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撷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502
颗粒名称: 文化撷萃
分类号: K878
页数: 20
页码: 152-171
摘要: 安西榆林窟刘国骋榆林窟地处汉代常乐城东南的榆林河两岸。南临戈壁,与石包城逶迤相接;东北60余里与唐代锁阳城遥遥相望,三座古城对榆林窟形成包围之势。洞窟就在沿河两岸的峭壁中央,呈上下两层排列,东西相距不过百米,河水为石峡所束,奔腾而岀,其声若雷。
关键词: 文化撷萃 文化遗址

内容

安西榆林窟刘国骋榆林窟地处汉代常乐城(今安西县踏实乡)东南的榆林河两岸 (俗称上洞子,亦名万佛峡)。南临戈壁,与石包城逶迤相接;东北60余里与唐代锁阳城遥遥相望,三座古城对榆林窟形成包围之势。洞窟就在沿河两岸的峭壁中央,呈上下两层排列,东西相距不过百米,河水为石峡所束,奔腾而岀,其声若雷。春夏之季杂花茸草铺满硬坡,红柳榆桐交错成荫,与洞内壁画彩塑相互映衬。游人到此,心胸豁然开朗,为这“塞外仙境”赞叹不止。
  榆林窟确切的创建年代至今尚无文字可考,但从洞窟形制及供养人题记看,大致可推溯为隋唐以前。从记载及残留碑文考证,在唐代有过大规模修建,至今民间还流传有“景德监修二掺泥” 之说。现存有完整壁画的洞窟43个,保存着上千平方米的壁画和百余躯彩塑。从各方面考证,大致推定:唐代4窟,五代8窟,宋代13窟,西夏4窟,元代3窟,清代10窟,回鹘1个。
  榆林窟距敦煌莫高窟160多公里,在古代属敦煌境内,总属敦煌艺术,是莫高窟的姊妹窟。从洞窟形式,表现内容及艺术风格看,都与莫高窟同承一脉。在敦煌艺术闪光的时候,应当引起对这遗留在百里之外的姊妹窟的重视。它是敦煌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我国西北边缘创建最早,规模较大的石窟寺之一。随着当时佛教的广泛流传,它和张掖马蹄寺,武威天梯山、大同云冈等构成了我国北部边沿的石窟寺网。它和莫高窟一样,在当时的佛教流传过程中,有着深远影响。
  榆林窟壁画中,除了佛教壁画之外,绝大部分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人物画像,“供养人像”在后期的许多洞窟中都有所增加。特别是五代以后,从数量、面积及所处位置上有所突破,越来越多的居于墙壁下方和甬道左右。五代宋初曹议金继张议朝之后为河西十一州节度使,他统治期间,在莫高窟和榆林窟开凿了大量的洞窟,从壁画到彩塑,数量是相当可观的。榆林窟现存的洞窟之中,属于曹氏开建或重修的洞窟占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在他所修建的洞窟中,他和他的眷属的画像占据了洞窟许多显著的地位,十九窟“曹议金夫人像”就是一例。这些洞窟,题材内容上仍袭唐代余绪,以东方药师,西方净土,劳度义斗圣,弥勒净土等巨幅经变供养人像为主。“供养人”大多都作进香朝拜的行进模样,服饰装束,衣裙帔帛大多都施彩画,已和前代大不相同。在这方面它不仅构成了一部系统而生动的服饰演变图像,而且为我们描绘了一部一目了然的历史画卷,提供了中国封建社会无数珍贵的历史资料。在某种程度上,从残留的塔姿,风墩遗址及过道绘画门楣雕刻上,都能使人窥视到当时中西艺术的交融。第四窟的密宗曼荼罗和一些裸体赤脚的舞蹈人物,比较突出的体现印度艺术风格。
