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勒河酒业创业发展纪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689
颗粒名称: 疏勒河酒业创业发展纪实
分类号: F272.2
页数: 8
页码: 77-84
摘要: 疏勒河酒业是农场办工业之一。还有农机具修造、面粉加工、榨油、酱油、醋、豆腐的制作等,是为了在60年代那样一个特定的艰苦条件和环境中,最大限度地自力更生,解决处理好农场内部的生产和生活问题。
关键词: 创业发展 酒业发展

内容

闻名遐迩的疏勒河酒,自1965年建厂生产,至今酒香已飘醉了39个春秋。
  疏勒河酒,为甘肃省国有小宛农场所产,酒厂位置在312国道3206公里向南0.5公里处,南靠疏勒河古河道岸。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00多万元,员工近百人,年生产能力500吨以上。
  疏勒河酒业是农场办工业之一。还有农机具修造、面粉加工、榨油、酱油、醋、豆腐的制作等,是为了在60年代那样一个特定的艰苦条件和环境中,最大限度地自力更生,解决处理好农场内部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疏勒河酒的始生产,由自给型逐步发展壮大,发展成为商品型工业的格局。其创业发展经历了小作坊开业,工艺大转折,全方位进步等不同阶段。至今,生产销售形成梯次占位: 低档的有“瓜州醇”、“疏勒河特曲”(精特,简特)、“世纪春”、“疏勒河天生桥”、“疏勒河贡酒”、“八喜缘酒”;中档次有“西域神酒”、“锁阳保健酒”、“象佛玉液”、“锁阳春酒” “八喜来酒”、“锁阳雄天酒”、“传世象佛酒”;高档次有“象佛御酒”等10数个品牌。疏勒河酒业公司被酒泉市人民政府、安西县政府授予“重合同,守信用”先进企业。1988年以后,疏勒河品牌系列酒多次被甘肃省人民政府、省轻纺工业厅授予“优质产品奖”、“全省白酒行业质量进步奖”,酒厂被授“甘肃省二级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授予“绿色食品产品宣传奖”,中华酒文化研究会授予“全国酒行业优秀企业”、“全国酒行业明星企业”称号。2000年3月,国际精品批发中心将疏勒河酒纳入了精品批发系列。疏勒河品牌系列浓香型酒随着时代发展,技术质量不断进步提高,持续受到古瓜州人民的厚爱以及国内外部分市场消费者的亲睐。
  小作坊开业 酒香小宛
  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建立起来的农场,位于安西县城东35公里处。远离城镇,地处荒漠戈壁。60年代,根据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师(新疆编制十师)的指示精神,响应毛泽东主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号召,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自给自足,自已动手解决军垦战士(农场老职工、复转军人、知识青年)及其家属的生活。团(当时编为十一师第二团)后勤处下设一个加工厂,处长任培田、党总支书记蒋秀敏。加工厂包括木工、酱油、醋、面粉、榨油等生产,由任处长代管,以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加工厂地点在团部南路拐弯处,即90年代硫化碱厂所在地。1965年初,为扩大丰富加工厂服务项目,团部选派厚道好学的青年常学俊(甘肃张掖人,一生酿酒,2000年故去)去陇南徽县金徽酒厂学习酿造白酒技术。回团后,与下放干部钱往升一起,购置简单器具,在加工厂西头两间房内修了4个小窖,按金徽酒的生产工艺,用其带回的金徽厂酒米曲,拌和粮粉、稻壳蒸后入窖发酵,发酵后蒸锅出酒,于当年底生产出了非酱香、非浓香、又不是清香的兼香型白酒。此酒质量不高,味杂,量很小,但在计划经济时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环境中,能喝上自己生产的白酒(青棵酒0.6元/斤),人们如获至宝,如饮琼浆,皆奔相传告。加工厂领导及常学俊也因做出成绩,受到了团里的表彰。
