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铜山矿雄风犹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553
颗粒名称: 辉铜山矿雄风犹在
分类号: TD1
页数: 2
页码: 41-42
摘要: 辉铜山矿位于甘肃河西走廊西端的安西县境内、兰新铁路线柳园车站西南25公里处的深山坳里。矿区绝对海拔1850米,年降雨量43毫米,年蒸发量3207.1毫米,冬季严寒,夏季酷热,四季干燥,属大陆性气候,自然环境比较艰苦。该矿1956年由甘肃省红柳园地质队发现并勘探。有职工888人,矿区总人口2550人。该矿生产铜精矿,综合回收金、银、铁、锡等,曾连续24年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累计上交利润5800万元。经济指标一直保持在全国同类矿山前列。年生产铜精矿1500吨,品位在16%—22%之间,达到部颁三级标准。1992年12月30日因铜资源枯竭,井下塌方危及竖井安全,铜生产正式闭坑下马。现在该矿已成为拥有400吨/日铜、铁选矿和30000吨/年黄金矿石堆浸能力。
关键词: 辉铜山矿 地理位置

内容

辉铜山矿位于甘肃河西走廊西端的安西县境内、兰新铁路线柳园车站西南25公里处的深山坳里。矿区绝对海拔1850米,年降雨量43毫米,年蒸发量3207.1毫米,冬季严寒,夏季酷热,四季干燥,属大陆性气候,自然环境比较艰苦。
  该矿1956年由甘肃省红柳园地质队发现并勘探。1958年由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筹建,1961年停建下马,后于1965年由新疆有色局续建。1970年10月经冶金部重新划归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开采,矿名为《白银有色金属公司辉铜山矿》。井下开采,设坑口,选矿、发电、运输、机修五个生产车间。管理机构有地测、技术、设备、化验、计量、安全、教育、政工、后勤、办公室等16个职能科室,还有医院、学校、职工食堂和农场,组织机构健全配套,技术力量比较雄厚。有职工888人,矿区总人口2550人。该矿生产铜精矿,综合回收金、银、铁、锡等,曾连续24年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累计上交利润5800万元。经济指标一直保持在全国同类矿山前列。1987年6月因资源枯竭,白银公司辉铜山矿撤走,移交安西县地方开采。矿山易名《安西县辉铜山矿》。1988年12月为了扩大经营,加强对外联系,经中共安西县委、安西县人民政府决定更名为《甘肃柳园辉铜山矿》,内设四科一室三车间,有职工296人。接矿生产以来在中国有色总公司,兰州公司、白银公司领导和技术人员的热情帮助下,克服资源濒临枯竭,机械设备陈旧老化,技术力量不足、信贷紧缩,能源短缺的困难,全体干部职工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生产从恢复走向正规。年生产铜精矿1500吨,品位在16%—22%之间,达到部颁三级标准。1992年12月30日因铜资源枯竭,井下塌方危及竖井安全,铜生产正式闭坑下马。从1987年接矿生产以来到1991年底,5年时间里,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127万元,实现利润218.3万元,上交利税231万元,企业积累发展基金309万元。
  铜生产井下闭坑停产后,该矿依托矿山生产多年积累的工业基础优势和矿区周围资源优势,通过多渠道获取地质资料,请科研单位合作进行项目论证,及时调转船头,转向黄金生产,至1993年6月形成了30000吨/年的堆浸选金生产规模,当年生产黄金90公斤,完成工业总产值1038.38万元,实现利润126万元, 同时还完成了(古堡泉铁矿)的项目论证和红柳园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于1993年6月完成了总投资220万元的红柳园至柳园镇区1500吨/日的供水工程,沿着“以金为主、多业并举”的总思路发展生产。
  现在该矿已成为拥有400吨/日铜、铁选矿和30000吨/年黄金矿石堆浸能力。还下设了新金厂、古堡泉铁矿、碧玉山金矿、汽车队、柳园股份合作供水公司,柳园供销公司、金属镁冶炼厂等,最终形成了金、铜、铁、水、金属镁、商贸等集团化生产经营格局,雄风犹在,再度辉煌。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二辑

《瓜州文史第二辑》

瓜州文史第二辑讲述了瓜州的文化历史;历史纪事和人物春秋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吕永成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