  八世纪初开创的中唐二十五窟,其壁画是榆林窟的佳作,也是唐代壁画和敦煌壁画的代表作。长垂、厚实、刚劲的线条显得•141•瓜州文史第1辑气势磅礴,所描绘的衣褶效果形柔实刚,含蓄沉着。线描上的成功尤为突出,可与莫高窟同期壁画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卷》,张萱、周方的《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相媲美。从遒劲的线描,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敷彩上,都充分体现了唐代丰膄健康、绚丽多彩的时代风格。西壁南北侧白6普贤、文殊,只用几根简练的线条,就勾画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他们座下的青狮与白象,一个狂怒暴躁,一个俯首贴耳,形成了显明的对照,真实体现了两种动物不同性格。北壁左上方的“耕获图”及其他穿插在经变中的小幅图画,从内容、样式、构思、构图到人物塑造的要求以及饮宴、弈棋、探亲、更衣、盥洗的各种动作姿态,采用了相适应的并能给予充分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线描形式,把各种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西方净土变》及其《舞乐图》是这些壁画的中心,色调清新,结构严谨。这些舞乐,虽然都是宗教仪式的,表演者及奏乐者都是佛国人物,但无疑是画工们从现实生活中摄取的,所描绘的虽然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情景,但也反应了当时统治阶级的享乐生活,它和唐代盛行的伎乐,以伎乐侍奉主人和娱乐宾客的情形相仿。
  二十五窟飞天别具一格,面相潇洒,上身裸露,清癯秀丽,神态安逸,手执莲花,平视前方,长裙裹脚,舞姿飘逸,颇有凌空飞腾、顷刻升天之感,飘带也随着前进的动作飞扬。
  从整个榆林窟壁画及雕塑看,当时的工匠们沿用了习惯的造型方法来塑造人体。人物体态质朴柔和而富有真实感,特别是塑造女性时所运用的柔和的轮廓线,生动地描绘了肢体的扭动,给人一种有节奏的美感。人物面部表情低眉下垂,表现出一种寂静自在的内心世界。
  •142•★文化撷萃☆这批壁画,可以说是最初从尼泊尔、印度流入的佛教艺术与本土文化结合而成的艺术珍品。此外,壁画颜料也多是画工自制的矿质颜料,色彩浓厚,能多次覆盖。画法除采用单线平涂外,在裸露的肉体、云彩、花卉、火纹等装饰图案上,也采用明暗烘托的手法。并有在色底上白描的画法,还有的在黑或红底上用黄线勾描。勾线后,局部施以色彩,使整个画面显得即单纯又丰富。其衬景的图案设色,也很典雅协调。
  第六窟(即大佛殿)中高近20米的释迦牟尼佛,全身用金色涂就,在幽静的殿内,更显得庄严雄伟。佛前正门矗立着金光耀眼的缠花龙门,两条游龙附之于上,吞云吐雾,格外壮观。
  从各方面考证,榆林窟兴盛的时期是唐代。当然,这与唐王朝经营西域有密切的关系。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以后,大唐帝国从此衰落。很显然,榆林窟也逐步衰落,到了明清就更加冷落。明王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在肃州(今酒泉)以西修筑了嘉峪关。公元1516年(嘉靖三年)又关闭了嘉峪关,敦煌一带几经为吐番盘踞,与中原基本隔绝。清初虽然打通了新疆,但也因交通改道,走天山北路,这里还是很闭塞。所以,这段时间僧道四散,香火灭绝,洞窟为流沙掩埋。这儿不但没有明代开凿的洞窟,而且连香客游人的题记也没有。直到清末,才逐渐恢复旧貌。
  千佛洞、万佛峡两个姊妹窟,几兴几衰,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其命运是悲惨的。万佛峡相当一部分古建筑因兵火之灾,自然坍塌和风沙侵袭,都不复存在。人为的破坏也很严重,帝国主义的掠夺加上国民党反动派的肆意破坏,使榆林窟历经沧桑,几乎遭到灭顶之灾。如解放前夕在一次马匪的抢劫中,他们推倒塔垣,•143•瓜州文史第1辑挖开墙壁,寻找所谓的财宝,破坏了许多古代艺术,更可耻的是他们将20窟东壁整块壁画铲下,在泥壁背后左寻右觅,将住在蘑菇台的道人吊打火烧。象这类事例在解放前枚不胜举。
