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开挖水井及水文地质勘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594
颗粒名称: 四、开挖水井及水文地质勘测
分类号: K854.1
页数: 2
页码: 71-72
摘要: 1985年4月2日,笔者与李宏伟首次勘测,由东向西编号:1号井深17.5米、口径1米;2号井深15.5米,口径0.9米;3号井深17米、口径1.10米。3眼井壁全用大卵石券砌,保存完好,沿用近千年。使那期工程进展顺利,仅拉水一项就节约1850元。为挖井民工安全起见,拆除井口地面以下用卵石券砌的井壁改用砖券砌;用混凝土浇铸井台和井盖;安装钢绞把,砌沉淀池和水槽,以供人和东千佛洞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饮用。东千佛洞1993年3月29日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词: 开挖水井 地质勘测

内容

该地气候干旱,河床常年无水,只在夏秋雨季来临时方有洪水,但坡降大,洪水急速下泄,河床很快干涸,石窟宗教活动的僧道和朝拜的香客饮水极为困难,为此,本窟自五代开创,先后挖井3眼。1985年4月2日,笔者与李宏伟首次勘测,由东向西编号:1号井深17.5米、口径1米;2号井深15.5米,口径0.9米;3号井深17米、口径1.10米。3眼井壁全用大卵石券砌,保存完好, 沿用近千年。解放后由于停止宗教活动,住持僧道离散,水井于是废弃,40年来无人光顾,山洪泥沙冲入淤填达2米余,水眼干涸□1990年4月,为洞窟加固工程顺利进行和施工人员饮水方便, 决定开挖最深保存最好的1号井,下挖1.8米,出砂石2.5立方,水深0.9米,可供20人饮用和小型施工用水。使那期工程进展顺利,仅拉水一项就节约1850元。1991年8月,三期工程期间又将1号井下挖1.2米,凿穿井底砂岩透水层,水往上涌,深1.4米, 可供50—80人饮用和大型施工用水。为挖井民工安全起见,拆除井口地面以下用卵石券砌的井壁改用砖券砌;用混凝土浇铸井台和井盖;安装钢绞把,砌沉淀池和水槽,以供人和东千佛洞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饮用。
  经长期勘察该地水文地质构造带,河床以下15.5—17.5米为第四纪早更新世角砾岩断裂层,其上部乃是全新世(10-2万年)以来形成的洪积砾石层;古新世早更新世冰河期(460万一270万年),原始冰川曾一度漂移该地,遗留下冰川擦痕。这便是地质学上谓之“记载地球史和生物史的天然文书”。冰川透水层源于北祁连山南段北坡冰川,冰川融化下流,自玉门、昌马、黑崖子大峡谷地震断裂带潜入地下流经东千佛洞河床下,所以下挖15米出水,由此形成昌马河流域暗流水系。暗流自河床下顺坡向西北流30公里(坡降1050米)至桥子乡洼地上涌成泉,形成85万亩湖沼及农田。自新石器时代晚期4200年来,这股暗流养育了这里的人民,并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化;进入历史时期又创造了汉、唐、宋、西夏、元、明、清宗教文化。东千佛洞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宗教文化,便是昌马河流域历史文化的反映。安西人民应以此为自豪。该水井之开挖,为研究第四纪冰河期以来,北祁连山西段北坡冰川发育,水文地质、地质运动、古生态、古气候变迁诸学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东千佛洞1993年3月29日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归入榆林窟)。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二辑

《瓜州文史第二辑》

瓜州文史第二辑讲述了瓜州的文化历史;历史纪事和人物春秋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李宏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