  从1965年至1981年初,小宛白酒,一直以小作坊方式在原建窖处生产。后期规模略有扩大,产量增加,为大桶装散酒,无商标,不装瓶,除主要满足内部消费外,也有少量向外馈销。70年代末期,加工厂厂长王世昌(甘肃武都人,王震359旅老战士,从新疆兵团调来)负责生产。由于社会需求的增加,团领导决定扩大白酒生产,以增加收入,满足团场内外对小宛白酒的需求。由王世昌、程远超等组织人力,在疏勒河北岸,路西边干燥的戈壁滩上选址,建起新厂房,新建发酵池8个,于1981年将白酒加工业从原地搬到了新的生产厂地。仍使用兼香型白酒的老工艺(原粮主要以高梁、玉米为主),生产工人及管理人员共8人,手工作坊式生产操作,设备十分简陋,盛酒容器为大坛、大缸、木桶等,缺乏检验设备,以酿出的原酒调制装瓶,大多60度以上,还有62度者。最早的瓶装白酒,名为“小宛白酒”,简易标贴。1980年又改为红麦穗图案标,注册为“疏勒河”,年产量3-4吨。小宛酒,香飘17年以后,工艺基本成熟。随着社会的变革,酒厂一步步在王世昌、程远超、常学俊的管理与操作中发展壮大。岁月流入1982年,酒厂又扩建发酵酒池17个,年生产白酒可达30-40吨。生产产品名为“疏勒河大曲酒”。1984年,厂长王世昌离休,由程远超接任厂长,搞白酒酿调技术的除常学俊外,又增加了任贵军。与此同时,由甘肃省农垦局支持,以低息贷款10数万元,建起了第四酿酒车间。1985年,二工房建成启用后,原有发酵池改为地下贮酒海,增加了36个发酵池。窖池仍用青砖启基,尔后用土、水、已酸菌泥制作,无过分复杂的工艺要求。
  从1965年至1985年20年的时间里,小宛白酒酿造业从小到大,发酵池从4个增加为36个,产量从几千斤增加为50吨左右,包装从散酒改为瓶装,消费群体由内部逐步走向外部,一步步走来,历尽了创业的艰辛,但仍然没有走上工艺规范的白酒生产之路。
  工艺大提升 倪氏功高
  在小宛疏勒河酒业的发展历史中,甘肃省轻工业厅副主任、酿酒高级工程师倪儒敬先生功不可没。1986年初,倪工进入小宛酒厂,同时进厂的还有张健丽女士(搞分析检验)。与酒厂的技术人员及工人合作,首先从新疆鄯善购进葡萄原汁,生产勾兑出了葡萄酒,起名为“双喜红葡萄酒”。此后用3年时间,进行了酿酒工艺的改进换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颁发的浓香型白酒标准,在一、三车间改造工艺,彻底改造原有发酵池,重新制窖,用土、水、已酸菌、苹果、大米曲粉、酒尾酒等为原料,混合发酵一月左右,制泥做窖;尔后重新投以高粱、小麦、大米、豌豆、玉米等五粮为原料发酵、出酒,从而使原兼香型白酒,一改而为标准的浓香型白酒。调酒用水(包括酿酒用水)采用140米地下砂滤优质水,酿酒工艺出现了质的飞跃。3年间,倪、张二人虽大多不住在酒厂,搞流动性技术传授指导,包括制曲、发酵、蒸酒、储酒、勾兑等技术,却使小宛酒厂的生产管理、白酒品质提高了一个档次。倪工等技术人员在浓香型白酒的成熟成型中融入了大量的心血与汗水。
  伴着国家改革开放搞活的春风,社会经济文化、消费气候出现了大变化。小宛酒厂改进生产出的浓香型白酒,调制勾兑为54度“月牙泉特曲”、60度“月牙泉大曲”酒投放市场,先后在安西、柳园、敦煌、阿克塞、酒泉、玉门等地批发销售,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年产销量60吨左右,时而岀现供不应求的局面。1989—1991年,54度“月牙泉特曲”被甘肃省人民政府、省轻工业厅评为“甘肃省优质产品”、“质量进步奖”、“优秀产品奖”。1992年,连续使用了6年的“月牙泉”品牌,被上海一家公司抢先冠名注册,因而小宛酒厂不得不惋惜地停止其使用,而冠名注册启用了已经使用着的“疏勒河”品牌。“月牙泉特曲”酒改名为“疏勒河特曲”,并研究改进了质量,下调酒度为45度,走向了市场。
  全方位进步 应变市场
  小宛酒厂的建设与发展,在改革的浪潮中走入了20世纪90年代,白酒业的生产与管理,由市场化的运作逐步替代和摆脱了几十年“计划经济”的桎梏。1993年,小宛酒厂为了改善形象,由常学俊设计图样,修了一座坐西向东的大门,由杨明立(原在小宛农场工作,后调酒泉)题写了“国营小宛酒厂”六个大字,横排嵌在大门顶中央。
  1992年前后,酒厂探索前进,开发生产了一种名为“小香槟”的橘子汽水饮料。近两年中,产销量大约10吨左右。“橘子小香槟”市场反馈较好,在酒泉地区内评为二等奖,并发奖证表彰。后又开发生产了生啤酒,由于设备简陋,技术水平不高,产品上市后,很快就停止了生产。
  1994年,酒厂与加工厂合并,名为小宛加工厂,由阚国勇担任厂长,生产“疏勒河特曲”酒(分精、简装),由张长军负责成品酒的勾兑技术。1994年,安西县旅游局与小宛酒厂合作,研究开发当地锁阳城驰名中草药资源一一锁阳,并配以其它名贵药材,生产出38度“锁阳保健酒”。经检验分析,内含蛋白质、脂类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B和硒等成分及其它微量元素, 其中氨基酸达17种之多。
