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祁连山口 攻打安西县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711
颗粒名称: 走出祁连山口 攻打安西县城
分类号: E297.23
页数: 3
页码: 121-123
摘要: 1937年4月中旬,程世才、李先念率领西路军左支队,经过了祁连山4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辛险恶征程,经大公岔、石包城、蘑菇台走出祁连山水峡口,一出山口就赶上了玉门关外安西多年罕见的大风。
关键词: 红军西征 祁连山 安西县

内容

1937年4月中旬,程世才、李先念率领西路军左支队,经过了祁连山4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辛险恶征程,经大公岔、石包城、蘑菇台走出祁连山水峡口,一出山口就赶上了玉门关外安西多年罕见的大风。
  安西是有名的“风库”,干燥的狂风卷起了戈壁上的沙粒石子,真可谓是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几步之外就看不见人。迎面而来的砂石,直扑得人睁不开眼,喘不过气来。偌大的戈壁没有避风之处,只有梭梭柴、骆驼刺和沙拐枣在狂风中鸣叫挣扎着。指战员们都扒在地上等待。风暴好不容易小了一点,部队在戈壁滩集合。程世才首长点了一下人数,大约还有700多人。部队虽在蘑菇台由郭道长资助了粮油、牛羊肉,作了短暂休整,但在经过了40多天祁连山恶劣环境中的长途跋涉仍觉疲惫不堪。几百人的西路军左支队终于走出风雪茫茫的祁连山而进人平原有人家的地方。兴奋的心情鼓舞着战士们,倍感脚底轻快。战士们迎着风沙、捂着脸快步前进,当天下午就到了踏实城。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土城。城里有十几户人家,城东南角有一座魁星楼,城外东南高台上有一座古庙,城外四周有住户、村庄和田地。部队到齐后,布置了警戒。二六五团住在城东阎家庄,二六八团和军部电台住城内,二六七团住在城外东南高台上的庙里。在这里稍作休整,宣传红军政策、补充干粮,当天在此宿营。总部首长召开了排班干部会议,分析安西敌情,了解路程地形。当时了解到踏实距县城70多里,中间相隔十工山。据侦察了解到的敌情:安西城内只有马匪军一个通讯排30多人。第二天凌晨,我军从踏实出发,组织了先遣队先行,二六五团是前卫,二六八团和二六七团是后卫,顶风冒雨,在泥泞的道路上前进。经过破城子行至十工山头,暂布岗哨设防、少许休息。出十工山口,不时来到了距县城20多里的十工,总部住在刘家庄和马家庄子,各团暂时休息,补充口粮,准备攻城木梯,总部研究攻打安西县城的事宜。
  总部攻打安西县城的决心确定之后,部队即向安西县城进发。战士们正在议论时,上级下达攻打安西县城的命令:西路军左支队分两个梯队和先头部队,向安西运动。傍晚部队集结于安西城西南3华里的梧桐树窝和彭家庄一带。安西县城是雍正年间修建的土城,只有南门和西门进出,东城墙有很长一段被流沙掩埋,形成了一个斜坡,北城墙、东城墙外一带是民房。二六八团三营营长赵正洪、指导员周纯麟带领队伍担任东城墙主攻任务,二六七团担任后卫。战士们虽然体力不足,弹药缺少,但是一听要打仗人人都抖起了精神。晚上八、九点钟后续部队加快了步伐,迅速向安西城运动。先头部队与城内的马家军一接火打响,敌人就猛烈地扫射,迫击炮弹一颗颗地打来。此时估计敌人至少有一个旅以上的兵力,不然就不会有这样强大的炮火。事后才知道,原来红军在进攻之前,敌人已经连夜从酒泉调来了几个团的兵力驻守县城。战斗打响后,敌人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冲出城门猛烈反扑,主攻部队则依靠大刀、手榴弹与敌人作战,阻击着敌人的反扑。因为敌众我寡,红军伤亡较大,二六八团政治部主任钟立彬等很多同志在攻打安西城时壮烈牺牲。由于对敌情了解不够,致使红军不少人中弹身亡。整个战场情势相当紧张。将士们虽奋战了一夜,反复了几次都未能攻打下安西县城。
  天还未亮,上级传来了命令,要停止攻城,向城西北王家屯庄转移。战士们边打边撤,可是在我们刚撤到王家屯庄的时候,敌人就追了上来。他们欺负红军人少枪弹不多,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战士们只好依靠土墙、土坎、房屋、田埂作掩护,双方激战一天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这天的阻击战是艰苦激烈的,直到黄昏,部队才突出重围,并连夜涉水过疏勒河(当地人称北大河),一口气跑了90里路,来到白墩子天已放亮。白墩子是个很小的村落,沿路只有几间土房,还有一座小庙和一个高高的土堆。我军刚到白墩子就见南面戈壁上烟尘滚滚,马家骑兵随后追来。我军依托自然工事与马家军展开了战斗。马家骑兵见正面进攻不利,遂改由从两侧进攻,双方激战。红军经过激烈奋战和奋力拼搏,终将马家军打退。没想到,红军刚击退这批敌骑兵,另一大批敌骑兵就又追了上来。战士们边打边往北撤,一直到天黑撤到红柳园。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瓜州文史》

《瓜州文史》第四辑,全面而详细地记述了瓜州地区的人物春秋、经济纵横、广电史踪、旅游见闻等相关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