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回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599
颗粒名称: 往事回眸
分类号: I251
页数: 29
页码: 90-118
摘要: “白雪罩祁连,乌云盖山巅,草原秋风狂,凯歌进新疆”。当我咏起这首王震将军赋词的欢歌时,每每使人热泪盈眶,情不自禁的想起了46年前,我亲眼目睹人民解放军在结束河西追击战后,征尘未洗,又奉令继续向新疆进军的艰苦岁月里安西城乡民众夹道欢迎、热情支前的壮观情景。1949年10月,嘉峪关外已是西风瑟瑟,寒气袭人的时节。这正是王震将军统率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的战略大行动,是西北战场最后胜利的壮举。刚刚获得解放的安西民众,人人欢欣鼓舞,个个笑逐颜开,饱含着对人民子弟兵无限崇敬的心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沿海各省相继沦陷,与内地交通中断,国际援助、进出口贸易均无法进行。
关键词: 回忆录 往事回眸

内容

安西民众支援解放军进新疆张希才“白雪罩祁连,乌云盖山巅,草原秋风狂,凯歌进新疆”。当我咏起这首王震将军赋词的欢歌时,每每使人热泪盈眶,情不自禁的想起了46年前,我亲眼目睹人民解放军在结束河西追击战后,征尘未洗,又奉令继续向新疆进军的艰苦岁月里安西城乡民众夹道欢迎、热情支前的壮观情景。
  1949年10月,嘉峪关外已是西风瑟瑟,寒气袭人的时节。狭长的甘新砂石公路上,玉门——安西一哈密地段,一支数以万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正以梯次形拉开,像一条巨龙腾跃在戈壁滩上,尘埃飞扬,弥漫扩散。天空中有无数架银色飞机隆隆飞过,地面上数百辆汽车满载着全副武装的战士沿公里标志向前疾驶,驮着炮弹的骡运队昼夜兼程,军营里、战车上到处贴着“向新疆进军、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彩色标语,人民战士 “挺进、挺进、向西北、向西南、向新疆的平原上大进军”的嘹亮歌声震撼云霄,“打到新疆去,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口号声此起彼落。战车隆隆、战马嘶鸣、浩浩荡荡、威武雄壮。这正是王震将军统率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的战略大行动,是西北战场最后胜利的壮举。俗话说:"兵马欲动、粮草先行"。进军大新疆,安西县城正是酒泉至哈密途中的重要驿站,是进入新疆的东大门,行军打仗,辎汽过往,多要在这里修整,接应支前显得十分重要。刚刚获得解放的安西民众,人人欢欣鼓舞,个个笑逐颜开,饱含着对人民子弟兵无限崇敬的心情。在大进军的日日夜夜里,家家烧开水、送开水,户户烙大饼、送干粮、磨面粉、腾房舍、筹粮草、做补给, 支前工作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保证进疆部队的顺利过境。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磧,应驮白练到安西”。这虽是昔日驼队商贾旅行在丝路古道上的真实写照,而却又恰似勾画了翻身解放的安西民众满怀喜悦支援子弟兵旗开得胜进新疆的辉煌场面。县城中心地一一渊泉镇的支前接应工作更是走在全县各区乡的最前面。
  大宣传、大动员。在地方接受工作队贾悦西一行和解放军先遣联络薛益科长进城后,首先抓住了安西民国末任县长吴文清对起义犹豫不决、进退两难的思想实际,进行强有力的政治攻势;争取县城文化教育部门、学校师生的合作,集会宣传党的政策;组织学习《论人民民主专政》《共同纲领》及《组织法》、《约法八章》等,散发传单扩大宣传。同时在军管会领导下成立起了支前委员会,下设组织股、宣传股、后勤股。我们一区小学的教师全参加了宣传股,手持传单一齐走上街头张贴传单,向民众宣讲传单内容,向学生及青少年教唱新歌曲,最为流行的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及《白毛女》、《刘胡兰》剧中的唱段;在街头巷尾,行人集散处醒目的墙壁上用石灰浆或红土泥浆书写大幅标语:“中国共产党万岁” “毛主席万岁” “人民当家做主人,团结起来力量大” “穷追猛打,直到天涯海角” “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解放全中国”……。安西简师的师生还排练了 “红布条”、“刘永贵挂彩”、“兄妹开荒”等小歌剧在街头演出。渊泉小学的师生组织了社火队,踩高跷、耍牦牛,走上街头欢庆解放。
  筹粮秣、备柴草。解放前安西地方贫脊,地方粮库和军粮仓廒囤粮不足,解放军进疆时间紧,任务重、粮秣柴草补给尤为突出。在刚刚成立的县人民政府领导下,经过宣传动员,贯彻有借有还的政策,向一些较富裕户借粮16万多斤,并征集了部分柴草,保证过往部队粮食、柴禾、骡马草料之需。所借粮秣在1950年征公粮中冲顶。
