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工业溯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494
颗粒名称: 安西工业溯源
分类号: F401
页数: 3
页码: 122-124
摘要: 安西县自西汉建治迄今两千余年,考证其工业发展历史,最早见于史料的是1928年2月,始建的安西县民生毛织厂。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风云变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方兴未艾。偏远的安西也在革命大潮席卷下,泛起了一朵朵小小的浪花。
关键词: 工业溯源 经济发展

内容

安西县自西汉建治迄今两千余年,考证其工业发展历史,最早见于史料的是1928年2月,始建的安西县民生毛织厂。
  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风云变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方兴未艾。东方睡狮开始觉醒,思变革、求发展、图富强、振中华的气氛弥漫神州大地。偏远的安西也在革命大潮席卷下,泛起了一朵朵小小的浪花。
  时任县长曹馥,正值而立之年,是一名具有新潮思想的知识分子。主政安西以后,锐意革故鼎新,干一番事业。兴水利、促农耕、创办实验林场、修葺城池、编史修志、兴办女学、创建工厂、建立义仑、不乏新举措。安西县民生毛纺厂便是其新的政绩之一。
  创办民生毛纺厂的初衷是试图发展社会福利,标示政府对民众的体恤。因而,这个工厂的体制确定为工读兼顾,即学工艺,又学文化;招收的工人全是十几岁的少年,但内外都叫他们学生而不叫工人;生活待遇是管吃管住管教,不发工资。入厂时发了一套白布制服,脊背上缝一个青色“工”字,在安西属新事物,他们走在街头,人们投之以稀奇而亲昵的目光。
  工厂厂址设于县衙后院东边的马号院中,三间厂房,几间宿舍而已。厂长是三道沟人贾国瑞,聘请二名杨姓技师,有学生40多名。主要产品是地毯、椅垫、毛衣、马褥子和马塔裢。
  工厂除了有几名脚踏纺车外,其余工序全是传统的手工技艺。制毯用砍刀,制衣用竹签,染色用大锅煮,颜料亦多是代替品。黑色用锅沫,紫色用紫果,咖啡色用陈年纸顶棚泡的水。只有当时称之为“洋红、洋绿”两种需外购。产品虽很粗俗,但在市面上属新鲜商品,又因制着“龙凤呈祥”、“鹤鹿同春”、“猛虎下山”等祥瑞图案,攫住了人们的消费心理,得到了市民,商贾和财主们的青睐,工厂附设的销售门点也曾一时生意兴旺。12尺 x6尺的地毯售价达40块大洋,马褥子卖8块大洋,毛衣卖2块大洋。
  工厂对学生的文化教育有规定:每天早晨两小时定为学文化的时间,以识字为主。学校设施虽然简陋,但却别致,厂房对面的墙上抹着一块大黑板,上书为一寸见方的《千字文》。下置一张大沙盘,学生们围着沙盘边识字,边用手指在沙盘上抄写,实用又省钱。工作时间学生默字,或抬头看黑板上的字,不仅允许,而且提倡。教学生作画,也是一门课程,当时的学生张光昶而今80多岁,仍然习画,便是那个时候打下的功底。
  民生毛纺厂属官办试点福利企业,由县衙投资,建设科管理。工厂吃的大锅饭,因而,经营管理十分松懈。学生虽然有分工分业和定额,但从来不予考核,工厂的投入产出,盈亏赔赚也不计核算。直到倒闭之日,厂里的生产和管理尚未走上正常轨道。
  1927年5月,肃州驻防军排长吴延章兵变叛乱,安西也遭兵祸,县长下乡避难,学生纷纷逃回家乡,工厂被迫关闭。同年8月,•111•瓜州文史第1辑兵变平息,县衙四处动员童工返厂,但归来者不足半数,工厂勉强维持。至1929年曹馥离任,民生毛织厂也自行解体,它的寿命只不过一岁多一点。
  •112•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一辑

《瓜州文史第一辑》

人民创造历史,历史教育人民。历史不能割断,昨天、今天和明天是分不开的。今日的安西是前天的安西、昨天的安西演变发展而来的,只有深刻的了解昨天,才能正确的认识今天,科学的预测明天。当前,全县人民团结一致为建设繁荣富强文明的新安西而努力奋斗。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光昶
责任者
付庆增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安西县
相关地名