  解放后,国务院于1961年把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了不少修复和保护工作。现在正进一步修复,到这里游览参观的人日益增多。和莫高窟一样,它的声誉将随着修复和保护工作的开展名扬中外,成为丝绸之路上又一艺术明珠,象一颗雾底的明星,一旦雾消云散,便异彩闪烁,放射出灿烂的艺术光辉。
  •144•★文化撷萃☆桥湾城揭谜王守业在嘉峪关以西,国道312线3145公里处南侧的沙磧中,有座残破的古城。它就是安西桥湾城。这座古城,没有留下碑匾文牍,后人们对它的根底知道者甚少,猜度者居多。群众中尚流行“康熙夜梦桥湾城”的神奇传说,就是一例。人们企盼着有科学依据的揭谜问世。
  据史料记载,桥湾城始建于清雍正十年(公元1733年)。兴盛于乾隆时期,破毁于同治年间。它是清政府为用兵准葛尔所筑的军用粮仓。
  清军入关前后,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相继同清廷保持臣属关系。但是从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 开始,漠西厄鲁特蒙古准葛尔部的四代首领葛尔丹、策妄阿拉布坦、葛尔丹策凌、阿睦尔撒纳曾多次发动叛乱。清政府历三代皇帝, 经六七十年,才完全平定了准葛尔部四代首领发动的叛乱。
  清廷为平定叛乱,维护西部边防安全,先后采取了移民实边、发兵屯垦、筑廒储粮等一系列措施。
  雍正十年(公元1733年),清廷派付都御史三格办理平叛军•145•瓜州文史第1辑需到肃州,派按察使张体义办理进巢粮饷。他们发现原储于布隆吉内城的军粮管理混乱,其数量远不敷军用,况且布隆吉城军政民同住,不利军粮安全。便奏准在布隆吉城东北40里的桥湾另行建城,以设廒专储军粮。清廷责令安西同知李天成、安西抚民同知杨天相和原署甘州张掖县丞国有监工桥湾城务。当年筑成周144丈、高丈余的城堡1座。城设南北门2门,各有城楼,城内建兵房50间,粮廒12座。同年,在城外西北敕建永宁寺,由钦差理藩员外郎鄂敏、笔贴式(秘书)兆禧监造,内塑佛像、幡嶂,召番僧20名住寺诵经,以期保护粮廒平安。雍正十二年(公元1735年),清廷以桥湾为适中停顿之处为由,议转平叛军于桥湾,又于堡东南隅建廒10间,增建房30间,为督运行署。桥湾城堡遂改为军用粮库,储粮两万石。为确保粮安全,严格划定其内警戒区域,并派千总一员,马步兵300守卫,称桥湾营。战乱平定后,裁为马步兵200,由安西镇属各路派拨驻防,轮流更换,总管理为都司。清廷派驻肃州的军需库务官沈青崖写诗赞颂桥湾城:“数雉真成一弹丸,停参荒服且盘桓。两山对锁东西峡,十水争流上下滩。回鹘犁锄环塞外,廒仓刍粟入云端。从今款贡烽烟靖,襟带清流依槛看” 。
  桥湾城在雍乾时期的军需民用上,曾发挥过巨大作用,桥湾城之名也曾显赫于朝廷内外。雍正十一年(公元1734年),平定葛尔丹策凌叛乱时,桥湾城每年储存军用粮秆3万石,供出军粮2万多石。确保平叛的各路大军和数10处兵站哨卡,约万余名官兵的军饷,计5年之久。桥湾城每年所储军粮,少部分由关外诸卫所征调,绝大部分由关内运来。清廷任命张体义为肃州督粮总监,专管甘州、肃州、凉州粮饷征集调运。雍正末至乾隆初,成•146•☆文化撷萃☆年累月有运粮驼队和大车行进在嘉峪关至桥湾古丝绸之路的北道 ±。关外卫所征集到的军粮,运输困难,就用羊皮牛皮做筏,鼓气运粮食,顺疏勒河漂流到桥湾城上岸入库,节省车马之力200余里。