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西到敦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781
颗粒名称: 从安西到敦煌
分类号: I21
页数: 4
页码: 86-89
摘要: 玉门县向西过去就是安西。安西是甘肃省最西的一个县,它的西南边是敦煌,西北边就是新疆。
关键词: 作品 书作

内容

离开玉门油矿,蒋经国一行经过玉门县城和安西县城,开始向敦煌走。玉门县城是一个很荒凉的小镇,县政府的房子已经很老很破旧。在城内,看到一个汽车站,一家小饭馆,十几户人家,几百个老百姓,别的几乎一无所有。整个县城的格局,只能说相当于东部地区的一个小村子。
  玉门县向西过去就是安西。安西是甘肃省最西的一个县,它的西南边是敦煌,西北边就是新疆。
  安西古称瓜州。瓜、沙二州,在历史上是两个很著名的州。瓜州是安西,沙州就是敦煌。顾名思义,沙州是沙多,瓜州就是瓜好。瓜州所产瓜,就是著名的哈密瓜,在古代是贡品。据范长江考证,“前清时进贡的’哈密瓜’,并不真正完全岀在新疆的哈密,一部分出在敦煌东北的瓜州,一部分就是花墙子所产。瓜大而味甜,为内地绝无之塞外名产。”花墙子属高台县,是驿道旁的一个驿站。现在横贯河西走廊的铁路、公路,都走不到那个地方。但在古代,由于从张掖到酒泉横亘着数百里戈壁地带,花墙子是商旅途中休息和补充给养的必经之地,因而是很有名的一个驿站。安西瓜即哈密瓜,这容易理解,因为安西与哈密接壤,在古代地理区划变化频繁的情况下,安西与哈密有很多时候都属同一个地区,因而把安西瓜说成是哈密瓜,是很自然的事。但范长江说哈密瓜有一部分产于花墙子,也许其中另有道理。
  据安西县志载,安西取“国家统一、西方安定”之意。其实,这是指清初的事情。因为自明代以来,虽然嘉峪关成为前线,但中央政府在敦煌仍设有沙州卫,为嘉峪关外七卫之一。到了嘉靖三年(1504),吐鲁番势力日益强大,明中央政府下令将关外汉民迁徙关内,闭锁嘉峪关,从此瓜、沙二州为吐鲁番所据。清代康熙年间,清军收复整个河西,并进军西域。雍正元年,清中央政府在敦煌设沙州卫,在瓜州设安西卫,成为关外著名的二卫。后来,又进一步改为安西府、安西直隶州。1913年改安西县。
  玉门县已很荒凉,安西县更荒凉。安西县城座落在戈壁滩上,城外没有居民住房。城里是一条十字形街道,十字正中有座鼓楼,鼓楼门洞里稀稀拉拉地摆着几个小摊,算是安西县的商业中心。整个街面,显得萧条破败,居民住的破土坯房,不堪入目。蒋经国等人在安西附近看到许多小孩子,甚至十四五岁的女孩子,都没有裤子穿。在很冷的时候,他们仍旧要在外面跑。蒋经国看了直叹气。当地有人说,这是习惯。蒋经国很生气,他说:“我绝对不相信,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民的穷苦。”蒋经国等在玉门县的时候,了解到玉门县总人口尚有二三万人,而安西县的总人口还不到两万人,其中就有3000多个壮丁。但是,就是这3000多个壮丁,1941年就修了300公里的公路。
  蒋经国听了安西县政府的介绍,感慨地说:“从这里,可以看到西北人民力量的伟大!”安西尽管偏远荒凉,但由于地处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因而境内保留有榆林窟和锁阳城遗址等名胜古迹;榆林窟又名万佛峡,在安西县西南75公里的祁连止山山谷中,为河西地区仅次于莫高窟的佛教胜地。据专家考证,榆林窟壁画内容和艺术风格,都与敦煌艺术有着密切的渊源。
  锁阳城遗址在安西县东南80公里处的戈壁滩上,原名苦峪城, 后因唐朝名将薛仁贵征西时在此被困,以当地所产中药锁阳充饥,解救了三军将士的性命,故改名锁阳城。锁阳城原建在疏勒河畔,扼甘肃与青海通往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形势险要。城堡附近盛产锁阳,色深褐,有鳞片,柔软肥润,可食用,是一种中草药,有“大补阳气,益精血”等功效。以“三九三”这一天挖的质量最好,故当地有“三九三,挖锁阳,挖不到锁阳霉半年” 的民谣。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瓜州文史》

《瓜州文史》第五辑详细记录了古州地区人物春秋、文化撷萃、文教史踪、世纪回眸、经济纵横等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蒋经国
相关人物
薛仁贵
相关人物
玉门县
相关地名
安西县
相关地名
敦煌
相关地名
甘肃省
相关地名
瓜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