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彩绘造像艺术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590
颗粒名称: 一、彩绘造像艺术概况
分类号: K854.1
页数: 2
页码: 66-67
摘要: 东千佛洞位于安西县桥子乡东南30公里的长山子北麓干河谷。因与敦煌西千佛洞地理位置相对称,故历代惯称“东千佛洞”。又因7窟前室南北壁上绘有对称彩绘西夏壁画接引佛各1幅,又名“接引寺”。这个窟始创于唐,宋、西夏、元、清各代不断增修,逐渐形成规模较大之石窟群。而唐、五代、宋初的壁画全被西夏、元壁画覆盖,故不见。1982年10月14日,前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常书鸿首次编窟号9个。1991年8月12日,笔者复查补编西崖西夏残窟1个。东千佛洞宗教文化与榆林窟、莫高窟宗教文化一脉相承,对民族学研究和探讨宗教艺术与密宗教派艺术具有很大价值。
关键词: 彩绘造像 艺术概况

内容

东千佛洞位于安西县桥子乡东南30公里的长山子北麓干河谷。因与敦煌西千佛洞地理位置相对称,故历代惯称“东千佛洞”。又因7窟前室南北壁上绘有对称彩绘西夏壁画接引佛各1幅,又名“接引寺”。
  洞窟开凿于东南——西北延展的干河谷崖壁上,现存23窟。(东崖14窟,西崖9窟),留有壁画雕塑者仅10窟,(东崖6窟,西崖4窟)。这个窟始创于唐(公元616-906年),宋、西夏、元、清各代不断增修,逐渐形成规模较大之石窟群。而唐、五代、宋初的壁画全被西夏、元壁画覆盖,故不见。以现存壁画雕塑艺术风格与题记判断:西夏6窟,元1窟,清3窟;壁画总面积486.7平方米,其中西夏374平方米,元26.7平方米,清86平方米;总计彩绘佛、道图像290幅,人物1144身,彩塑造像46身。1982年10月14日,前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常书鸿首次编窟号9个。1991年8月12日,笔者复查补编西崖西夏残窟1个。
  1、2、4、5、6、7、10号西夏、元窟壁画主要内容为:水月观音、密宗曼荼罗、净土变、药师变、涅槃变、文殊普贤变、八塔变、八臂十一面观音、坛城、忍冬莲花等西夏和元流行的绘画题材,还穿插小幅坛城、壶门、火焰、双龙团凤、趺坐小佛、伎乐菩萨、飞天、翼人、金刚、力士、鸟兽花枝、花边等装饰图案。第2窟穿道彩绘观音菩提树,承袭了印度佛窟寺壁画画法,人物体态又反映了西夏民族的体态特征,亦是仅存的精品。
  东千佛洞宗教文化与榆林窟、莫高窟宗教文化一脉相承,对民族学研究和探讨宗教艺术与密宗教派艺术具有很大价值。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二辑

《瓜州文史第二辑》

瓜州文史第二辑讲述了瓜州的文化历史;历史纪事和人物春秋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