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见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698
颗粒名称: 旅游见闻
分类号: F590.3
页数: 14
页码: 100-113
摘要: 《瓜州文史》第四辑中记录的关于安西地区旅游见闻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旅游业发展 旅游见闻

内容

从兰州到敦煌
  节选自夏鼐遗作《敦煌考古漫记》
  卡车由玉门出县城北行,经过约10里的庄园,又入生长着芨芨草之类的草原。因为土壤中盐份过多,所以不宜于农作物。有驼骆几十匹放牧于这草原上。时已初夏,骆驼开始脱毛,形状极丑,但它们有悠然自得的姿态。更北又是不生草木的戈壁滩,车子折向西行,沿着疏勒河的北岸,一直向西奔驶。右首是北山,左首是河岸,车轮碾着戈壁上的石砾,嗒嗒作响。转弯处不远,便是同治年间毁于回乱的桥湾堡,现在成为无人居住的废城(即清桥湾城编者注,下同)。城的西北尚可看到一座庙宇和小塔,惜不能下车一游。这庙便是雍正十年所建的永宁寺。听说庙里有用人皮蒙的鼓,不知道仍存在否。由桥湾堡到安西龙王庙这100多公里的戈壁滩,只有新建的布隆吉、双塔堡和小湾(今小宛)3个驿运站。每站仅有两三间房子。未筑公路以前,从玉门到安西的大车路,是在疏勒河以南。因为这河以南,沟渠很多,泥土又松,所以改线筑在河以北的戈壁滩上。我们在车上隔着河向南望,仍旧可以看见许多林木苍蔚的农村。布隆吉、双塔堡和小湾的村堡,都在河以南的大路旁侧。快到中午时,隔岸看到绿荫中一座小城,便是安西县城。汽车站在县城西北的龙王庙。我们的车子在站中少停,然后南驶过一桥(原安西州城北疏勒河上之北大桥),折向东行,开进安西城的西门。车子停在城中心的十字街口。我们下车匆匆午餐后,便到县政府去接洽赴敦煌的车。县政府中人说明晨便有车去敦煌,并且留我们下榻于县政府内的庶务室。晚上,我们约请裴营长(驻酒泉之国民党军炮兵二团六营营长裴超,其与阎文儒为同乡、亲戚,故应允考古组搭乘军车前行)等在城内一条龙饭馆晚餐,致谢他允许我们搭乘这一段路程的好意。安西城也很小,仅有东西二门。东门外流沙堆积得和城齐,都是被风吹来的。俗有“安西一年一场风”的话,是说一年从始到底,一场风刮个不停。
  从前没有汽车行驶时,从酒泉到安西是要坐8天的大车。现在是当天可以赶到。我们这次也只走了两个半天。从安西到敦煌,如果有汽车,也只需要大半天的工夫。但是我们这次只能坐大车,要走四站,即瓜州口、甜水井、疙瘩井和敦煌城。各站互相距离是70里左右,恰巧是一天的路程。如果夜间也行车,可以3天赶到。我们急于想达到目的地,所以和车夫议价后告诉他,希望能提早到敦煌。晨间车子由安西起程,出西门,向西南行。这里大车路和公路分道。公路是沿着山脚走戈壁滩,因为汽车可以一口气跑到敦煌,不需要中途停憩食宿的腰店。大车是经过有人烟的村落或有腰店憩宿的地方。我们最初所经过的是田园和村庄。20多里至头工村,下车稍息。跑到一个农民家里,拿出茶叶请他烧点茶,又拿出馍馍来充饥。然后又行30多里,多戈壁滩和盐渍土,中间也有村落和田园,经六工村至瓜州口。瓜州口的北面约二公里许,有一座废城(汉宜禾都尉昆仑障,清六工城)。我们曾下车前往一看。因为时间不早,决定明天再来仔细调查。先到瓜州口下宿。
  瓜州口只有一家腰店,店中有客房两间,马槽数个。院子里撒满牛马的粪。这里离开最近的村子也有十几里路。店中只供给开水和烧火用的牲粪和红柳柴,其余的东西都要客人自己携带。客房中一个土炕,上面铺着一领破旧的草席,席上放着一小几。我们知道戈壁中腰店的情形,事先已有预备。进店后,汲水烧汤来洗面和泡茶。然后取出带来的挂面、葱韭和酱菜,当作晚餐。我们三人围坐着炕上的小几,饮茶闲谈。偶然仰视,见蛛丝烟臭,从屋椽下垂,迎风荡摇,如紫藤花。只要不落在我们的饭菜中,风趣也颇不恶。
