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解放初安西干部文化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512
颗粒名称: 忆解放初安西干部文化班
分类号: G529
页数: 3
页码: 183-185
摘要: 经过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教育,大规模的农业合作化高潮蓬勃兴起。毛主席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文按语中批示:“我国现在文盲这样多,而社会主义建设又不能等到消灭了文盲以后才开始进行。这是个严重问题必须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加以解决”。
关键词: 文教史踪 干部文化班

内容

经过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教育,大规模的农业合作化高潮蓬勃兴起。毛主席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文按语中批示:“我国现在文盲这样多,而社会主义建设又不能等到消灭了文盲以后才开始进行……。这是个严重问题必须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加以解决”。1955年中共酒泉地委(后并入张掖地委)根据这一批示, 决定安西开办一所“干部文化班”。负责关外三县(安西、敦煌、玉门)县、区、乡干部中的文盲半文盲的轮训脱盲和再提高工作,迅速改善农村干部文化素质。
  干部文化班,归属地委组织部统一领导,安西县委组织部代管。师资按照地委组织部指示,在三县党员教师中抽调,班委会由安西县委组织部长俞万祥任主任,安西县文教科干部张希才任副主任。抽调教师4人:汪金(安西)、梁万选(玉门)、王培华、徐生枝(敦煌),建立了党、团支部。校址设在距安西县城约一公里的原苏联援华转运站营房内(借用)。课桌凳由学校开班经费购置一部分,向安西县各机关单位借用一部分。开班经费第一期地委组织部拨款5000元。学习、办公、烤火、医疗等费均由学员所在单位按标准转学校统一使用,工资由原单位按月汇寄本人。入校学员由各县组织部选派。学习教材为甘肃省编印的职工文化教育课本。扫盲班与提高班内容有别,学习期限每期为7个月。
  首届干部文化班于1955年6月上旬开课,参加学员98人,分两班教学。这些工农干部面临新的革命任务,深感没有文化的苦处,对学文化要求十分迫切,能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苦学苦练。学校安排每天8小时,而他们实学不下10小时。教学方法不断改进, 吸取了人民解放军祁建华教学经验,结合成人教育特点,采用集中、速成、紧密联系实际,学用一致,认、读、写、用结合,由浅入深, 分段实施。学习中尽量采用适应成人的多种多样的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如个人之间“一帮一”、“结对子”,各小组之间“擂台赛”,班组之间“流动红旗赛”等。整个校舍环境中醒目地张贴着“向文化进军不掉队,争优胜!” “学好文化为家乡人民争光荣!” “立志做有文化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人民勤务员”等大幅标语。活动场所都有针对性地张贴实物字卡,见物识字,帮助记忆。生活纪律上学习人民军队的好作风,早出操,晚点名,唱歌、跳舞、篮球竞赛等,人人参加,师生一致,保证了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首届培训的学员于1956年元月底经考核合格,准予结业, 分赴原单位工作。由于他们在文化上迈进了一步,给工作增添了活力,不少同志被提拔到部局级岗位。有4名女同志分别任安、敦、玉县妇联主任。一批女乡长,女支书脱颖而出。他们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发挥了才干,贡献了力量,谱写了光荣的历史。
  安西干部文化班历时两年半,先后共办4期,培训干部308人, 其中有副区级干部14人,县企事业职工80多人,其余全为乡长、乡支部书记。党员干部占80%以上,妇女干部共有40多人1958年“大跃进”全面开始,大办农业,大炼钢铁,人员紧张。张掖地委组织部决定:干部文化班停办,脱盲人员再提高工作列入职工业余教育计划。于是该班于1958年元月下旬停办。财产调往张掖地委党校,教师返原县另行分配。安西干部文化班为关外三县农村政权建设与巩固,培养了一批人才,功不可没,特予记叙。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一辑

《瓜州文史第一辑》

人民创造历史,历史教育人民。历史不能割断,昨天、今天和明天是分不开的。今日的安西是前天的安西、昨天的安西演变发展而来的,只有深刻的了解昨天,才能正确的认识今天,科学的预测明天。当前,全县人民团结一致为建设繁荣富强文明的新安西而努力奋斗。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希才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安西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