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锁阳城的城垣建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520
颗粒名称: 二、锁阳城的城垣建筑
分类号: K878
页数: 4
页码: 204-207
摘要: 锁阳城,在现存河西古代城堡遗址中,要算是规模比较宏大的一座城。大体可分为南北两个部分。现据残破倾圮之状,估约为唐初所筑,而当地群众则称其为锁阳城之关厢,其东墙向南延伸至南大城东墙之外,相距约10丈,墙之南北两端各筑有巨大的土墩形若关隘。
关键词: 文化遗址 遗址考察 城垣建筑

内容

锁阳城,在现存河西古代城堡遗址中,要算是规模比较宏大的一座城。大体可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北城基本上属于南城的外围,为长方形,目测东西长约700多米,南北宽约200米,唯北墙中段有路相通,似为原日之城门所在。东北角向内折,构成西部宽,东部(长约四分之一段)窄,每角都有角墩但无马面。北城结构不如南城结构雄伟高大,墙基宽约3米,残高4—5米不等,已完全残颓,无垛堞可见,墙之间断,倾倒部分约占全城三分之一,悉为版土夯筑,西南一角墙垣尚存,但外部为沙丘所欺,南墙中段,似为大水所冲毁,城内平旷, 已无任何建筑遗迹可辨。现据残破倾圮之状,估约为唐初所筑,而当地群众则称其为锁阳城之关厢,其东墙向南延伸至南大城东墙之外,相距约10丈,墙之南北两端各筑有巨大的土墩形若关隘。北城外西北角不远处,有孤立的两座小堡,形如空心墩,四面无门,当地群众大都传说是古代的牢狱,因限于时间,惜未能近前细察。
  南城大致为正方形,建筑造型,高大雄伟,有突出的军事特点。南边长470米,东西宽430米,墙基宽厚,估约6米许,高约10米, 残高约8—9米,顶面残宽4一3米不等,垛堞倾圮无存。唯城中南北又筑一道隔墙,将南大城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略大。其隔墙东侧筑有5个马面大致等距,墙中段似有门,但现在只能见到倾倒的土壑口,大城外面除四角有巨大的角墩之外,南墙有5个马面(加角墩共7个),东、西城墙各有4个马面,北墙东西两端距角墩20米以内,各筑一个瓮城,突出之北墙之外,瓮城之门均向内开,墙的结构规格,均与大城墙筑法相同,北墙仅有2个马面, 俱靠近东西2个瓮城,中间距离较长。大城只有西墙和北墙有城门,北门略偏东,西门偏南,南北两墙比较完整,东墙虽有几段倾倒,但无城门迹象。城的西南角,由南向北约有10米的内折角,折角之东,连带一个瓮城,城门也向内开,观其功用,实为军事防守设施,并非岀入之门。在东半城的东北角,又套筑了一个小城,面积还不到东半城的五分之一,墙已倾倒残缺,墩基尚在,这是一个内城中的内城,大约为长官或守将的驻所。大城四面城墙上部,一概无城楼建筑踪迹,只有西北角墩之上,又用土块砌成一高大的瞭望墩,高5米,连城墙总高约15米。中间砌有可以东西穿行的土门一洞,高约3米,宽1米,进深总约5米(残深仅存3米多),登城入门,可以远眺城西之敌情,极目十里,尽收眼底。按此土坯筑成的瞭望墩,疑为唐开元中所补筑,似与旧城不同。南大城的北墙,叠筑于北城南墙东段的基础上,东墙和南墙的外围相距约在五丈远的地方,又筑起低矮的外围墙一道,西端勾连于西南角墩,东面北端勾连于东北角墩,但,均已为残迹。因墙垣薄矮,土质多沙,似为后期所补筑,反不如古城墙之雄厚耐久。