乾隆22年(公元1757年),清军之所以在半年内彻底平定了阿睦尔撒纳大规模的叛乱,桥湾城在军饷保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战乱平定后,桥湾城在沟通民间贸易中,也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底,清廷与准葛尔就准、喀二部牧界正式达成协议。乾隆欣然答应在北京和肃州给准葛尔部开放互市。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又因北京贸易路远,全改在肃州进行。从此肃州一年开市2次,每次80天。自此,准葛尔商队源源走向内地,贸易额逐年聚增。乾隆四年肃州的贸易额约价值银4万两,乾隆十年(公元1746年)增至9.6万两,到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竟达到18万两。其间,桥湾成为哈密至肃州,额济纳旗至青藏各路商队的粮食供给地和货物集散地。到桥湾进行小型互市的各民族商人,常年不断。
  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5月间,陕西华州境内,回汉因细故起衅,因处理不当,事态越闹越大,以致于不可收拾。清政府出兵镇压,又激起陕、甘、宁、青、新回民之变。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2月,肃州回民首领马文路聚众起事,打败肃州总兵,又经玉门、安西来攻桥湾城粮廒。恰逢哈密回民来夺粮,两路夹攻,桥湾和布隆吉先后破,两城钱粮被一掠而空,守军和百姓死伤惨重。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陕回大头目白彦虎被清兵战败,他收编残部转战于河州、西宁、肃州、敦煌。是年8月退入新疆去俄国时,又来血洗桥湾和布隆吉。布隆吉内外城皆被毁,桥湾•147•瓜州文史第1辑城内外的粮廒房屋全部被烧毁,桥湾都司败走四夹滩,城周军民无一子遗。唯城西北隅的永宁寺,因有番僧居住,方免于一烧。雍乾时期赫赫有名的桥湾城,从此被湮没于沙磧之中。
  •148•★文化撷萃☆安西象牙佛刘国骋由安西南行,在踏实榆林河中游的乱山峡谷中,有一处芳草氤氲、古木参天、当年曾经一度兴盛的佛教胜地,这便是我国敦煌艺术宝库之一的安西榆林窟(亦名万佛峡)。榆林窟开创于何时,无文字可考,它被人们认识,更多一层原因,则是在这里保存留传下来了一尊珍贵精美的象牙佛像。
  象牙佛最初发现在榆林窟的积沙之中。明代宣德年间,元室后裔阿鲁台等进犯瓜沙诸州,造成边患,在此后的80多年间,关外吐鲁番又渐次崛起,动辄犯关,朝廷关闭嘉峪关以御外敌,安西敦煌一带户民逃离,僧道四散,榆林窟这段时间成为后期最冷清的时候,香火灭绝,洞窟亦被流沙掩埋。百余年无僧侣承接看管。至清初,朝政方兴,疆土初定,安西一带便复归太平。这一年,有位僧人云游万佛峡(民间传说名陈根栋,无考),并在此定居。四方募捐钱粮,由于战事刚过,百姓信奉神灵保佑太平延年,所以纷纷响应,许多香工道士又重返窟内。在主持僧人料理下,清除洞内积沙,在第四窟北角,发现了用黄绫包裹着的象牙佛。
  象牙佛从外形看,是由一块象牙分两片雕刻而成,呈对合状,•149•瓜州文史第1辑高15.9公分,宽17.3公分,厚3.9公分,夕卜形为文殊菩萨骑象持塔像, 袒胸赤足,里面的50格中刻有分段佛传故事,计有人像279个,外有人像10个,动物车马等12个,人物螺发高乳细腰,雕刻工艺异常精美。人物虽只有米粒大小,却眉目清晰,堪称神工鬼斧。从发现情况分析,象牙佛应是前朝主持僧人所藏,因战乱流离而未能转移或下传,遗留在佛窟中的。在场的主持和道人香客,异常惊奇,只以为菩萨显灵,还望它能为人们免除病灾,便恭恭敬敬把这尊前朝遗物重新供奉在大佛殿内。