  从瓜州口以南到敦煌是200来里的戈壁滩。这里赶车的人,热天都是夜间行车,中午以前停车休息。因为戈壁上在中午极热,深恐牲口受不住。我们便利用上午的空暇时间由瓜州口腰店跑到北面的废城去看。外城颇大,略作正方形,每边300来公尺,城垣大体还完整,有南西二门。内城在东北角,似乎作军事上的堡垒用,城垣较坚厚,仅开一南门以通外城。我们在外城中看不到建筑物的遗迹,但在内城中的房屋土墙尚高可隐人,是由土坯砌成的,有些屋中还有卧炕和仓威的遗迹。路旁有一井,井中尚有水,我徘徊于断垣颓墙的中间,颇似当年留欧时凭吊罗马庞贝古城。不过,这里废址的地面,遗物很少,我仅捡得近代的蓝花白瓷一片。我们登城垣上面眺望,城外有田畴和沟洫的遗痕。但是附近10里以内,除了瓜州口的腰店外,没有居人。我们回到腰店。在店南不远有一座小庙,作正方形,每边约5公尺,是由土坯砌成的。庙顶外面是四阿式,内面是圆穹顶,结构和敦煌千佛洞背后戈壁上五代时曾氏所建的天王堂(即敦煌飞机场佛爷庙,已毁)相似。庙内还剩有壁画残遗。画的作风是五代时的。所画的是什么经变,因过于残缺,不能断定。小庙稍北,约数百步外,有建筑物遗迹,旁列5小墩。更北有一方形城堡的残迹,已是在我们所歇宿的腰店的西北了。
  下午4时许,由瓜州口起程。经芦草沟时,见沟旁山上有望台,山麓有卡房及五小土墩,我们便下车前往一观。卡房是一座长约18公尺的小方城,城垣上雉堞尚完整;但城内无建筑物残遗,撒满羊粪,偶有蓝花白瓷碎片。台高踞山上,是一个实心的土墩;南面有土梯可攀登墩顶,上面仅有亠间已倾圮的小房屋,供给望者居住。由顶上向下眺望,可以看出芦草沟刚从山中流出时,沟水颇大,两旁长着小柽柳;但是下流为戈壁中沙土所吸收,不多远,便消失不见了。登车再向西南行,不久,太阳西落。我初次尝到戈壁中夜行的滋味。虽是满天繁星,但戈壁中情况很是孤寂凄凉。四周远望,平沙无际,偶见几株红柳,高踞沙滩上,有类鬼魅。夜色深沉,渐觉寒冷,拥裹偃卧车中,似睡非睡。中宵抵甜水井,车子停憩数小时。我仍睡在车中,向、阎二先生下车跑进这里唯一的一间腰店中歇宿。天尚未亮,车夫又喊醒我们,套好车子继续前行。在黑暗中,我们又入睡了。但时常被车子的剧烈震动所惊醒。卧听车轮碾地的沙沙声和狂风的猎猎声,颇为单调。我因为感冒鼻塞,加以睡眠不够,头昏脑晕。车子抵疙瘩井时,已快近中午,我们连忙下车休息。这里也仅有一间腰店,我们取出自己携来的食物当午餐。汲取这里的井水作饮料,又咸又苦,还带涩味,自安西到敦煌路中三个歇宿的地方,走过的人说它们是“瓜州口无瓜,甜水井不甜,疙瘩井没有疙瘩”。前二语是不错的,但是疙瘩井却确实有一小疙瘩,是一土堆,便在腰店旁边,上头还建筑有一座小庙。附近又有一望台,侧列五小墩。休息了一个下午,到了傍晚7时,又登车继续前行。这一带的车夫惯于戈壁上夜行,他们赶车上大路后,便躺卧在车上酣睡,一任牲口自行。戈壁上常常仅有一道大车路,并无支道。牲口又是经常行走这一路的,道途很熟,不怕迷路。只可怜我们这些不惯于夜行的人,颇为所苦。述祖闷在车厢中,不能安睡,很想呕吐。我们抵达敦煌县东门外时,天快要亮了,东方已显鱼肚白色。我们停车城外,等候到开了城门,怀着进香者跨进庙门的心情,驱车进城。这是5月19日,离开我由四川李庄研究所(即四川南溪李庄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出发的日子,已是86天了。可是,我们总算是抵达了今年工作的目的地一敦煌。
  作者简介:夏鼐,字作铭,中国现代著名考古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在学术研究方面成就卓著,并且在新中国考古队伍的建立、考古研究规划的制定、田野考古工作水平的提高、自然科学方法在考古学上的应用、与外国考古学界学术交流等方面有重要贡献。是中国考古学界在世界考古学界获得最高荣誉奖最多的学者。