  加工面粉,保障供给。县城十多家磨坊户,一时间昼夜磨声隆隆,当时加工面粉全系毛驴拉石磨、人力脚踏箩,一台石磨一般日生产面粉量一百多斤。他们与国家仓库签订加工合同,在粮库领取原粮,按议定要求加工,实行统一验收结算,领取加工费。具体组织工作由县商会磨坊工会负责。
  烙大饼、烧开水。家家主妇们踊跃支前,领面粉,烙大饼,充分发挥人多力量大、手多干活快的优势,千把人的小小集镇,每天都有一、二千斤的大饼成筐、成袋的送往支前供应站。有一度兵站忙不过来,过往部队就在这里化整为零,安排在百姓家煮饭就餐,保证了人民子弟兵在行军途中吃上热饭菜、喝上热开水、用热水洗脚解疲劳。
  腾房舍、送温暖。让过境部队住进暖和的房间。笔者亲眼见到队列整齐的队伍每次进城后,秩序井然的静立或坐在街道旁歇息待令。当住进百姓家院后,不是打扫庭院卫生,就是帮主人抬水干活,待群众彬彬有礼,态度温和、问寒问暖,尊称亲切,关爱幼小。他们模范地执行着行军纪律。当队伍走后,又见部队留守人员挨家住户检查庭院打扫了没有,用具是否全在,还征询意见。这些优良风尚使群众永志难忘。安西师范的青年学生被良好的军容风纪所感召,不少同学积极报名参军,跟随大部队上了新疆。
  风云变幻,岁月悠悠,昔日大军过境时还风沙肆虐,赤地茫茫的安西,如今已是绿洲满目,瓜果飘香的粮仓,当年人民群众热情洋溢、奋力支前的行动,也与日月同辉、永载史册,流芳千古。甘新公路修建和援华物资运输回忆冯肇虞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沿海各省相继沦陷,与内地交通中断,国际援助、进出口贸易均无法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从陆路打通国际通道,并以主干线连接国内各地,是打破经济封锁的重要途径0这时西南、西北已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作为抗日战争大后方的西南、西北先后涌入了大批的名人志士,爱国知识分子和工程技术人员,所以,在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和西北的公路建设得到了很快发展。在西北建成了自新疆经甘肃通达陕西、四川和宁夏的几条主要干线公路,接受苏联的援助。兹节略引用几则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赴苏联实业考察团团长、驻苏大使杨杰与苏联磋商援华事项中与蒋介石来往的秘密函电,以见在抗战中苏联援华之概况。1937年12月21日,杨杰致蒋介石密函:“委座钧鉴:兹将最近在苏联工作情形摘要胪陈于下:一 “钧座O电嘱向苏方商洽二十个师供给事,耿连日与伏罗西洛夫元帅面商,结果如下:(甲)20个师之兵器,除步枪由我自备外,苏方供给每师11.5公分重炮4门,共计80门,每门附炮弹1000发,共8万发;每师76公分野炮8门,共计160门 ,每门附炮弹1000发,共计16万发;每师37公分防战炮4门,共计80门,每门附炮弹1500发, 共计12万发;每师重机枪15挺,共计300挺,每师轻机关枪30挺, 共计600挺,共附枪弹1000万发;双翼驱逐机62架,并附武器及弹药全副。飞机及轻武器全部弹药之一部,已下令即日开始陆运, 余仍租轮由海道运华,但伏帅以在海防卸货较为安全,请饬向法方交涉准予通过安南。
  (乙)上项各武器代价,仍如上次所定。苏方本请付予全部现金或一部分现金,耿再三申述中国在激烈抗战期中,现金筹集既难、消耗复巨,苏联不惟为中国诚挚友邦,且系我民族抗战积极声援者, 当能理解中国所处之困难环境而仗义相助也。苏方对此深为谅解,但请我尽量供给锡、铅、锑、镍、铜等金属原料,不足之数,以茶、生丝、棉花、羊毛、牛羊皮等补充之……。
  (丙)双翼机60架,已到哈密装配,现又允让62架,可编为四大队,已派定人员组织(苏方已派定空军志愿参战员一大队,约150人来华),惟来华技师3人,当再增派……。
  (丁)订购200万加仑汽油一节,苏方称:事属商业范围,与部耿掌有别,请与苏联驻华大使馆商务员直接商洽 。
  二、略。
  三、前次报告苏方代为设计在华创办一飞机制造厂、发动机由苏供给,月出飞机五十架至、一二百架……。
  四、炮厂亦为苏方承许在中国的兵工厂内添设机器,制造各中、小口径之炮,直至能出十五公分的重炮为止...。
  1938年4月16日 ,孙科致杨杰密函:"..,兹请再向苏方商订驱逐机E—15式8()架,E—16式
  80架,轻轰炸机R—10式40架,一并催请起运。又:前方希望苏方志愿军参加作战至为急切……”。
  1939年8月10日,杨杰致蒋介石等密电稿:“……。二、在1938年10月以前我方交付货款,约共美金630万元左右,请移作1940年至1941年应偿付之货物,以免打破苏方之运输计划,并允照年息三厘还应得之利息。三、偿付货物:可按条约附单开列各货,以农、矿产各半支付,惟希望矿产部分不比去年减少,并不专要钨、锡,万一矿产缺乏时,亦可多交农产品如茶叶、羊毛、羊皮等,皆所欢迎……。四、茶叶在兰州交货亦表赞同,并可按伦敦市价计算,但由香港至伦敦转列宁格勒之运费,经由兰州至霍尔果斯相差太大,仍有异议,刻正由苏方计算,比较(由兰至霍),
  四、五月内即可答复。(乙)苏方建议:一、甘肃兰州、安西区域内每年有羊、驼毛1200万公斤,1937年至1938年积货尚多,目下流为走私,甚为可惜,若中政府组织机关统一收集,完全运苏,则与中苏有利甚大。二、由兰至霍之运输路线,望中政府责令甘、新两省组织完善运输机关与苏合作,则一切困难不难解决,刻已令熟悉路情者草拟运输组织计划,即何处地带需用何项工具。如用马车与骆驼地带、汽车地带、木材汽车地带等,备我参考。耿杨。叩。灰” 。