  1995年8月,省农垦总公司调整了小宛农场的领导班子,王永宏(白银市人)场长,面对酒厂在整个农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审慎地启用了为人朴实寡言的止东金义人程远超担任了小宛酒厂的厂长。1999年10月,程荣获了甘肃省劳动模范称号。后被省轻工厅聘为二届、三届评酒员,四届特邀评酒员。
  1996年,由于国家经济气候增温,安西等区域棉花热销,促使城乡消费者购买欲望及消费水平大大提高,加上农场的支持和酒厂人积极因素的发挥,小宛酒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原有的品牌已不能满足市场消费群体的需求,依据白酒消费的低度化趋势,研发了38度“疏勒河贡酒”(红标字为山丹博物馆王馆长手笔)。走向市场后,由于其清醇甘洌、入口绵甜的品质,一炮打响,连续3年走红,客户上门拉酒,经常岀现断货现象。还有喝红了的“疏勒河特曲”,在小宛酒厂的白酒品牌上创造了历史之最。当时年生产销售白酒约150吨以上,上交税利100万元左右。1997年,酒厂以双轮底发酵、贮藏8年以上的优质酒,调制生产了48度“象佛御液”,为小宛酒厂历史上品质最好,价位最高(市场价120元/500ml以上)之产品,这种被消费者誉为“陇上五粮液” 的“黑罐子”酒,为特殊群体及馈赠亲朋者所亲睐。
  1998年至1999年,鉴于当时白酒热销的趋势,农场投资140多万元,扩建酿酒新工房1511平方米,建发酵池108个(完善54个),投入了生产,增添了先进的光谱仪等检测和灌装设备,增加了贮酒器。1999年9月,又开发了43度“世纪春”酒。不管市场如何变化,企业在营销理念上始终坚持“纯粮酿造品质”不变,以好品质证明一切。由于产品极度热销,一些钻营商也地下造假抢利,一度鱼目混珠,使消费者得“鱼目”而上当,部分疏勒河酒的“饮士”们渐次疏远了疏勒河酒。加上酒厂机制欠活,竞争手段、实力差,人们消费观念多样化的转变等一系列内在因素,酒厂的产销出现了暂时性降温,管理者们在“降温”中才长梦初醒,在朦胧状态中初步意识到乐中“忘忧”所面临的市场危机。
  2000年,酒厂面对现实,调整经营思维,调查分析市场,制定品牌梯次战略,一面打质量牌,坚持以纯粮酒始终回报社会,以精品赢得市场;一面创新品牌,打文化牌,实现商品与文化结合的力量效应。由褚永泽(农场工业开发部部长)等配合酒厂,开发了中档次的43度“西域神酒”、45度“象佛玉液”,低档次的41度“瓜州醇”酒。2000年下半年,按照省农垦总公司的文件精神,小宛酒厂实行了改制试点,定名为“疏勒河酒业公司”,董事长刘健(小宛农场副场长,兼任),总经理武小东。由于国有资产的处置困难等因素,改制基本上处于“搁浅”状态,运作如旧,国有计划经济文明根植于人们头脑中的观念象梦魇一样纠缠难去……。2001年10月,根据市场的需求,又开发了42度“疏勒河天生桥”酒(酒盒上文字由酒泉文联副主席,《阳关》刊物主编刘士超先生所书)、5斤装疏勒河特曲酒。2002年,由刘健负责,熊小黄任副经理,张长军为调酒师,并由冯怀英参与,集体研究,对应市场,于10月中旬开发上市了“八喜来酒”,在地方上热销。11月220,酒厂参加“首届西部酒品展示会”,“象佛玉液酒”、“八喜来酒”、“天生桥酒”、“锁阳酒”等疏勒河系列酒亮相兰州,甘肃省酿酒工业协会专家组给予了专注亲睐,张昌祺、杨世英、孙立伟、韩志平、魏汉儒品评后鉴定认为:“小宛酒厂疏勒河系列白酒清亮透明,窖香浓郁、绵顺协调,味醇厚,具有甘肃纯粮酒特有的风格”,“小宛酒厂生产的38度锁阳酒,呈琥珀色,具有色泽、酒香、药香协调,味绵而醇厚,是锁阳酒特有的滋味,风格明显。”崔正华副省长指示要加大特色酒的宣传,在《甘肃经济日报》头版发布了专家组对小宛酒厂疏勒河系列酒的评定意见。2003年,酒厂又开发了“传世象佛酒”、八喜系列“八喜缘酒”、地方特产“锁阳雄天酒”(冯怀英书写)。新产品的开发,初步稳住了市场销售及效益的下滑趋势,加之在敦煌、安西、玉门设立了酒业公司直销处,在阿克塞、柳园、三道沟设立了代理销售点,又得到安西县地方党政领导及政府、社会各界的厚爱与支持,疏勒河酒业再一次出现了可喜的希望与市场回暖趋势。
  好酒疏勒河,朋友把手握。“疏勒河”人一贯坚持“以人为本、以诚信为本、以质量为本”的原则和“好品质证明一切”的理念与消费者握手。已经香飘了39年醇香甘洌的疏勒河酒,将会象千古西流并以此为荣的疏勒河一样,永远飘印香醉在人们的心中…… 疏勒河酒业的永远追求——醇真的,就是最好的!2002年3月31日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瓜州文史》

《瓜州文史》第四辑,全面而详细地记述了瓜州地区的人物春秋、经济纵横、广电史踪、旅游见闻等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冯怀英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