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玉米茎基腐病综合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574
颗粒名称: 2、玉米茎基腐病综合防治
分类号: S35
页数: 1
页码: 56-56
摘要: 在7月下旬,正值玉米抽雄期,该三乡突然发生带田玉米大面积折倒现象。据调查发病面积0.9221万亩,发病率在20%以上的面积0.634万亩,绝收面积620亩,造成当年直接产量损失125万公斤,经济损失50万元。经过两年的工作,摸清了该病发生危害情况,确定了致病病原菌,基本上掌握了该病发生规律,明确了该病主要危害高感品种SC704,筛选出了有效药剂,并拟定出了更换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同时开展防治。在病源研究方面,在国内首次明确了平脐蠕孢菌引起玉米茎基腐病,并进行了品种抗病性测定,明确了SC704是该病的高感品种,摸清了该病流行的栽培与环境条件,筛选出了有效的防治药剂,不仅有较高的实践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价值,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关键词: 农业科技 茎基腐病 综合防治

内容

1990年全县种植小麦玉米带田3.01万亩,环城、瓜州、南岔三乡2.23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4.1%。在7月下旬,正值玉米抽雄期,该三乡突然发生带田玉米大面积折倒现象。据调查发病面积0.9221万亩,发病率在20%以上的面积0.634万亩,绝收面积620亩,造成当年直接产量损失125万公斤,经济损失50万元。
  1991年“中心”主持酒泉地区科技处下达的“玉米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课题。经过两年的工作,摸清了该病发生危害情况,确定了致病病原菌,基本上掌握了该病发生规律,明确了该病主要危害高感品种SC704,筛选出了有效药剂,并拟定出了更换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同时开展防治。累计示范面积0.725万亩,示范区平均发病率7%。累计推广综合防治技术1.85万亩,平均亩挽回玉米损失128.8公斤,总计挽回损失238.3万公斤,经济效益达110.32万元。1992年7月25日至260,课题通过了地区科技处组织的验收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课题选题准确,密切联系生产实际,技术路线正确,试验设计合理,资料齐全,数据可靠,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病源研究方面,在国内首次明确了平脐蠕孢菌引起玉米茎基腐病,并进行了品种抗病性测定,明确了SC704是该病的高感品种,摸清了该病流行的栽培与环境条件,筛选出了有效的防治药剂,不仅有较高的实践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价值,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课题1993年被评为酒泉地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二辑

《瓜州文史第二辑》

瓜州文史第二辑讲述了瓜州的文化历史;历史纪事和人物春秋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