  自此,这里香火逐年兴盛,远近的乡民闻知此事,也赶到这里朝圣还愿,安西、玉门、酒泉等地的香客络绎不绝。到了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这里的兴盛达到顶峰。也许是战乱后多年的繁衍生息,时至道光年间,桥踏一带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人们把这些归功于象牙佛。于是,每年一度的六月六、四月八的庙会便异常热闹。一些香客乘大轱辘车在这里连住几天不肯离去。一代代的主持道人,把人们施舍的牛羊饲养起来,在蘑菇台新修梵刹, 构建娘娘庙,又引种了几十亩良田。
  同治年间,桥踏两地迭遭兵燹战火的躏扰。当时的踏实堡于同治八年被白彦虎杀死更夫,推开北门沙袋进行血洗。同治十一年又被二次侵占。此后几年,青海刘四也不断在这一带袭扰,强抢耕牛,烧毁房屋,后被政府军追歼于得胜桥。几次战乱,踏实户民被屠杀无数,纷纷逃遁于荒山僻地,农田荒芜,一派萧条,乱匪毫无例外洗劫了万佛峡,他们把主持道人杨元绑在大树上,指望勒索到佛宝。憨厚的杨元在死亡面前,并未供岀象牙佛,只拿出自己的一点积蓄打发了土匪。但不久,他还是被人暗杀在西崖的木楼之中。
  •150•★文化撷萃★保住了象牙佛,道人李教宽继任万佛峡主持,但由于杨元等人被害,平日香烟袅袅的大佛殿堂,一时竟变得阴森恐怖,冷冷清清,而后,主持李教宽也从万佛峡失踪,象牙佛也同时不知去向。
  数年后,军务肃清户民归业,重返家园,桥踏百姓耕种了荒芜多年的土地,勉强糊口度日,重新设置了渠正、乡绅和保甲制。大家捐银助粮,修缮佛窟,万佛峡当时的主持道人严教荣,桥踏渠正王祖英等,一面履行公务佛事,一面受百姓之托打听象牙佛下落。直到光绪年间,一个同治时候的老香客,才提供了象牙佛最后由道人李教宽接管并带往金塔的线索。
  原来,主持李教宽因象牙佛一事,备受土匪乱贼袭扰,独守深山峡谷,生命毫无保证,担心再步杨元后尘,不得已携象牙佛回原籍避难,想待世事太平,再续香火。他从万佛峡出走,一路化缘到了肃州,又绕道回金塔。几年后因看不惯尘世的尔虞我诈,准备重操佛事,到肃州不幸染病,恰在这时,遇到地方乡绅盛居 ±,因是同乡,李教宽便把象牙佛托付与他,希望日后将象牙佛交呈万佛峡供奉。这位盛居士信奉佛教,与金塔寺梁贡交往甚厚,便将有关情况透露给梁贡,梁贡知道佛像的价值,便说服盛居士将佛像移至金塔寺,同治末年金塔寺因兵乱,大火焚烧,象牙佛由梁贡保存而得以幸免。后来,梁贡的女婿常往来于玉门、昌马、肃北盐池湾一带做买卖,见蒙古人家中也供有一尊铜佛,讲起了丈人梁贡藏有稀世珍宝象牙佛的事。这消息不久便由去盐池湾驮盐送粮的车户,金客传到万佛峡。主持严教荣已是80高龄,听到消息四处奔走联络,前往肃州打探实情,严教荣在肃州城南一户人家找到了流落在此的李教宽,经询问证实,严道当即返回,合议后由李元福、李元寿、杨登整、张元训等24人组成总理募化布•151-瓜州文史第1辑施钱粮首事,走遍安西四方八域,布施钱粮。桥子、东巴兔、踏实三方百姓纷纷响应,就连安西五营四区士兵、百姓也慷慨解囊。桥踏户民公举渠正王祖英,老务温国民、张荣为赴金塔请佛首事。
  以上3人加上万佛峡主持严教荣、马车户魏成贵一行5人,于光绪30年(1904年)冬月自踏实坐马车起程,前往金塔。一路从肃州到金塔,再三打听,才知道象牙佛起初供奉在塔院寺,后被传到梁贡家。以后又有人在盛居士家见到过,佛像虽然有了着落,但终归是传闻,不是亲眼所见,请回佛像依然很难。长于心计的王祖英一面靠区政道台依公断案,一面邀请当地绅士善言惋说,当即向塔院寺助香火银50两,酬谢了梁盛两家,按梁贡意思书立了合同。拿到佛像后,选派严教荣携佛像去道台衙门,而自己则把盏执言,说服了众人。这样,光绪31年2月象牙佛才算作安西正式请回,历时3月之久。费尽周折,耗银二百一十八两,全由安西户民助施。