  夏鼐先生所撰《甘肃考古漫记》,定稿于1949年初。文中生动地记述了他在1944-1945年与前民国中央研究院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考古组成员向达 (觉明)、阎文儒(述祖)前往河西走廊进行田野考古工作的情况。1955年,《考古通讯》曾连载该书第2-4章的大部分,题目改为《敦煌考古漫记》。夏鼐先生在世时,曾应《文物天地》要求,应允将《漫记》继续写作发表,因其遽然与世长辞,未能实现。后征得夏鼐先生亲属同意,将原已写成的第一章《从兰州到敦煌》于1999年在《文物天地》1-6期连载。此文篇幅很长,故只选录最后一节中与安西相关的内容以飨读者。李春元荐
  瓜州杂咏
  王玉福
  安西咏
  旷野星城汉唐开,撒落珍珠镶瀚海。
  瓜州美誉三万里,玉关雄峙两千载。
  地上紫气随风起,天边红柳倚云栽。
  羌笛明月何须怨,丽日春风拂面来。
  锁阳城
  铁马金戈何处寻,平沙茫茫接荒城。
  非无良谋逐胡虏,自有神物助天兵。
  楼头旌旗几度变,营中杨柳依然青。
  边疆繁荣赖安定,至今犹忆薛将军。
  桥湾城
  雄踞河西形胜地,座镇要塞古瓜州。
  高墙突兀平野阔,长河蜿蜒大荒流。
  修城岂能依梦断,剥皮自可儆效尤。
  试问南来北往客,游罢得到警示否。
  桥子吟
  天边丹霞水中鸥,桥畔碧草坝上柳。
  最是游客陶然处,闲云野鹤两悠悠。
  东巴兔
  峰回路转觅胜景,芦苇青青红柳红。
  豁然开朗桃源去,此处无须避强秦。
  红柳园
  重重密林一径深,簇簇红柳如火焚。
  天边彩霞路边花,尽是烈士血染成。
  榆林窟
  涧水长流树常青,艺术不老佛有情。
  舍身取义悲壮事,人人尽说郭元亨。
  东千佛洞
  莫怪窟小千佛少,西夏艺术有瑰宝。
  大圣原形壁上留,“第一艳佛”多妖娆。
  浪柴沟
  戈壁深处天造景,山环水绕芦苇青。
  人间谁似李德寿,自耕自收自醉人。
  双塔湖
  千峰积雪惠万家,双塔凌云迎朝霞。
  一泓清泽润沃土,塞上遍种小康花。
  破城子
  高垣不知何世城,断壁似说当年功。
  多情最是旧时树,犹立秋风残照中。
  大漠风
  劝君莫怕大漠风,浩然沛乎任西东。
  若非汉高诗中见,人生哪得几回逢。
  石岗墩
  十万豪杰请长缨,众志成城锁黄龙。
  石岗依然墩依旧,风波定处绿成荫。
  葫芦河
  清流回环入明镜,绿树掩映作画屏。
  唐僧夜渡不堪忆,诗人亦曾泪沾巾。
  布隆吉
  离离原上草又荣,布隆吉尔绿如茵。
  谁家姑娘歌声醉,白云出岫是羊群。
  三道沟
  疏勒河畔一绿原,闻道古邑有渊泉。
  今日小镇美如画,亭台高耸柳生烟。
  花牛山
  山如花牛人如虎,盘山踞岗势破竹。
  工业兴县终有日,热血甘将春秋书。
  瓜州路
  安西又添新气象,华灯如昼大道广。
  从此边城有通衢,走向世界路路畅。
  张芝系汉渊泉县人,自幼聪敏好学,在祖父、父亲的教诲下,与弟弟张昶一起刻苦学习书法,寒来暑往从未间断,由于纸张短缺,就用衣帛书写,写完用水漂洗凉干,久而久之,家门前水池变成了墨池。张芝苦练成癖, 在章草的基础上独创“今草”书法,名振朝野,被尊为“草圣”。
  民国时期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安西的旅行见闻
  李旭东
  从19世纪末期,中国西北地区聚集着形形色色的外国人、官员、探险家、商人、旅行家等,他们从不同角度对我国边远省份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在茶余饭后谈论或渲染中国西部的神秘,许多还躬身涉足。1933年10月,斯文赫定和几个瑞典、中国学者受当时南京中央政府铁道部的委托,从北京起程,前赴甘肃、内蒙、新疆考察,详实地记述了当时的一些真实情况,尤其是对于安西经济状况的描写,在今天品味仍能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安西至新疆大道上的见闻