  甘新公路是先通车后修建的。1938年元月,苏联赠送给中国的第一批汽车500辆吉斯五型六轮三吨半卡车并载有卖给中国的一万吨汽油的一部分,就是从新疆古驿道进入甘肃的,车队经安西、玉门、嘉峪关、酒泉、武威、河口到兰州,硬是用大卡车压出了一条“大道”。这条古驿道,路面不平,有的路段过于狭窄,很不适合于源源而来的军事物资运输。于是国民党政府以西安到兰州的公路为基础,成立了交通部西北公路局,决定修筑甘新公路。河西走廊自三十年代起便是马步青的势力范围,马步青的骑五军扎驻武威,粮草全由河西17县供给,马乘机将17县县长换成自己人,马亲任甘新公路河西段修路督办。甘新公路是1938年5月动工,经费由八战区长官部转拨。马步青动员骑五军士兵及民工2万余人承修,还邀请东北大学毕业,流亡来甘的土木工程师罗永忱、郑恩荣等10余人在武威成立了工程处,罗永忱任工程处长,以下河西每县设工程段,另有军官作监工,并抽调马步青的工兵营大兵经训练后当测地工,各县、乡筹供所需木料、石灰等物资材料。一时河西人民负担沉重,苦不堪言,作者亲眼目睹沿途许多土房已无屋顶,木料拆光,人口逃亡。有些路段过小河沟要修涵洞,也因没有“皱纹管”而用石灰浆砌石块修成,沙漠地段要下挖半米深,用石块填平,再用沙填缝,连泥浆也没浇灌,便勉强通车,工程不合格,亦未作验收,军阀官僚互为勾结,马将沿途所需土方、石料、砂子均摊派给沿途各县的农民,修路巨额专款却流入马的腰包,许多民工被派套上自己的牛车、毛驴车到杳无人烟的星星峡一带施工,去了又不按时放回,车烂、牛死、民工冻死、饿死的不在少数。
  1939年,国民党政府交通部在天水成立西北公路局工程局,凌鸿勋兼局长,在酒泉设立河西工程处,王竹亭任处长,罗永忱任副处长。
  1939年底,冯被奉派到哈密办理接运苏联援华物资,同去的还有兵工署长、少将厂长赵希颜、上校技师陈希明、少校库长李实中、少校技术员陈亚伦等,住在哈密城北三公里外的空军招待所, 冯任运输组长,赵任陆军器材验收组长。先接收的是50架轻型轰炸机,顺利飞抵兰州,又有150架海鸥式E—15-3战斗机,性能只可与日本的9-6战斗机抗衡。交换条件是我国的水银(贵州东部运来)钨沙(湖南辰州运来)锡(云南个旧运来)皮张、羊毛(甘肃)。接收的陆军物资中有200门七五野炮,一半是旧品,炮口已磨得很光,炮弹是新的。还有七、六二高射炮、4公分高射炮各50门、以及炮弹和枪管、还接收了500挺马克沁重机枪及所附子弹。西北公路局在抗日战争期间所用的石油完全从苏联购入,总数达12万吨,欧亚航空公司也从苏联购进航空汽油3000余吨。
  到1941年6月,希特勒德国发动侵苏战争,苏联即停止援华工作。苏联援华军用物资也基本交接运输完毕,只剩20门高射炮拖拉机了,这种拖拉机每辆自重20吨,每公里耗机油1加仑,柴油5加仑,笨而不合用,勉强拖至酒泉弃置。那时甘新公路沿线各县均设有招待所,专为招待援华人员而设。运送援华物资的兵团车队及西北公路局两车队也驻招待所。苏联运输援华物资的汽车队分批由新疆到兰州,每批约有一个营的人员,有汽车100-120辆,接运工作比较繁忙。
  1942年春,冯奉命从哈密到兰,以专员和驻哈密代表的身份, 列席参加了由国民党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后勤部长兼全国运输统制局副局长俞飞鹏主持的西北公路局局务会议。会议主要内容:1、由河西堡到安西沿途设驿运站、驿运站修围墙、设岗峭,每50里设一食宿站,扩充各县驿运站。这项计划是为胡宗南部一个集团军开往新疆作准备的(胡宗南早有一个骑兵旅驻扎酒泉)。2、调查敦煌到柴达木的娄兰古道情况,调查敦煌经过古阳关到南疆若羌的道路情况,为修之两条公路作准备。
  会议结束后,俞与冯、沈等10余人一行从兰州出发西行,第四天到安西县城,由国民党军政部安西县电台台长张希畴(上校,湖北人,也是中统骨干)接待,并陪同到敦煌参观了月牙泉、千佛洞, 拜访了正在敦煌临摹壁画的张大千。
  总之,甘新公路的建修和苏联援华物资的运输,涉及面很广,决策权全部由当时的中央政府掌握,我仅是一名具体办事人员知之甚少,望知情者补充完善。
  作者:冯肇虞,早年毕业于国立东北大学交通系,1938年至1946年8月,八年间一直服务于甘新公路运输,期间亲自参与了甘新公路的修建和接运苏联援华物资的工作,对当时情况有所了解。根据本人回忆作如上节录。追剿匪首乌斯满县政协办编者语:进剿叛匪乌斯满战斗是1950年冬季至1952年春酒泉专区当时党、政、军的中心任务之一。我县不少干部及民兵积极参加了这场战斗的支前工作,有的战斗中流血牺牲,英名永留人间。为了追述这场战斗的实况,我们根据原来掌握的点滴资料,翻阅剿匪档案并走访了当年参加战斗的知情者,简略整理了这篇史料,以供读者。