  象牙佛请回后,百姓仍将它供奉在万佛峡。宣统前后,严教荣死于战乱,象牙佛交到主持道马荣贵手中。马荣贵的师爷杨元、李教宽、师父严教荣均因象牙佛饱受世事之苦,或死于非命,或流落他乡,万佛峡因有了象牙佛也成了是非之地。为避免佛像不再遗失,曾在十几年后,一度托付踏实佛会会长吕金榜等人秘密带下山代为保存。土匪强人虽屡次流窜万佛峡,都没能找到。
  主持马荣贵,原籍永昌县人。民国初年流落安西,跟人到万佛峡做了道士。他自小在私塾就读,勤奋刻苦,做了道士后,又习文诵经,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及绘画才能。在他做万佛峡主持期间, 曾将蘑菇台庙宇修茸一新,雕梁画栋,重施丹青。亲自监修王母宫, 一生处事拘谨,小心怕事。王母宫后因战乱停工废弃。经过他的•152•★文化撷萃☆ 治理,万佛峡和蘑菇台曾一时露出生机。1927年,他收下郭元亨作徒弟。
  郭元亨1896年出生在高台县一个贫寒家庭。七岁丧父,稍大一点,就靠打短工挡牲口度日,受尽了欺凌。到十多岁,军阀刘郁芬从永登过来,在河西抓劳工,抽壮丁,郭元亨被抓在旧军队里呆了几个月后逃到踏实堡,经人介绍到了万佛峡。当时的师父马荣贵因他当过几天兵,误以为他溺染恶习、扛过刀枪,不便介入佛事,便打发他下山。但郭元亨主意已定,每日呆在附近山上不走,马荣贵无法,见他身子骨结实,老实厚道,便收留了他。自此,师徒二人相依为命,在偏远的万佛峡打发着漫长的时光。
  几年过去了,万佛峡在马道士的主持下,风雨沧桑,送走了一批批香客游人和达官显贵,象牙佛自从被秘密收藏起来后,外界是很少有人知道它的下落。师徒二人每日除了引水种地,便烧香拜佛,迎送香客。时间长了,郭元亨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师父马荣贵,每当进入大佛殿,总有意无意用眼在弥勒佛前的彩龙嘴上溜一下,是乎留意着什么。一天夜里,师父一人掌着昏暗的清油灯,爬上了泥塑彩龙顶端,颤抖着手摸索一阵,然后满意地爬下来。郭元亨暗中看的真切,心想师傅这样瞒着别人,那里一定不是寻常之物,郭元亨是个聪明人,正巧,第二天万佛峡闯进几个马匪,在洞内逐个搜索,而郭元亨却故意将他们从大佛殿内引到别处,解除了师父的担心。马荣贵见徒弟精明,再也瞒不住,便在无人时,取出象牙佛,向他讲了历代僧侣道徒流传保护这尊象牙佛的事,这已经是郭元亨到万佛峡的第十个年头了。
  师父对他说:“这尊佛像是万佛峡的宝物,一定要好好保存,世事不太平,千万不敢往外拿,就是人死窟塌,也不能再失传”。
  •153•瓜州文史第1辑郭元亨明白了,他牢记师训帮助师父马荣贵料理佛事,小心的保存这尊珍贵佛像。谁料,半年后,师父骑驴驮着二斗麦子去昌马办事途中,遭到乱兵堵截,用枪指点着要他交出银元,胆小谨慎的师父当即精神失常,骑驴摔下断崖,这样,保护象牙佛的事就落在郭元亨的身上。
  民国29年(公元1940年)夏,国民党军阀马步青驻酒泉期间,匪徒鱼肉乡里,一邦匪军竟开到了万佛峡,抢过牛羊,根据民间传闻,逼郭元亨交岀象牙佛,郭元亨清楚,为了保护这尊佛像,万佛峡僧人不知流去多少无辜的鲜血,怎能轻易交出?于是他回答:“听人说过,但从来没有见过那东西”。土匪不甘罢休,推到舍利塔,铲下壁画,乱搜一气,最后扫兴离去。不几天,几个匪徒又来敲诈,把他带到酒泉,先软后硬,但他始终矢口否认这件事。
  这一时期,国民党安西县府,为了保护万佛峡的壁画塑像和桥踏一带安全,曾设一个自卫队,专门驻扎在蘑菇台,看护这里的一切,自卫队配备2支快枪,20发子弹,任命踏实农丰村人谭自忠为自卫队长。郭元亨从酒泉回来不久,打发徒弟王明栋和另一个年轻道士,抬上自种的胡麻,去踏实张家油坊换清油。正好土匪前来洗劫,自卫队见土匪人多,慌乱中放了几枪便进山躲避了。土匪便抓住了王明栋二人,王明栋胆小怕事,丢下油桶,在乱枪中逃进西山;另一个道士却被土匪抓去在王母宫廊柱上剖腹开膛。接着,抓来了主持郭元亨。