  1934年10月21日,为达到考察罗布泊的目的,斯文赫定一行乘卡车从新疆乌鲁木齐出发,向东目的是取道安西、敦煌,然后到达罗布泊。在甘新交界的路上,斯文赫定沿途遇到骆驼、驴马组成的商队,驮着面粉和衣物、茶叶等物。10月28日,他们遇到了一支40多峰骆驼的商队,由东向西而行,主要驮着茶叶、衣服等。斯文赫定与其领头者简短寒暄后,得知商队的主人是位从于阗(今新疆和田市)来的商人,他8年前就离开了家乡到肃州做生意,由于叛乱和战争切断了他的回乡之路,直到眼下形势好转了一些才敢返回家园。星星峡为甘新交界、安西最西边的一个驿站,这里有十几间客房,供往来的客人歇脚,还有供车马停留的地方,以方便给牲口喂草料。驿站上有站长和几个工作人员,负责检查、防堵等事务;大泉和红柳园是两个较小一些的驿站,站上住着站长一家人,养着几头驴。1933年马仲英部队从安西开往哈密时,一路上毁坏了许多村庄、耕地和驿站,故驿站上的人都特别害怕,对往来行人均存有戒备心理。过了小泉,看到一辆摩托车卷着尘土飞奔而来,原来车上的几个人是安西地方官员派来迎接斯文赫定一行去安西的。交谈中得知安西有一个欧亚航空公司的油库,住着几十个外国人,属军队性质。驾驶摩托车的名叫海尔。坦贝格,是个管理人员,他有5辆卡车停在安西,准备今天去新疆拉部队食用的羊肠子。斯文赫定一行在安西受到了县长叶忆肥的欢迎,并友好地安排了食宿。
  安西是一个很小的绿洲,听说总共住900多户人家,其中300户在城里。税收官员却说农村有940户人家,6000余人。城里住450名东干人(回民)军队,属西宁马步芳管理,驻军由农民供养,但没有报酬(工薪)。当天有一个不幸的消息从星星峡传到安西,有8名匪徒潜伏在星星峡,截获了从于阗来的商队。该商队有70峰骆驼组成,满载维族工艺品毯子等物品和砂金,匪徒们袭击了他们,杀死一些商人,抢走骆驼和值钱的东西,几个幸存的商人逃回了哈密,哈密和安西驻军闻知立即出动,抓住了4名匪徒,带到安西执行了枪决,其他匪徒则带着抢来的东西窜入马鬃山,安西派军队进行搜捕,尚未有下落。这个消息使斯文赫定一行感到更加惊恐,为他们前几天侥幸经过该地捏了一把汗。
  安西的物价
  斯文赫定一行在安西呆了一日,又从安西出发,目的是到敦煌参观千佛洞,然后再进入罗布泊考察。在安西与敦煌交界的地方,遇到了一辆高轮牛车,旁边有3个人拉着一头驴,他们是在敦煌和安西之间搞贩运的,车上装着棉花和梨,是从敦煌低价买来的。从他们的口中得知:“在敦煌梨是一个铜钱一个,运到安西可卖3个铜钱一个。铜钱这种中央有方孔的硬币,在敦煌400个可以换一个银元,而在安西则要550个。”①这说明梨的价钱安西比敦煌贵3倍,同一块银元交换铜钱安西比敦煌要多150个。由于安西为丝绸之路中转站,海拔比较高,气候寒凉,自古多种植小麦、玉米。
  蔬菜瓜果则少之又少,故其价格比周围敦煌、酒泉、哈密都高出好几倍,长途贩运亦是有利可图的。
  三道沟的街市容貌
  罗布泊考察结束后,斯文赫定一行取道敦煌,来到安西,在安西城逗留几天,12月18日乘汽车东归,到了三道沟,“几个队员去村里的巴扎(商店)购置圣诞节的物品。街上那些货架,凸出的房顶,破烂的房屋与其它西部城镇没有什么区别。同样的建筑风格,同样的肮脏和贫穷,同样的伸手乞讨的可怜人们。听说这里原是精耕细作的农业区,但是疾病、饥荒迫使人们纷纷逃离家园。战争席卷了这一区域。军队在这里烧杀抢掠,不断地压榨着贫困的人们” 。
  三道沟
  清·裴景福
  荒磧西风动旆旌
  毡车迤通碾沙平
  玉门一夜潇潇雨
  苏赖河中元速生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瓜州文史》

《瓜州文史》第四辑,全面而详细地记述了瓜州地区的人物春秋、经济纵横、广电史踪、旅游见闻等相关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