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县图书馆
瓜州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瓜州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大跃进时期安西大泉大炼钢铁热潮拾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755
颗粒名称:
大跃进时期安西大泉大炼钢铁热潮拾遗
分类号:
F129
页数:
6
页码:
34-39
摘要:
1958年赶英超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大跃进高潮迅速在全国各条战线掀起。
关键词:
工业大跃进
大跃进运动
内容
大跃进时期安西大泉大炼钢铁热潮拾遗
李旭东
1958年赶英超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大跃进高潮迅速在全国各条战线掀起。当时有两首歌曲的歌词为:“跃进、跃进,大跃进,快马加鞭向前进,十五年内要赶英超美,中国人民有信心”。“钢铁好、钢铁好,钢铁就是宝中宝,全民动员炼钢铁,……团结打败美国佬”①。张掖地委给安西县委下达1200吨炼铁任务后,此年9月14日,县上成立了以县委书记李振堂,县长姜维玉、副书记赵国贤为正副总指挥的钢铁生产指挥部。选择兰新铁路干道旁安西与新疆交界星星峡东60公里处的大泉为全县大炼钢铁的主战场。主要是因为大泉泉水清澈,可以解决生产生活用水。大泉一带有足量的红柳、梭梭柴可作为炼铁的燃料。还因为大泉位于铁路沿线,运输矿石方便。
制作土高炉县委决策一岀台,随即成立以李善智、田策、张峰、李玉昆为成员的大泉炼铁厂指挥部。他们带领200余人的炼铁大军开赴大泉。参加炼铁会战的人员有县上干部职工,全县各地调来的农民、河南四川等省来的盲流人员、支边青年,还有十工农场的工人和“右派”。全体人员吃食堂不要钱,初开始住帐篷,后住在简易土坯房和地窝子里。
初开始炼铁,先用1尺多高的坩锅炼铁,因产量太小,根本无法按时完成任务,又开始建造土高炉。土高炉修建技术性非常强,活也很重。工地上热火朝天,轰轰烈烈。挑战书一个接一个,激励着人们。有一份挑战书由上过复旦大学的“右派”赵秉江执笔,洋洋洒洒,说不尽的豪言壮语,其中有“我们的热情比天高”、“宁可少活二十年,不叫城关超大泉”、“东风压倒西风”、“一天等于二十年”等词句,正体现了那个年代中人们奋不顾身的豪迈气概。城关是安西县城的炼铁重点,大泉与之相互竞赛,就出台了挑战、宣战、打擂台、插红旗等试比高下的竞赛形式。
修建土高炉主要用土坯砌造,一层土块一层麦草泥,上小下大,如花瓶状。主体结构修起来后,内外用麦草泥抹光,麦草泥很厚,约5~6厘米厚°然后在内壁加一层特殊的保温材料。材料是从各地收缴来的破碎瓦缸片,用石块或铁锤砸碎,然后和上细泥抹于内壁。1991年8月30日,当年参加过安西大炼钢铁的西北民族学院教授和凤鸣女士在酒泉拜访当时大泉炼铁的经历者邹士杰,邹士杰已从酒泉地区农垦局副局长的岗位上离休。邹士杰说“把砸碎的细沙粒涂抹到高炉的内壁上,才能炼出铁,这样可以起到保护土高炉不被烧坏和保温作用,碎瓦片是最好的耐火材料”②。只有炼铁炉的温度达到1300乞之后才能将矿石熔化,一般土高炉要没有耐火材料,温度绝对达不到熔点温度。
大泉最后建起各式炼铁土炉152座,其中有山丹式小炼铁炉5座③。瓜州县博物馆馆员李春元于2006年曾前往该地实地考察,大泉一带现遗存炼铁炉仅有2座,顶已坍塌,残高4米余,顶部直径不足1米,炉口向东,主要用于灌注氧气。其周围还有一些铁渣及当年遗存的破烂胶鞋、搪瓷缸子等生活用品。
正式点火