  土匪用死来威胁郭元亨,郭元亨始终不肯拿岀象牙佛。土匪伎俩使尽一顿鞭子将郭元亨毒打后,搬过王明栋从踏实油坊抬来的一木桶清油,用油浸湿棉花后,帖在郭元亨脊梁和胳膊上威逼,郭仍回答:“不知道这件事,也没见过象牙佛”,马家军恼羞成怒,•154•★文化撷萃★ 点燃了棉花,郭元亨四肢捆绑,在清油的烧烤下,遭受了巨大的摧残。当时正值盛夏,万佛峡、蘑菇台两处道人及自卫队早跑得无影无踪,郭元亨烧伤的大腿及后背化脓生蛆,蛆虫噬吞着腐烂的肌肉,郭元亨想尽办法依然无效。正在这个时候,来往于公岔、盐池湾金场的踏实车户王登贵经过这里,看到郭元亨目不忍睹的躯体,要拉郭元亨下山,郭坚持不走,王登贵回踏实后立即找到郭平日的好友梁克仁先生。梁祖籍兰州,流落这里以行医为生,听到消息,立即赶到万佛峡。这时郭元亨已昏迷两天,梁克仁用民间土方为郭元亨治疗伤口,闹死蛆虫,在万佛峡住了半个多月,才算保住了郭元亨的性命。但右背肌肉大部分僵死,下身生殖器脱落,左胳膊萎缩残废。自卫队回来不久,也被县上下令撤销了。
  为使象牙佛不再有失,郭元亨秘密将象牙佛转移到蘑菇台东北的贼沟子山上,用十层绸布和一个铁匣,存放在一个向北的悬崖老鹰窝里,然后盖上沙土。
  次年(民国30年),画家张大千来榆林窟临摹壁画,向他打听象牙佛一事。当时张大千不知道郭元亨舍生保护象牙佛的真正用意,商议出两千块银元购买,并拿出教育部和省政府的身份证明,郭元亨对他没有丝毫的信任,当即回答:“没有!要有的话,我还会让人家打成这个样子”。
  1941年,甘新公路通车,当时就任国民党监察院长的于右任来这里视察,顺便到敦煌莫高窟参观,听到象牙佛一事,便带一名姓薛的秘书向他打听,以公开身份调查象牙佛的下落。郭元亨虽知于右任属国民党高级官员,但多少年的亲身经历,已使他看透了国民党的实质。他善言对于右任说:“以前听说象牙佛,就是没看见过,师父也没对我提过这件事。如果知道和了解到一点线索,•155•瓜州文史第1辑我就给你写信报告”,于右任很圆滑,又问了些与象牙佛无关的郭的身世等事,最后得的结论:按出家人规矩,不到三年不能当出家人看待,因此,他也就不能见到象牙佛,他哪里知道这是郭元亨编造经历嘲弄了他。
  1944年,著名考古学家阎文儒先生陪同“西北科学考察团” 由新疆返回时,骑马从安西出发,由当时安西县县长庄鸿安陪同,向郭元亨、踏实佛教会长吕金榜等人打听象牙佛一事,吕金榜虽知象牙佛在郭元亨手里,但哪里相信阎文儒打听象牙佛的真正动机。虽有县长暗中施加压力,吕金榜始终否认知道象牙佛的下落。阎文儒反复询问,终未见到这一珍贵文物,不禁感叹道:“今洞象依然,而先民之珍品则流落无着矣!”打发走了马匪军、国民党政客,地头蛇又抬头了。1947年冬天,安西县国民党参议员刘永宽,秘密策划了一个抢夺象牙佛的阴谋,认为自己作为安西地方权势人物,只要动动脑子,想郭元亨不会不交出象牙佛。他派三人从奔巴兔村(现东巴兔)绕道蘑菇台,准备强逼郭元亨。他们一路和在桥踏东巴兔一带走乡串户的货郎刘宗汉同行,晚上,共同在保长张顺云家喝酒闲扯,刘宗汉佯装睡倒, 暗中听到他们次日要去蘑菇台抓郭元亨,便在张顺云帮助下,五更起身,冒着严寒事先给郭报了信,结果那三人扑了个空。次日,刘宗汉给郭元亨出主意,并把他带到踏实高攀贵家中,让高出面写信向刘永宽讲情,因高攀贵曾是刘永宽的老师。这样,才算免去一场灾难。
  郭元亨、吕金榜、刘宗汉等人,用自己的行动,又一次保护了这一珍贵文物,可谓为人民立了功。郭元亨本人历尽千难万险在恶劣的环境中,在深山峡谷中度过大半生,以自己的生命保护•156•★文化撷萃★ 了万佛峡的洞窟壁画和珍贵的象牙佛。
  1949年,解放大军从酒泉进疆,安西解放了,刘永宽等受到政府的镇压。郭元亨道长受我党政策的感召,于1950年3月,换洗一套干净衣服,首先跑到踏实乡政府,报告了自己埋藏保存象牙佛的事,踏实乡立即向县政府报告了这一消息,并委派民兵队长马生福和另一名工作人员,一同取回象牙佛。郭元亨带人爬上贼沟子悬崖,刨出了埋藏多年的佛像,这时的铁匣子早是锈蚀斑斑了。一行3人将象牙佛带到卡房子,郭元亨卸下褡子,烧了开水净过手脸,亲手恭恭敬敬打开了外面包裹着十层绸布,封放在铁匣内的象牙佛,对着佛像,深深地叩了三个响头。这位保护象牙佛受尽摧残,身体致残的老人,这时禁不住流下了激动的眼泪。一路哽咽着将佛像送到了踏实乡政府,又由踏实乡政府派人送到县上。一路上人们争相观看这一传奇式保存下来的佛宝,大街小巷,象牙佛一时成了人们的热点话题。
