建安西城,六年告竣,布隆吉城废,而将“渊泉"之名西移安酉城沿用至今。所以世人误以为西汉渊泉县在今安西(瓜州)县城,实乃地名西移之故。东汉名宦,汉阳太守张惇,其子武威太守张奂,孙“草圣”张芝、张昶,均出生该地。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瓜州文史》

《瓜州文史》第五辑详细记录了古州地区人物春秋、文化撷萃、文教史踪、世纪回眸、经济纵横等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张奂
相关人物
张芝
相关人物
张惇
相关人物
张昶
相关人物
渊泉县
相关地名
敦煌
相关地名
郡渊泉县
相关地名
安西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