  1949年9月25日,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新疆警备区总司令兼河西警备总部司令陶峙岳通电和平起义。从此河西和新疆遂告和平解放。然而广州政府新任命的新疆警备总司令、原吐鲁番专员乌斯满及原哈密专员尧罗博斯相互勾结发动了一场军事叛乱,烧杀抢劫、妄图负隅顽抗、破坏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他们在哈密一带纠集了哈族反动头人、收容国民党骑五军残部、游勇散兵并裹了一部分不明真相的民族群众,为数不下万人,在新疆作乱,其中有一部分叛匪约数千人窜入了马鬃山、公婆泉、安西、敦煌及祁连山、花海子一带,又与安西地方蒙古族反动头人包布拉、地头蛇库培才、党其昌、马应蛟、英中奎、黄狱麓、赵有疆等以及新疆地方反动地主毕善录(那时群众统称毕少爷)及盐池湾的叶合比、铁有财、毕学明等混在一起,盘踞南山,经常出来在安西桥子、踏实、东巴兔、西湖、南岔、四工、甜水井、瓜州口……和交通沿线、农村等地拦路抢劫牛羊、粮食,杀害百姓、炸坏桥梁,严重地危害人民生产生活,破坏新政权的建立和巩固。1950年西北军区发出命令由部队配合甘、青、新三省会剿这股匪徒,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也发出指示,县上全力组织群众支前,在酒泉专区“剿指”的统一指挥下,驻防安、敦、玉地境的骆驼兵团、骑兵大队受命组成了剿匪支队,执行剿匪任务,县武装部长张维库及各区武装部长率民兵全力配合。剿匪指挥部还多次派人进山向他们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并向匪首乌斯满一伙送去了《劝降书》。规劝他们以国家利益、民族前途为重,悬崖勒马,放下屠刀向人民投降。然而,乌斯满一伙执迷不悟,反扬言“死不投降,有本事到海子决战”!海子,在祁连山以南,这里常年积雪,气候寒冷。乌匪把这里视为龙潭虎穴、妄图在这里与人民解放军对峙周旋,待熬过寒冬再企逃亡国外残喘。
  我进剿部队兵分东西两路奋猛追击,西路是骆驼兵团,东路是骑兵大队,地方干部和民兵武装负责进剿部队的给养、弹药运输,部队走到哪里,运输支前队伍就跟到哪里。有的还给部队带路作向导,一同克服了种种困难,经受了考验。从1950年8月至1952年先后在安西、敦煌、祁连山、盐池湾地区与残匪进行了大小战斗约50多次,其中在安西县境内就有过14次战斗。比较大的就有:碱泉子歼灭战、截山子围歼战、东巴兔阻击战、进头沟追击战、桥子反击战、黑山口截击战等(具体战况请参阅《安西文史》第一辑《安西县剿匪肃特记》),全歼国民党残匪一股。在建制股匪混成旅等5股,加上零星匪徒,共约500余名,活捉了马应蛟、党其昌、库培才、英中奎、黄狱麓,还有敌副师长、敌团长各一名,缴获了一些枪支弹药,收回了不少牛羊,继而坚定了进剿部队的信心,使战斗向纵深发展。
  1952年2月的一天,当骑兵大队追到海子东部时,已是深夜, 四周宁静,始发现有不少帐篷驻扎,显然是匪徒在这里休息酣睡中,按照部队首长命令,按预定战术,每三人一组乘着黑夜向分散的帐篷悄悄扑去。临近帐篷时一人负责警戒喊话,交待优俘政策,一人负责揭帘持枪镇压,一人下枪解除匪徒武器。各小组行动敏捷利落,赶天亮,这里的50多顶帐篷里的匪徒全部被俘。西路骆驼兵团的指战员们也采用同样的战术解除了驻扎在海子西部地段匪徒的武装。当又发现另一边远地段还有几顶帐篷,部队正急速摸向前去解除时,突然发生了意外,部队的夜袭行动被一个暗藏放哨匪徒发觉,他怆惶开枪了,这下惊醒了帐篷中酣睡的土匪, 顷刻间土匪乱如蜂涌,有的骑马,有的徒步,有的不时举枪还击,四散逃命。我进剿部队以轻、重机枪火力压制,并生擒了那个匪哨兵。东西两路部队汇合后,经清查共俘匪徒及收容群众2000多人,仔细审查,惟不见匪首乌斯满,乌匪又在纷乱中潜逃了。
  指战员个个心急如焚,偏偏这天狂风大作,沙尘弥漫,数九的寒气咄咄逼人,部队在凛冽的寒风中待命,团、队首长分析判定,乌匪唯一的逃匿去处只有朝西北方向的安南坝,那里有草、有水,同时根据原掌握的情报,土匪铁有财残余在那里苟延残喘,乌很可能潜逃在那里汇合挣扎。遂命令:“向安南坝追击!”安南坝路途戈壁滩大,卵石多且大,骆驼行走十分不便,这时又决定改由骑兵大队先行,轻骑追击,其它部队随后配合,在骑兵追击不远,中途就抓到了一名跟随乌匪潜逃中又掉队的哈族舌头,审问供出:“乌司令就在前头。前面骑白马、留黑胡子的大汉子就是乌斯满”。听了这个消息,战士们个个义愤填膺。此时首长下令:“同志们,为西北人民除害,为西北人民立功的时刻到了” 。顷刻间,全体指战员像离弦的箭,个个拍马加鞭奋勇追击,又过了一段时间,跟随乌匪奔跑的人员又有一些三三两两的掉队了,全做了俘虏,唯独乌匪还不见。他仗着体壮马强(据说给马肉干食),又熟悉地形,沿着弯弯曲曲海子南岸向安南坝潜逃,剿匪战士穷追不舍,终因我方指战员不熟悉地形,加上连日追击,已是人困马乏、力量不及,又慢慢地拉开了与乌斯满的距离,眼看乌匪又要脱网了,在这紧急关头,骑兵五连的文化教员孔庆云同志(原籍张掖县人,身强力壮,个头高)和炊事兵刘华林、战士段生茂(转业后在安西工作多年,曾任农牧局长、公社书记、副县长、县长等职),宋兴、黄银哇、朱仓生急中生智,冒险从海子冰滩捷径向对岸冲去,距离明显在缩短,但冲岀不远,有两名战士连人带马摔倒在冰滩上,紧接着刘华林的战马也被滑摔倒了,只剩孔庆云的战马,单人独骑紧盯着乌匪冲去,狡猾的乌匪见追兵只一个人,连射回马枪,都未准,又下马支起杈子枪向孔射击,仓惶中只一弹从孔的皮裤腿口飞溅而过,此时孔庆云骑马登上彼岸,赶到了乌匪身旁,乌匪见势不妙又急忙趴起,双手握杈子枪恶狠狠地向孔扑来,机灵的孔庆云乘下马之际顺手将乌的枪夺过扔出,乌匪又连忙拔出闪闪发光的匕首向孔刺来,恰好又被孔顺手拦过,和乌匪抱在一起搏斗,正相持不下,在此千钧一发之际,刘华林上来了,捡起杈子枪,照着乌的背部使劲捅了一枪托,乌匪哇的一声倒下了。此刻段生茂、宋兴、黄银哇等也冲上来了,七手八脚把满面黑大胡子的乌匪捆绑了起来,骚扰西北和平建设的匪首乌斯满终归落入人民法网,进剿乌斯满的战斗胜利啦!消息传来,人人喜笑颜开,当押解乌匪送酒泉受审时,押运车辆在安西县老城西门外三岔路口停留了约一个多小时,县城干部、居民、工人、学生、城附近农民纷纷前来观看了沙漠剿匪战斗的辉煌战果和乌斯满与人民为敌的可耻下场。据报道:乌斯满最后是押往新疆,在乌鲁木齐公审处决了。