  人民政府嘉奖了郭元亨的爱国行为,正式任命他为榆林窟文物保管员,先后被选为乡、县人民代表、县人民委员会委员。1956年他被选为甘肃省政协委员,政府妥善安排了他的生活。
  1950年象牙佛由郭元亨交安西县政府,1954年,移交到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同年,在兰州五泉山公园内首次展出,引起轰动,新闻部门多次对这一传奇式文物进行了报道。各界人士,俱被象牙佛精湛的雕刻技艺和艺术风格所折服。
  一些考古学家对其形制、构造等进行了研究后,认为该物制作应在唐以前,公元后,六朝唐代早已流传中国,属典型印度风格, 大约为印度古代恒河上游曼荼罗或北部健陀罗地方雕刻品,由当时求法中国僧人或印度传法僧人带来的,它是当时中印文化艺术•157•瓜州文史第1辑交流所留下的罕见的实物史料。佛像内五十格中的场面,上面四格是佛传故事,正中十八方和两边四格,释迦剃发染衣等故事场面。俱是大藏经及本部各经等衍义的。
  1958年,象牙佛由甘肃省博物馆移交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至今。
  1984年,为广大历代安西人保护象牙佛的英雄行为,以实物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安西县人民政府,正式向中国历史博物馆提出请求,中国历史博物馆委托北京牙雕厂,精心复制象牙佛像一枚,回赠安西人民。1985年5月27日 ,由安西县副县长裴传哲代表县人民政府从北京正式接回,交安西县文化馆(现博物馆)保存,同年10月1日至4日,在县文化馆展厅举行首次展出。
  但拜金者的私欲是任何时候都存在的。1990年2月7日,在安西博物馆内,象牙佛复制品再次被盗,震动全县,引起省地有关部门关注。
  罪犯张学敏、王建荣挖开房顶,打碎后窗玻璃,撬开铁柜,盗走连同象牙佛在内的三件文物。案发后,地区公安处当即委派公安处副处长周国强、刑侦科长刘建斌、副科长马文海等8名同志赶赴安西,协同县公安局进行侦破,安西县成立了由马福俊、许德礼、刘奠邦、冯文山等组成的专案组,抽调全县公检法司及各行政单位干部100多人参加破案。于当月27日早8时破案,抓获了两名盗窃犯,在邮电巷44号家属院菜窖内,搜岀由罪犯窝藏在那儿的象牙佛及其它文物。28日早,县政府在文化馆东厅进行象牙佛回归庆祝大会及移交仪式,自此,象牙佛又一次回到人民手中。
  罪犯张学敏,汉族,26岁,1987年由安西调往临泽农场。另•158•★文化撷萃☆一罪犯王建荣1980年参加工作,1987年调山西永济铁道部电机厂工作。2人乘探亲预谋作案。破案后,为了伸张正义,安西县人民法院对二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和14年,并对参加侦破象牙佛盗窃案的有功人员进行嘉奖。
  •159•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一辑

《瓜州文史第一辑》

人民创造历史,历史教育人民。历史不能割断,昨天、今天和明天是分不开的。今日的安西是前天的安西、昨天的安西演变发展而来的,只有深刻的了解昨天,才能正确的认识今天,科学的预测明天。当前,全县人民团结一致为建设繁荣富强文明的新安西而努力奋斗。

阅读

相关地名

安西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