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创造者的群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656
颗粒名称: 历史创造者的群雕
分类号: D652
页数: 6
页码: 69-74
摘要: 朝阳的共产党员在“学大寨”运动中,个个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以苦为荣,公而忘私。全队60多名共产党员一致认为,没有党员的思想革命化,就没有广大群众的思想革命化。没有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就没有广大群众一心为公、忘我劳动的共产主义风格。没有党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就没有广大群众吃大苦、耐大劳的作风。
关键词: 学大寨 朝阳

内容

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朝阳大队的领导班子是“学大寨”的带头人。他们是这样起步的:1968年冬,大队党支部书记从大寨学习回来的路上便沉浸在思考之中,思考四年学大寨不上路的根源,终于,他从毛主席“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劳动制度……”的教导,从大寨大队“变化从这里开始”的经验介绍中得到启示,确认要上路必须首先解决干部参加集体劳动的问题。从1969年开始,党支部决议取消干部工分定额补贴制度,改以往“转队指挥为定队劳动”的领导方式。从此,全体大队干部身体力行,白天专心参加劳动,晚上带着问题研究工作,既做到了手不离“四把”,即:“春天不离犁把,夏天不离锄把,秋天不离镰把,冬天不离铣把”,又做到了深入实际,具体领导。以1972年为例,大队6名半脱产干部全年平均劳动317天,支书张玉明做了329天,全体大队干部当年的误工补贴仅占全大队工分总数的千分之二点四。
  就张玉明来说,虽然后来犯了错误,但朝阳的成绩,他的核心和表率作用是不可抹灭的。1971年,他分工抓落后的四生产队,春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大队开会,听到,该队犁地社员说:地太硬犁不动,有畏难情绪。散会之后已是午夜,他没回家,直奔四队饲养场套牛下地,专挑硬地犁,一直犁到天亮,吃了早饭再套一对牛犁到中午,下午又换一对牛犁到天黑,共犁九亩地,深度达到七寸以上,由于他亲自带头干,事事作榜样,调动了全队社员的干劲。四队当年粮食增产10万多公斤,比上年翻一番多。有一年隆冬的一个晚上,大雪纷飞,天亮,雪深盈尺,平田大军都站在家门口观望,看今天是否岀工?可大家看到的是一个瘦削的身影在田野上挥镐大干,大家不约而同地拽镐扛锨飞奔工地,发现那个带头的人正是张玉明,群情为之激奋,一句奋发人心的口号便呼之而起:“雪下三尺深,不在家中蹲,男女老少齐上阵,平田整地争英雄”! 一次,张玉明从公社开会回来途中,由于疲劳过度摔下马背,两腿肿胀如碗口粗大,不能行走,可他既不住院,也不呆在家里,把病床支在大队办公室,充分利用养病的时间轮番做人的思想工作,还常常请来社员用担架把他抬往基建工地,到现场指导部署工作。人称老参谋的大队党支部副书记胡生寿,已临花甲之年,也照样“睛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手上老茧不褪皮”!充分发挥他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积极出谋划策,亲自抓点试验,使朝阳大队粮食连年增产,得到了群众的崇敬。上行而下效,全大队各级干部形成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干实事、讲贡献之风。如生产队长顾彦青,1970年把他从最富的第八队调到由于穷而被解散又重新组建的第一队当队长,困难之大,个人收入损失之多,不言自明,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二话没说,举家搬迁,老婆埋怨,他动员老母讲家史忆苦思甜,说服教育,在一队扎下了根,一年摘掉了该队的落后帽子。因此,群众称赞干部是“对敌斗争的,铁拳头,,战天斗地的,硬骨头’,带领大家前进的'火车头’” 。
