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点火炼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757
颗粒名称: 正式点火炼铁
分类号: TF631
页数: 4
页码: 36-39
摘要: 十工农场的“右派”杜傅知曾参加火开炉、添炭、拉风箱、冷却、清渣、取铁、运输等一环紧扣一环,紧张而有序的全过程劳动。
关键词: 炼铁 冶炼

内容

正式点火炼铁
  大炼钢铁需要大量的燃料。大泉附近戈壁滩上有很多红柳和梭梭柴,多年生,粗的比胳膊还粗,木质坚硬,非常耐烧。用这样的材料烧焦碳是最适用的。于是,千军万马到戈壁滩挖梭梭柴,人背肩扛,驴驮车拉,几天就堆了一个小山,然后再将其烧成木炭。
  大泉位于兰新铁路柳园车站西30公里处,矿石由火车从矿区运来。大块的矿石不宜烧化,还要人工破碎,然后将之填入炉中,点火开炉。原甘肃日报记者,十工农场的“右派”杜傅知曾参加火开炉、添炭、拉风箱、冷却、清渣、取铁、运输等一环紧扣一环,紧张而有序的全过程劳动④。土炼铁炉点火后,火力强,熔解快,有的炉子在不到二、三小时就熔化了矿石,流岀了铁水,大家非常高兴。铁水冷却后变成了烧结铁。很多人日夜坚守在炉旁苦干,累了打个盹,饿了啃个干馒头。最初,大泉采用土洋相结合的办法炼出烧结铁362吨,为全县带了头。后来上级又压给生产任务200吨,大泉又提岀“苦干、硬干、拼命干”、“苦战30天,站好最后一班岗,炼好最后一炉铁,全年满堂红,迎接五九年”的口号。
  为了完成炼铁任务,又将群众捐献的铁锅、铁铲、铁棍、炉条、炉盖及一些精致的铁器皿投入炉中,作为炼铁原料。
  《甘肃日报》刊登赞颂安西大炼钢铁的诗篇1958年10月7日,《甘肃日报》刊登了诗人闻捷的一首长诗《安西人心比火热》,与毛泽东《送瘟神》手迹并行发排,置于手迹右侧, 其位置之显赫可见一斑。全诗如下:
  安西人心比火热
  --夜唱安西人民大炼铁而作
  月下打从安西过,只见西关千炉火。火焰飞腾天地红,安西城里无黑夜。
  穆桂英连砸矿石,一锤一拍有起落。杨宗保紧拉风箱,边歌边笑唱山歌。
  不唱三皇和五帝,单唱当代英雄多。劳动号子如雷响,安西人心比火热。
  一人领唱众人和,英雄欢唱英雄歌。人人争做多面手,不断革命大炼铁。
  炼得北斗七星转,炼得日出东方白。炼得铁树开红花,炼得铁水流成河。
  英雄人民英雄胆,万重难关全攻破。逼得指标插翅飞,换得铁山献祖国。
  今夜路过安西城,只闻歌声动山岳。快步如飞绕城走,兴致勃勃观炼铁。
  想吟小诗赞英雄,千言万语无声色。为给高炉添把火,且随英雄唱山歌。
  闻捷是当时全国著名诗人,1958年4月携妻来到甘肃,任《甘肃日报》记者和编委,其来安西深入生活,诗兴喷发,所赋诗歌发表后,使安西大炼钢铁在当时全省引起了很大轰动。
  大泉等地靠土法炼出的似铁非铁、似渣非渣的烧结铁,毫无用处,部分拉到酒钢多数被废弃,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浪费了很多资源,大泉一带的植被破坏严重。加之全民动员大炼钢铁,许多庄稼烂在地里无人收割,损失极为惨重,为1960年、1961年的大饥荒、大灾难降临埋下了伏笔,也给后人留下了及其惨痛的教训。
  注:①李春元先生口述③张希才、赵占春《大跃进中的炼铁激流》,载《安西文史》第一辑②④和凤鸣著《经历一我的1957年》,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年出版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瓜州文史》

《瓜州文史》第五辑详细记录了古州地区人物春秋、文化撷萃、文教史踪、世纪回眸、经济纵横等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大泉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