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代安西绿洲雏形的形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725
颗粒名称: 三、清代安西绿洲雏形的形成
分类号: E87
页数: 7
页码: 155-61
摘要: 清代安西绿洲雏形的形成:(一)清代安西移民、(二)兴修水利、(三)营造城池。
关键词: 绿洲雏形 安西

内容

(一)清代安西移民康熙五十四年(1715),清军从河西走廊进兵新疆,安西成为军需民用转输前哨。因为兵丁缺乏生活供给,长途转运十分困难,清命令“各卫新屯地亩应全交与安西镇标营兵丁承领屯种,为伊等恒产,即以收获籽粒供兵丁口粮,如有不敷,照例折给银两”。⑧清代到安西屯田的主要有军籍人员、遣犯、平民及兵丁家属、子女等几种成份。清雍正元年(1723)安西少量兵丁开始垦荒,到雍正六、七两年开地580亩。后来安西守军不断增多,主要分布于安西卫、瓜州营、双塔堡、布隆吉、桥湾、百齐堡、踏实堡、惠回堡、赤斤等地。军队所到之处,除担负战斗、守卫任务之外,还要参与开发屯田、耕种、兴修水利。安西东半县遣送的第一批屯民是:雍正二年(1724)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奏青海善后十三事之一为“请发直隶、山西、河南、山东、陕西五省军罪当遣者,尽行发往大通河、布隆吉尔垦种”。⑨后经总理事务大臣等会议决定,大通河沿岸令驻军子弟及民人开垦耕种,“惟布隆吉尔距边远,应令遣犯佥妻发往,官给籽种,屯垦三年后起科如例”。⑩五省军罪及家属,全部遣往布隆吉尔,为清代安西遣犯屯田之始。嗣后,雍正十年(1732)十月开始,吐鲁番回民(维吾尔人)在头目额敏和卓率领之下,总计9264人移居安西,为安西第二批移民。乾隆二十一年(1756)其返原籍后,乾隆二十五年(1760),清御史刘宗魏奏请部分遣犯再行发至安西屯垦,“交驻防将军等管辖”乾隆二十八年(1763),湖北武昌府属马迹岭地方有吴姓大族,“盘踞为匪,怙恶不愎”,清即交安西府属渊泉县收管。乾隆二十六年(1761),甘肃巡抚明德奏云:“(安西)遣犯甚多,难以安顿”,请求改发辟展乌鲁木齐屯区。故安西部分遣犯又被发至新疆。清代安西遣移人员除回民之外,其它史料没有明确数字,根据新屯地亩等情况推测,大约3万余人。
  (二)兴修水利清代在疏勒河上游修建2条大渠即靖逆东渠和西渠。东渠入玉门,西渠入安西。西渠在三道沟一带又变为双岔,一岔至三道沟、河东乡一带,另一岔至桥湾。从桥湾到小湾、安家窝铺又派生回民南渠、回民北渠、余丁渠3条大渠。回民南渠、回民北渠从小湾、安家窝铺至回民五堡,又开了4条支渠,至瓜州营一带又开了7条支渠。同时,在各段建坝修闸,调控水量,为绿洲灌溉和屯田发展配置了水利资源。
  (三)营造城池雍正四年(1726),河西局势初定,川陕总督岳钟琪巡边安西、敦煌诸地相度地利,题请改安西卫。乾隆年间,进一步划分工区,集中开发,安西地方的头工、二工、三工、四工、开工、六工、七工、八工、九工、十工就此而产生。从各工区排列的具体顺序而言,从安西老城西的疏勒河流域向东南推进,开工正好在四工与六工之间,而各工皆未有五工之称;“开”,从民间称谓上有对开,五开,即半的意思。十个工区之半正为五,故笔者疑开工即为五工。修建了双塔堡、桥湾堡、柳沟堡、新百齐堡、小湾堡、瓜州堡等20余个城堡。为加强对归化少数民族统治,雍正十年(1732)“安置吐鲁番回民于瓜州”此回民指维吾尔族,其分散于安西城西南东西20余里,南北40余里的流水沉积层地带,清廷官员将已开垦的35000亩土地交其耕种,督令其继续修建庄堡,开垦荒地,种植小麦、青棵、瓜菜等农作物,并发放耕牛、马、乳牛、羊、大锅、刨锄、犁、铁铮、萝、筛、镰刀、水桶、石磨、石磙、绳索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组织其进行农耕生产。疏浚河道,筑大小坝10条,开挖比栉渠、崇墉渠、千仓渠、万箱渠4条支渠。通过回汉民共同努力,安西绿洲面积不断扩大,许多可垦之地,逐渐被开发出来。雍正十二年(1734)统计数字表明,安西有耕地8万亩。今天安西绿洲的总体面貌基本被勾勒出来了。
  安西清代筑城30余座,今保留遗迹者有10余座。重要的有清安西柳沟卫城,建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其位于今三道沟镇四道沟村,夯土版筑,平面呈正方形,长宽皆190米,面积3610平方米。开南门,四角有角墩,四面有马面8个,因该地天然水沟居多遍生柳树俗名曰柳沟,该城亦曰柳沟城,即清柳沟卫城。清安西镇城位于今布隆吉乡政府东1公里呈长方形,东西长1090米,南北宽910米,面积约1平方公里。该城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清大湾城位于今安西县城北1.5公里处的大湾,东西874米,南北921米,面积804954平方米。四面均有城门和瓮城。“本朝经理安西,始建于今大湾地方”。城有双重城楼,始建于雍正五年 (1727),告竣于雍正六年(1728)。大湾之安西镇城从布隆吉老城拆用木料抵造20间房。其余则由王全臣预算城池面阔、丈尺、间架、檩数,旧有及新添,拆用木料及所需用石块、砖瓦、灰斤等项逐一开明,一切匠夫按料计工,分发银两,历时一年,修筑而就。桥湾城呈长方形,东西320米,南北122米,面积39040平方米。通高7.5米,四角有角墩,城四面有马面,南北城门外有瓮城,建于雍正十年(1732)。同年,敕建永宁寺于城西北隅,系清廷钦差理藩员郎鄂敏,笔贴式兆禧监造,为西北地区著名的粮仓和督行运行署。当时著名的史地学者沈青崖有诗赞曰:“数雉真成一弹丸,停骖荒服且盘桓,两山对锁东西峡,十水争流上下滩,回鹘犁锄环塞外,廒仓刍粟入云端。从今款贡烽烟靖,襟带清流倚槛看”。清踏实城面积269.2平方米,建于雍正六年(1728), 该城驻清兵100名,每2名给房1间,城内共有房屋200间。双塔堡建于雍正六年(1728),在布隆吉清城西30里许。其地清人曾描述回路东西,河水湾环,林木葱茜。百齐堡为青墩峡口路通哈密最紧要的隘口,原设把总一员,领兵100名驻守,但因疏勒河水不能流至百齐堡,断流时节驻扎人马常无水可饮,无法扎站,加之清廷在上游移民垦荒,筑坝拦水,逼水进入新瓜州,百齐堡更加干涸,故尔将原百齐堡向东南挪移了20余里,以便瓜州之水能受益百齐堡;在新老百齐之间添设4座墩台,每墩台设兵5名,担负传递军情任务。清六工城位于今南岔乡六工村西南3公里处,长360米,宽280米,面积100800平方米,是清代加固维修了的一座新城,该城旧迹为西汉宜和都尉昆仑障,三国曹魏时期的宜禾都尉府城,清代又重新利用之。清瓜州城位于今瓜州乡政府东500米处,其为建回民五堡时同建的瓜州营,建于雍正十三年 (1735) 。