  剿匪战斗胜利结束后,西北军区授予骑兵五连“剿匪英雄连” 称号,孔庆云及连长授予“特等战斗英雄”,段生茂、刘华林、宋兴、黄银哇等都荣立战功,事迹广为宣传,举行了庆功会,孔庆云同志的家乡一一张掖县人民政府给他家赠送了 “人民功臣”的光荣门匾,以表彰他为民除害的卓著功勋。安西与友好县(市)交往记略戴生平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经济建设的号角,振荡了神州大地,“四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激励安西人民迈上了新的征程,带着求智、求富的欲望,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向兄弟县(市)学习交流,迎来了东西南北中的回应,留下了一幕幕真挚感人的过去。
  安西与正定结为姊妹县。1984年11月26日,中共河北省正定县委、县人民政府派出以徐连仁同志为代表的经济协作考察团一行5人来安西考察交流4天,安西县领导范国栋、裴传哲、李国栋等10名同志就两县经济协作,建立姊妹县事宜进行了诚挚的商讨,并达成了协议。11月29日双方代表正式签订了《关于开展经济协作建立姊妹县的议定书》,其主要内容是:加强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互设商业窗口、培训技术人员、聘请技术顾问、交流经济信息等。1985年4月7日安西县代表团回访正定县时,还将安西优质白兰瓜籽种20余斤赠送给正定,安西代表团成员张富弟同志为两个乡传授了白兰瓜栽培技术,讲课2场,听众达100余人。安西与哈密结为友好县市。1985年5月17日,安西县政府县长安明哲率有关部门负责人,随同酒泉地区领导贠小苏一行,赴哈密地市进行了为期5天的考察,期间,与哈密市市长贺加沙力、市委副书记谢凝祥同志就有关振兴经济、发展友好关系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双方同意结为友好市县,并签定了《协议书》。同年6月13日安哈两县、市乡镇企业局长、供销公司经理商定在安西县柳园镇成立“密西联营供销公司”。1987年7月18日哈密市委副书记谢凝祥、地区教育处副处长依沙克索赔等8人来安西,考察了安西扫盲教育和成人教育情况,参观了全县教育发展成果展览及瓜州、南岔乡农民教育和普教发展现状,并进行了交流。此后,安西县领导人还多次去哈密交流工作或办事。
  安西与乌鲁木齐县结成友好县。1990年9月25日乌鲁木齐县委书记王忠智(乌市常委)、县长石玉明率党政考察团一行20人来安西,参观考察了文物旅游、农村“双千”和“双评”工作。在平等自愿、互通有无、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于9月27日双方达成友好合作协议,签订了结为友好县《协议书》,把加强两县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发展外向型经济,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农牧产品加工、销售、兴办乡镇企业,开展科技交流,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繁荣双方经济写进了协议。此后安西县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还多次去乌鲁木齐县进行回访和交流。
  安西与新郑结成友好县。1992年10月26日 ,应安西县委、县政府邀请,河南省新郑县委书记张海钦一行7人来安西考察,县上领导卢全中、王柏元、范国栋等就双方如何加强经济协作促进共同发展交换了意见,经过坦率、真挚的酝酿达成了建立友好县协议,并于10月28日正式在《协议书》上签了字,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传递、人才、技术、设备、资金的引进,新项目开发合作等,还陪同参观了甘肃柳园花牛山矿和部分乡镇企业,张海钦还为安西县干部介绍了本县的经济发展情况。
  此外,安西县在1986年10月还与河北省保定地区曲阳县、高阳县签定了友好县《协议书》;1987年还与江苏省昆山县结为友好县。安西县还与浙江省平湖市、江苏省连云港新蒲区、安徽省巢湖地区无为县签定了结为友好县(市、区)意向性《协议》。安西3000门程控电话开通记沈英明在邮电通讯要“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 的方针指导下,安西县邮电局多年来紧紧依靠政策、依靠科技进步从发展城乡经济出发,团结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励精图治,使通信规模有了长足发展,于1995年8月10日3000门程控电话顺利开通,实现了国内、国际电话直拔,开创了安西邮电通信建设的新局面。