  朝阳的共产党员在“学大寨”运动中,个个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以苦为荣,公而忘私。全队60多名共产党员一致认为,没有党员的思想革命化,就没有广大群众的思想革命化。没有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就没有广大群众一心为公、忘我劳动的共产主义风格。没有党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就没有广大群众吃大苦、耐大劳的作风。他们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如共产党员张绪存从较富的第六队调到落后的第五队当队长,他做到了有令便行。只讲贡献,不讲条件,一切交给党安排。六队副队长马克莱,浑号“暮气疙瘩”,在“学大寨”运动中一改常态,一人干着两人的活,晚上浇水,五更犁地,卸牛扬场,操着全队的心,群众改名叫他“管得宽”。1972年在水电站建设工地上,他为抢救集体财产与洪水搏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72年上级号召大养其猪,朝阳调了一批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进猪场,当年,全大队人均养猪达到0.76口,在原有基础上增长了三倍。如第一生产队女党员杨玉秀,进猪场后视场如家,视猪如子,用自己的奶喂缺奶仔猪,一年间把猪场饲养量从十几头发展到120头。两个人养猪近百头,全凭手工劳动,其工作量是非常沉重的,她无怨无悔地坚持喂猪好多年。在青年突击队中、干部家属中均有一批共产党员起着中坚作用。
  朝阳的共青团员,男女青年是“学大寨”运动中突击队。他们中有68名女青年自动组织成“刘胡兰”、“向秀丽”、“立新功”、“永红”等战斗小组(后改为民兵班),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冲锋陷阵在农业生产的各个战线,修渠修路、平田整地、春耕夏收、抢险救灾,她们无不充当主力,每年加班加点,通宵突击不下几十个昼夜。后来,朝阳人通宵突击成了普遍行为,由此,派生出了朝阳人的一句共同铭言:“干了太阳干月亮,干了星光干灯光!”1973年,在抗大旱淘泉大军中有不少年轻姑娘,由于成天泡在水里,许多人患了各种疾病,领导让撤回或者休息,而她们的回答是:“宁可死在战场上,不愿躺在病床上”!刘胡兰班班长王淑兰,年仅十七岁,一次连人带车掉到水渠里,危急关头她想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不要淹死了集体的牛,挣扎爬起来急忙把牛头拉出水面,使人畜均获抢救。每年寒冬,总有部分女青年请缨远征积肥,深入大草滩,住在窝棚里,在那滴水成冰、寒风刺骨的环境里,坚持在辽阔的旷野拾粪,一干就是三四十天,连过春节也不回家。
  手冻肿了、脚冻裂了也不后退。每当困难关头,朝阳人总会喊出自我激励的口号,积肥姑娘的口号是“天冷冷不过我们的决心,地冻冻不掉我们的干劲,天冷地冻正好锤炼我们的革命意志”。
  这些姑娘年年岀满勤,即使当新娘的那一天也要出半天工。朝阳的小伙子以民兵建制充当攻坚突击队,他们把攻“碉堡”、挑重担当作义不容辞的任务。他们在水电站建设中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开创了安西县大队办电的首例。其中,基干民兵吴万春在塌方即将发生的时候,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揽给自己,连推带搡将别人推岀险区,自己却葬身于塌方之下。
  占朝阳总劳力18.5%的72名干部家属也做出了可喜的奉献。
  开头她们普遍存在优越感,权力观,重活不干,远活不干,低工分活不干,还说当干部吃亏:“跑的路多,吃的苦多,挨的骂多”。
  对干部工作不支持,拉后腿,成为学大寨运动中的一股阻力。大队党支部为调动这部分人的积极性,首先在支书家住的第八生产队举办干属学习班,发动该队12名干属组织起来投入生产,支持丈夫工作。然后动员他们在全大队举办的十五期干属学习班上现身说法,教育全体干属为建设大寨式大队做奉献。由于得力的思想教育,干属以自己的行动改变了以往的印象,由“拖油瓶变成了好后勤”。副支书姬万寿爱人张秀兰第一个喊出“男人拉车我推车,风吹浪打不卸车,一直拉到共产主义”的口号!很快,这句口号变成了全体干属的誓言。她们也像年轻姑娘一样,组织“永忠”“卫东”等学习小组,与丈夫比翼双飞于朝阳大地。她们都保持了高定额的出勤率,人均年出工300天以上。一队干属马月花,原来浑名叫“事非罐子,二队长”,后来主动要求到猪场当饲养员,不怕脏累,认真负责,一年内使猪场存栏数由13头增加到80多头。
  一个40多岁的妇女,承担几个人的工作量,一直扎扎实实干了六个年头。
  做人的思想工作,调动人的精神因素,是朝阳大队精神变物质的一条成功经验。虽然某些方式有不妥之处,但主流仍不失时代意义。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瓜州文史第三辑》

瓜州文史第三辑收藏于瓜州县图书馆,由政协甘肃省瓜州县委员会出版,孟世勇为主编。从历史、人物、经济、文教等对瓜州进行简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