  在东城墙北段之外约10丈远的地方另有一道雄厚的大墙,是北城之东墙向南延伸的部分,此墙南北两端各有一相连的土墩,形成包围东北城角的转折巷道,颇似关隘。据唐《元和郡县志》东迁后的“玉门关”,在瓜州晋昌县东20步。以此针对,则无疑地是唐代玉门关址无误。既有玉门关的建筑,而城与关的土质相同,成色相同,筑法亦同,以此推断,锁阳城的建造年代,最迟不下于唐初。大城西部外围200多米处,另有一道曲折的围墙迹象,仅存片段,淹没于沙丘之中。大城城墙顶部,有后期补筑遗迹,尤以西城墙和南城墙最为明显。观其作法:先在残墙顶上铺压一层红柳、刺条等物,然后铺筑一、二层夯土,如此反复数层,与古城原先之夯层有明显不同。而且在补筑之土层中夹杂有许多汉代陶片与砖、石之类。今据《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八,王君奂(音绰)。张守珪传内记述,大略云:唐玄宗开元九年(公元721年),以瓜州常乐人王君奂(即今踏实破城子人)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吐蕃大举寇甘州,为王君奂率军追奔青海湖上。大破吐蕃兵。不久,吐蕃又以10万之众攻陷瓜州(即锁阳城),掳去了瓜州刺史田元献和王君奂的父亲王寿,杀居民、夺粮饷,并毁坏瓜州城垣而去,令其时回纥等四部酋长与君结怨,回纥酋长承宗的党羽一一瀚海州司马名日护轩,图谋报复,因潜埋伏兵于张掖路上,王君奂正由肃州返回张掖,被伏兵拦截遇害。君奂即死,“玄宗甚怜之。又以张守珪为瓜州刺史,守珪率众修城,方施工,吐蕃又至,守珪置酒城头,与众吏作乐,虞疑有备,不敢攻而退,守珪纵兵击之,败走。乃修复城市,收合流民,皆复故业”。朝廷乃升守珪为瓜州都督,设瓜州都督府。据此段记载,表明了瓜州城在开元前原已有之,今见城头补筑之遗迹尚存,其必为张守珪所补无疑。城东北角之内城,约即为瓜州最高统帅府衙之所在。
  锁阳城的城内地面极为不平,分布着数十个馒形土丘,排列紊乱无序,大部分土丘顶上荆棘丛生,少数土丘上面有用草皮子砌成的圆形小屋和土筑长方形屋,为时已不下数百年。土丘与土丘之间,南半城多为风积流沙,北半城地势较低则形成盐渍土,坑凹地。西北部尚有水井一眼,已干枯填实。丝毫见不到古城内原有之建筑遗址。这些迹象,有可能是宋、元以来吐蕃或蒙古人居住的象征,最迟也应为明弘治中徙来哈密流民活动的痕迹。考据《明史》西域传,弘治中,吐鲁蕃苏坦阿黑麻攻占哈密,哈密人民不能支,大批维吾尔、哈刺灰和回族三种人,纷纷迁徙肃州。肃州官员以关诏赐给牛具、谷种、复迁其三种人及哈密之寄居赤金者,一并安置于苦峪城及瓜州、沙州等地。此处所说苦峪城,并非指锁阳城。按《明史》所载:“自赤金西行200里曰苦峪,由苦峪南折而西之瓜州。”《肃州志》“苦峪在废瓜州东、距肃州400里”。除安置于苦峪城,瓜州亦曾安置了关外及哈密流民。城内土丘、圆屋等,疑惑为此时所筑,实非唐人建筑之原貌。
  总之,锁阳城的城垣建造年代,史书无从查考,估计最早当在西晋元康之后,初建晋昌郡,创筑此城,至迟不下于唐初,初置瓜州之时。而城址的选择,或即为汉代冥安县废墟。开元中为吐蕃所毁,张守珪复行补筑,唐末陷于吐蕃,宋景祐中始废。待至明季,此处早已为荒城,无复建城的必要,故锁阳城绝非明季所造。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一辑

《瓜州文史第一辑》

人民创造历史,历史教育人民。历史不能割断,昨天、今天和明天是分不开的。今日的安西是前天的安西、昨天的安西演变发展而来的,只有深刻的了解昨天,才能正确的认识今天,科学的预测明天。当前,全县人民团结一致为建设繁荣富强文明的新安西而努力奋斗。

阅读

相关地名

锁阳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