  安西邮电通信设施,历史基础比较差,1985年县城市内电话交换设备400门磁石交换机,用户仅有234户,农村11个乡(镇)电话也仅有220门磁石交换机,用户70户。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西部邮电通信发展机遇的来临,国内通信环境的变化以及人民群众对邮电通信的需求。1991年底县城市话1000门纵横制交换机改制,当年用户达到500多户。自动电话的开通与使用,促进了人们通信观念的飞跃,私人住宅电话呈现出一派繁荣势头。1992年在进行市话线路扩容大修工程中,由于正确处理,长期规划与发展服务的关系,加大宣传力度,当年底市话改号320部,市话容量达到800多部,市话收入也达到25.76万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
  1993年以“市话为基础”,又采用价格较低,但质量上也有保证的二手国产设备进行了1000门市话扩容,当年投资,当年见效,年底市话用户达1060户。1994年上升到1458户,增长率达30%。与此同时,加快发展农村电话。1992年4月柳园镇市内电话自动化,1993年开通了无线寻呼系统,1994年又发展到市内电话程控化,长途传输光缆数字化并进入全国自动交换网。这两年期间还先后完成了瓜州乡、南岔乡、三道沟镇的农村电话自动化并与县城市话联网,实现区域直拨。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好的效益,1994年全局业务收入完成252.9万元,农村电话完成39.5万元,分别是1985年业务收入的5.57倍和4.8倍。
  3000门程控电话的开通使长途电话增加到安西至酒泉60条,安西至柳园30条,通信装备水平、综合通信能力都跨入了现代化先进水平。
  在实现这项工程实施中,安西邮电局领导及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含辛茹苦地做了以下工作:
  1、把程控电话建设当作1995年全局重点工程,列入议事日程。局长杨吉庆亲自负责,成立了程控电话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积极筹措资金,共投资280万元(其中邮电投资140万元, 县财政投资30万元,贷款110万元),目标明确、任务到人,统一指挥、分工合作,保证工程健康进行。
  2、开展技术培训,确保工程质量。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岗位练兵等多方式提高全员技术素质。有计划地选送了8名青工去外地学习光缆、程控交换、电源维护等新技术;从外聘请来了有实践经验的师傅来局现场练兵指导;观看光缆教学录像片,每个工程技术人员都把工地当课堂,参加光缆工程有人或无人中继站的建站、装机、调测工作,职工们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3、自己动手施工,完成县城市话线路扩容工程。建筑管理0.9公里,架空电缆6.15皮长公里,使市话出局电缆线对达到4000对, 机线比1:1.5,市话机线配套。此项工程从1995年2月开工,8月初竣工,实际工期为6个月。
  4、组织技术攻关,开通数字电路。国家电信总局1994年7月27日正式批准安西县数字电路进入国内自动交换网。
  1995年8月10日上午安西县邮电局隆重举行了3000门程控电话开通剪彩仪式。酒泉地区邮电局长邓职喜、副局长樊恒敬、中共安西县委书记陈建华、县长陈伟(女)及人大、政协领导、县直机关、企事业代表参加了剪彩仪式,向邮电职工表示祝贺,勉励大家再接再厉,共铸辉煌!安西城自来水改造工程记述陶学武“住楼兴时吃水难,时有时无麻烦多,自从改了自来水,干净卫生又方便”。寥寥数语,表露了人民群众对自来水工程改造满意的情感。我作为主管部门人员对历时三年零三个月的县城给水改造工程作如下记述。
  安西县城是60年代末期由老城搬迁到现址的。由于当时缺乏总体规划,原给水设备无备用水源,管网布置混乱不配套,水量少, 压力小,二层以上楼房难以供水。夏季给水更是紧张,急需进行全面改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安西经济的发展,城镇人口的增长,建设规模拓展,饮用水量日趋增大。安西县城建局从1987年就着手按照县城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开始对给水工程改造考察研究。并委托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三总队,对县城给水改造工程进行设计。此次设计依据是,甘肃省城建局甘建发(87)145号文批准的《安西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1:2000年县城地形图;《安西县水文报告书》;工程规模及服务年限要求是,按照远期(2000年)县城1.6万人,日供水量3300立方米一次性设计供水能力,近期按1.2万人口,日供水量2020立方米,消防用水采用低压消防,秒流量为1.5升/秒,持续时间为2小时。