  安西遗存清代城堡,大部分为雍正五年(1727)至十年(1732)所建。清政府专门委派吏部郎中马尔泰、光禄少卿汪隆、临洮知府白讷为总监亲自督造安西、敦煌一带的城堡,下面还有具体监修官吏。留之于今的诗咏,如汪隆写的《城工告成四首》、《双塔堡》、《踏实堡》、《惠回堡》;马尔泰写的《安西杂咏并序》 (四首),沈青崖写的《桥湾城》等,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在瓜州办理各务人员,除王全臣以外,还有安西镇总兵张嘉翰,瓜州营参将卫维康,安西州同知孙翼,知州杨肇熙,安西卫守备王玮等人。尔今,开发这片土地的先民早已作古,修筑的古城池早已失去了原有的防御作用,成为残垣废壁,任人凭吊。其作为开发这块土地300余年的历史见证,让后人更加切实地品味历史,了解祖先,热爱家乡,不失为一部典型的生动教材。
  "康乾盛世"是清代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康熙通过大规模的军事占领,把先进的农耕技术及汉文化输入西北,这一块土地在雍正年间得以开发,奠定了安西绿洲的雏形。在乾隆年间进一步发扬光大,不断巩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乾隆之后,清政府腐败无能,对西北管理逐步流于形式,青海回民猎户马文录盘踞青头山,勾结安西惠回堡猎勇举兵攻占肃州,不断向西渗透,安西、敦煌俱遭战祸。同治十年(1871)春左宗棠大军集结肃州,以百营官兵攻打8个余月,马文录投降,安西诸地才暂得安宁。后又多有外敌入侵,民众苦不堪言。陕西回民白彦虎起事,“甘肃土匪二十万,蔓及延、榆、绥一带”“凶悍殊常”“而玉关内外竟无完土,军民之勤劳涂炭亦极矣”。
  安西作为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是历代中央政府联系西域的生命线,清王朝在征服了南方抗清力量之后,历经康熙、雍正、乾隆数朝,连续向西北用兵,先后在乌兰布通、昭莫多等地大败噶尔丹,击败了准噶尔军队,平定西藏叛乱,打击了罗卜藏丹津游牧部落的进攻骚扰,客观上最终改善了少数民族地区闭塞落后面貌,有利于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安西即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逐步发展的。在“康乾盛世”较短的时期内,基本解决了新迁当地大量移民的生活问题,还给作战军队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军事给养。通过300余年的发展、积淀,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无疑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进步,而其基础主要是在“康乾盛世”特殊历史环境条件下奠定的,这是安西地方历史客观存在的事实。

附注

注释 ①《敦煌简史》125页。敦煌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1990年10月編。 ②李旭东《冥水古道探源》,载《瓜州史地研究》166页,甘肃文化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 ③苏北海《疏勒名称考》,原载《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1984年第3期。 ④莫高窟176窟供养人题记。 ⑤《重修肃州新志》447页。 ⑥《敦煌学大辞典》第948页,史苇湘编《敦煌莫高窟大事年表》,上海 辞书出版社1999年出版。 ⑦《重修肃州新志》。 ⑧《清世宗实录》1517卷。 ⑨⑩《清史稿・年羹尧传》,转引赵俪生《古代西北屯田开发史》390页, 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年出版。 《清世宗实录》,转引《古代西北屯田开发史》391页,甘肃文化出版社, 1997年出版。 《皇舆开域图志》卷32屯政,转引赵俪生《古代西北屯田开发史》391页, 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年出版。 《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处》古遗址类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 年出版。李春元等在文物普查时所丈量尺寸。 张辉《历代河西诗选》,酒泉地区教育处编,1988年。 《甘肃省通志稿》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瓜州文史》

《瓜州文史》第四辑,全面而详细地记述了瓜州地区的人物春秋、经济纵横、广电史踪、旅游见闻等相关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