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低头黄龙归顺——安西防风治沙造林纪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585
颗粒名称: 风沙低头黄龙归顺——安西防风治沙造林纪略
分类号: S288
页数: 4
页码: 62-65
摘要: 沙漠是干燥气候和人为因素破坏自然界生态平衡的产物,是地球陆地表面特殊的自然景观,沙漠化则是举世公认的威胁人类生存的大害之一。历史上的安西,风大沙狂。据资料记载,安西农区边缘的风沙线长达250公里,风沙口有40多个,雨量稀少,年降水量只45.7毫米,蒸发量则高达3140毫米/年。解放后,安西县委,县政府领导全县人民在开展一系列生产、政治、群众运动的同时,也向风沙宣战,开展了防风治沙、植树造林、绿化家乡的群众运动。四十七年来安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现今已基本上实现了让风沙低头,黄龙归顺的夙愿。
关键词: 风沙防治 造林纪略

内容

沙漠是干燥气候和人为因素破坏自然界生态平衡的产物,是地球陆地表面特殊的自然景观,沙漠化则是举世公认的威胁人类生存的大害之一。
  历史上的安西,风大沙狂。据资料记载,安西农区边缘的风沙线长达250公里,风沙口有40多个,雨量稀少,年降水量只45.7毫米,蒸发量则高达3140毫米/年。解放前,一年中大风天多达150天,其中7级以上大风要刮70多天,最大风力12级,年平均风速3.7m/秒,且多为东西向。夏季炎热,冬则寒冷,一年四季,时有风暴,一刮起来飞沙走石,黄土弥漫,数日不息,有黄风、有黑风,沙助风威、风借沙势,昔日安西新城的东西城墙,被风吹开了许多裂口,如排齿之倒立。旧县城东南城墙两面被黄沙填平,老乡骑毛驴进城,可径直越墙而过。五营村、三工、四工一带确实是无风满地沙,有风不见家,小风填渠路,大风埋了家,沙丘压良田,流沙埋庄园,小麦种三遍,只收二、三斗。住在风沙口上的农户,在冬春时节,望沙兴叹,有时一夜梦醒,积沙填满院落,堵住了屋门。彭家桥一段的安敦公路每逢大风,积沙堵塞,车辆难行。曾经有位记者在报纸上描述:“出玉门,到安西,一月刮风29天,仅有一日不刮,还有半日阴天”。也有人赋诗:“登高远望一片沙,大风刮起不见家,冬还未到冰先结,春尽未睹桃梨花”。还有首歌谣:“昔日黄风拂树来,偏吹尘土上层台,一年三百六十日,纵有双门亦半开”。“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十年九年灾”。乍听起来似乎有点夸张,但这也并不完全失实。那时,一个有24000平方公里的安西县,只有8万余亩耕地,粮食播种有的年份要种二、三遍才能保住苗,庄稼只能在风沙中挣扎生长,能长到一尺多高,亩产百八十斤就算不错。环城一带就有58户庄园被黄沙湮没,庄户人扶老携幼上新疆,流离失所,真是一幅“今君渡沙迹,累日断人烟”的情景,难怪多有人把安西惯称为“风库”。
  解放后,安西县委,县政府领导全县人民在开展一系列生产、政治、群众运动的同时,也向风沙宣战,开展了防风治沙、植树造林、绿化家乡的群众运动。1952年县上成立了防风治沙委员会,县委书记常昆任主任,县长张义阁任副主任,以林业技术干部,造林模范为骨干,团结全县干部民众,负责全县治理风沙,植树造林,绿化家乡,引导人民认识“风非天意,沙非黄龙”,决不是越治越凶,要生存,要发展就要大家团结一心,发扬人定胜天的毅力,用积极的态度治理和开发利用沙漠,医治地球的“创伤”,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把治沙造林提上战略地位,列入工作日程,响从1983年开始综合治理,在流沙区内设立式方格罗布麻柴草沙23.4万米,又在沙丘低地处栽上红柳,花棒等沙生植物约1073亩并围栏封护,连续三年治理,有效地控制了流沙移动,保护了这里的农田和草原及120户庄园。
  封滩育草,保护植被。1983年以来县科协组织技术人员幇一万多户农家改灶节薪,减少草柴消耗年近2亿公斤,约2.5万亩植被免遭破坏。在沙生植物生长区,封育面积达56万亩,其中有34万亩已封育成林,草原围栏72处,面积约6.5万亩,全县8个植被区都有人管护。
  农田防护林网建设。从70年代开展农业学大寨以来,全县各社队都以专业队的形式重新安排了农田、林网、渠、路配套,共营造起各类防护林带4268条,全长约2388公里,91%的农田实现了林网化,为农业高产稳产提供了生态屏障。绿化面积已达45万亩,绿洲覆盖率也由解放初的2.3%增长到14.4%.沙退人进,耕地面积也比建国初增加了二倍,风沙危害天气的程度,也明显减少5%左右,粮食产量连续丰产、丰收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凤库"变粮仓,已成为河西商品粮基地。
  47年以来,安西防风治沙造林大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五十年代以防风固沙为主,着重发展了沙枣人工林;六十年代大造成片林,保护植被,着重发展了梭梭、花棒、红柳、拐枣等沙生灌木固沙林;70年代以抓农田林网化和住宅四旁植树为主,发展速生杨树;80年代以防护林、经济果木林建设同行,向林果经济发展,苹果、桃、杏、梨、葡萄、红枣齐头并进。90年代开始了向高效林业发展,止1995年底统计,全县已有果园面积15749亩,年产各类鲜果约151万公斤,除本地市场供应外,还销往邻近县市。如元帅苹果、锦丰梨、无核葡萄、大红枣,已全部代替了毛桃子,酸杏子,又硬又涩的沙果子,前景方兴未艾。
  总结防风治沙,提高苗木成活率的基本经验是:⑴三分造、七分管,落实谁造林,谁所有,谁管护的造林政策;⑵改平地加境成片造林为开沟带状造林,既减少水的浪费,又能提高成活率;⑶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种,盐碱地栽沙枣,风沙口栽沙生灌木,农田防护植白杨……;(4)统一规划,林跟水走;(5)大搞群众性义务造林。
  寸草遮丈风,流沙滚不动。四十七年来安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现今已基本上实现了让风沙低头,黄龙归顺的夙愿。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鉴于安西绿洲地处祁连山、马鬃山,两山对峙呈嗽叭状的大缺口,土地沙漠化剧烈发展区域,治沙防风,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任重道远,牵涉面广,只有发挥全体民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综合长远利益,依靠科技进步,调集科技力量,兴利除弊,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干,安西人民治理风沙,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的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二辑

《瓜州文史第二辑》

瓜州文史第二辑讲述了瓜州的文化历史;历史纪事和人物春秋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吉万祥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