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域的“安息”、“疏勒”地名起源及含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525
颗粒名称: 一、西域的“安息”、“疏勒”地名起源及含义
分类号: K878
页数: 3
页码: 212-214
摘要: 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敦煌市阳关、玉门关以西,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及葱岭一带的广大地区叫作西域。安息国和疏勒国即是其中比较强大且与汉朝政府保持紧密贸易关系且时间最长的国家。
关键词: 文化遗址 遗址考察 地名起源

内容

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敦煌市阳关、玉门关以西,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及葱岭一带的广大地区叫作西域。张骞岀使西域时,那里千城林立,百国称雄,阡陌纵横,资源丰饶,共有五十余个国家。安息国和疏勒国即是其中比较强大且与汉朝政府保持紧密贸易关系且时间最长的国家。汉人对安息国的记载首见于《史记•大宛传》,次见于《汉书•西域传》。《后汉书》载记曰:“安息国居和犊城”。其位置在今天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安息”是汉时对帕提亚国王阿塞西一词音译的简称。安息国公元前250年建国,统治延续共400余年。汉朝使臣公元前115年首次到安息国,安息国王令骑兵迎接于其国东界。汉朝使臣看到安息粟特人深目朱须,善于做生意,分铢必争,这是汉人对安息人最初的印象。博望候张骞公元前129年率众到安息国,正是其国力最强盛时期。上述汉人与安息国的交往、了解,尔后根据其国王的名字音译其为安息国,可以说,安息一词在一定程度上是汉人命名的。疏勒国在发源于帕米尔高原的喀什喝尔河及克孜勒河冲击而成的绿洲上,使用突厥语。“疏勒”亦是汉人对突厥语国名的音译,含有水、水浊之意。
  由于西域降水稀少,绿洲上一切生命都要依赖冰雪融水,水是最珍贵的东西。许多国名、地名、人名皆与水有关,“疏勒” 即如此。
  公元前60年,汉朝在西域设置最高行政机构——西域都护府, 总管西域事务。《汉书•张骞传》中称西域为西边。《隋书》中有“经安西到西域”的记载。分析此语,安西之“西”,当初并非指整个西域,而是指西域的部分地区。汉武帝结束西域割据,使西域诸国、诸部落安定统一,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重大举措。把安西理解为安定西域、西边、西境,虽无直接的文字材料,但从历史上开发、经营西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安息”是如何衍变为“安西”及其所表示的特定含义。《新唐书•地理志》中记载唐对外有七条交通路线,其中安东道即安定渤海一带, 安西道指通向西域之道。安南道即安定南蛮属地,都护府设于今越南河内。安北之北指北方漠北,既今内、外蒙古及原苏联部分地区。由此可知,安西为安定西域之意无疑。笔者认为,“安息” 与“安西”异字同意,如果假借使用,借古喻今,既引用了古国名,又赋予开发西域的崭新含意,新旧联系,推陈岀新,是“安息” 变为“安西”的基本前提。如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唐代有个“奄章”姓氏,后来汉化为“安帐”,既表古音,又立安设驻扎帐篷在草原上游牧之意,今天则纯粹简化为“安”字。像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疏勒国汉属西域都护府管辖,王莽“新朝”时称“世善”,役属于匈奴。三国时,属曹魏西域长史府和戊己校尉二十道之一,隋唐时仍称“疏勒”,唐又称谓“伽师氏”,为安西四镇之一,叫疏勒镇。公元1883年清政府设立行省后,在此建立疏勒直隶州。疏勒一直沿用其名。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一辑

《瓜州文史第一辑》

人民创造历史,历史教育人民。历史不能割断,昨天、今天和明天是分不开的。今日的安西是前天的安西、昨天的安西演变发展而来的,只有深刻的了解昨天,才能正确的认识今天,科学的预测明天。当前,全县人民团结一致为建设繁荣富强文明的新安西而努力奋斗。

阅读

相关地名

安西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