炼铁大炼钢铁需要大量的燃料。大泉附近戈壁滩上有很多红柳和梭梭柴,多年生,粗的比胳膊还粗,木质坚硬,非常耐烧。用这样的材料烧焦碳是最适用的。于是,千军万马到戈壁滩挖梭梭柴,人背肩扛,驴驮车拉,几天就堆了一个小山,然后再将其烧成木炭。
大泉位于兰新铁路柳园车站西30公里处,矿石由火车从矿区运来。大块的矿石不宜烧化,还要人工破碎,然后将之填入炉中,点火开炉。原甘肃日报记者,十工农场的“右派”杜傅知曾参加点火开炉、添炭、拉风箱、冷却、清渣、取铁、运输等一环紧扣一环,紧张而有序的全过程劳动④。土炼铁炉点火后,火力强,熔解快,有的炉子在不到二、三小时就熔化了矿石,流岀了铁水,大家非常高兴。铁水冷却后变成了烧结铁。很多人日夜坚守在炉旁苦干,累了打个盹,饿了啃个干馒头。最初,大泉采用土洋相结合的办法炼出烧结铁362吨,为全县带了头。后来上级又压给生产任务200吨,大泉又提岀“苦干、硬干、拼命干”、“苦战30天,站好最后一班岗,炼好最后一炉铁,全年满堂红,迎接五九年”的口号。
为了完成炼铁任务,又将群众捐献的铁锅、铁铲、铁棍、炉条、炉盖及一些精致的铁器皿投入炉中,作为炼铁原料。
《甘肃日报》刊登赞颂安西大炼钢铁的诗篇
1958年10月7日,《甘肃日报》刊登了诗人闻捷的一首长诗《安西人心比火热》,与毛泽东《送瘟神》手迹并行发排,置于手迹右侧, 其位置之显赫可见一斑。全诗如下:
安西人心比火热
--夜唱安西人民大炼铁而
作月下打从安西过,只见西关千炉火。火焰飞腾天地红,安西城里无黑夜。
穆桂英连砸矿石,一锤一拍有起落。杨宗保紧拉风箱,边歌边笑唱山歌。
不唱三皇和五帝,单唱当代英雄多。劳动号子如雷响,安西人心比火热。
一人领唱众人和,英雄欢唱英雄歌。人人争做多面手,不断革命大炼铁。
炼得北斗七星转,炼得日出东方白。炼得铁树开红花,炼得铁水流成河。
英雄人民英雄胆,万重难关全攻破。逼得指标插翅飞,换得铁山献祖国。
今夜路过安西城,只闻歌声动山岳。快步如飞绕城走,兴致勃勃观炼铁。
想吟小诗赞英雄,千言万语无声色。为给高炉添把火,且随英雄唱山歌。
闻捷是当时全国著名诗人,1958年4月携妻来到甘肃,任《甘肃日报》记者和编委,其来安西深入生活,诗兴喷发,所赋诗歌发表后,使安西大炼钢铁在当时全省引起了很大轰动。
大泉等地靠土法炼出的似铁非铁、似渣非渣的烧结铁,毫无用处,部分拉到酒钢多数被废弃,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浪费了很多资源,大泉一带的植被破坏严重。加之全民动员大炼钢铁,许多庄稼烂在地里无人收割,损失极为惨重,为1960年、1961年的大饥荒、大灾难降临埋下了伏笔,也给后人留下了及其惨痛的教训。
注:①李春元先生口述③张希才、赵占春《大跃进中的炼铁激流》,载《安西文史》第一辑②④和凤鸣著《经历一我的1957年》,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年出版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瓜州文史》第五辑详细记录了古州地区人物春秋、文化撷萃、文教史踪、世纪回眸、经济纵横等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旭东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李振堂
相关人物
姜维玉
相关人物
赵国贤
相关人物
李善智
相关人物
田策
相关人物
张峰
相关人物
李玉昆
相关人物
赵秉江
相关人物
邹士杰
相关人物
李春元
相关人物
杜傅知
相关人物
中国
相关地名
河南省
相关地名
四川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