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玄奘法师赴印度取经途经瓜州史迹梗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666
颗粒名称: 大唐玄奘法师赴印度取经途经瓜州史迹梗概
分类号: K29
页数: 3
页码: 127-129
摘要: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玄奘冲破朝廷禁令,从长安秘密西行,经过秦州、兰州,在凉州僧人慧威法师及弟子慧林、道整的帮助下,庆幸逃脱了凉州都督李大亮的缉拿,来到了瓜州。在瓜州境内,得到了众人对佛虔诚之人的帮助下,顺利通过瓜州境。
关键词: 大唐玄奘法师 瓜州

内容

玄奘是河南偃师县人氏。自幼敏慧超群。在佛教兴盛的隋末即受过“具足戒”,成为名扬关、蜀、荆、楚的“佛门千里驹”而大受欢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其冲破朝廷禁令,从长安秘密西行,经过秦州、兰州,在凉州僧人慧威法师及弟子慧林、道整的帮助下,庆幸逃脱了凉州都督李大亮的缉拿,来到了瓜州。
  瓜州为岀越国境的重要关口,比沿途任何地方都难以通过。
  玄奘在打探路途时,不料被瓜州府兵丁捉住去见刺史独孤达和州史李昌。原来二位皆非常和善开明,对佛经颇有研究。他们对玄奘舍命西行很支持,当着玄奘之面当场撕毁朝廷“宜严候捉”①玄奘的传送牒文,私下放其西行。玄奘在瓜州府附近找到一名叫石磐陀的年轻胡人作向导,胡人只愿意送至玉门关。有人告诉玄奘,瓜州府不远处唐玉门关边有葫芦河,上宽下狭,水洄波急,深不可测。此是西行的必经之地;出关有五座烽火台,每座上皆有兵丁把守,每座烽台之间相距百里,中途无有水草,只有烽台下才有。过了五烽,便是天无飞鸟、地无走兽、狂飕乍起、沙尘蔽天的八百里莫贺延磧。打听好这些情况,玄奘“与少胡夜发,三更许到”②葫芦河一带,“斩木为桥,布草填沙,驰马而过”③。
  过了一丈许阔的河,玄奘松了一口气,与胡人暂作休息。天近拂晓,石磐陀突然手持短刀变得蹑手蹑脚起来。玄奘知其有了歹心,直视胡人,胡人双膝跪地说,我们肯定不能通过五烽,要是被捉,我等性命休矣,还是回去为好。玄奘不为所动,叫石磐陀回去,胡人还是不走,恳求玄奘,要是玄奘被捉,如供出了其姓名,王法森严,其妻小皆要受到株连。玄奘发誓,即是被捉,亦不连累他人,胡人悻悻而去。浩瀚起伏的戈壁大漠,风云突变,弥漫天际,风声怒吼,黄沙翻滚,走了八十多里,玄奘见到白墩子就在面前。
  其惟恐被守卫士兵发现,在暗处乘天黑取水偷越,正当其用皮囊盛水时,忽一支箭从头顶飘忽而过,又一支箭险些击中膝盖。玄奘知道已被发现,赶忙大喊,我是长安来的和尚,烽台上的守兵即带其去见校尉王祥。王祥亦是一虔诚信佛之人,对其肃然起敬,留住一夜,第二天拂晓赠送了干粮、水等物,送了十里,并指点玄奘说,不要经过第三烽,可从第四烽经过,第四烽校尉叫王伯陇,为其侄,他会帮忙。玄奘按其所指,次日凌晨见到王伯陇。
  王伯陇又送其干粮、马料、水,并告诫他第五烽台校尉性情粗暴,恐有意外,应抄别道越过,至野马泉取水。平沙浩浩,一望无际,玄奘孑然一身,靠逝者的白骨和驼马粪便作为路标,在沙漠里行走。
  沙漠的气候瞬息万变,一幅幅“沙漠幻景”不时组成各种鬼怪状,引起玄奘阵阵恐惧。因迷失方向,未寻到野马泉,不小心又打翻了皮囊,珍贵的水连一滴也未剩下,玄奘非常懊恼,但又不能违背当初到身毒(印度)决不向东后退一步之立誓。黑夜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燃烧着一堆堆磷火。玄奘口干舌燥,一直走了四天五夜,人马皆不能动弹,一齐卧于沙石中。夜半清风徐来,人马逐渐复苏,又走了几里,忽见前面有葱绿之色,马突然发疯狂奔,在草地深处有一汪清泉救了命。
  玄奘自进入瓜州(安西)境继续西行受到了独孤达、李昌、王祥、王伯陇的大力帮助,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经过九死一生,终于到达西域一百一十国,获得佛教“大乘天”和“解脱天”之最高荣誉,带回经、律、论、藏五百二十夹,共六百五十七部及部分舍利。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玄奘在于阗向唐太宗写一表文,拜托商队带往长安。太宗阅后亲笔写了敕文:“敕于阗等道,使诸国关师(玄奘),人力鞍乘,应不少乏。令敦煌官司,于流沙迎接;鄯善于沮沫迎接。(玄奘)速来与朕相见。④”于是玄奘从丝绸之路南道进入敦煌,又经过安西,返回长安。
  这一段历史,玄奘亦永志未忘,常述讲给弟子们听。后人编辑撰写的《大唐西域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大唐故三藏法师行状》中对安西这一段行程的记述,皆是玄奘回长安后他人根据其有关记述整理成文的。
  注释:①②③(3)《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瓜州文史第三辑》

瓜州文史第三辑收藏于瓜州县图书馆,由政协甘肃省瓜州县委员会出版,孟世勇为主编。从历史、人物、经济、文教等对瓜州进行简述。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旭东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