  具体改造项目内容:(1)在城区东南方开凿80米深的水源井2眼,日供水能力3300吨;⑵新建砖混结构水泵房2座建筑面积为940平方米;⑶新建400吨容量的钢筋混凝土支承式保温水塔一座;⑷铺设输水管网1597米,配水管道8000多米。设计完成后报经省、地主管部门审查立项后,甘肃省城建局以甘城发(89)004号文批复,同意施工设计方案,核定工程预算150.76万元;省计委以甘计基字 (1991)第876号文件批准立项,工期定为三年。
  我们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在同年3月就破土动工了,至1994年6月竣工,建成后又经五个月的试运行,一切正常,于同年11月29日经工程验收委员会验收合格投入了生产。
  本期改造工程实际完成情况:⑴新凿水源深井两眼,深度分别为72米和80米,井径600厘米;井管采用△300的铸铁实管和花管,滤水层为44米和40米;表水封闭层为10米和20米;井距423米,垂直地下水流向。经抽水试验,单井产水100立方米/小时,日产水能力为1800吨,两井同时工作可满足未来城区3300吨/日的需求,水质化验符合国家饮水标准。
  ⑵取水构筑物。新建起砖混结构半地下式泵房两座,面积38.6平方米,购置2000J80—88/8潜水泵3台,电机功率30千瓦,扬程88米(现安装2台,一台备用),还在两水源井中间修建了砖混结构值班室44.8平方米。
  (3)铺设D250铸管输水管网1362米,配水管线8454米。(4)完成主、干管线阀门31座,消防栓井10个。
  (5)新建400吨容量的钢筋混凝土同支承式保温水塔一座,总高度为35.69米,可防地震裂度8度。
  (6)新架10千伏电力线路1.6公里,380伏低压线路922米,专用通讯线710米。
  (7)修建水塔围墙387米,大门一座,值班室28平方米,装配低压电容柜,低压配电柜各一台,上水自动控制一组。
  资金筹集与施工做法:鉴于上水改造工程,既是一项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又是造福子孙后代的“积德”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精神,采取争取上级给一点,财政拿一点,大家集一点的办法,总投资237万元,其中省上投入170万元,地区投入30万元,县财政自筹37万元。安西县委、县人民政府等领导关怀重视,组建起施工领导小组,深入现场检查督导,帮助解决困难,县计委、财政、水利、电力、土管、邮电及建设银行为工程多方面提供方便。管道充填时许多单位职工和居民自愿义务埋土和地表处理。工程指挥人员尽职尽责,严把施工质量关,合理使用资金。原计划管道铺设由专业工程队承担,安装费报价最低35元/米,经领导小组研究调整由供水所承包,每米平均安装费为25元;提前购进的铸管547吨,每吨较市场售价低1200元,仅此就节约花费65万元,千方百计地保证了改造工程顺利竣工。
  改造后的给水设备效益显著,不仅县城供水量较改造前增加三分之一,使全城区居民全部用上了自来水,而且城郊有三个村170多户农民家也用上了自来水。工业生产用水有了保证。
  1995年4月安西城搬迁建设考据与回忆王宝玉“安西”之名始于清代。据《重修肃州新志》载:本朝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置安西位于布隆吉,至雍正5年(公元1727年)始于今大宛地方建筑新城,于雍正6年告竣,遂移旧安西文武、驻扎本城,屹为重镇。(老城)该城长980米,宽980米,周围6里7分,黄土版筑,外用砖瓮,墙高2丈2尺,垛墙高5尺5寸,共高2丈7尺5寸;墙底宽2丈6尺,顶宽1丈6尺;有东西南北城门4座、城门楼4座,瓮城外面城门4座,城楼4座;城墙上每面建有敌楼6座,四面共有敌楼24座;壕池宽7尺深5尺。乾隆33年(公元1768年)陕甘总督吴,以其地碱,潮湿墙屋,每逢春秋,房斜墙裂,为居民苦之由,禀奏朝廷徙迁其城,在该城南2里许另筑新城一座(即原新城现县城址)o其城东西长482米, 南北宽482米,墙高6米,顶宽4米,底宽7米,亦为黄土版筑,城墙顶部平坦,无垛堞瓮楼之设,其城未臻完善,又因这里地处风沙口,风多沙大,地泛水泉,其南门处屡起火灾等因,在时隔6年后于乾隆39年(公元1774年)陕甘总督勒奏朝廷弃之,仍其老城,新城空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安西老城也只两千多人,城内机关单位,学校、商店、居民,多聚居城中心沿街建房,全城建筑面积约占城区总面积的15%。四周荒芜,多沼泽。
  1957年在北大街北端西侧修的招待所,后为县委办公住地,均为土木结构,共2155.8平方米,使用不到10年,全部成为危房。第一次修建的围墙是砖基土块墙,只三、四年全部倒塌;第二次修的是用水泥、块石砌基,高约一米,上垒土块墙,使用了五、六年也相继断裂倒塌。在县委西侧修建的土木结构礼堂一座,总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只使用了五、六年时间,因墙基下沉,大梁断裂,不能再用。
  1958年3月在南大街中段西侧修建起85平方米砖土木结构的红旗剧院一座,耗资5.8万元,也只使用了8年。据记载到1968年全县城倒塌、危房拆除的多达7555平方米。
  究其原因,安西老城地处低洼,又是盐碱地带,水位浅,建国后随着老城周围耕地增加,水浇地增多,市镇人口增加,排水量增加,上游双塔水库加固工程未正式竣工前,疏勒河地下水源源不断,终使城内水位逐渐上升,特别是在春秋,地面积水严重,道路翻浆,县委礼堂门前成为水塘,“冬天白茫茫,春天水汪汪”。城内房屋“夏修、秋补、春倒塌”。
  当时的县委、政府领导也曾想方设法治理。在1968年初,研究用开沟排水方法解决,在礼堂西侧穿越城墙至北大河挖了一条深排水沟,计划将城内积水排往北大河,调集各方劳力,耗资3.5万元,其效果甚微,老城街道每年春秋照旧翻浆,群众说是弹簧路, 来往行人踏的时间一长,还有泥浆涌出。县工交局调集人力,曾在县人民委员会门前街面道路上进行试验治理,将街面深挖了深1.2米,长20米,宽5米的路段,充填块石,炉渣,用压路机压平,但效果也不理想。广大干部群众发出了要求迁城的呼声。
  县上从1967年开始议论迁城之事,并同时停止了老城旧房维修,县革委曾三次书面报告和多次口头汇报上级,请求搬城。酒泉地区革命委员会也先后派出调查组写了核查专题报告,动议搬城。但迁移县城需报请国务院审批,规划城郊新区建设则省上即可批准,经研究采用后者。城址选择在哪里,众说不一,方案有三:一是疏勒河北(兰新公路与安敦公路交汇处);二是新城戈壁;三是头堡城北。多次察看,多次研究加之城郊新区建设又不能远离老城,最终确定以第二方案为宜。1969年5月,省、地革命委员会研究同意安西县进行城镇新区建设(即搬新城)o大规模的搬城工作开始了。为加强领导成立了新城建设领导小组,县革委会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组织懂技术的内行人员,搞规划,绘制了简单的城区建设布局草图,确定了县城规模,是以安敦公路为依托,在东至清新城东墙,南至南市街及其周围布置和安排的。接着在城廓四周营造了环城林带,初步划分了几个大区域:党政机关区,文化教育区,邮电金融区,商业区,医疗卫生区等。还从各单位抽调了12名骨干组建了新城建设施工管理小组。新城地址定了,管理组织有了,施工队伍力量成了大问题,当时县上仅有一个建筑队,远远满足不了建设工程需要,经研究派员到张掖地区联系,调来农村建筑队4个,有200多人。后来又从河北、金塔、高台等地来了建筑队,经试用留强辞弱,从同年6月6日开始筹款,备料,6月中旬就破土动工。当年酒泉地区拨给行政维修费12.5万元,又动用了县财政1968年前结余款7万元,公房租金3万元,企业筹资12万元,加上其它投资共35万元,总建筑面积控制在1.5万平方米内,当年完成了县革委、武装部、广播站、招待所的办公用房和职工宿舍,商业门市部房屋共5739.12平方米。其中砖木结构房474.64平方米,土木结构房5264.46平方米,开支资金23.39万元。
  迁城初期由于时间紧迫,急于形成新城规模,财政吃紧,建设资金及材料奇缺,采取折旧修新的方法,绝大多数单位都是拆除的旧料能利用的尽量利用,椽檩大部分用的旧料,能利用的门窗经过加工修补,重新使用,故建房单位面积价格较低。
  1970年完善安装附属设施,建厕所、修库房、整门面、盖车库、安装通讯和照明设施。同年9月党政机关开始陆续搬进新城。
  1971年各企事业单位根据各自的财力、物力,自己负责修建, 逐步搬迁。此时县施工管理小组仅剩2人,只负责行政机关的修建任务,在北大街北端两侧修建部分局机关的房屋,共修建土木结构平房918平方米,开支4.24万元。监所加固工程2万元。在十字路口东北面修新华书店一处,土木结构,总面积315平方米,开支2.54万元。
  1972年,开始筹建较大型建筑——礼堂(影剧院),当年备料施工,经过2年时间于1973年9月竣工投入使用,该建筑系砖柱土木结构,总面积10.006平方米,总支出(包括厕所和围墙)19.68万元,此建筑座落在北大街东侧,县党政机关门前,是全县人民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心,历时十年,在改善并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中曾起到了积极作用。
  1973年,在县府街东端路北修建公安局;法院办公用房,也系土木结构平房,总建筑面积为713平方米,总造价3.44万元,同年县城第一座水塔开始备料施工。安西县城郊新区建设历时5年,至1973年底基本结束。居民住宅建设在逐步实施,有的以单位修建住宅,有的以各家各户修建,陆续搬进新城。城市道路整修,路旁植树从新城建设起步就作了统一要求,经过历届县委,政府的努力,职工居民义务劳动,挖沟换土植树,白杨、榆树相继绿树成荫。房屋整齐,商店、学校鳞次栉比,街道平坦,四通八达,脚踏车络绎不绝,摩托车隆隆而过,小汽车飞快驰骋穿梭不息,昔日荒凉寂静的戈壁滩如今已成为繁荣昌盛的县城。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二辑

《瓜州文史第二辑》

瓜州文史第二辑讲述了瓜州的文化历史;历史纪事和人物春秋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